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及分化鉴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暌 王红云 +2 位作者 何乐 张亚卓 王忠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建立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鉴定的方法。方法分离不问孕龄(13- 18d)SD胎鼠脑室下区、中脑及海马等部位组织,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N-2 添加剂的DMEM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形成神经球体后撤除生长因子... 目的建立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鉴定的方法。方法分离不问孕龄(13- 18d)SD胎鼠脑室下区、中脑及海马等部位组织,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N-2 添加剂的DMEM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形成神经球体后撤除生长因子,经消化传代于含胎牛血清培养基中贴壁生长。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原代细胞特异性标记巢蛋白、神经元标记微管蛋白-β、胶质细胞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以及少突胶质细胞标记半乳糖脑苷的表达。结果胎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均可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可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孕龄13d与18d胎鼠产生神经干细胞球体的能力不同,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1)胚胎大鼠脑内不同部位来源的组织生成神经干细胞球体数量和质量基本相同,但是不同胎龄的鼠脑组织产生神经干细胞球体的能力有所差异。(2)神经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神经系统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暌 王红云 +2 位作者 王忠诚 李艺影 张亚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建立啮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多潜能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的方法 ,将孕 1 8d胚胎大鼠海马及脑室下区组织分离 ,体外经EGF和bFGF刺激下扩增 ,然后撤除GFs培养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 为建立啮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多潜能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的方法 ,将孕 1 8d胚胎大鼠海马及脑室下区组织分离 ,体外经EGF和bFGF刺激下扩增 ,然后撤除GFs培养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 :培养的部分细胞在特定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分裂、复制 ,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 ,并在撤除生长因子后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结果表明 ,啮齿类动物海马及室下区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其在神经发生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生长因子 分化 胚胎 体外培养 分化鉴定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人垂体腺瘤激素分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暌 +2 位作者 雷霆 白祥军 薛德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调节剂对原代培养人垂体腺瘤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作用的影响。方法经原代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与佛波醇酯共同培养,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评价佛波醇酯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腺... 目的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调节剂对原代培养人垂体腺瘤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作用的影响。方法经原代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与佛波醇酯共同培养,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评价佛波醇酯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腺瘤激素分泌作用的影响;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确定gsp癌基因突变率。结果gsp癌基因鉴定显示,18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6例gsp癌基因表达阳性,5例突变位于201密码子,1例位于207密码子。佛波醇酯强烈刺激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并增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刺激分泌作用,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使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增加2~30倍;Staurosporine作用则相反,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抑制效应,而且与gsp癌基因不相关;联合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佛波醇酯后使刺激分泌的作用增强,但与gsp癌基因亦无关。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参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蛋白激酶C 佛波醇酯类 信号传递 腺瘤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侵袭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暌 雷霆 薛德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60-62,共3页
一、肿瘤侵袭ECM调控丧失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包括基底膜和闻隙基质,由胶原(已知14型),糖蛋白(glucoproteins)如层粘蛋白(lamin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和透明质酸(hyalurona)组... 一、肿瘤侵袭ECM调控丧失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包括基底膜和闻隙基质,由胶原(已知14型),糖蛋白(glucoproteins)如层粘蛋白(lamin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和透明质酸(hyalurona)组成。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外环境,对实质细胞起着支持和营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侵袭机制 研究进展 肿瘤侵袭ECM调控丧失
下载PDF
脊髓血管性病变修订分类
5
作者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血管性疾病 修订分类 脊髓动静脉病变 脊髓动脉瘤 肿瘤性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颅面血管瘤病 被引量:16
6
