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铰接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
1
作者 刘春洋 黄龙 吕常秀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提出了一种有轨电车的总体布置方案和转向架结构。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有轨电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列车在AW0和AW3工况下的直线运行品质和曲线通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有轨电车在80 km/h速度范围内行驶于直线线路时,... 提出了一种有轨电车的总体布置方案和转向架结构。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有轨电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列车在AW0和AW3工况下的直线运行品质和曲线通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有轨电车在80 km/h速度范围内行驶于直线线路时,各项运行品质指标均满足GB 5599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以计算速度通过不同曲线线路时,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超过GB 5599标准规定的限值,满足曲线通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转向架 动力学 仿真计算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虾蛄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2
作者 刘春洋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虾蛄中镉含量不确定度,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稳定的仪器状态、检定合格的量器、合格的标准品、适宜的标准曲线、平行测定、熟练的技术人员,是提高... 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虾蛄中镉含量不确定度,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稳定的仪器状态、检定合格的量器、合格的标准品、适宜的标准曲线、平行测定、熟练的技术人员,是提高结果准确度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不确定度评定
下载PDF
黄斑海蜇的生活史及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形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春洋 王文波 +5 位作者 董婧 王燕青 周泓 孙明 鹿志创 于旭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以北部湾采捕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1888为亲体,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浮浪幼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 以北部湾采捕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1888为亲体,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浮浪幼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这个种的生活史,并比较了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海蜇 胚胎发育 生活史 几种螅状体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春洋 王彬 +1 位作者 李轶平 董婧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1-494,共4页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摄食活动昼夜不间断进行,摄食习性是被动性的,对食物的种类只是规格大小的选择。食物规格<1 mm,最大不超过3 mm。食物种类包括硅藻类、原生动物、甲壳类、多毛类及软体动物幼体,及鱼、虾、贝类的卵等,其中以小型桡足类、桡足类幼体、贝类幼体及其他小型甲壳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摄食方式 摄食习性 食性分析
下载PDF
四种大型水母横裂生殖的差异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春洋 王文波 +1 位作者 周泓 于旭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2-595,共4页
在实验室培养了4种大型水母: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及沙海蜇的螅状体。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观察了这4种螅状体的横裂生殖,其横裂生殖率:海蜇100%、海月水母100%、白色霞水母0%、沙海蜇0%。经过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海蜇20%、海... 在实验室培养了4种大型水母: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及沙海蜇的螅状体。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观察了这4种螅状体的横裂生殖,其横裂生殖率:海蜇100%、海月水母100%、白色霞水母0%、沙海蜇0%。经过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海蜇20%、海月水母100%。未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为100%,同时探讨了这4种大型水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海月水母 白色霞水母 沙海蜇 横裂生殖差异 种群数量变动
下载PDF
一种验证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春洋 毕远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海蜇 增殖 放流 回捕率
下载PDF
铜精炼阳极炉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和利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春洋 时章明 陈祎有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4-56,共3页
针对铜精炼阳极炉烟气以及二次燃烧室的特点 ,建议采用余热锅炉与热管空气换热器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和利用。生产实践表明 。
关键词 阳极炉 高温烟气 余热锅炉 空气换热器 热管 炼铜
下载PDF
广东湛江海蜇池塘养殖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春洋 关松 +1 位作者 张鹏刚 毕远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海蜇 螅状体 横裂生殖 池塘养殖
下载PDF
铜精炼阳极转炉氧化期烟气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春洋 鄂加强 +3 位作者 时章明 黄雁 刘湖滨 李罡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3年第5期6-8,共3页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烟气对铜液的传热模型,并对不同空气过剩系数下的烟气平均温度和传热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大,烟气平均温度和传热强度均有明显下降。为增强烟气对铜液的传热能力,必须适当地减小空气过...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烟气对铜液的传热模型,并对不同空气过剩系数下的烟气平均温度和传热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大,烟气平均温度和传热强度均有明显下降。为增强烟气对铜液的传热能力,必须适当地减小空气过剩系数。此外,针对燃烧室排烟温度较高的问题,提出采用余热装置回收烟气余热的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转炉 精炼 烟气 传热 燃烧室
