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_1对胃癌细胞BGC-823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栗丽 吴继锋 +3 位作者 祝迎锋 张红 秦蓉 赵文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BGC-823用外源性人重组TGF-β1干预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荧光法、流式...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BGC-823用外源性人重组TGF-β1干预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GF-β1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①经过18h的作用,低浓度(1、5和10ng/ml)的TGF-β1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高浓度(20和50ng/ml)的TGF-β1则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选取不同时间段(18、42、66h)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发现不呈时间依赖性;②在外源性TGF-β1作用下,胃癌细胞均不同程度地表达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其中TGF-β1对Snail、N-cadherin表达有促进作用,而对E-cadher-in的表达有抑制作用,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呈相反的趋势;③选取不同浓度的TGF-β1(1、10和20ng/ml),发现10ng/ml的TGF-β1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性(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TGF-β1有增加胃癌细胞侵袭性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而产生,钙黏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重要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细胞 培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宏 刘鲲 +1 位作者 张赟辉 刘栗丽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9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PDFP)的易感因素,指导临床如何早期预防,避免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PDFP病例的临床资料、病原体...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PDFP)的易感因素,指导临床如何早期预防,避免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PDFP病例的临床资料、病原体、治疗和预后.结果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41例次,其中真菌性腹膜炎16例次(占6.64%),真菌性腹膜炎组、G+球菌组、G-杆菌组3组间的比较,真菌性腹膜炎组发热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者透析时间较其余两组相对长(P<0.05).结论腹腔或全身使用抗生素是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预防口服抗霉菌药物,可以减少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真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重,预后差,确诊后尽早拔管可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真菌性腹膜炎 易感因素
下载PDF
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丁磊 汪宏 +5 位作者 耿克明 张赟辉 方芳 刘栗丽 刘鲲 罗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手术(PTX)和西那卡塞药物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维持透析的SHPT(iPTH>800 pg/mL)且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共21例,...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手术(PTX)和西那卡塞药物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维持透析的SHPT(iPTH>800 pg/mL)且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共21例,分两组,一组手术治疗,另一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磷、血碱性磷酸酶(AKP)结果,甲状旁腺素(iPTH)及瘙痒、骨痛、乏力等症状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间治疗复发率。结果:21例患者中,PTX组8例,行甲状旁腺全切+自体前臂移植术(tPTX+AT),手术成功率100%,半年内复发性SHPT和持续性SHPT患者共25%(各1例)。西那卡塞组13例,口服西那卡塞治疗,半年内持续性或复发性SHPT占46.15%(共6例)。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骨痛及乏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透析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降低血钙,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降低血磷、血AKP和iPTH(P<0.05)。PTX组均值更低,效果更明显。复发率手术组低于西那卡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①PTX和西那卡塞均可以显著改善SHPT患者的症状;②与西那卡塞相比,PTX降低血磷、iPTH、AKP更明显;③PTX治疗SHPT效果优于西那卡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西那卡塞 甲状旁腺切除术 自体移植
下载PDF
维持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相关血清学风险指标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赟辉 罗军 +2 位作者 刘栗丽 汪宏 耿克明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以下简称:腹膜炎)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发生腹膜炎的相关血清学风险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16例,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以下简称:腹膜炎)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发生腹膜炎的相关血清学风险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16例,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记录416例患者腹膜炎感染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根据是否存在腹膜炎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实验室指标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分析模型价值。结果:416例患者中102例发生腹膜炎,发生率为24.52%,共分离102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占比62.75%(64/102),其中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占比32.81%(21/64),其次为金黄葡萄球菌,占比26.56%(17/64);革兰阴性菌占比34.31%(35/10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占比45.71%(16/35)。感染组小学及以下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透析龄长于未感染组,残余肾功能(RRF)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铁蛋白(SF)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WBC、SF、ALB是影响尿毒症患者腹膜炎发生的血清学风险因素,根据以上4个指标构建感染预测模型,经ROC曲线分析感染预测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尿毒症合并腹膜炎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患者的低文化程度、长透龄和低RRF可能增加腹膜炎感染的风险;CRP、WBC、SF、ALB是预测腹膜炎发生的血清学风险指标,具有较好的感染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腹膜感染 血清蛋白
下载PDF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赟辉 罗军 +2 位作者 刘栗丽 汪宏 耿克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黄山市人民医院的112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方式的不同分为PD组和HD组。PD组采用PD治疗,HD...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黄山市人民医院的112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方式的不同分为PD组和HD组。PD组采用PD治疗,HD组采用HD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PD组、HD组BUN、Scr水平均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PD组治疗后PCT、hs-CRP、WBC、中性粒细胞数量比HD组低(P<0.05);PD组治疗后Alb、Hb、TP、CD4+、CD3+、CD4+/CD8+比HD组高,CD8+比HD组低(P<0.05);P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4%,与HD组1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相较于HD在降低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上具有一定优势,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老年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足细胞损伤与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型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栗丽 张赟辉 +1 位作者 刘鲲 汪宏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足突融合与IgAN患者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IgAN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方法:2017年9月~2020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并在我院行肾组织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57例,根据患者肾穿刺活检电镜... 目的:探讨足突融合与IgAN患者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IgAN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方法:2017年9月~2020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并在我院行肾组织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57例,根据患者肾穿刺活检电镜下足细胞是否融合,分成足细胞无融合组与足细胞融合组,收集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包括活检前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及肾活检病理资料包括牛津分型和Lee氏分级。通过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足突融合与IgA肾病活动性或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足细胞无融合组与足细胞融合组之间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均无差异。足突融合组和足突未融合组的牛津病理分型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病理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突融合组和足突无融合组的Lee氏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足细胞无融合组与足细胞融合组之间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其余生化及病理分型指标均无差异。提示足细胞损伤可能与IgA肾病的蛋白尿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足细胞 牛津分型 Lee氏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