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文艺批评形态的走向与建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批评话语概述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永顺 刘晋绘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这里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批评话语的概述:20世纪90年代文艺批评虽然"众声喧哗",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呈现出多元话语的文艺批评形态;"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回归古典","多元审美意识形态批评&qu... 这里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批评话语的概述:20世纪90年代文艺批评虽然"众声喧哗",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呈现出多元话语的文艺批评形态;"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回归古典","多元审美意识形态批评",将成为新世纪文艺批评的主导形态话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形态 20世纪90年代 文艺批评话语 文艺理论 大众文化
下载PDF
从叙述视角解读杜拉斯两部《情人》的情感真实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晋绘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7-88,共2页
杜拉斯的《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两部小说的情节是基本相同的,讲述的是一个法国少女与一个中国男人的爱情故事,都是作家对自己这段爱情往事的回顾。但不一样的叙述视角,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真实。《情人》采用的叙述视角是第... 杜拉斯的《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两部小说的情节是基本相同的,讲述的是一个法国少女与一个中国男人的爱情故事,都是作家对自己这段爱情往事的回顾。但不一样的叙述视角,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真实。《情人》采用的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为主,第三人称为辅,为读者开辟了获取信息的"我"与"她"的双渠道;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偶尔掺杂作者的主观情感的介入,使得客观事件与客观人物更加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杜拉斯 叙述视角 情感 心理真实
下载PDF
电影《喊山》中的意象分析
3
作者 刘晋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01-202,共2页
山西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被李彦廷导演搬上了银幕。在影片《喊山》中,李彦廷导演通过镜头使意象比小说中的更加鲜明,加重了作品的象征色彩。影片通过"喊山""镜子""手绢""野花""... 山西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被李彦廷导演搬上了银幕。在影片《喊山》中,李彦廷导演通过镜头使意象比小说中的更加鲜明,加重了作品的象征色彩。影片通过"喊山""镜子""手绢""野花""粉浆"等意象,表现人性的回归、哑姑的苦难命运、腊宏的暴力,表现韩冲的善良,以及质朴的爱情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喊山》 意象 镜子 手绢
下载PDF
论徐坤小说中生命本体的女性意识
4
作者 刘晋绘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生命本体意识 女性意识 小说 徐坤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