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壮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肝肾亏虚证的功效内涵解析及临床验证
1
作者 张楚 王骁汉 +5 位作者 马兆臣 刘毓东 李涛 林娜 陈卫衡 张彦琼 《中医正骨》 2024年第7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肝肾亏虚证的功效内涵。方法:①网络药理学研究。检索TCMIP v2.0、ETCM2.0、HERB数据库,收集补肾壮骨方的靶标基因,从项目组前期研...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肝肾亏虚证的功效内涵。方法:①网络药理学研究。检索TCMIP v2.0、ETCM2.0、HERB数据库,收集补肾壮骨方的靶标基因,从项目组前期研究中获取NONFH肝肾亏虚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以NONFH肝肾亏虚证典型症状为关键词检索NONFH肝肾亏虚证典型症状相关基因。将上述基因合并,构建补肾壮骨方治疗NONFH肝肾亏虚证蛋白质互作网络,从中筛选关键靶标基因,并对其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合文献对相关信号通路进行药理作用分析。以靶标基因与信号通路、信号通路与药理作用的映射关系为基础,结合文献报道,构建补肾壮骨方治疗NONFH肝肾亏虚证“组方中药-关键靶标-信号通路-功效-药理作用-临床症状”关联网络。②临床研究。选择77例(120髋)NONFH肝肾亏虚证患者,采用口服补肾壮骨方治疗6个月。分别采用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北京中医药大学X线评价系统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①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从构建的补肾壮骨方治疗NONFH肝肾亏虚证蛋白质互作网络中共筛选出556个关键靶标基因,这些基因共参与39条与NONFH肝肾亏虚证有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纠正骨代谢紊乱、纠正脂代谢紊乱、矫正免疫-炎症失衡、改善血液循环受阻4种药理作用。纠正骨代谢紊乱涉及靶标基因183个,纠正脂代谢紊乱涉及靶标基因176个,矫正免疫-炎症失衡涉及靶标基因171个,改善血液循环受阻涉及靶标基因125个。构建的“组方中药-关键靶标-信号通路-功效-药理作用-临床症状”关联网络直观显示了补肾壮骨方治疗NONFH肝肾亏虚证的功效内涵。②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髋关节疼痛强度评分、髋关节屈曲功能评分、行走距离评分及临床疗效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5.86±1.96)分,(2.26±1.84)分,t=25.672,P=0.000;(5.76±1.62)分,(3.46±1.68)分,t=38.411,P=0.000;(6.31±1.41)分,(0.78±0.74)分,t=46.771,P=0.000;(5.92±1.18)分,(2.32±1.06)分,t=48.263,P=0.000];临床疗效优88髋、良28髋、可2髋、差2髋。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后3年影像学疗效优17髋、良25髋、可67髋、差11髋;股骨头形态稳定109髋、进展11髋,坏死灶改善67髋、稳定34髋、进展19髋,骨关节炎稳定100髋、进展20髋。结论:补肾壮骨方治疗NONFH肝肾亏虚证的机制为纠正骨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免疫-炎症失衡及血液循环受阻,其中纠正骨代谢紊乱可能是最主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肝肾亏虚 补肾壮骨方 网络药理学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基于ANXA1/VEGF通路研究片仔癀对肝癌腹水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林雅 赖文芳 +2 位作者 李聪翀 刘毓东 林国清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H22肝癌腹水小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H22肝癌细胞法制备肝癌腹水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片仔癀组(0.2 g/kg)、环磷酰胺组(0.07 g/kg),造模24 h后予相应药液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H22肝癌腹水小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H22肝癌细胞法制备肝癌腹水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片仔癀组(0.2 g/kg)、环磷酰胺组(0.07 g/kg),造模24 h后予相应药液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实验结束后(7 d后)检测4组小鼠体质量、腹围、腹水量,酶速率法检测血清ALT、AST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膜联蛋白A-1 (ANX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核因子κB(NF-κB) p50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腹水,肝脏病理提示肝细胞变性坏死,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ANXA1蛋白表达下降,VEGF、VEGFR、NF-κBp50表达增强(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片仔癀组腹水量明显减少,肝脏病理显示片仔癀组肝小叶结构较为清晰,脂肪空泡减少,肝细胞的液化、退变现象明显减少,血清ALT、AST含量明显下降,肝细胞ANXA1蛋白表达上升,VEGF、VEGFR及NF-KB p50蛋白表达下降(P<0.01或P<0.05)。结论片仔癀可通过调控ANXA1/VEGF通路对H22肝癌腹水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仔癀 H22肝癌细胞 腹水 膜联蛋白A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F-κB 小鼠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3
作者 马兆臣 张楚 +4 位作者 胥明珠 刘毓东 陈卫衡 张彦琼 林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61,共10页
