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紫菜养殖的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材材 徐韧 +6 位作者 何培民 张正龙 秦玉涛 项凌云 邓邦平 刘守海 季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共9页
采用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卫星遥感多种手段相结合,调查了南黄海绿潮早期零星漂浮到大面积暴发的时空变化过程,分析了紫菜养殖工艺对绿潮暴发的影响,估算了南黄海不同紫菜养殖区输入海洋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并探讨了主要海域紫菜养殖面... 采用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卫星遥感多种手段相结合,调查了南黄海绿潮早期零星漂浮到大面积暴发的时空变化过程,分析了紫菜养殖工艺对绿潮暴发的影响,估算了南黄海不同紫菜养殖区输入海洋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并探讨了主要海域紫菜养殖面积的增长与绿潮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受紫菜养殖生产工艺的影响,数以千吨的绿潮藻在短期内被刮落集中输入至海洋,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充足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其主要来源为竹根沙、蒋家沙和东沙紫菜养殖区。2005年以来,上述3个养殖区的紫菜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是2007年以来南黄海绿潮持续暴发的主要原因。水温是影响绿潮形成的关键环境因素,4~6月份大量被刮落入海的绿潮藻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漂浮和快速生长,并最终形成绿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绿潮 紫菜养殖
下载PDF
长江口异养细菌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材材 项凌云 +1 位作者 张昊飞 王金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4,共4页
根据2006年5月对长江口海域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体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营养盐、叶绿素a等其他相关环境因子对异养细菌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一定地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在(1.35~940)×... 根据2006年5月对长江口海域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体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营养盐、叶绿素a等其他相关环境因子对异养细菌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一定地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在(1.35~940)×10^5/mL,并在长江口外上升流附近海域形成两个高值区。在空间分布上,异养细菌数量与磷酸盐、硝酸盐、叶绿素a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同时长江冲淡水、长江口上升流和悬浮物也对其数量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异养细菌 生态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Ames试验对海产贝类遗传毒性的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材材 项凌云 +4 位作者 王金辉 张昊飞 叶属峰 徐韧 程祥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6,138,共4页
采用Ames试验结合小白鼠生物学试验对贝类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提取物进行了遗传毒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份贝类样品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遗传毒物的污染,7份贝类样品受到腹泻性贝毒污染。同时本文也从实践上... 采用Ames试验结合小白鼠生物学试验对贝类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提取物进行了遗传毒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份贝类样品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遗传毒物的污染,7份贝类样品受到腹泻性贝毒污染。同时本文也从实践上证明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开展Ames试验对贝类遗传毒性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AMES试验 遗传毒性 腹泻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学试验
下载PDF
长江口水源地重金属含量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材材 项凌云 徐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93-397,共5页
通过对长江口水源地(青草沙、陈行水库)中重金属多年监测结果,并应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镉、砷、铅、汞和铜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69、2.54、2.56μg/L、37.9 ng/L和2.53μg/L,重金属铜... 通过对长江口水源地(青草沙、陈行水库)中重金属多年监测结果,并应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镉、砷、铅、汞和铜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69、2.54、2.56μg/L、37.9 ng/L和2.53μg/L,重金属铜和铅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他元素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水源地中由致癌物质砷、镉和非致癌物质铅、汞和铜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个人年健康风险平均值分别为1.71×10-5、1.90×10-7、8.20×10-10、5.67×10-11和2.27×10-10/a,表现为As>Cd>Cu>Pb>Hg。其中,砷所引起的风险值已超出部分机构所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10-6/a),但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所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10-4/a),其他污染物所引起的风险值均低于最大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源地 重金属 变化趋势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夏季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邓邦平 徐韧 +2 位作者 刘材材 蔡芃 叶属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9,共9页
