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胶质瘤的治疗:综合方案的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Lynn S Ashby(著) Timothy C Ryken(著) +1 位作者 刘暌(译) 只达石(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第一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entral nerous system tumors) 一、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从高度恶性胶质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到良性脑膜瘤、神经瘤及垂体腺瘤,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 第一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entral nerous system tumors) 一、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从高度恶性胶质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到良性脑膜瘤、神经瘤及垂体腺瘤,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根据来自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CBTRUS)的最新报告,每年新诊断的原发脑恶性肿瘤的人数为7.30/10万人。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2005年报告新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患者为21690例,死亡12760例。胶质瘤占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42%,占恶性肿瘤的77%。胶质瘤起源于不同的组织类型,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混合型少突星形细胞瘤,表现为不同的恶性程度,而且均具有向高度恶性转化的趋势,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 mamultiforme,GBM)为成人中最常见的并具有浸润性的原发脑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脑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脑恶性肿瘤 星形细胞瘤
下载PDF
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Cargill H Alleyne Jr 刘暌(译) 只达石(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近数十年来,脑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已被临床医师所熟知。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近半数患者发生于出血后.若不予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或死亡的发生率高达20%。事实... 近数十年来,脑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已被临床医师所熟知。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近半数患者发生于出血后.若不予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或死亡的发生率高达20%。事实上,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鉴于脑血管痉挛的损害作用.研究者及临床医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明确其病理生理机制以期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治疗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破裂 神经功能缺失 迟发性脑缺血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医师
下载PDF
海绵窦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不同的病变吗? 被引量:1
3
作者 L. Femando Gonzalez Gregory P. Lekovic +2 位作者 Jennifer Eschbacher 刘暌(译) 只达石(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显著特征的病变,尽管其与海绵窦血管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征相似,但是表现各异(表1)。由于两种病变的自然病程和治疗手段不同,所以命名应该适当规范。本文对以往文献进行简要回顾。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畸形 血管瘤 海绵窦 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自然病程 组织学
下载PDF
支架植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非囊状动脉瘤
4
作者 Ricardo A Hanel Alan S Boulos +2 位作者 Eric G Sauvageau 刘暌(译) 只达石(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后循环非囊状动脉瘤只占颅内动脉瘤的一小部分,包括梭形(fusiform)、狭长形(dolichoectatic)、transitional以及巨大蛇形动脉瘤(giant serpentine)等。这些动脉瘤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囊状动脉瘤有明显的不同,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归... 后循环非囊状动脉瘤只占颅内动脉瘤的一小部分,包括梭形(fusiform)、狭长形(dolichoectatic)、transitional以及巨大蛇形动脉瘤(giant serpentine)等。这些动脉瘤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囊状动脉瘤有明显的不同,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归纳起来主要由动脉瘤的占位效应、破裂或缺血等机制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动脉瘤压迫相邻结构所致。现有的研究均证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非囊状动脉瘤的自然转归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囊状动脉瘤 支架植入治疗 巨大蛇形动脉瘤 临床症状 颅内动脉瘤 占位效应 自然转归 后循环 症候群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1500余例手术经验
5
作者 Robert Harbaugh 刘暌(译) 只达石(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67-371,共5页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的目的在于精细切除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并承建动脉通畅,而且不产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些辅助性技术如手术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选择性或常规颈内动脉分流、巴比妥神经保护、血管补片...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的目的在于精细切除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并承建动脉通畅,而且不产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些辅助性技术如手术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选择性或常规颈内动脉分流、巴比妥神经保护、血管补片移植及手术显微镜等的应用会有帮助。另外,有些研究者提出采用区域或局部阻滞麻醉,于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剥离术 颈动脉内 手术经验 经颅多普勒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局部阻滞麻醉 术后并发症 脑电图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