目的 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膝骨关节炎(KOA)肝肾亏虚证大鼠模型并评价其共病与证候表征。方法 Wistar-Kyoto(WKY)大鼠10只为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血压合并KOA假手术组(假手术组)、高血压合并KOA组(模型... 目的 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膝骨关节炎(KOA)肝肾亏虚证大鼠模型并评价其共病与证候表征。方法 Wistar-Kyoto(WKY)大鼠10只为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血压合并KOA假手术组(假手术组)、高血压合并KOA组(模型组)、高血压合并KOA肝肾亏虚证组(肝肾亏虚组)。SHR大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制备肝肾亏虚证合并高血压大鼠模型;再行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备高血压合并KOA的肝肾亏虚证大鼠模型。然后依次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肝脏、肾脏、脾脏、胸腺与大脑的质量比;体质量、肛温、活动状态、情绪等肝肾亏虚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等血压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足底机械痛敏阈值、双后肢负重差、后肢关节肿胀度、四足步态参数等KOA指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软骨退变和骨破坏情况;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检测胫骨微结构参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肝肾亏虚组大鼠活动减少、躁动易怒,血清TSH、ACTH、T、CORT含量均降低(P<0.05);肾脏、脾脏及胸腺与大脑的质量比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肝肾亏虚组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均升高、足底机械痛敏阈值降低、双后肢负重差及患侧肢关节肿胀度均升高,患侧肢步幅及站立时间等步态参数异常(P<0.05);膝关节软骨表面缺损严重,表层软骨细胞排列混乱,且软骨层变薄,软骨中肌纤维增多,软骨骨化严重,膝关节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减小及数量减少(P<0.05)。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大鼠模型符合高血压合并KOA肝肾亏虚证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能表征肝肾亏虚证的主要症状,具有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典型的组织病理改变,能维持稳定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血压范围,希望为揭示中医药优势病种的病证本质、疗效机制及研发创新型中药新药提供有效的实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亏虚证 膝骨关节炎 高血压 病证结合 共病大鼠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探讨祛风骨痛巴布膏的功效特点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苏雅 毛霞 +8 位作者 陶雪莹 方罗昌婷 李涛 刘毓东 杨菲 苏晓慧 陈卫衡 张彦琼 林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2-1421,I0003,共11页
祛风骨痛巴布膏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但其临床定位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采用“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有利于突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定位及疗效特点。因此,本研究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整合临床表型组、转录组和生物网络挖掘技... 祛风骨痛巴布膏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但其临床定位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采用“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有利于突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定位及疗效特点。因此,本研究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整合临床表型组、转录组和生物网络挖掘技术,探析祛风骨痛巴布膏干预骨性关节炎(OA)、神经病理性疼痛(NP)、慢性炎症性疼痛(CIP)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功效特点和作用机制。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祛风骨痛巴布膏所含3个功效组均与其减轻疼痛症状的作用环节相关,祛风散寒组、舒筋活血组与消肿止痛组的作用可分别概括为散寒止痛、活血止痛、消肿止痛,三组共同发挥祛邪止痛之效;在纠正机体代谢水平紊乱方面,祛风散寒组与消肿止痛组的作用分别概括为祛风散寒除湿和行气消肿止痛;在矫正机体“免疫-炎症-血管轴”失衡方面,舒筋活血组的作用概括为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进一步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祛风骨痛巴布膏干预OA、NP、CIP与MPS致病基因互作网络的关键网络靶标可能通过矫正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失衡系统,发挥缓解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症状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祛风骨痛巴布膏可改善风寒湿痹证典型关联疾病的疼痛等相关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发挥中枢镇痛、纠正内分泌紊乱、矫正“免疫-炎症”失衡的药理作用相关。相关结果将为祛风骨痛巴布膏的临床合理定位提供网络分析依据,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验证提供基础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骨痛巴布膏 风寒湿痹证 “病-证-症-方”关联网络 功效特点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白脉软膏调控神经活动配体-受体及HIF-1信号通路改善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大鼠慢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方婷 宗瑛 +13 位作者 侯吴琼 李森森 杨菲 许丽婷 毛霞 刘毓东 苏晓慧 万红叶 欧阳竞锋 郭秋岩 李玮婕 王震 王超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457-6474,共18页
