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晗露漆画
1
作者 刘晗露 《中国高等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I0004-I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魏晋时期江西漆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晗露 寇焱 《中国生漆》 2021年第4期11-17,21,共8页
江西出土魏晋时期的漆器是研究两汉至南北朝绘画技法、风格演变的重要材料。随着官营漆器行业的萎缩,江西私坊漆器制作繁荣,商品化气息浓厚。受文人意识渗透,江西漆器追求尚巧、致用的审美标准,漆绘作品呈现出张扬的个人意气,整体装饰... 江西出土魏晋时期的漆器是研究两汉至南北朝绘画技法、风格演变的重要材料。随着官营漆器行业的萎缩,江西私坊漆器制作繁荣,商品化气息浓厚。受文人意识渗透,江西漆器追求尚巧、致用的审美标准,漆绘作品呈现出张扬的个人意气,整体装饰风格由图案化向绘画性过渡。人物造型受职业画家和士人绘画影响,精思巧密,展现出生动、洒脱的气质;描绘中构图严谨,善于借用绘画粉本,利用象征性的图像符号来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保持了故事内容的整体性与可读性,漆绘的装饰性、绘画性、可叙事性、情节性共存,画面空间的营造以及视觉元素的丰富较之前代都有长足进步,描绘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展现出清新雅致的审美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江西 漆艺 审美 风格
下载PDF
失语与被屏蔽——浅论美术作品的受众
3
作者 刘晗露 冯学文 《艺海》 2012年第7期166-166,共1页
每一件绘画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读者,作者总是有意无意地通过画面的光、影、形、色同他所定义的受众进行沟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沟通的加强,涌现出逻辑语言不断侵占图像语言的趋势,逐渐导致绘画自身的失语状态以及特定受众的流失。
关键词 图像 逻辑语言 转换 失语
下载PDF
宋代汉传佛教造像及审美观念研究
4
作者 刘晗露 冯学文 《艺海》 2013年第7期76-76,共1页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便落地生根,而佛教艺术也随之而至。宋代,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信徒增多,佛教造像也处在一个急速的增长期,这个时候的汉传佛教造像一改往日雄浑之势,不再亦步亦趋地追随外来模式,而是向着一个更加真实的...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便落地生根,而佛教艺术也随之而至。宋代,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信徒增多,佛教造像也处在一个急速的增长期,这个时候的汉传佛教造像一改往日雄浑之势,不再亦步亦趋地追随外来模式,而是向着一个更加真实的形象发展开来,体现出了这一时期汉传佛教造像独特的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审美 世俗化
下载PDF
岁月的叩响--铺首衔环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晗露 赵耀 《南方文物》 200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在古代,铺首衔环是中国所独有的。除去独有的造型、材质、色泽以外,铺首具有独特的隐含寓意——辟不祥,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历代装饰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顽强的生命力。18世纪,西欧流行洛... 在古代,铺首衔环是中国所独有的。除去独有的造型、材质、色泽以外,铺首具有独特的隐含寓意——辟不祥,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历代装饰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顽强的生命力。18世纪,西欧流行洛克克风格,出于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崇拜,中国许多装饰样式被广泛运用到西欧洛克克风格的建筑上,其中就包括铺首衔环,并被大肆推崇,可见其魅力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装饰文化 18世纪 东方文化 中国 风格 洛克 西欧
下载PDF
补饲不同品质饲草对哺乳期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斯琴塔娜 于彦 +1 位作者 刘晗露 吐日根白乙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9期5-7,共3页
选择母体体格和体况相近,犊牛健康、出生体重和体尺相近的荷斯坦公犊牛10头,随机分为2组(n=5),分别补饲玉米秸秆(CFS)和青干草(H),通过消化试验和饲养试验,探讨了犊牛哺乳期补饲不同品质的饲草对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率和生长发育的影... 选择母体体格和体况相近,犊牛健康、出生体重和体尺相近的荷斯坦公犊牛10头,随机分为2组(n=5),分别补饲玉米秸秆(CFS)和青干草(H),通过消化试验和饲养试验,探讨了犊牛哺乳期补饲不同品质的饲草对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定量饲喂牛奶,自由采食精料和饲草。结果显示:断奶时,2组牛精料采食量基本一致;粗料采食量H组高于CFS组(554.4 g/d和172.0 g/d,P<0.01);H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CFS组13.4%,但差异不显著(P>0.05)。H组DM和EE消化率略高于CFS组(P>0.05)。H组NDF、ADF消化率比CFS组分别提高了17.53%(P<0.01)、101.26%(P<0.01),但总干物质、粗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H组日增重比CFS组提高了8.19%(696.3 g/d和753.2 g/d,P>0.05);胸围、胸宽增量分别提高了5.20%、78.2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体高、体长增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观察到补饲H的犊牛后躯发育明显优于补饲CFS。结果表明:哺乳期间补饲青干草,可提高断奶时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特别是纤维性物质的摄入和消化;有利于小母牛更早、更多地利用粗饲料,有利于其向乳用方向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犊牛 粗料 营养物质消化率 发育
下载PDF
艺术设计专业智创人才培育路径研究
7
作者 刘晗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5期236-238,共3页
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正处在一个深度融合的阶段,传统的艺术设计实践正在发生转型,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性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过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时代赋予了艺术设计人才新的要求,即智创素养。这... 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正处在一个深度融合的阶段,传统的艺术设计实践正在发生转型,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性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过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时代赋予了艺术设计人才新的要求,即智创素养。这类人才是具备艺术表达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微智能植入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能够满足我国创新驱动战略需求,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创新型设计产业,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艺术设计专业智创人才的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智创人才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先秦至魏晋江西漆器消费对象研究