根据2013年夏季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23.5°N^35.0°N,117.5°E^125.5°E)的浮游生物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浮游动物的群落分布格局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全海域浮游动物种类共有7门16类252种(不含58种浮游幼体)。用... 根据2013年夏季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23.5°N^35.0°N,117.5°E^125.5°E)的浮游生物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浮游动物的群落分布格局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全海域浮游动物种类共有7门16类252种(不含58种浮游幼体)。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海域的浮游动物分为6个群落,不同群落关键种生态特征差异明显。群落Ⅰ的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群落Ⅱ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和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等;群落Ⅲ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和肥胖箭虫;群落Ⅳ的优势种为锥形宽水蚤、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等;群落Ⅴ的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群落Ⅵ的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强壮箭虫(S.crassa)和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的浮游动物分布格局与水团势力范围呈现较高的契合性,不同水团温盐等要素差异,是影响浮游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南部 东海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长江口基础生物资源现状及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金辉 徐韧 +2 位作者 秦玉涛 孙亚伟 刘材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1-828,共8页
探讨长江口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对生物栖息环境的保护措施,2004年对长江口海域的基础生物资源进行4次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5月份有5门39属86种,8月份有6门48属139种,河口锋附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多,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探讨长江口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对生物栖息环境的保护措施,2004年对长江口海域的基础生物资源进行4次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5月份有5门39属86种,8月份有6门48属139种,河口锋附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多,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浮游动物5月份为77种,8月份为91种,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在河口锋附近水域较高,主要优势种有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等,大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较高的区域位于长江冲淡水以外的海域,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2004年共鉴定底栖生物146种,5月份63种,8月份108种,其中多毛类41种、甲壳类41种、软体动物32种、棘皮动物6种、鱼类21种、其他4种;长江口沿岸的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共鉴定潮间带生物126种,其中5月份86种,8月份71种;鱼卵仔鱼计8目20科30属34种,鱼卵中绝大部分为凤鲚,其数量占95.7%,仔鱼以中华小公鱼出现频次最多。通过年际变化分析表明,长江口门以内区域浮游生物种类明显下降,长江冲淡水区域的生物资源基础饵料生物种类数基本保持稳定,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硅藻比重减少,甲藻增加,长江口区域的潮下带和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口门以内区域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基础生物资源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长江口外低氧区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志国 徐韧 +2 位作者 刘材材 秦玉涛 蔡芃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8-593,共6页
通过对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长江口30°20′N-32°30′N,122°15′E-124°20′E范围海域开展的7次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长江口海域低氧现象的年际、季节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 通过对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长江口30°20′N-32°30′N,122°15′E-124°20′E范围海域开展的7次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长江口海域低氧现象的年际、季节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该海域夏季存在长江口和浙江南部两处低氧区域,低氧现象主要发生在20~50 m水层;低氧海域与非低氧海域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与低氧区的存在与否未能发现相关关系。低氧区是底栖生物生物量的高值区,多毛类是其中最多的底栖生物种类,对低氧环境的耐受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溶解氧 低氧区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长江口水域夏季鱼卵和仔稚鱼年间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守海 王金辉 +3 位作者 刘材材 秦玉涛 刘志国 邓邦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190-7197,共8页