具“舒筋活络”核心功效的白脉软膏临床干预疼痛、痉挛、僵硬等症状的白脉病疗效显著,但其药效学特点及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建立模拟临床的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的大鼠L4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 具“舒筋活络”核心功效的白脉软膏临床干预疼痛、痉挛、僵硬等症状的白脉病疗效显著,但其药效学特点及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建立模拟临床的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的大鼠L4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采用行为学、副作用评估、网络分析、拮抗剂及分子生物学验证等方法初步探讨白脉软膏治疗CCD的药效及机制。药效学研究表明,白脉软膏能明显改善CCD模型大鼠的痛敏阈值(机械痛敏、热痛敏、冷痛敏),改善步态行为,且无耐受性及明显的毒副作用;靶组织初筛结果显示白脉软膏能抑制小鼠福尔马林实验第二时相伤害性反应,升高正常小鼠的热板阈值,并降低脊髓炎症因子表达;网络分析发现白脉软膏治疗CCD具有协同性且与下行抑制/易化系统及神经炎症相关。实验进一步采用行为学、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技术发现白脉软膏发挥CCD镇痛作用可能与其调节CHRNA7、ADRA2A、ADRB2等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神经配基)以及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HIF-1信号通路核心调控元件NOS2/p-ERK/PI3K的表达相关。相关研究初步揭示了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舒筋活络”机制,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脉软膏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配基 神经炎症 舒筋活络
原文传递
整合“转录组-基因调控网络”探讨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的性-效关联内涵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玮婕 毛霞 +3 位作者 刘毓东 王可欣 张彦琼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从“性-效”关联角度,采用“转录组-基因调控网络”整合研究策略,系统评价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全方“热者寒之”药效作用中的贡献度和贡献形式。方法:20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组、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热证... 目的:从“性-效”关联角度,采用“转录组-基因调控网络”整合研究策略,系统评价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全方“热者寒之”药效作用中的贡献度和贡献形式。方法:20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组、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热证模型组、AIA热证+白虎加桂枝汤组(BHGZT,21.4 g·kg^(-1))、AIA热证+白虎加桂枝汤去石膏拆方组(BHGZT-GYP,10.7 g·kg^(-1))。利用热痹经典动物模型-AIA热证大鼠来源的转录组表达谱数据,通过“病证基因-药物效应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挖掘,预测石膏在白虎加桂枝汤干预热痹的主要作用环节。基于AIA热证大鼠模型从受累关节情况、关节临床积分、肿胀度、关节表面温度、疼痛阈值、关节损伤等疾病严重指标和病证结合指标情况,以及体内“免疫-炎症”失衡调节层面进行整体验证,并基于体外3T3-L1前脂肪细胞开展体外成脂实验验证。结果: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干预热痹中的主要作用环节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紊乱和矫正“免疫-炎症”的失衡。动物实验观察可见,白虎加桂枝汤及其去石膏拆方均可显著缓解AIA热证大鼠受累关节红肿、畸变和疼痛等症状(P<0.01),并抑制受累膝/踝关节损伤、滑膜炎症、骨破坏等病理改变(P<0.05),且全方作用明显优于去石膏拆方(P<0.05)。机制研究表明,白虎加桂枝汤及其去石膏拆方可显著抑制AIA热证大鼠的胸腺/脾脏损伤和内脏指数(P<0.05),并降低TLR4、TNF-α、IL-6、IL^(-1)β及IL^(-1)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体外3T3-L1前脂肪细胞实验表明,与去石膏拆方组相比,白虎加桂枝汤全方能够更加显著地抑制脂肪细胞成脂,且单纯石膏对脂滴含量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表明石膏在全方抑制成脂中的重要作用。结论: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全方缓解热痹相关的能量代谢紊乱和矫正“免疫-炎症”失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其寒药性及其清热泻火的作用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桂枝汤 石膏 热痹 “性-效”关联 能量代谢 “免疫-炎症”平衡
原文传递
中药配伍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系统评价及其增效减毒网络调控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依 王晓月 +4 位作者 丁子禾 陈文佳 刘毓东 林娜 张彦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配伍雷公藤多苷(甙)片/雷公藤片(TWPT/TW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安全性,并初步探索常用配伍方案增效减毒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配伍雷公藤多苷(甙)片/雷公藤片(TWPT/TW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安全性,并初步探索常用配伍方案增效减毒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自建库至2021年7月TWPT/TWT治疗RA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应用风险评价工具对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并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分析。