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晓汝
谢作威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利用NCEP FNL 0.25°×0.25°的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站降水资料,从产生强降水的条件来对“利奇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近台风中心的西南部分及其稍远的北部,其中近台风中心...
利用NCEP FNL 0.25°×0.25°的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站降水资料,从产生强降水的条件来对“利奇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近台风中心的西南部分及其稍远的北部,其中近台风中心为眼壁降水,北部为螺旋云带降水;(2)850~925 hPa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与暴雨落区一致,水汽辐合强度差异是造成台风眼壁强降水落区差异的关键;(3)台风强度大时近中心上升运动强烈,正垂直螺旋度中心值的减小和中心下降对应强降水的发生,低层正螺旋度和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的重叠区对对流性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4)本次过程地形增益最明显地区在台州北部,在水汽条件处于劣势情况下出现降水副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螺旋度
地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喜马拉雅北部地区春季大气特征及日变化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新
刘晓汝
+1 位作者
马耀明
李伟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6-843,共8页
利用珠峰北部地区的观测资料和AIR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喜马拉雅北部地区的大气日变化及其垂直结构。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北部地区气温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单谷型特征,一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8: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早上7:00~9:00。风速...
利用珠峰北部地区的观测资料和AIR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喜马拉雅北部地区的大气日变化及其垂直结构。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北部地区气温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单谷型特征,一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8: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早上7:00~9:00。风速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气压的平均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分布特征,气压极大值出现在2:00和12:00,气压极小值出现在6:00和19:00时,其中19:00出现气压最小值。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的平均日变化和气温日变化具有一致性,春季感热通量大于潜热通量。净辐射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是单峰型特征,每日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早2个小时。引起高原地区日变化剧烈有2个主要原因:一是高原地区大气柱的质量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小,且相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可使较少大气产生较大温度变化;二是高原地区是大气云光学厚度较小的区域,由此可使地面在日间接受较强烈的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较大,在夜间又接受较小的大气长波逆辐射而降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北部地区
日变化
气象要素
通量
原文传递
题名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晓汝
谢作威
机构
黄岩区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5078
41861144014)
+1 种基金
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902gy03)
台州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TZ2019Y)
文摘
利用NCEP FNL 0.25°×0.25°的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站降水资料,从产生强降水的条件来对“利奇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近台风中心的西南部分及其稍远的北部,其中近台风中心为眼壁降水,北部为螺旋云带降水;(2)850~925 hPa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与暴雨落区一致,水汽辐合强度差异是造成台风眼壁强降水落区差异的关键;(3)台风强度大时近中心上升运动强烈,正垂直螺旋度中心值的减小和中心下降对应强降水的发生,低层正螺旋度和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的重叠区对对流性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4)本次过程地形增益最明显地区在台州北部,在水汽条件处于劣势情况下出现降水副中心。
关键词
台风
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螺旋度
地形
Keywords
typhoon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vertical helicity
topography
分类号
P45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喜马拉雅北部地区春季大气特征及日变化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新
刘晓汝
马耀明
李伟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6-843,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青藏高原和亚印太热力作用对亚洲季风年际
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之第一课题"青藏高原地面与大气热量与水分交换过程的观测和遥感监测研究"(编号:KZCX2-YW-Q11-01)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编号:2005CB42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藏南部地区地表过程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编号:40875037)和"气候模式中积雪参数化方案的改进与积雪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编号:40975042)资助
文摘
利用珠峰北部地区的观测资料和AIR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喜马拉雅北部地区的大气日变化及其垂直结构。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北部地区气温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单谷型特征,一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8: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早上7:00~9:00。风速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气压的平均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分布特征,气压极大值出现在2:00和12:00,气压极小值出现在6:00和19:00时,其中19:00出现气压最小值。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的平均日变化和气温日变化具有一致性,春季感热通量大于潜热通量。净辐射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是单峰型特征,每日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早2个小时。引起高原地区日变化剧烈有2个主要原因:一是高原地区大气柱的质量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小,且相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可使较少大气产生较大温度变化;二是高原地区是大气云光学厚度较小的区域,由此可使地面在日间接受较强烈的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较大,在夜间又接受较小的大气长波逆辐射而降温较大。
关键词
喜马拉雅北部地区
日变化
气象要素
通量
Keywords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Himalayas
Diurnal varia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
Flux.
分类号
P4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刘晓汝
谢作威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喜马拉雅北部地区春季大气特征及日变化分析
刘新
刘晓汝
马耀明
李伟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