下载PDF
干露时间对海蛰螅状幼体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洋 《水产科学》 CAS 1983年第2期23-24,共2页
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增殖实践中,人工培育出的螅状幼体需要经常进行抽样观察,倒池换水或移养到自然海区暂养。根据几年来的经验,螅状幼体短时间离水暴露于空气中对其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对离水的时间长短与螅状幼... 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增殖实践中,人工培育出的螅状幼体需要经常进行抽样观察,倒池换水或移养到自然海区暂养。根据几年来的经验,螅状幼体短时间离水暴露于空气中对其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对离水的时间长短与螅状幼体成活率的定量关系尚未做过实验。为给螅状幼体培养管理中制定操作规程提供依据,我们就螅状幼体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干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长短对其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体 成活率 干露 海蜇 换水 海区 人工培育 影响 暴露 观察
下载PDF
不同移栽时期对‘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效应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春洋 史田 +4 位作者 史国安 杨林菲 范学峰 高双成 张改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4-62,共9页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移栽时期的成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移栽期可能通过移栽时气温、土壤温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凤丹’牡丹新根和植株的发育,适时移栽显著促进牡丹苗体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移栽时期,‘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期间的新根总数、木质化新根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枝条粗度、根生物量、枝条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差异,而枝条长度和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9月29日与11月28日移栽相比,单株木质化新根质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0.26%和51.22%,根系活力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提高了93.53%和60.98%,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经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9月29日移栽的‘凤丹’牡丹成苗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依据植株生物量、壮苗指数与移栽期气象环境要素的依赖关系,明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均气温15~20℃气侯条件,是‘凤丹’牡丹的最适移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凤丹’ 移栽时期 根系活力 光合特性 生物量 壮苗指数
下载PDF
中国北部海域灾害水母沙蜇(Nemopilema nomurai)及其它钵水母繁殖生物学特征与形态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董婧 孙明 +4 位作者 赵云 王彬 刘修泽 于旭光 刘春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0-555,共6页
为查清沙蜇大量暴发的原因,采用黄海北部的沙蜇亲体进行自然受精获得了数百万的螅状体,除海月水母和发形霞水母在消化腔和雌体的性腺中完成受精外,上述其余种类均为体外受精,霞水母属的2个种类的浮浪幼虫在形成螅状体前先形成一个具角... 为查清沙蜇大量暴发的原因,采用黄海北部的沙蜇亲体进行自然受精获得了数百万的螅状体,除海月水母和发形霞水母在消化腔和雌体的性腺中完成受精外,上述其余种类均为体外受精,霞水母属的2个种类的浮浪幼虫在形成螅状体前先形成一个具角质的浮浪体囊,沙蜇、海蜇、黄斑海蜇和Stomolophus meleagris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唯一无性繁殖方式是足囊繁殖,霞水母可通过足囊和由匍匐茎形成囊胞两种方式繁殖新螅状体,海月水母(A.aurita)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足囊繁殖、出芽生殖、匍匐茎生殖、纵向分裂、内繁殖体和外繁殖体生殖,同时有直接发育现象,Rhizostoma pulmo的无性繁殖方式有足囊,出芽生殖,匍匐茎,浮浪体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蜇 繁殖生物学特征 钵水母 比较
下载PDF
夏初辽东湾海蜇放流区大型水母和主要浮游动物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彬 董婧 +5 位作者 刘春洋 孙明 于旭光 刘修泽 李轶平 李培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0,共8页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母的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小型桡足类及桡足类幼体: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大型水母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大型水母的高密集区往往位于浮游动物高丰度区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大型水母 丰度 渔获密度 分布
下载PDF
白色霞水母生活史的实验室观察(英文) 被引量:16
14
作者 董婧 刘春洋 +1 位作者 王燕青 王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9-395,共7页
本文首次描述了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至碟状体的生活史。(1)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以及浮浪幼虫等在内的胚胎发育各期均在开放的水体中,在20·8 -21·4℃浮浪幼虫于受精后14 h出现; (2)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 本文首次描述了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至碟状体的生活史。(1)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以及浮浪幼虫等在内的胚胎发育各期均在开放的水体中,在20·8 -21·4℃浮浪幼虫于受精后14 h出现; (2)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幼体囊,除了浮浪体囊外,螅状体还可产生足囊和通过产生匍匐茎形成囊胞进而发育成新的螅状体; (3)尽管偶而产生2个碟状体但仍为典型的单碟型横裂; (4)新释放的碟状幼体绝大多数为8个缘叶, 8个感觉棍和8对钝圆的缘瓣,但畸形个体最多12个,最少6个缘叶; (5)雌雄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卵和受精是非常重要的因子[动物学报52 (2) : 389 -395 , 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胞动物 白色霞水母 胚胎发生 形态发生 生活史
下载PDF
矿井柔性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钢丝绳横向振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寇保福 刘邱祖 +1 位作者 刘春洋 梁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4-1198,共5页
