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妍姝 王海洋 +5 位作者 景宝 李静 刘鹏飞 李露露 杨菲菲 刘景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3D-NC-MRA)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30例,分别行3D-NC-MRA检查及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3D-NC-MRA...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3D-NC-MRA)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30例,分别行3D-NC-MRA检查及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3D-NC-MRA检查的295个节段血管的图像质量分级标准显示其优良率为98.33%(295/300)。根据血管狭窄分级标准:3D-NC-MRA检查显示的295个节段血管中,正常173个节段,不同程度狭窄82个节段,完全闭塞40个节段。DSA检查显示,正常185个,不同程度狭窄75个节段,完全闭塞35个节段。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91)。结论 3D-NC-MRA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它无创、无辐射、对比剂用量少、对比剂更为安全。将3D-NC-MRA检查方法应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检查的成功率,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3D-NC-MRA 诊断
下载PDF
关于“抱团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景瑶 《管理观察》 2016年第23期68-70,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国人口已进入老年型,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老年人面临养老难等问题。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养老政策和措施,但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养老的需求。"抱团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国人口已进入老年型,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老年人面临养老难等问题。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养老政策和措施,但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养老的需求。"抱团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养老难的现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所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团养老” 人口老龄化 养老模式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及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冬梅 刘景瑶 何晶晶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5期52-54,共3页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神经痛、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人感染病菌后,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该...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神经痛、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人感染病菌后,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该病是一种呈世界范围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实验室检测 人畜共患传染病 长期发热 临床特点 肝脾肿大 世界范围 共患性
下载PDF
疏水作用对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的影响——Ⅷ.N-烷基吲哚在不良溶剂中的簇集及其荧光光谱
4
作者 佟振合 甄珍 刘景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5-419,共5页
本文研究了链长不同的N-烷基吲哚和3-甲基-N-烷基吲哚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_2O)混合溶剂中的稳态和时间分辩荧光光谱,发现随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增大、短链吲哚衍生物的荧光峰位置红移。荧光寿命增长、而长链吲哚衍生物荧光峰位置... 本文研究了链长不同的N-烷基吲哚和3-甲基-N-烷基吲哚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_2O)混合溶剂中的稳态和时间分辩荧光光谱,发现随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增大、短链吲哚衍生物的荧光峰位置红移。荧光寿命增长、而长链吲哚衍生物荧光峰位置明显兰移、荧光寿命变短。表明长链吲哚衍生物在混合溶剂中发生簇集,簇集体中微环境的极性和环己烷相似,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计算出长链吲哚衍生物在溶液本体相和簇集体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吲哚 簇集体 荧光光谱 溶剂
下载PDF
复方转移因子合剂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药效观察
5
作者 佟继红 王炜红 +2 位作者 李滨香 范秀山 刘景瑶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复方转移因子合剂 药效
下载PDF
目标数量与运动框架旋转角度对不同场认知风格个体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馨 刘景瑶 +1 位作者 魏柳青 张学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5,共12页
通过改变目标数量、运动框架突变旋转角度探究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在任务难度较低(运动参考框架稳定,目标数量为3和4)和任务难度中等(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20?,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场独立型... 通过改变目标数量、运动框架突变旋转角度探究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在任务难度较低(运动参考框架稳定,目标数量为3和4)和任务难度中等(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20?,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场独立型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表现均显著好于场依存型被试。在任务难度较高(运动框架稳定,目标数量为5以及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40?,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追踪表现受任务难度影响;(2)随着目标数量由3至5增多,追踪负荷增大使被试的追踪成绩显著下降;(3)相比运动框架稳定,运动框架向右突变旋转20?和40?均显著削弱了被试的追踪表现。旋转角度变化破坏了场景连续性,影响了追踪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追踪 场认知风格 运动参考框架 旋转角度
下载PDF
