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棘球蚴自发荧光观察及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宁 张雪 +4 位作者 张传山 吕国栋 李亮 刘欢元 王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226,231,共6页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的自发荧光现象及共聚焦λ扫描特点,丰富细粒棘球蚴光谱学和生物学信息,为后期免疫荧光及医学光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进行体外培养,亚甲基蓝染色...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的自发荧光现象及共聚焦λ扫描特点,丰富细粒棘球蚴光谱学和生物学信息,为后期免疫荧光及医学光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进行体外培养,亚甲基蓝染色确定原头蚴活力。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1nm等不同激发光激发观察虫体自发荧光,并分别对这5种激发光激发的细粒棘球蚴做自发荧光λ扫描分析,同时采用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下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3nm、633nm等5种激发光激发细粒棘球蚴,绘制其自发荧光曲线。结果经亚甲基蓝染色测定原头蚴活力为100%。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激发光照射下细粒棘球蚴虫体能发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自发荧光。在相同的激发强度及探测器电压的情况下,以405nm激光激发的蓝色荧光效果最佳,虫体大体结构清晰;λ扫描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1nm、633nm等5种激发光激发样品,相应敏感的发射波长分别为490~520nm、520nm及580nm左右、580~600nm、610~630nm和650nm左右,其中405nm、488nm和561nm激发效果较好,514nm、633nm激发效果欠佳。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细粒棘球蚴做自发荧光曲线与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基本一致,但所测定的虫体自发荧光强度较共聚焦显微镜偏低。结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粒棘球蚴虫体自发荧光,其中以405nm激发的蓝色荧光最强;细粒棘球蚴虫体自发荧光光谱较宽,490~520nm、610~630nm,405nm、488nm和561nm为较适宜的激发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自发荧光 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病灶转移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欢元 郭丹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BC)患者病灶转移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HER2过表达B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常模组(n=34)和讨论组(n=... 目的:研究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BC)患者病灶转移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HER2过表达B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常模组(n=34)和讨论组(n=3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化疗,在此基础上常模组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讨论组患者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控制率(DCR)、HER2过表达率、病灶转移率、肿瘤复发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讨论组患者的DCR为97.06%,显著高于常模组患者的79.41%(P<0.05)。治疗后,讨论组患者的HER2过表达率和病灶转移率均低于常模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讨论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5.29%)与常模组患者的(26.47%)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ER2过表达BC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后其疾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HER2过表达率与病灶转移率,且不良反应较少,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帕妥珠单抗 HER2过表达 乳腺癌 病灶转移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CamKⅡ及Ca_vβ_1基因在虫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3
作者 刘欢元 李军 +4 位作者 王慧 吴川川 郭宝平 张文宝 王建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研究钙信号通路成员EgCamKⅡ基因及EgCavβ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各发育阶段(棘球蚴生发层、原头蚴、成虫)差异表达。方法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原头蚴以及棘球蚴生发层中提取总RNA,用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 目的研究钙信号通路成员EgCamKⅡ基因及EgCavβ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各发育阶段(棘球蚴生发层、原头蚴、成虫)差异表达。方法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原头蚴以及棘球蚴生发层中提取总RNA,用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反转录成cDNA,根据CamKⅡ基因序列及Cavβ1基因序列设计跨越内含子的基因特异性引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通过由质粒DNA建立的标准曲线分别对CamKⅡ基因及Cavβ1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选用的内参基因为β-actin。结果 Real-time PCR显示CamKⅡ基因及Cavβ1基因均在成虫阶段高表达,CamKⅡ基因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20 295倍,在原头蚴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1152倍;Cavβ1在成虫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5 526倍,在原头蚴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636倍。两基因的相对表达量SQ/Actin分别为13.4和1.9。通过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基因在成虫阶段的表达与其他两个发育阶段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吡喹酮的靶蛋白CamKⅡ基因及Cavβ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各发育阶段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虫体发育不同阶段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钙信号通路 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含有大麻产物的电子烟现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娟 刘欢元 +2 位作者 韩星星 侯磊 李勇强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总结近些年国外流行的含有大麻成分的电子烟的使用现状以及毒理学研究进展,就我国监管工作存在的风险提出建议。方法总结含有大麻成分的电子烟的使用现状,对使用人群、成瘾性问题以及毒理学进行分析。结果含有四氢大麻酚(THC)、大... 目的总结近些年国外流行的含有大麻成分的电子烟的使用现状以及毒理学研究进展,就我国监管工作存在的风险提出建议。方法总结含有大麻成分的电子烟的使用现状,对使用人群、成瘾性问题以及毒理学进行分析。结果含有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等大麻提取物的电子烟在国外的流行,造成的“大麻精神病”、成瘾性、相关肺损伤以及其他细胞毒性,对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后果。结论含有大麻产物的电子烟的全球流行,对我国此类毒品的预防和监管提出巨大挑战,需要公共卫生医疗、烟草专卖部门、公安等部门进行综合治理,有效打击和防制此类毒品的违法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大麻酚 大麻二酚 电子烟 电子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