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化信仰”:理解人与技术互嵌
1
作者 刘朝璞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48-49,共2页
"互联网具有通达全球、整合所有沟通媒介以及潜在的互动性等特点,正在改变我们的文化。"曼纽尔·卡斯特指出"真实虚拟的文化"正在形成,它的物质基础是"无时间之时间"和"流动的空间",由此... "互联网具有通达全球、整合所有沟通媒介以及潜在的互动性等特点,正在改变我们的文化。"曼纽尔·卡斯特指出"真实虚拟的文化"正在形成,它的物质基础是"无时间之时间"和"流动的空间",由此产生线上线下高度的融合。基于此,大众或以网络原住民或以网络"移民"身份参与社会互动实践。纵观诸多学者对佛教媒介化的书写不难发现,信众被置于神圣性和世俗性的框架之下,宛如"互联网遗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媒介 媒介化 线上线下 神圣性 人与技术 互联网 网络化 世俗性
下载PDF
暴力情景、心理代偿与异时空共情:深度媒介化进程中的网络暴力逻辑
2
作者 李姝慧 刘朝璞 《阅江学刊》 2024年第6期92-99,180,共9页
网络暴力作为典型的网络失范行为,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对象,对其的生成方式和生成逻辑予以关照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暴力具备的情景唤起和群体压力为网络暴力的生发提供了外在触发机制的可能性,生存比较下的心理代偿则反映了施暴... 网络暴力作为典型的网络失范行为,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对象,对其的生成方式和生成逻辑予以关照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暴力具备的情景唤起和群体压力为网络暴力的生发提供了外在触发机制的可能性,生存比较下的心理代偿则反映了施暴者内在的心理动机和情绪郁积,而仪式化的异时空共情互动则从行动上解释了群体连结中的情感能量赋能。就网络暴力而言,无论是暴力情景的建构、心理代偿的满足还是施暴群体的互动集结均遵循媒介化的运行逻辑,同时又建构和丰富了媒介化实践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图像确定性悖论 暴力情景 心理代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