作者 焦德让 只达石 +4 位作者 卫启明 姚鑫 刘暌 秦进喜 王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颅面血管瘤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1995年12月治疗的7例(男1例,女6例)颅面血管瘤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障碍以及偏... 目的探讨颅面血管瘤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1995年12月治疗的7例(男1例,女6例)颅面血管瘤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障碍以及偏瘫;脑电图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异常脑电波。结果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6例手术后临床症状及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改变包括颅骨不对称,颅内钙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硬脑膜和蛛网膜血管扩张、增生及脑血管扩张,静脉畸形等。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颅面血管瘤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 血管瘤 病理改变 患者 手术治疗 血管扩张 静脉畸形 颅内钙化 脑室扩大 血管痣
下载PDF
枕大孔区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尹绍雅 焦德让 +3 位作者 唐一平 张国福 王宏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枕大孔区肿瘤 临床分析 2002年12月 1992年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 肿瘤患者 颅内肿瘤 治疗效果 风险性 复杂性 治疗者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秀山 刘暌 +3 位作者 张彦 闫华 海根 梁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辅助治疗作用,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40例患者,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组(n=20)和对照组(n=20),磷酸肌酸钠组给予对照组相同的治疗...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辅助治疗作用,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40例患者,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组(n=20)和对照组(n=20),磷酸肌酸钠组给予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于术中输注磷酸肌酸钠2 g,记录输注前、输注后、硬脑膜切开、输注后2 h和手术结束时5个时点(T1T5)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出量(CO)、每搏指数(SI)、肺血管阻力(PVR)、颅内压(ICP)及脑氧分压(PbrO2)。测量术前及术后血S100β蛋白含量,记录术后恶心、寒战等不良反应病例,并于术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术中,两组各时点MAP和HR差异无显著性。CO和SI在T2T5时,磷酸肌酸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9,P〈0.05),磷酸肌酸钠组PVR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3.517,P〈0.05)。T5时磷酸肌酸钠组ICP低于对照组,同时前者PbrO2则高于后者(P〈0.05)。血S100β蛋白含量术后24 h与基础值差值比较,磷酸肌酸钠组上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预后,磷酸肌酸钠组良好9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和死亡2例,对照组良好2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和死亡6例(U=116.0,P〈0.05),磷酸肌酸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磷酸肌酸钠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及能量代谢,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颅脑损伤 能量代谢
下载PDF
颞浅动脉引导的筋膜间隙翼点入路面神经分支保护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佟小光 刘暌 +1 位作者 王宏 李庆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通过尸头显微解剖探讨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分支,观察颞浅动脉、颧弓与面神经颞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面神经分支在颞肌筋膜间隙的走行方... 目的通过尸头显微解剖探讨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分支,观察颞浅动脉、颧弓与面神经颞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面神经分支在颞肌筋膜间隙的走行方式;验证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的安全性,以及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的可行性与注意事项。选择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神经外科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情况。结果30侧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均位于颞浅动脉额颞支与颧弓上缘之间的颞肌筋膜间隙脂肪层内(即第1层和第2层脂肪垫内)。面神经颞支分支数为(4.00±1.80)支,面神经额支上缘距颞浅动脉额颞支下缘(4.70±2.60)mm;所有面神经颞支主干均与颞浅动脉主干相伴行,8侧位于颞浅动脉分支前方5mm之内,22侧位于颞浅动脉分支前方5~10mm;颞浅动脉额颞支29侧为单发,余1侧为双干。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手术,手术中均可显露颞浅动脉及其额颞支,无一例发生面神经分支损伤。结论以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作为翼点入路手术中的解剖标志,可及时地切开筋膜间隙,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之目的;并可保护颞浅动脉及其分支,减少手术创伤和保护局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筋膜 颞动脉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武俏丽 李庆国 刘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43-2346,共4页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ies,Neur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干细胞后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3篇涉及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元和轴突、髓鞘的再生及功能修复的研究,8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①在脊柱骨折中约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传统治疗仅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对症及康复治疗,疗效较差。②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生理及神经发育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移植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③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植入受损部位后,其释放的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且再生轴突能快速穿越移植物与宿主组织的边界,重建轴突的连续性。