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城市扩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7-491,共5页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及其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做出了四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新上海“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副中心,九个中等城镇”主体发展框架,并对城市扩展的模式、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扩展模式 动力机制 城市化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驱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服务社会”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促使研究者日益关注它们的区位驱动力。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服务生产的性质出发,探讨其隐含的区位意义,并结合对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的动力机制及其对区位的作用的分析,来说... “服务社会”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促使研究者日益关注它们的区位驱动力。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服务生产的性质出发,探讨其隐含的区位意义,并结合对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的动力机制及其对区位的作用的分析,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在区位上的集聚或扩散现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不同层面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动力机制 区域经济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容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
经济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区域内的快速融合,而经济区的扩容是拓展区域经济活动空间的内在要求,探讨经济区扩容是经济区扩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调研涉及长三角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并对比范围划定的历史... 经济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区域内的快速融合,而经济区的扩容是拓展区域经济活动空间的内在要求,探讨经济区扩容是经济区扩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调研涉及长三角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并对比范围划定的历史演变,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长三角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涉及的地域范围有14市、15市、16市、两省一市和三省一市,其是基于政府或市场行为的不同判断;二是长三角经济区扩容涉及经济区边界界定、扩容方向和扩容模式等议题,对之需要进行综合权衡;三是长三角经济区扩容本质上是科学界定经济区的边界,开展基于县级行政区划和微观层面联系的相关研究,是解决经济区扩容难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 扩容 长三角
下载PDF
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创新》 2012年第3期63-67,127,共5页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及其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各类资源的集聚集群发展成为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产业、城市和港口的群体发展逐步显现。在群体内部,产业间、城市间和港口间的互动发展是增强群体竞争优势的推动...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及其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各类资源的集聚集群发展成为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产业、城市和港口的群体发展逐步显现。在群体内部,产业间、城市间和港口间的互动发展是增强群体竞争优势的推动力;在群体之间,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国外比较成熟的沿海都市带在推动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而这些是我国正处于成型阶段的都市带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群 城市群 港口群 协同发展 国际经验
下载PDF
新经济空间下城市竞争力的潜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李非 《热带地理》 2006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在新经济空间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与城市竞争力有关的一系列空间因素,认为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城市主体总是试图通过空间关系的改善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总结了城市在比较优势驱动下的竞争,认为城市发展... 在新经济空间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与城市竞争力有关的一系列空间因素,认为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城市主体总是试图通过空间关系的改善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总结了城市在比较优势驱动下的竞争,认为城市发展中政府的调控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探讨合作的潜在利益,论述了不同层次的合作是城市增强竞争力的有利手段。阐释了城市合作的模式和相互学习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城市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持续是城市面临区域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挑战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空间 城市竞争力 竞争优势 合作 竞争
下载PDF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创新》 2010年第6期64-68,共5页
生产性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甚至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本文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甚至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本文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分析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即新的生产性服务业类型不断涌现;服务外包化;生产层级化、集聚化发展以及服务协同与融合发展。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外包 服务集聚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曙华 王利华 谭骏翔 《创新》 2007年第6期63-67,共5页
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融入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一个战略支点,其内部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两者之间协同发展应该具备的状态,在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和城... 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融入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一个战略支点,其内部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两者之间协同发展应该具备的状态,在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和城镇结构的基础上,得出本区域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性和非协同性。以影响两者协同关系的因素为切入点,提出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发展的三个发展模式,为广西在开放开发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组织结构 城镇空间模式 协同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对策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曙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9-32,共4页
南宁市提出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可以认为这是提升南宁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决策。通过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合作、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有利条件,并对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性 国际城市 南宁 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大学女生体育能力培养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曙华 董斌 《社科纵横》 2011年第1期150-152,共3页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教到学、从学到用的过程,学生能把已学的知识、技术运用于体育之中,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当前女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教到学、从学到用的过程,学生能把已学的知识、技术运用于体育之中,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当前女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女生 体育能力 培养
下载PDF
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曙华 《运动》 2017年第3期78-79,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娱乐及健身的重要功能。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对...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娱乐及健身的重要功能。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更好地传承,其既可以让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更好地推进,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弘扬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高校教育 传统体育 校园文化
下载PDF
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曙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3期153-155,共3页