基于2005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8月(夏季)在长江口水域(30°30'—31°45'N,121°15'—123°10'E)4个航次的浮游生物拖网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年间变化... 基于2005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8月(夏季)在长江口水域(30°30'—31°45'N,121°15'—123°10'E)4个航次的浮游生物拖网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年间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鉴定到种的种类有17种,隶属于8目13科,以鲈形目种类最多,11种,其次是鲱形目,5种,其他各目种类均小于5种;种类数存在明显年间差异,2005年种类数最多(鱼卵3种,仔稚鱼8种),其次是2009年和2011年,2008年种类数最少(鱼卵1种,仔稚鱼5种)。优势种年间更替明显,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虾虎鱼(Gobiidae spp.)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在2005年是优势种,2008年优势种为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2009年优势种为鳀鱼、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虾虎鱼等,2011年虾虎鱼和小公鱼(包括小公鱼属未定种Stolephorus spp.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成为优势种。2005年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的密集区在嵊泗列岛附近水域,2008年鱼卵和仔稚鱼出现较少,未出现明显的数量密集区;2009年鱼卵数量较少,仔稚鱼数量较多,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在长江口以外123°E附近水域;2011年鱼卵主要分布在在长江北支口门外附近水域,仔稚鱼在调查区内分布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鱼卵 仔稚鱼 年间变化
下载PDF
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伟 沈亚芳 +4 位作者 刘材材 戴黎鸣 陈军峰 开国银 周根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研究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石斛小苗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了3种不同稀土元素组合的1/2MS+20%的香蕉提取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3种稀土元素中的镧(La)对试管苗增质量、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石... 目的研究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石斛小苗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了3种不同稀土元素组合的1/2MS+20%的香蕉提取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3种稀土元素中的镧(La)对试管苗增质量、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石斛多糖的量都有显著的影响;3种稀土元素都对试管苗的叶片数、根数、分蘖数以及叶绿素a的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为铁皮石斛试管苗的壮苗以及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培养基 稀土元素
下载PDF
长江口鱼卵仔鱼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金辉 孙亚伟 +3 位作者 刘材材 秦玉涛 程祥圣 徐韧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0,共11页
根据2003年5月至2004年11月长江口海域7个航次、115个站次的鱼卵仔鱼调查采样资料分析,共鉴定出该海域的鱼卵仔鱼51种,隶属10目27科45属;其中,5种仅鉴定到科,4种仅鉴定到属,还有两种未能鉴定。在长江口门附近鱼卵较为集中,绝大部分为凤... 根据2003年5月至2004年11月长江口海域7个航次、115个站次的鱼卵仔鱼调查采样资料分析,共鉴定出该海域的鱼卵仔鱼51种,隶属10目27科45属;其中,5种仅鉴定到科,4种仅鉴定到属,还有两种未能鉴定。在长江口门附近鱼卵较为集中,绝大部分为凤鲚鱼卵,占鱼卵总数的95.7%,其它小部分分别为鮻、斑点马鲛、长蛇鲻、中华小公鱼、小带鱼以及鲆科的鱼卵。中华小公鱼的仔鱼出现次数最多,占仔鱼总次数的38.4%;凤鲚、虎鱼科、棘头梅童鱼、鮻和斑鱼祭的仔鱼分别占仔鱼总次数的19.7%、14.4%、6.6%、6.2%和3.5%。长江口门内分布的主要仔鱼种类为凤鲚、赤鼻棱鱼是、中华小公鱼等;长江口门以外分布的主要仔鱼种类为凤鲚、鮻、鲆科、小黄鱼和长蛇鲻等;其中凤鲚、中华小公鱼等的仔鱼和鱼卵较多。5月鱼卵仔鱼的种类和数量较多,2月和11月的较少。与历史同期相比,该海域部分种仔鱼类已经消失,棘头梅童鱼等经济种类的鱼卵仔鱼资源补充量急剧下降,表明长江口海域经济种类仔鱼资源已受到衰竭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鱼卵仔鱼 资源调查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的本底调查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金辉 秦玉涛 +3 位作者 刘材材 孙亚伟 程祥圣 徐韧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61,共10页
2004年~2005年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曾发生有毒赤潮13起,约占赤潮总数的15%,引发赤潮的有毒赤潮生物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环状异甲藻(Heter... 2004年~2005年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曾发生有毒赤潮13起,约占赤潮总数的15%,引发赤潮的有毒赤潮生物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环状异甲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其中曾造成严重危害的有米氏凯伦藻和环状异甲藻。通过连续2年的四季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多种有毒藻类,主要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产腹泻性贝毒(DSP)的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和多纹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triata);其它有毒有害藻类包括红色裸甲藻、环状异甲藻、米氏凯伦藻等。有毒藻类种类5、6月份较多,产腹泻性贝毒(DSP)和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有毒藻类常年均在该海域出现,这些有毒有害藻类多数密度并不高。与有毒藻类监测同步开展了赤潮毒素检测,长江口贝类赤潮毒素检出时段主要集中在5~6和8~9月份,PSP和DSP检出率分别在5%和12%左右,敏感种类为养殖的紫贻贝,未检出记忆缺失性贝毒。针对目前赤潮的危害中由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造成的危害较大,建议在长江口贝类养殖海域开展的有毒藻类监测计划,以确保贝类水产品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有毒藻类 赤潮毒素