④关于干细胞及营养因子在损伤脊髓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对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如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形成,免疫排斥等。结论: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案,可恢复损伤大鼠脊髓的部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杰 季庆 +1 位作者 叶晨 刘暌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3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对重型颅脑损伤(TBI)合并创伤性湿肺(TW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重型TBI合并TW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统一的TBI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目的观察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对重型颅脑损伤(TBI)合并创伤性湿肺(TW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重型TBI合并TW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统一的TBI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组加用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可明显改善重型TBI合并TWL患者的氧合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性湿肺 布地奈德混悬液 特布他林 异丙托溴铵
下载PDF
现代医学新技术(8) 神经外科诊疗新技术
12
作者 刘暌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年第8期8-8,共1页
本期特邀主持人 刘暌,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 本期特邀主持人 刘暌,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脊柱脊髓疾病专家组成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一直从事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余篇。先后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北京市、天津市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外科诊疗 中国医师协会 神经外科医师 中西医结合学会 脊柱脊髓疾病 硕士生导师 医院副院长
下载PDF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六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宏 尚彦国 +5 位作者 刘暌 尹龙 范一木 王实 只达石 焦德让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4-605,F002,共3页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治疗 临床表现 CT扫描 X线检查 脑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脑脊液引流对颅脑创伤后免疫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洪伟 闫华 +3 位作者 武俏丽 张国斌 刘暌 只达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对颅脑创伤后血清抗脑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脊液引流组(引流组),每组16只。脑损伤后0~7d每天取患兔脑脊液1mL,对照组将脑脊液回注入脑池;引流组弃去脑脊液。2组...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对颅脑创伤后血清抗脑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脊液引流组(引流组),每组16只。脑损伤后0~7d每天取患兔脑脊液1mL,对照组将脑脊液回注入脑池;引流组弃去脑脊液。2组均于创伤后第1、3、7、14、21天取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和抗脑抗体(ABAb)水平。结果:创伤后对照组ABAb水平逐渐增高,第14天达高峰,之后下降;引流组伤后第1天ABAb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除第1天外,其他各时点的ABAb水平引流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创伤后IL-1β水平第1天均最高,之后逐渐降低。除第1天外,其他各时点的IL-1β水平引流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引流可以减少脑组织周围的炎性因子,从而减轻颅脑创伤后的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脊髓液分流术 抗脑抗体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只达石 张文治 +2 位作者 苏心 黄慧玲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的方法与鉴定。方法采取人外周血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于体外以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的方法与鉴定。方法采取人外周血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于体外以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分离鉴定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的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3d大部分贴壁密集生长,培养6d梭形细胞增多,培养12d收获细胞进行鉴定。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率为(70.00±11.21)%,AC133,CD31,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鄄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分类计数,AC133、CD31、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鄄2阳性细胞分别为95.80%、87.60%、1.27%和96.40%。结论外周血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诱导后者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具有祖细胞特性且诱导分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内皮 血管单核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于鹏涛 刘暌 +1 位作者 宋杰 郝继山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48h凝血功能检查,分为凝血功能障碍组(A组,68例...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48h凝血功能检查,分为凝血功能障碍组(A组,68例)与非凝血功能障碍组(B组,52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休克、合并伤情况、颅内出血情况、液体复苏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障碍与休克(OR=3.073,P=0.036)、重型颅脑损伤(OR=1.794,P<0.001)、液体复苏(OR=0.312,P=0.035)、多发脑挫裂伤情况(OR=2.911,P=0.040)、合并胸腹部损伤(OR=3.008,P=0.041)及酗酒史(OR=2.664,P=0.047)相关。伤后6个月随访,两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R值A=0.613,R值B=0.464,t=2.107,P=0.046),非凝血功能障碍组优于凝血功能障碍组。结论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合并休克、胸腹部损伤及多发脑挫裂伤患者更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液体复苏
下载PDF
