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进行评价。方法将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目的对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进行评价。方法将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情况、苏醒时间、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1两组诱导时DBP最低值、诱导时SBP<90 mm Hg例数及HR<50次/分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OAA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显著高于观察组(12.50%)(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起效速度更快,患者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进行评价。方法将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情况、苏醒时间、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1两组诱导时DBP最低值、诱导时SBP<90 mm Hg例数及HR<50次/分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OAA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显著高于观察组(12.50%)(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起效速度更快,患者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