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蔡正安 刘素纯 +3 位作者 刘杏益 黄建安 周琳 朱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8,共6页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得到的菌株进行菌落特征分析和个体形态观察,可初步判断为冠突散囊菌。并对冠突散囊菌的营养需求、孢子传播途径以及开发多功能复合保健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花 茯砖茶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永迪 黄燕 +4 位作者 刘杏益 张贻杨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46-252,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找到更适合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萃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Series Mass Spectrometry,GC-QQQ-MS)比较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找到更适合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萃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Series Mass Spectrometry,GC-QQQ-MS)比较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到的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两种方法共提取出9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40种。其中SDE法提取到79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植酮、雪松醇、棕榈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二苯并呋喃、菲、香叶基丙酮、邻苯二甲醚、邻甲酚、联苯等。HS-SPME法提取到50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咖啡因、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二苯并呋喃、二氢猕猴桃内酯、联苯、香叶基丙酮、植酮、雪松醇、菲、1,2,3-三甲氧基苯等。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可为茯砖茶挥发性成分鉴定提供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同时蒸馏萃取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降低砖茶氟含量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智 舒爱民 +4 位作者 蒋迎 傅尚文 文建辉 周兴长 刘杏益 《中国茶叶》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砖茶 氟含量 技术措施 降氟
下载PDF
纽翠绿腐殖酸液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影响之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丹 刘杏益 +2 位作者 周跃斌 沈程文 王志文 《茶叶通讯》 2017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长沙县金井茶园种植的白毫早、槠叶齐、湘波绿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纽翠绿腐殖酸液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施用同一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春茶芽头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以及茶叶品质均有提升,且以白毫早效果最佳,春... 以长沙县金井茶园种植的白毫早、槠叶齐、湘波绿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纽翠绿腐殖酸液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施用同一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春茶芽头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以及茶叶品质均有提升,且以白毫早效果最佳,春季茶芽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6.67%、11.94%和19.41%,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33%和34.93%。同一品种(槠叶齐)春季喷施不同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以稀释比例1∶400增产效果最好(32.36%);稀释比例1∶300绿茶品质提升效果最佳,氨基酸增加(28.32%),酚氨比降低(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翠绿腐殖酸液肥 春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贻杨 李永迪 +4 位作者 刘杏益 黄燕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4,299,共7页
以茯砖茶加工过程中10个不同时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茯砖茶加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毛茶、渥堆和发花第0天的样品;第二阶段包... 以茯砖茶加工过程中10个不同时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茯砖茶加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毛茶、渥堆和发花第0天的样品;第二阶段包括发花第3天和第6天的样品;第三阶段包括发花第9天到第22天的样品。不同阶段茯砖茶光谱的主要差异吸收带为983~1929、92010~2390、2848~2925、(3415~3963)cm^(-1),主要代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羟基和氨基、酰胺Ⅱ带、葡甘露聚糖、阿拉伯聚糖和茶多酚吸收子峰。差异吸收带曲线拟合分析表明,茯砖茶加工过程3个阶段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羟基、氨基的振动吸收强度先降低9.47%(P>0.05),随后增加16.71%(P>0.05);酰胺Ⅱ带吸收强度先显著增加30.97%(p<0.05),随后显著降低11.79%(p<0.05);葡甘露聚糖先显著降低45.26%(p<0.05),随后显著增加8.00%(p<0.05);茶多酚子峰吸收强度先降低27.00%(P>0.05),随后增加0.40%(P>0.05);阿拉伯聚糖吸收强度先降低24.04%(P>0.05),随后增加20.15%(P>0.05)。研究表明,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曲线拟合分析技术,可分析出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差异化学物质的变化,为茯砖茶发酵程度的评定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曲线拟合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