成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中高血糖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杰 季庆 +3 位作者 于鹏涛 岳文勇 高涛 刘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76-79,共4页
目的颅脑外伤(TBI)患者出现高血糖症预示着预后不良,成人TBI去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中高血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分析TBI急症行去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术中高血糖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3... 目的颅脑外伤(TBI)患者出现高血糖症预示着预后不良,成人TBI去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中高血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分析TBI急症行去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术中高血糖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1月因TBI急症行去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成人患者163例,既往均无糖尿病史,其中术前存在高血糖症患者21例。在麻醉前和手术中每1小时测定动脉血糖1次。观测术中高血糖症(血糖≥11.1 mmol/L)、低血糖(血糖≤3.33 mmol/)的发生率和血糖的变化来确定术中高血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中未见低血糖,术中高血糖症25例(15%)。引起术中高血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昏迷、术前存在高血糖症(P〈0.05)。术中高血糖症与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相关(OR 2.872,95%CI:1.160-7.112,P=0.023),术中高血糖症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40%)高于术中非高血糖症患者(19%)(P=0.019)。结论成人TBI颅骨切除术患者术中高血糖症的发生率是15%,引起术中高血糖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重度TBI(GCS评分〈9分)、昏迷、术前存在高血糖症。术中高血糖症增加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高血糖症 颅骨切除术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龙 佟小光 +5 位作者 刘暌 秦进喜 闫庆娜 孔繁明 焦德让 只达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54-35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动脉瘤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脑动脉瘤标本18例,将3例尸检的Willis动脉环血管标本作为对照,切片做VEG...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动脉瘤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脑动脉瘤标本18例,将3例尸检的Willis动脉环血管标本作为对照,切片做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记录染色部位,并对染色的强度进行分级,计算阳性指数。结合病变特点和临床特征,统计分析VEGF在动脉瘤中的表达与动脉瘤的大小、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以及和bFGF表达的关系。结果 3例Willis动脉环均无VEGF和bFGF染色,而动脉瘤的VEGF和bFGF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和55.5%(10/18)。经统计学分析,动脉瘤壁的中膜和外膜VEGF表达阳性率较内膜阳性率高(X2=9.94,P<0.05);VEGF在动脉瘤壁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大小、Hunt-Hess分级无关(P>0.05)。VEGF较bFGF的表达阳性率高(X2=4.985,P<0.05)。结论 VEGF可能与动脉瘤的增长和结构的维持有关。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和破裂是个复杂的过程,VEGF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颅内动脉瘤 临床特征 病因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郝继山 玉和 +6 位作者 李鹤松 于鹏涛 岳文勇 季庆 孙清 赵倩 刘暌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4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1例,女性43例;年龄16~60岁,平均(35.6±10.7)岁。其中30例血肿进展患者为...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4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1例,女性43例;年龄16~60岁,平均(35.6±10.7)岁。其中30例血肿进展患者为进展组,104例为未进展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严重指数(IISI)、休克指数、手术、凝血状况、液体复苏及血压调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GCS、ISS评分、IISI、6h内的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开颅手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休克指数均明显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颅内血肿进展与48h平均动脉压(OR=1.994,P〈0.001)、平均24h补液量(OR=0.342,P=0.038)、凝血功能异常情况(48h,OR=3.173,P=0.039)、多发脑挫裂伤情况(OR=2.921,P=0.041)相关。两组预后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R值_(进展)=0.590,R值_(未进展)=0.474,t=2.007,P=0.047),未进展组好于进展组。结论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出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发脑挫裂伤患者更易出现,应予重视,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早期血压目标管理有利于减少血压波动和凝血功能异常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多发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颅脑创伤患者血清抗脑抗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世博 闫华 +3 位作者 徐鹏 薛静 刘暌 只达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抗脑抗体(ABAB)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3 d、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6个月、9个月)及4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ABAB。结果颅脑创伤患者各时间点血...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抗脑抗体(ABAB)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3 d、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6个月、9个月)及4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ABAB。结果颅脑创伤患者各时间点血清ABAB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均<0.05);伤后1周重型颅脑损伤者血清ABAB水平高于中、轻型颅脑伤者(P<0.01)。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清ABAB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抗脑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