下载PDF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潜在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金辉 秦玉涛 +3 位作者 刘材材 孙亚伟 程祥圣 徐韧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15-19,共5页
通过长江口赤潮多发区2003年-2005年的有毒藻类和贝类原产地赤潮毒素的监测,初步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多种潜在有毒藻类,主要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产腹泻性贝毒(D... 通过长江口赤潮多发区2003年-2005年的有毒藻类和贝类原产地赤潮毒素的监测,初步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多种潜在有毒藻类,主要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产腹泻性贝毒(DSP)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具尾鳍藻(D.caudata)、倒卵形鳍藻(D.fortii);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多列拟菱形藻(P.multiseries)、柔弱拟菱形藻(P.delicatissima )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产神经性贝毒(NSP)的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其他有毒有害藻类包括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米氏凯伦藻(K.mikimotoi)、Chatenela marina,Heterisigma akashiwo等其他有毒藻类。有毒藻类种类5、6月份较多,产腹泻性贝毒(DSP)和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潜在有毒藻类常年均在该海域出现,这些有毒有害藻类多数密度并不高,Heterocapsa cirularisquama曾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形成赤潮,并导致部分养殖贻贝死亡,米氏凯伦藻于2005年5-6月在长江口海域形成大规模赤潮,并导致养殖鱼类死亡。与有毒藻类监测同步开展了赤潮毒素检测,长江口贝类赤潮毒素检出时段主要集中在5-8月份,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和15%左右,敏感种类为养殖的紫贻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有毒藻类 赤潮毒素
下载PDF
江苏启东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季晓 徐韧 +4 位作者 刘材材 秦玉涛 袁一鸣 徐俊超 刘守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8-363,共16页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AMBI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法、ABC(a...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AMBI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法、ABC(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曲线法和BENTIX指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人为和自然扰动的响应。在2013年1、6、8、11月分别对启东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4个季节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差异,并运用ABC曲线法、AMBI和BENTIX指数法评估了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受干扰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86种,其中优势类群为多毛类。群落中的优势种类主要为钩虾(Gammarus sp.)。调查海域年平均总生物量和丰度分别为6.92g·m-2和84.33 ind·m-2,且存在季节性差异。根据ABC法、AMBI法和BENTIX指数法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区域受到轻微程度人为的干扰,特别是夏季受到干扰程度较为强烈。研究结果表明,启东近岸受一定程度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东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一鸣 秦玉涛 +3 位作者 刘材材 季晓 邓邦平 刘守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7-1121,共15页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长江口内。2014年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基本稳定,2012年略低,而之后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优势种包括丝异须虫、双形拟单指虫和钩虾,2013年未出现优势种,其余年份则以多毛类为主。年际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且群落组成呈逐年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口环境变化和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年际变化 长江口
下载PDF
2007-2008年春夏季长江口水域浮游动物生态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守海 项凌云 +1 位作者 刘材材 王金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根据2007年到2008年5月和8月长江口水域共4个航次的监测资料,对长江口水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优势种、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值8月份大于5月份生物量,分布格局呈近... 根据2007年到2008年5月和8月长江口水域共4个航次的监测资料,对长江口水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优势种、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值8月份大于5月份生物量,分布格局呈近岸向外海递增趋势。5月出现的优势种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分布于河口水域以及咸淡交错水域。8月的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分布于河口水域和咸淡交错水域,肥胖箭虫多分布于口外近海水域。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4次采样均出现,是口外近海水域的主要优势种。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呈近岸向外海递增趋势。盐度、温度及主要优势种中华哲水蚤是影响长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动物 生态分布特征 春夏季 优势种
