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流量生成方法研究
1
作者 康未 李维皓 刘桐菊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网络仿真中的流量生成对于确保仿真效果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网络流量生成器通常基于某种随机模型,生成的流量只能服从指定的随机分布。实际网络中的随机模型往往难以确定,导致现有模型对真实网络流量的仿真有一定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些... 网络仿真中的流量生成对于确保仿真效果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网络流量生成器通常基于某种随机模型,生成的流量只能服从指定的随机分布。实际网络中的随机模型往往难以确定,导致现有模型对真实网络流量的仿真有一定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时空相关流量生成模型;对网络流量数据改进了其编码方式,并使用Z-score处理流量数据,使数据趋于标准正态分布;提出了一种网络流量时空相关性的度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基线生成方式,所提出的方法在真实性和相关性的度量上平均提高了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仿真 网络流量生成 生成对抗神经网络 时空相关性
下载PDF
糖肾安对高糖环境下人肾系膜细胞HO-1、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桐菊 李都 王镁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0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观察糖肾安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肾系膜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糖肾安含... 目的观察糖肾安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肾系膜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糖肾安含药血清,并在高糖环境下培养人肾系膜细胞。实验随机分6组,正常组在正常糖浓度下培养,其余5组(模型组、糖肾安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在高糖浓度下培养。培养结束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高糖环境下人肾系膜细胞HO-1的m RNA及蛋白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高糖环境下肾系膜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质量浓度。结果各给药组HO-1的m 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 <0.01),VEGF的质量浓度显著下降(P <0.01)。结论糖肾安干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O-1的表达,降低VEGF质量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肾安 糖尿病肾病 血红素加氧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药汤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河 王镁 +3 位作者 李可月 郑莹 刘桐菊 张灵子 《山西中医》 202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与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万方数据,查找筛选中药对比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并采用改良Jadad量表法进行质量评估...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与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万方数据,查找筛选中药对比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并采用改良Jadad量表法进行质量评估,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RCT文献15篇,受试者共1109例。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相对于秋水仙碱组在总有效率[OR=2.18,95%CI(1.44,3.28),P﹤0.01],降低尿酸[SMD=-85.12.00,95%CI(-117.73,-52.51),P﹤0.01]、超敏C反应蛋白[SMD=-2.45,95%CI(-4.14,-0.75),P﹤0.01]水平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对血沉[SMD=-4.64,95%CI(-10.32,1.05),P=0.11]、疼痛评分[SMD=-0.45,95%CI(-0.95,0.05),P=0.08]、白细胞[SMD=-0.63,95%CI(-1.60,0.34),P=0.20]、谷丙转氨酶[SMD=-4.93,95%CI(-13.28,3.41),P=0.25]、肌酐[SMD=-1.93,95%CI(-5.14,0.14),P=0.24]的影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共有10篇文献有记录不良反应数据,其中中药组共有340例,不良反应9例(2.65%);秋水仙碱组患者338例,不良反应129例(38.17%)。结论:中药在AGA的治疗以及对降低患者尿酸水平方面较秋水仙碱更佳,并且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 秋水仙碱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