针对矿井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钢丝绳长度变化的柔性特征,结合Kelvin黏弹性模型,建立了基于Hamliton原理的柔性提升系统钢丝绳横向振动的控制方程。利用无线加速度位置传感器在多个煤矿开展了现场试验,并对钢丝绳横向振动数据进行了无线采... 针对矿井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钢丝绳长度变化的柔性特征,结合Kelvin黏弹性模型,建立了基于Hamliton原理的柔性提升系统钢丝绳横向振动的控制方程。利用无线加速度位置传感器在多个煤矿开展了现场试验,并对钢丝绳横向振动数据进行了无线采集,详细分析了横向振动振幅分别与测点位置和提升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现场试验得到的测试数据与数值模型仿真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柔性提升系统钢丝绳横向振动的准确性。越靠近罐笼处钢丝绳横向振动越大,且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振动会大幅度增大。通过比较提升系统运行方向对振动的影响发现钢丝绳上行运行的振动较下行运行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系统 钢丝绳 横向振动 HAMILTON原理 现场测试
下载PDF
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陈介康 丁耕芜 刘春洋 《水产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321-329,共9页
用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作为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螅状幼体饵料,按投饵频次不同划分为不同营养水平,考察不同营养水平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温预处理阶段或升温诱导期间,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发生率和所形... 用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作为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螅状幼体饵料,按投饵频次不同划分为不同营养水平,考察不同营养水平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温预处理阶段或升温诱导期间,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发生率和所形成碟状幼体数量都有明显影响;长期饥饿的个体若不改善营养条件,则不能诱发横裂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营养条件 生殖 幼体 营养水平 低温预处理 投饵 影响 诱导期间 诱发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彬 秦宇博 +5 位作者 董婧 李玉龙 王文波 李轶平 孙明 刘春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01-1712,共12页
通过分析2008—2011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的大型水母锚流网监测数据并结合8月份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和渔港访问的数据,探讨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移动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沙蜇幼水母的生态类型,为渔业资源生产和灾害性... 通过分析2008—2011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的大型水母锚流网监测数据并结合8月份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和渔港访问的数据,探讨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移动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沙蜇幼水母的生态类型,为渔业资源生产和灾害性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月份,辽东湾北部近海发现大量沙蜇幼水母,并且在双台子河河口近海5 m等深线两侧水域形成密集区,6月上中旬沙蜇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2.8个.网-1·h-1,6月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46个.网-1·h-1,最高渔获密度可达667个.网-1·h-1,出现在双台子河口5 m等深线内;7月份,沙蜇个体增大,逐渐进入成体阶段,调查海区沙蜇渔获数量比6月份大幅度减少,并且渔获密度的中心区向5—10 m等深线内偏深水域移动,7月上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1个.网-1·h-1,7月中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1.8个.网-1·h-1;8月中旬辽东湾北部近海5 m等深线内沙蜇数量极少,在10—20 m等深线内海域往往出现成体沙蜇的密集区并形成渔汛。沙蜇幼水母生存的海水表层温度为17.7—27.3℃,表层盐度为24.3—31.9;渔获密度300个.网-1·h-1以上的沙蜇幼水母密集分布区海水表层温度为20.4—24.4℃,表层盐度为27.1—31.6。辽东湾北部河口区是沙蜇的可能发生地之一,相对于沙蜇成体阶段表现出来的低温高盐的生态属性而言,河口近海相对高温低盐水域往往出现沙蜇幼水母渔获的中心,沙蜇幼水母阶段表现出相对高温低盐的生态特性。沙蜇自幼水母至成体阶段,海区分布密集区自浅水位移至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幼水母 辽东湾 沙蜇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白色霞水母的形态与结构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董婧 刘春洋 +3 位作者 李文泉 于洪彬 王彬 王燕青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3,共2页
2004年在辽东湾水域首次爆发了一种大型灾害性水母,据笔者鉴定为白色霞水母;本文描述了白色霞水母的形态和结构。
关键词 白色霞水母 形态 结构
下载PDF
呼吸性粉尘润湿机理及润湿剂复配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邱祖 韩振南 +3 位作者 王志坚 刘春洋 梁钦 刘旭泽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呼吸性粉尘危害大且难润湿的问题,基于润湿剂能降低液滴表面张力的机理,设计润湿剂复配方案;利用沉降法优选出最佳复配润湿剂,并通过测定溶液表面张力验证复配方案的合理性;选取6种煤样并且每种都制成3类浓度不同的呼吸性粉尘,利用... 针对呼吸性粉尘危害大且难润湿的问题,基于润湿剂能降低液滴表面张力的机理,设计润湿剂复配方案;利用沉降法优选出最佳复配润湿剂,并通过测定溶液表面张力验证复配方案的合理性;选取6种煤样并且每种都制成3类浓度不同的呼吸性粉尘,利用喷雾降尘实验台测定复配润湿剂的降尘效果。结果表明,优选出的复配润湿剂降尘效率达到90%,尤其适用于高浓度粉尘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 润湿剂 润湿机理 降尘效率
下载PDF
盐度对海蛰各发育阶段幼体的影响——兼论辽东湾海蜇资源锐减的原因 被引量:30
20
作者 鲁男 刘春洋 郭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4-309,共6页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0‰;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幼水母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 作者根据近15年辽东湾北部主要河流的淡水注入量,海蜇产量及本实验数据,结合辽东湾曾出现过三次大减产现象分析,认为前一年夏、秋季海蜇生殖季节河流淡水注入量过多,使河口附近海蜇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的栖息水域盐度聚降,导致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毁灭性死亡,是造成海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作者并提出采取人工培育螅状幼体,选择合适水域进行放流以补充海蜇资源,是海蜇渔业稳定和增产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幼体 盐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