下载PDF
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季晓 徐韧 +4 位作者 刘玉 刘材材 刘志国 刘守海 马永存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716,共7页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O.125~0.063rain时菲律宾...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O.125~0.063rain时菲律宾蛤仔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存活率大大的提高,掩埋深度在4e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全部迁移至疏浚物的表面存活;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0.125~0.063rain时其半致死深度最大,8d—Lc。为8.4cm(95%置信区间5.3~11.6cm)。实验表明,疏浚物处置后的粒度、沉积厚度对于底栖生物种群的存亡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物 粒度 掩埋深度 底栖生物 菲律宾蛤仔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仔稚鱼鉴定中的实践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守海 秦玉涛 +2 位作者 刘材材 季晓 张昊飞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2期92-95,共4页
对物种准确鉴定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提。为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性,文章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学对长江口仔稚鱼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44个样品中,通过线粒体COI基因的分析鉴定有17个种、1个属;部分形态上难以鉴定的种类,... 对物种准确鉴定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提。为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性,文章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学对长江口仔稚鱼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44个样品中,通过线粒体COI基因的分析鉴定有17个种、1个属;部分形态上难以鉴定的种类,如虾虎鱼科的矛尾虾虎鱼、斑尾刺虾虎鱼、睛尾蝌蚪虾虎鱼、褐吻虾虎鱼和斑点竿虾虎鱼,可通过DNA条形码实现有效鉴定;形态较为相似的种类,通过DNA条形码可鉴定到种,淡水鲤科的有青鱼、鲢、鳊,鲻科的有龟鮻和前鳞龟鮻。利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进行仔稚鱼种类的鉴定,能提高仔稚鱼鉴定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COI基因 海洋生物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江苏陆上养殖池塘与南黄海绿潮源头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守海 刘材材 +6 位作者 徐韧 秦玉涛 邓邦平 季晓 袁一鸣 夏利花 何培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根据2012年12月~2013年5月对江苏沿岸陆上养殖池塘内绿藻的调查,通过分析陆上养殖池塘绿藻成体和显微繁殖体的分布、种类组成,结合养殖池塘的社会调查结果,讨论陆上养殖池塘作为绿潮源头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从区域分布上看,养殖池塘中... 根据2012年12月~2013年5月对江苏沿岸陆上养殖池塘内绿藻的调查,通过分析陆上养殖池塘绿藻成体和显微繁殖体的分布、种类组成,结合养殖池塘的社会调查结果,讨论陆上养殖池塘作为绿潮源头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从区域分布上看,养殖池塘中出现绿藻和绿藻显微繁殖体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的南通地区。从时间上来看,蓄水河道中的绿藻出现在3月、4月以及5月;养殖池和蓄水河道的绿藻显微繁殖体出现在2~5月。在池塘养殖工艺中,进水后养殖户会对池水进行消毒,这一措施将抑制甚至杀灭绿藻显微繁殖体,显微繁殖体不会长成绿藻。养殖活动结束后,排水时养殖户在取排水的闸口处放置筛网,绿藻会被过滤在筛网上,很少被直排入海。本研究结果表明,陆上养殖池塘不可能是绿潮灾害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 陆上养殖池塘 南黄海 源头
下载PDF
聚球蓝细菌赤潮及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昊飞 王金辉 刘材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105-108,共4页
聚球蓝细菌因其特殊的生理生态特点,决定了其在全球气候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地位。一旦形成赤潮,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将非常深远。本文从聚球蓝细菌赤潮概括、生态学意义和监测等角度阐述了聚球蓝细菌赤潮的科学问题,指出聚... 聚球蓝细菌因其特殊的生理生态特点,决定了其在全球气候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地位。一旦形成赤潮,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将非常深远。本文从聚球蓝细菌赤潮概括、生态学意义和监测等角度阐述了聚球蓝细菌赤潮的科学问题,指出聚球蓝细菌赤潮已经成为赤潮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应该引起赤潮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蓝细菌 生态 赤潮 DMSP
下载PDF
南黄海绿潮对江苏海水养殖的影响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邦平 刘材材 +2 位作者 徐韧 张昊飞 张正龙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文章根据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江苏沿岸海水高位养殖池塘和紫菜养殖区绿潮藻分布情况调查结果,结合当前江苏省海水养殖实际,分析了南黄海绿潮藻对江苏海水养殖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 绿潮 浒苔 海水养殖 紫菜养殖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