布病血清学检测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景瑶 毕惠梅 +3 位作者 赵冬梅 周珣 侯丽萍 王刚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布病)血清学检测在布鲁杆菌病急、慢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514名布鲁杆菌病患者与327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布病)血清学检测在布鲁杆菌病急、慢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514名布鲁杆菌病患者与327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荧光偏振检测方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FPA)、试管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和半胱氨酸检测对其布鲁杆菌病进行检测。结果SAT与RBPT、FPA检测结果的Kappa值为0.952、0.968,有较好的一致性。RBPT、FPA和半胱氨酸在布氏杆菌病诊断中的符合率分别是96.91%、95.96%、74.67%;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半胱氨酸的阳性预测值(100%)高于RBPT(92.59%)和FPA(97.18%)的阳性预测值;RBPT阴性预测值(99.04%)高于FPA(93.86%)和半胱氨酸(63.74%)的阳性预测值。在布鲁氏杆菌病慢性期半胱氨酸的阳性预测值(100%)高于RBPT(93.98%)和FPA(97.89%);RBPT阴性预测值(98.41%)高于FPA(97.87%)和半胱氨酸(92.37%)。结论RBPT可用于布氏杆菌病的初筛,FPA和半胱氨酸检测结果对判断疾病急性期和慢性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荧光偏振检测方法 半胱氨酸检测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诊断的六种血清学方法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景瑶 毕惠梅 +3 位作者 郑遵荣 周珣 侯丽萍 王刚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观察诊断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6种血清学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160例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 目的观察诊断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6种血清学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160例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6种方法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比较4种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和2种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72、0.784),与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的一致性为一般符合(Kappa = 0.543)。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61)。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Coomb′s 4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1.03%、75.00%、56.41%、80.14%;特异度分别为95.81%、100.00%、98.74%、100.00%;漏诊率分别为8.97%、25.00%、43.59%、19.86%;误诊率分别为4.19%、0、1.26%、0。结论 FPA、iELIS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建议多种血清学方法联合检测,从而降低布病误诊、漏诊概率,提高布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血清学 荧光偏振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布病快检三项在布鲁杆菌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景瑶 赵冬梅 +2 位作者 毕惠梅 何晶晶 张柠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布病快检三项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布鲁杆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检测方法(FPA)、传统虎红试验(RBVr)和试... 目的探讨布病快检三项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布鲁杆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检测方法(FPA)、传统虎红试验(RBVr)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杆菌病。结果布病快检三项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布病快检三项的符合率98.3%和灵敏度97.2%要稍高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方法。结论布病快检三项较传统的血清学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为临床布鲁杆菌病诊断和治疗节省了时间,值得在临床布鲁杆菌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病快检三项 人布鲁氏菌病 传统血清学试验
原文传递
倍比稀释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景瑶 赵冬梅 +2 位作者 毕惠梅 侯丽萍 张柠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倍比稀释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布病患者和疑似患者血清350份,同时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倍比稀释(RBPT)检测.结果 倍比稀释RBPT... 目的 探讨倍比稀释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布病患者和疑似患者血清350份,同时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倍比稀释(RBPT)检测.结果 倍比稀释RBPT与SAT的检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符合率分别为96.57%、97.42%、88.57%、75.71%.倍比稀释RBPT的灵敏度分别为97.02%、96.43%、76.19%、48.81%;特异度为92.31%、96.70%、98.35%、100%;约登指数为89.33%、93.13%、74.54%、48.81%.在以1∶2为截断值时诊断的准确性最高,其约登指数为93.13%,要高于其他各截断值.结论 倍比稀释RBPT以1∶2为截断值时诊断的准确性最高,可以为布病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布鲁杆菌病 虎红平板凝集实验 莱特试管凝集实验
原文传递
Sysmey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景瑶 孟冬梅 +2 位作者 赵冬梅 赵琳琳 张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356-2357,共2页
关键词 尿分析
原文传递
布鲁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5 位作者 周珣 赵冬梅 刘景瑶 吴红 郑遵荣 周玉珍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实验室诊断人布鲁菌病(布病)快速、准确及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和血培养方法对95例确诊(确诊病例组)及42例疑似布病患者(疑似病例组)和同... 目的 探讨实验室诊断人布鲁菌病(布病)快速、准确及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和血培养方法对95例确诊(确诊病例组)及42例疑似布病患者(疑似病例组)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布鲁菌实验室检测。分析上述方法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T、IELISA、FPA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确诊病例组中的阳性率(100.0%、98.9%、96.8%、17.9%)均高于疑似病例组(0、7.1%、4.8%、0,P均〈0.01)和健康组(1.8%、0、3.6%、未做血培养,P均〈0.01)。确诊病例组中,急、亚急性及慢性病例间比较,IELISA、FPA检测布鲁菌抗体及血培养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ELISA试验的敏感性(98.9%)、特异性(100.0%)和Yonden指数(0.989)最高。FP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96.4%。结论采用FPA对布鲁菌抗体进行初筛,IELISA进行确诊相结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能更简便、迅速地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凝集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荧光偏振试验 布鲁菌
