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人工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侯俊 次瀚林 +2 位作者 吕博文 苗令占 刘智临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8,19,共9页
概述典型人工纳米材料释放到水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团聚、沉降、溶解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包括pH值、离子强度、天然有机物、无机胶体、水动力条件等)。这些水环境条件通过静电作用、位阻效应、桥联作用与溶解离子络合作用等影响纳米颗粒的... 概述典型人工纳米材料释放到水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团聚、沉降、溶解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包括pH值、离子强度、天然有机物、无机胶体、水动力条件等)。这些水环境条件通过静电作用、位阻效应、桥联作用与溶解离子络合作用等影响纳米颗粒的行为。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应开展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纳米材料行为研究,例如更低浓度的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纳米材料与天然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为进一步研究和预测人工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水环境 环境行为 综述
下载PDF
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侯俊 许晓雅 +2 位作者 程芳 苗令占 刘智临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通过概述微塑料进入水环境后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行为(微塑料进入水体后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且会在水环境中释放有机添加剂)及其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物毒性,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还需对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扩展... 通过概述微塑料进入水环境后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行为(微塑料进入水体后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且会在水环境中释放有机添加剂)及其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物毒性,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还需对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扩展,如加强淡水环境中的研究、建立系统研究体系、注重生物膜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在生态环境中行为及功能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有机污染物 环境行为 吸附 生物毒性 综述
下载PDF
略论春秋笔法在《儒林外史》中的文学功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英荃 李亦凡 刘智临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X期57-58,共2页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所作的经典章回体小说,主要描写清代士人的生活、习俗、思想轶事。小说涉及范围广泛,上至翰林院名士,下至贫穷百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描述社会各阶层的佳作。整部小说共五十六回,每一回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各回之间...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所作的经典章回体小说,主要描写清代士人的生活、习俗、思想轶事。小说涉及范围广泛,上至翰林院名士,下至贫穷百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描述社会各阶层的佳作。整部小说共五十六回,每一回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各回之间有一定联系。'春秋笔法'最初是史官记史方式,后世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文学功用
下载PDF
附着在不同微塑料表面的藻类结构与群落组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晨曦 高雨萱 +4 位作者 张佳祺 徐柳璇 刘智临 苗令占 侯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60-3366,共7页
选取水环境中常见的4种微塑料介质(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一种自然介质(鹅卵石)进行野外生物膜的培养,以探究不同类型介质表面附着的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和藻类群落组成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 选取水环境中常见的4种微塑料介质(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一种自然介质(鹅卵石)进行野外生物膜的培养,以探究不同类型介质表面附着的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和藻类群落组成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鹅卵石与微塑料介质上的生物膜的形貌结构及藻类含量与组成特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微塑料介质表面附着的藻类叶绿素a浓度普遍低于自然介质.实验进一步发现,不同的微塑料类型同样会对生物膜藻类含量以及功能特性存在一定影响:PET片上附着的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高(613.7μg/L),PP片上最低(492.5μg/L);然而,PP片上藻类的光合作用最大量子产量最高(0.443).以上结论说明微塑料会改变附着藻类的生长情况和初级生产力,进而可能影响生物膜在水体中的碳循环过程,对水体净化及污染治理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生物膜 附着藻类 叶绿素A含量 最大量子产量
下载PDF
淡水系统中4种塑料颗粒的老化过程及DOC产物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婉逸 刘智临 +1 位作者 苗令占 侯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29-3836,共8页
淡水系统中的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不同类型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类型微塑料的老化过程,分析老化产物,以4种水体中常见的微塑料聚丙乙烯(polystyrene,PS)、低密度聚乙烯(l... 淡水系统中的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不同类型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类型微塑料的老化过程,分析老化产物,以4种水体中常见的微塑料聚丙乙烯(polystyrene,PS)、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聚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ate,PHB)为研究对象,进行了40 d的自然光老化实验.结果表明:(1)在老化过程中,4种不同类型塑料老化析出液水质指标pH、ORP、EC和DO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趋势.(2)经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测发现LDPE表面形态变化最大,已经形成裂纹和孔洞.傅立叶红外检测发现,实验中LDPE的羰基指数增加程度最大,增加了31.48%.(3)微塑料老化会产生溶解态产物,即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DOC质量浓度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加,与本底值相比,老化40 d的PHB、PP和LDPE微塑料析出液中DOC质量浓度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61.29%、69.49%和89.15%.以上结果表明经自然光照射,塑料会在自然水体中出现明显的老化,并释放出有机物,由此带来的生态效应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系统 微塑料 老化 老化程度 溶解性有机碳(DOC)
原文传递
井底的星辰(组诗)
6
作者 刘智临 《草原》 2019年第5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组诗 传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