进一步,运用中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平台2.0(TCMIP v2.0,http://www.tcmip.cn/),构建“药物靶标-效毒症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探析雷公藤常用配伍方案增效减毒的分子机制。结果:共检索到2132篇文献,最终纳入包含中药配伍TWPT/TWT治疗RA的临床研究文献18篇。系统评价结果显示,TWPT/TWT治疗RA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病变,其中以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最高,而中药配伍可以有效改善TWPT/TWT所导致的不良反应[RR(95%CI)=0.45(0.30,0.66),P<0.01]。进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年龄、病程、配伍用药方案、用药剂量和疗程均会影响TWPT/TWT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白芍总苷(TGP)配伍TWPT/TWT应用最为广泛,且TGP减轻TWPT/TWT肝毒性的作用较其他中药更为显著,因此,本研究以该配伍方案为范例,进一步探索其缓解RA的“效-毒”关联机制。“药物靶标-效毒症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挖掘结果显示,TGP-TWPT/TWT配伍的核心网络靶标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矫正代谢紊乱和改善细胞功能,来实现增效减毒作用。其中,参与“免疫-炎症”功能模块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两药配伍增效和减毒的共同靶点;“机体代谢”功能模块中的内源性甾醇、胆汁酸和胆汁盐、胰岛素分泌等代谢途径与TWPT/TWT致肝毒和TGP减肝毒机制密切相关;而细胞功能调节通路,如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KI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则共同参与了TWPT/TWT缓解RA和致肝毒的作用机制。结论:临床采用合适的中药配伍TWPT/TWT治疗RA可有效增加其风湿病情改善作用且减轻其不良反应,其中,TGP-TWPT/TWT配伍方案的减毒作用最为显著。进一步的生物网络挖掘结果表明,TGP-TWPT/TWT配伍的减毒机制可能与两药靶标对白细胞介素信号通路和胆汁酸代谢途径的调节相关,二者配伍的协同增效机制可能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信号通路及细胞功能调节通路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制剂 中药配伍 临床合理用药 系统评价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整合组方规律发掘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毓东 毛霞 +6 位作者 张苏雅 周方婷 杨菲 王潇潇 陶雪莹 王超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86-195,共10页
目的:基于系统理论思想从网络视角探索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得白脉软膏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候... 目的:基于系统理论思想从网络视角探索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得白脉软膏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候选靶标谱,根据白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慢性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神经痛4种疾病/症状为关注点,在人类表型本体(HPO),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白脉病相关的疾病基因集,构建"白脉软膏活性成分靶标-白脉病相关基因集"相互作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筛选其核心网络节点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白脉软膏组方中活血通络组(姜黄、麝香、碱花),行气止痛组(肉豆蔻、甘松、藏菖蒲),温经散寒通络组(干姜、花椒、藏茴香)和健脾温肾强骨组(阳起石、甘草)4个功效组配伍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结果:白脉软膏所含4个功效组富集的通路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系统调节和机体能量代谢3个模块,各模块间通过共有靶标基因关联又各有侧重。其中,活血通络组和行气止痛组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活血补气和醒神开窍;行气止痛组和健脾温肾强骨组主要用于推动机体气机运行,促进血液化生,增强机体免疫,维持炎症-免疫系统的调节;健脾温肾强骨组和温经散寒通络组主要通过补脾益气及温热药性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全方分析侧重挖掘白脉软膏从多维度、多层次干预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各功效组强调其在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中各有侧重的作用特点,2种网络分析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结论:白脉软膏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机体炎症-免疫系统平衡及干预机体能量代谢的整合效应来发挥其对白脉病的治疗作用,相关研究可为白脉软膏作用机制的深入阐释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医药 白脉软膏 生物信息学 白脉病 功效组 配伍特点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白脉软膏对慢性炎症性疼痛小鼠外周敏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菲 周方婷 +13 位作者 宗瑛 毛霞 万红叶 邹钊 李玮婕 明瑞蕊 方罗昌婷 梁婷钧 刘毓东 苏晓慧 王震 刘翠哲 王超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730-6740,共11页