8
作者 刘晗露 朱诗捷 《河北画报》 2022年第20期187-189,共3页
先秦至魏晋,江西漆艺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随着经济、技艺、生产资源的持续涌入,江西地区在两汉以后得到了极大地开发,在这个进程中,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漆器制造业逐渐向市民阶层拓展,官私并举的漆器经营方式也逐步被私坊经营所取代,庄园... 先秦至魏晋,江西漆艺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随着经济、技艺、生产资源的持续涌入,江西地区在两汉以后得到了极大地开发,在这个进程中,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漆器制造业逐渐向市民阶层拓展,官私并举的漆器经营方式也逐步被私坊经营所取代,庄园经济的繁荣,极大地刺激了南方漆艺经济的局部深化,日用漆器成为了人们消费内容优化的一个缩影,原本象征社会地位和身份阶层的漆器,已经逐步大众化,在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共同促进下,漆器的消费与使用不再受到阶层及制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漆艺 消费对象
下载PDF
工匠精神导向下江西漆艺的活态传承研究
9
作者 刘晗露 《河北画报》 2022年第18期34-36,共3页
江西漆艺从先秦传承至今,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一支,至近代更是在漆画领域异军突起,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表现语汇。当下江西漆艺充分吸纳现代材质,题材丰富多样,表现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在表现技巧上比起传统有极大的拓展,漆艺的外延... 江西漆艺从先秦传承至今,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一支,至近代更是在漆画领域异军突起,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表现语汇。当下江西漆艺充分吸纳现代材质,题材丰富多样,表现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在表现技巧上比起传统有极大的拓展,漆艺的外延在不断扩大,研究江西漆艺的工匠精神可以丰富江西漆艺术语言体系。与此同时,工匠精神在江西漆艺传承中的隐性脉络是江西漆艺得以发扬的重点所在,完善江西漆艺的活态传承机制必须将漆艺匠人的匠心、匠艺、匠韵纳入其中,江西漆艺的技艺可以变化、材质可以出新、题材可以紧随当下,但延续千年的工匠精神内核不变,从而使江西漆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够具备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汇,真正实现江西漆艺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漆艺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江西出土两汉漆器金属镶嵌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晗露 寇焱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1-297,共7页
汉代漆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于中央官营、地方官营以及权贵私府制作三块领域,至东汉“私营漆业也极为繁荣”[1],江南、岭南、巴蜀的漆器生产持续发展,仅海昏侯墓出土漆木器就多达2000余件,其生产规模可见一斑。但是,在礼制等... 汉代漆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于中央官营、地方官营以及权贵私府制作三块领域,至东汉“私营漆业也极为繁荣”[1],江南、岭南、巴蜀的漆器生产持续发展,仅海昏侯墓出土漆木器就多达2000余件,其生产规模可见一斑。但是,在礼制等级的框架下,做工精湛的漆器是彰显贵族社会地位和身份高贵的标识,生产与使用都受到制度保护,因此两汉时期,漆器的使用规模虽有扩大,但仍集中在贵胄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两汉时期 汉代漆器 官营 漆木器 礼制 镶嵌工艺
原文传递
江西出土魏晋时期漆器纹饰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晗露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7-300,共4页
汉晋之际,由于制瓷技艺的发展以及瓷器使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范围逐渐扩散至普通民众,对于上层士族生活的效仿大大刺激了漆器的民间消费与生产,因此魏晋时期漆器流布更广,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大,在南昌市人防工地东吴墓、南昌上窑湾晋墓、... 汉晋之际,由于制瓷技艺的发展以及瓷器使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范围逐渐扩散至普通民众,对于上层士族生活的效仿大大刺激了漆器的民间消费与生产,因此魏晋时期漆器流布更广,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大,在南昌市人防工地东吴墓、南昌上窑湾晋墓、吉水县晋墓、南昌永外正街吴应墓等平民墓葬中均有漆器出土。截止目前,据公开发表的考古资料统计,江西地区共出土三国两晋时期的漆器80余件(套)(1),从胎制工艺来看,主要有斫制木胎、卷木胎、旋木胎、夹纻木胎、脱胎、竹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之际 漆器 普通民众 魏晋时期 三国两晋时期 制瓷技艺
原文传递
接纳与融合——江西先秦漆艺研究
12
作者 刘晗露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2-297,共6页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直至公元前201年汉高帝时期才设定明确的行政区域。《汉书》有“豫章郡,高帝置。莽曰九江。属扬州……县十八”的记载~①,辖区包括南昌、庐陵、彭泽、鄱阳、历陵、馀汗、柴桑、宜春、安平等,其行政范围与今天基本一致...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直至公元前201年汉高帝时期才设定明确的行政区域。《汉书》有“豫章郡,高帝置。莽曰九江。属扬州……县十八”的记载~①,辖区包括南昌、庐陵、彭泽、鄱阳、历陵、馀汗、柴桑、宜春、安平等,其行政范围与今天基本一致。在此之前,江西是先秦百越诸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明形态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约23000年前的“吊桶环遗址”~②,土著先民在大源乡的石灰岩丘陵地区初步掌握了野生稻的驯化技术,奠定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发展的经济基础,创造了江西最早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汉高帝 豫章郡 长江中下游流域 长江以南 大源乡 庐陵 文明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