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微泡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 231/DOX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1
作者 武志慧 曲妮娜 +4 位作者 陈黄卓楠 王国运 毕梦露 刘核秀 曹小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微泡(LILFU-MB)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DOX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筛选LILFU-MB最佳非毒性辐照时间,计算细胞存活率;将MDA-MB-231/DOX细胞分为LILFU-MB辐照组和非LILFU-MB辐照组,绘制药物抑制拟合曲线图... 目的探讨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微泡(LILFU-MB)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DOX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筛选LILFU-MB最佳非毒性辐照时间,计算细胞存活率;将MDA-MB-231/DOX细胞分为LILFU-MB辐照组和非LILFU-MB辐照组,绘制药物抑制拟合曲线图获得两组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_(50)),并筛选阿霉素最佳剂量。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LILFU-MB组、LILFU-MB+阿霉素组,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迁移率。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记录细胞核荧光强度及细胞核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ILFU-MB最佳非毒性辐照时间为30 s,该条件下细胞存活率为(92.33±2.58)%,故后续实验中LILFU-MB辐照时间均采用此条件。LILFU-MB辐照组中阿霉素对耐药细胞的IC_(50)低于非LILFU-MB辐照组(7.51μmol/Lvs.35.40μmol/L),后续实验采用35.40μmol/L为阿霉素最佳剂量。阿霉素组和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增殖速度减慢,其中LILFU-MB+阿霉素组抑制效果最明显。对照组、阿霉素组、LILFU-MB组、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56.79±1.11)%、(51.34±4.66)%、(46.09±9.42)%、(22.01±6.02)%,其中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迁移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LILFU-MB+阿霉素组中大部分细胞核明显皱缩和碎裂,胞核蓝染高亮,染色质呈浓缩和边缘化,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凋亡核型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阿霉素组、LILFU-MB组、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30±0.66)%、(22.68±2.85)%、(20.60±3.72)%、(31.84±2.87)%,其中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ILFU-MB+阿霉素组P-gp、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Cyt-c、Cl-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ILFU-MB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DOX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进而逆转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DOX细胞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低频 低强度 微泡 三阴性乳腺癌 多药耐药性 阿霉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非手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黄卓楠 王国运 +4 位作者 武志慧 刘核秀 毕梦露 曲妮娜 曹小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非手术治疗假性动脉瘤(PSA)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压迫(UGCR)治疗的PSA患者98例,根据治疗是否成功分为UGCR成功组和UGCR失败组,其中UGCR失败组改行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UGTI...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非手术治疗假性动脉瘤(PSA)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压迫(UGCR)治疗的PSA患者98例,根据治疗是否成功分为UGCR成功组和UGCR失败组,其中UGCR失败组改行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UGTI)治疗,根据治疗次数分为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和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比较UGCR成功组与UGCR失败组、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与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一般资料,以及瘤体体积、瘤颈流速及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等超声资料的差异。分析UGCR、UGTI一次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98例PSA患者中,UGCR成功组47例,UGCR失败组51例;UGCR失败组中,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43例,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UGCR成功组瘤体体积、瘤颈流速及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小于UGCR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瘤颈流速和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为UGCR一次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5、1.378,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瘤颈流速和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小于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瘤颈流速为UGTI一次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4,P<0.05)。结论 瘤颈流速和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为UGCR治疗PSA一次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瘤颈流速为UGTI治疗PSA一次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关注瘤颈流速及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有助于提高PSA非手术治疗的一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假性动脉瘤 介入 凝血酶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术后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国运 陈黄卓楠 +4 位作者 武志慧 毕梦露 刘核秀 曲妮娜 曹小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后发生PSA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纳入192例无PSA患者,以病例对照1∶4配对,配对条件为年龄...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后发生PSA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纳入192例无PSA患者,以病例对照1∶4配对,配对条件为年龄、穿刺部位。对患者基本资料、血液学检查、介入手术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OR=1.324,95%CI=1.097~1.598,P=0.003)、吸烟史(OR=4.477,95%CI=1.599~12.536,P=0.004)、使用抗血小板药(OR=4.861,95%CI=1.018~23.214,P=0.047)、抗血小板和抗凝药联合(OR=26.994,95%CI=2.353~309.686,P=0.008)、介入手术操作者为主治医师(OR=5.817,95%CI=1.139~29.717,P=0.034)、低血红蛋白(OR=0.946,95%CI=0.922~0.971,P<0.01)、D-二聚体增高(OR=2.407,95%CI=1.367~4.239,P=0.002)、介入手术时间长(OR=1.019,95%CI=1.005~1.033,P=0.009)、鞘管>6 F(OR=4.368,95%CI=1.196~15.947,P=0.026)为心血管介入术后PS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BMI、吸烟史、使用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和抗凝药联合、介入手术操作者为主治医师、低血红蛋白、D-二聚体增高、介入手术时间长、鞘管>6 F为心血管介入术后PSA发生的高危因素,可为PSA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医源性 心血管介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