原文传递
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对比实验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冬梅 郑遵荣 +4 位作者 刘景瑶 毕惠梅 周玉珍 何晶晶 周珣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 分析荧光偏振检测方法对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选择布病患者240例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人员287例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采用荧光偏振检测方法(... 目的 分析荧光偏振检测方法对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选择布病患者240例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人员287例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采用荧光偏振检测方法(FPA)和4项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虎红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进行检测,比较FPA与4项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FPA与4项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FPA检测方法的敏感度(89.17%)高于RBPT (87.08%)、SAT (85.00%)、Coomb's试验(74.17%)和半胱氨酸试验(75.83%).FPA检测方法的特异度(94.08%)高于RBPT(89.90%)、Coomb's(81.53%),但低于SAT(98.95%)、半胱氨酸凝集试验(99.30%).结论 FPA可以作为人间布病的实验室筛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偏振检测方法 布鲁杆菌病 布病传统血清学试验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合并睾丸附睾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2 位作者 郑遵荣 刘景瑶 赵冬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27-429,共3页
布鲁病菌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全球流行性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着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病、乏力、多汗等为主,可累及多个系统。
关键词 睾丸附睾炎 临床分析 布鲁菌病 患者 人畜共患病 布鲁杆菌 临床症状 流行性
原文传递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晶晶 赵冬梅 +3 位作者 周玉珍 张雁 郑遵荣 刘景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组合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2例卵巢癌患者、75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测定CA125、CEA、CA19-9、CA24-2等12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通过Log... 目的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组合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2例卵巢癌患者、75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测定CA125、CEA、CA19-9、CA24-2等12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来评价各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卵巢癌组的CA125、CEA、CA19-9、CA24-2、FER的检测结果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肿瘤标志物在3组及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EA、CA19-9、CA24-2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693、0.726、0.652。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2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1%和78.20%。结论单独检测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A125、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可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糖链抗原125 糖链抗原19-9 糖链抗原24-2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5 位作者 刘长民 郑遵荣 刘景瑶 吴楠 赵琳琳 赵冬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血生化检测。结果布病组共纳入患者396例,其中男性298例、女性98例;年龄(43.6±15.6)岁,范围为1~75岁。对照组纳入125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为(41.7±18.0)岁,范围为7~71岁。两组人群年龄、性别间比较差异乖统计学意义(t=1.083,X^2=3.789,P均>0.05)。布病患者年龄集中在>14~64岁(90.15%,357/396);居住地以农村为主(76.01%,301/396);职业分布以养殖户居多(50.51%,200/39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7.73%,189/396);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肌肉痛、多汗居多,分别占91.16%(361/396)、76.26%(302/396)、44.19%(175/396)。与对照组比较,布病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升高(t=4.956、2.746、4.019、3.272、7.008、3.728、3.409,P<0.01或<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降低(t=-7.252、-8.601,P均<0.01)。布病组治疗前、后CRP、ALT、AST、γ-GT、TP、ALB、ALP、HBDH及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4.393、3.382、2.608、-7.516,-4.710、3.509、4-585、4.473,P<0.01或<0.05)。结论黑龙江省布病患者以男性养殖户为主,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6月份。布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辨别,防治误诊,并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应用于人布鲁杆菌抗体的试验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晶晶 赵冬梅 +4 位作者 周珣 刘景瑶 郑遵荣 周玉珍 张雁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在人布鲁杆菌抗体的检测中的差别。方法采用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方法对430例确诊及疑...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在人布鲁杆菌抗体的检测中的差别。