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淮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姚蕊
夏敏
孙鹏
温庆志
刘果镍
梁媛媛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347,共1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606900)
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 2019047)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23,41771536)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808085QD117)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2019kycx051)。
-
文摘
基于淮河流域149气象站点1962—2016年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16个气候因子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小波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等手段,分析淮河流域干旱重心的转移轨迹,研究气象干旱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揭示气象干旱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干旱重心分布主要从淮河流域中心向四周扩散,淮河流域大范围区域呈干旱化态势。2013年干旱重心从西北部→中部→西南部→中部变化,随着干旱面积的增大,干旱重心由四周向中心移动。(2)PDO、ONI、Nino4、Nino3.4、MEI、BEST与SPEI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OI、TNI与SPEI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干旱周期主要集中在197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代存在2—5年显著周期,气候因子在3.4—4.5年存在显著周期。(4)春季高纬度地区的气流南下,与印度洋、孟加拉湾北上气流导致南湿北干;夏季蒙古气旋偏弱与异常偏北风覆盖导致东干西湿;秋季大陆高压控制,偏北风和南风相互影响造成东干西湿;冬季盛行下沉气流与盛行东南风造成东湿西干的气候特征。
-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重心
气候因子
大气环流
淮河流域
-
Keywords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gravity of drought area
climate indicator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Huai River Basin
-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000—2018年青藏高原旱灾风险动态评估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刘果镍
梁媛媛
邱月
夏静霞
丁梦瑶
孙鹏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人民珠江》
2022年第4期63-74,共12页
-
基金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003a0602000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370216、202110370221、202110370223)。
-
文摘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变化的“感应器”和“敏感区”,对青藏高原进行农业旱灾风险研究,有利于青藏高原抗旱规划和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青藏高原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农业旱灾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旱灾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青藏高原县市农业旱灾风险等级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农业旱灾危险性由东南向西北呈现“高—低—高”分布,东南部区域危险性呈现增加趋势,7—9月青藏高原东部及东南部冬小麦与冬青稞遭遇旱灾的风险较高,4—8月青藏高原北部区域牧草遭遇旱灾风险较高;②藏高原农业旱灾暴露性区域性差异较小,东部和西北部暴露性呈现增加趋势,中部和西部暴露性呈现下降趋势;③青藏高原98.79%的县市脆弱性减小趋势通过置信度为99%的显著性检验;④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较高且呈现增加趋势。
-
关键词
SPEI
旱灾
危险性
脆弱性
暴露性
动态风险评估
-
Keywords
SPEI
drought
hazard
vulnerability
exposure
dynamic risk assessment
-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动态评估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孙鹏
刘果镍
梁媛媛
李虎
陈冬花
刘玉锋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35,共14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2108085Y13)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2m07020011)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23)
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 2021048)
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21094)。
-
文摘
基于安徽省及周边139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气象数据和2002-201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模型,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脆弱性角度,动态评估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旱灾危险性在不同年代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在2000 s期间,安徽省南部北部出现干湿反转,南部危险性超过北部。在农作物关键生长期(3-8月份),4月和7-8月的危险性高值区域超过全省1/2面积。2001-2016年安徽省旱灾危险性由南向北递减,北部区域危险性变化(2.86)大于南部区域(0.55),南部区域危险性存在减小趋势,北部存在增大趋势。(2)脆弱性指标中复种指数、人均水资源量、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GDP、人均粮食产量、森林覆盖率这6个指标权重最高,占整个指标权重一半以上(57.6%)。加权评分得到2001-2016年安徽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其均值由南向北递增,各个区域脆弱性存在下降趋势,南部区域下降趋势更大,而北部区域下降趋势不显著。(3)2001-2016年安徽省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均值达到中等级(0.208~0.339),旱灾综合风险均值由西南向东北呈现“高(0.367)-低(0.084)-高(0.281)”分布,变异系数大(0.64~2.86)。安徽省南部区域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存在减小趋势,而北部区域作为重要粮食主产区,其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存在上升趋势。(4)各市受灾面积与绝收面积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且旱灾受灾率与脆弱性均值空间分布一致,旱灾绝收率与危险性均值空间分布一致。安徽省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和旱灾受灾率、绝收率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安徽省旱灾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具有合理性。
-
关键词
SPEI
随机森林
旱灾
危险性
脆弱性
动态风险评估
干旱
气候变化
-
Keywords
SPEI
random forest
drought disaster
dangerousness
vulnerability
dangerousness assessment
drought
climate change
-
分类号
P95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