民族精神是现时期学生教育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民族精神不仅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在本文中,将就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与发展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精神教育 融合 发展
下载PDF
区域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探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例
12
作者 刘曙华 《创新》 2009年第5期36-39,共4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范例,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影响不可低估,但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规划中应用的研究甚少。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涵义,阐述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到规划实践的必然性,... 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范例,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影响不可低估,但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规划中应用的研究甚少。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涵义,阐述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到规划实践的必然性,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思路及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可持续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关于南宁五象新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13
作者 刘曙华 《广西经济》 2012年第11期34-35,共2页
2012年,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五象新区建设的目标,即一年新变化,五年新突破,十年新跨越,到2020年底新区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人。目前,五象新区已成为南宁市向南发展、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 2012年,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五象新区建设的目标,即一年新变化,五年新突破,十年新跨越,到2020年底新区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人。目前,五象新区已成为南宁市向南发展、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但新区开发建设时间比较短,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相对制约了开发建设的进程。借鉴国家级新区的管理模式及其运作方式,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促进新区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体制 南宁市 体制改革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区域性国际城市 开放开发 跨越式发展 新区建设
下载PDF
广西投资环境空间优化研究
14
作者 刘曙华 《广西经济》 2009年第5期27-27,共1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投资环境迈上了新的台阶。驱动广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在增加供给、扩大需求、改善地区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在目前金融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投资环境迈上了新的台阶。驱动广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在增加供给、扩大需求、改善地区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日益扩展的影响下.外部资金来源有限.内部自给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渠道不畅.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刺激投资供给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环境 空间优化 广西 资金来源渠道 地区产业结构 投资供给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分析
15
作者 刘曙华 《广西经济》 2009年第11期18-18,共1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地级市组成,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经济区GDP达到22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比广西高2.7个再分点,对广西GDP的贡献率达35.8%。鉴于北部湾经济区将目标定位为重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地级市组成,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经济区GDP达到22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比广西高2.7个再分点,对广西GDP的贡献率达35.8%。鉴于北部湾经济区将目标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其内部城市群空间格局的优化是经济区参与区域合作与次区域合作的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 北部湾 城市群 广西 空间发展 次区域合作 局分 经济合作区
下载PDF
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证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能洲 沈玉芳 +2 位作者 张婧 马仁锋 刘曙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1,共6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运用GIS、变异系数及区位商等区域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的对策建议,认为长三角地区应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网络化空间布局、物流信息一体化、大通关建设一体化、区域物流协调机构构建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推动区域物流的空间整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分布特征 空间整合 长三角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沈玉芳 张婧 +1 位作者 王能洲 刘曙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同其他产业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区域金融业空间合理布局则是保证区域内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金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同其他产业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区域金融业空间合理布局则是保证区域内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金融地理学研究视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尝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一心两极多点"向"一心两极两轴多点"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金融合作 金融层次结构 金融空间布局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1 位作者 张婧 王能洲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3期223-226,268,共5页
在国家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向大都市地区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地区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核心区集群化发展日益凸显。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现代制造业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 在国家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向大都市地区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地区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核心区集群化发展日益凸显。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现代制造业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横向联系日益加强,推动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分布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1949年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刘曙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7,共8页
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后国内与海外学者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重点梳理了动力机制演进规律、研究特色及问题。认为中国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阶段;西学引介与国内实证并举,建构二... 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后国内与海外学者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重点梳理了动力机制演进规律、研究特色及问题。认为中国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阶段;西学引介与国内实证并举,建构二元工业化理论阶段(1978-1990);21世纪前后基于实证建构制度变迁诱致型工业化驱动阶段。而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集中于人口、政府和市场驱动三方面实证研究,21世纪前后重点讨论FDI为代表的新生要素驱动机理等。总体上,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呈现1978、2000两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制度改革造就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渐变转型。最后,从制度改革的深入、资源环境问题、人口结构转型、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度发展等共同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演进 特色与问题 展望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 被引量:12
20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1,共5页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络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组织模式 特征和趋势 长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