方法采用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方法对430例确诊及疑似布病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布鲁杆菌抗体检测。分析IEUSA方法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的符合程度。结果病例组IELISA、RBPT、SAT、Coomb’8试验及半胱氨酸试验的布鲁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健康组(IELISA:83.49%比0;RBPT:86.97%比0;SAT:76.27%比0;Coomb’s试验:65.58%比0.02%;半胱氨酸试验:67.91%比0,χ2=535.05、412.47、437.66、339.22、489.49,P均〈0.01)。IELISA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检测布鲁杆菌抗体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7.19%、79.39%、71.59%和76.60%,其中IELISA与RBPT的阳性符合率最高,而与Coomb’s试验的阳性符合率最低。结论RBPT和IELISA的联合应用可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布鲁杆菌抗体,为布鲁杆菌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 布鲁杆菌病
原文传递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人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晶晶 刘景瑶 +2 位作者 张雁 赵冬梅 郑遵荣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布鲁菌病(布病)确诊患者、66例疑似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布鲁菌病(布病)确诊患者、66例疑似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血培养方法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IELISA、RBPT和血培养方法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T、IELISA、RBPT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急性、慢性布病组中的阳性率(100%、100%;98.6%、97.9%;91.3%、91.5%;20.3%、10.6%)显著高于疑似布病组(0、6.0%、0、0,P均<0.05)及健康对照组(1.4%、0、2.8%、血培养未做,P均<0.01)。IELISA法与RBPT、SAT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6和0.966)。IELISA检测的灵敏度(98.3%)和特异度(100%)最高;RBPT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分别为91.4%和97.2%。结论:IELISA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更简便、迅速的对布病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凝集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布鲁菌病
原文传递
学龄前布鲁菌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3 位作者 郑遵荣 刘长民 刘景瑶 赵冬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95-998,共4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布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的学龄前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 目的了解学龄前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布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的学龄前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45例学龄前布病患儿,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3.7±1.6)岁,范围为6个月~6岁,主要集中在>3~6岁(64.44%,29/45);居住地以农村为主(97.78%,44/4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6.67%,21/45)。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痛居多,分别占97.78%(44/45)、57.78%(26/45);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较多见,分别占42.22%(19/45)、35.56%(16/45)。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4、2.970、2.229、5.664、5.805,P均<0.05)。血标本培养布鲁菌阳性36例(80.00%,36/45),治疗后均转为阴性。结论学龄前儿童布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不典型。在布病流行区域及多发季节,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史并结合临床特征,考虑布病的可能,争取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学龄前儿童
原文传递
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对人布鲁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2 位作者 刘景瑶 郑遵荣 赵冬梅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偏振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FP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5例布鲁菌病确诊患者,包括65例急性患者和50例慢性患者,同时选取81例布病疑似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应用FPA和试管凝... 目的探讨荧光偏振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FP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5例布鲁菌病确诊患者,包括65例急性患者和50例慢性患者,同时选取81例布病疑似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应用FPA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test,SAT)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FPA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确诊病例组、疑似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FPA检测人血清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5%、4.94%和4.4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3,P<0.05).确诊病例组FPA检测人血清布鲁菌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疑似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21和146.66,P值均<o.05).急性布病组FPA测定值为(127.35±39.39)mp,明显高于慢性布病组(93.64±21.07)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2,P<0.05).而急、慢性两组FPA检测布鲁菌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A检测对布鲁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4,FPA在最佳诊断界值为80.5 mp时诊断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9.3%.结论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能更简便快速地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荧光偏振检测技术 曲线下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