慢性炎症性疼痛以周围敏化为主要表现形式,藏族药经典外用方剂白脉软膏治疗慢性炎症性疼痛临床疗效确切,但其缓解周围敏化的药效学及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拟建立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慢性炎症性疼痛动物模型,并采用行为学检测、副作用评... 慢性炎症性疼痛以周围敏化为主要表现形式,藏族药经典外用方剂白脉软膏治疗慢性炎症性疼痛临床疗效确切,但其缓解周围敏化的药效学及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拟建立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慢性炎症性疼痛动物模型,并采用行为学检测、副作用评估、网络分析及实验验证等方法探讨白脉软膏治疗慢性炎症性疼痛的药效及机制。药效学研究表明白脉软膏可剂量依赖性提高慢性炎症性疼痛小鼠致炎足机械痛敏及热辐射痛敏阈值且无耐受性,对足肿胀、炎症介质及TRPV1、TRPA1的表达也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体质量监测、正常小鼠痛敏阈值检测、轮替、强迫游泳实验等结果显示白脉软膏无明显毒副作用;根据白脉软膏基原药材药效、主要成分含量、ADME参数等纳入的51个候选活性分子网络分析显示,白脉软膏对慢性炎症性疼痛的抑制作用与调节TNF、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核心调控元件相关;进一步实验研究表明,白脉软膏可有效下调小鼠足跖部组织MAPK14、MAPK1、PTGS2的蛋白表达,并上调GSK3B的磷酸化水平。综上,白脉软膏可有效缓解慢性炎症性疼痛的周围痛敏且无耐受性及明显的毒副作用,相关机制可能与白脉软膏调控周围组织TNF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核心调控元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脉软膏 慢性炎症性疼痛 周围敏化 网络分析 TNF信号通路 T细胞信号通路 机制
原文传递
昆仙胶囊通过矫正“免疫-炎症”失衡网络有效干预糖尿病肾病的潜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毓东 马兆臣 +3 位作者 李聪翀 林雅 张彦琼 林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药物重定位为现有药物提供了新的临床适应症。机体的"免疫-炎症"调节失衡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成药昆仙胶囊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且有少量临床证据表明,该药具有缓解糖尿病肾病的潜能,但其作用... 药物重定位为现有药物提供了新的临床适应症。机体的"免疫-炎症"调节失衡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成药昆仙胶囊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且有少量临床证据表明,该药具有缓解糖尿病肾病的潜能,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整合"疾病基因-药物靶标-生物通路-功能模块"多层次关联网络分析及体内、体外实验验证,探究昆仙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实验方案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相关规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昆仙胶囊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候选网络靶标可显著参与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缓解肾脏基底膜病变、调节肾脏血液流变学异常、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各类激素代谢的功能模块,且参与PI3K/AKT/NF-κB通路的网络靶标数目最多。进一步的体内、体外实验验证表明,昆仙胶囊灌胃给药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肾脏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生成和肾脏炎症、改善肾脏功能及病理损伤,并能够有效抑制PI3K/AKT/NF-κB/TNF-α/IL-1β通路的活性。可见,昆仙胶囊具有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失衡而缓解糖尿病肾病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昆仙胶囊 “免疫-炎症”失衡 网络药理学 PI3K/AKT/NF-κB
原文传递
从VEGF/VEGFR2/PI3K/AKT信号轴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控网络探索白虎加桂枝汤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热证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聪翀 张彦琼 +5 位作者 李玮婕 毛霞 刘毓东 马兆臣 林雅 林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4-1053,共10页
出自《金匮要略》的热痹经方白虎加桂枝汤(BHGZD)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确切。但针对该方的作用机制研究多围绕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对其抑制滑膜血管新生的药效与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学数据挖掘、... 出自《金匮要略》的热痹经方白虎加桂枝汤(BHGZD)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确切。但针对该方的作用机制研究多围绕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对其抑制滑膜血管新生的药效与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学数据挖掘、生物网络分析与“动物-细胞”实验验证相整合的研究策略,探讨BHGZD干预RA热证滑膜血管过度新生病理环节的潜能和分子机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中医科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 BHGZD干预RA热证的候选网络靶标显著参与多条血管新生调节相关通路。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A-VEGFR2)信号通路包含多个BHGZD候选网络靶标,如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激酶(AKT)等。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BHGZD可有效降低佐剂诱导性关节炎热证大鼠膝关节滑膜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血清中VEGF的水平、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关节组织中磷酸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p-VEGFR2)、p-PI3K以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水平,并显著减少HUVEC、MH7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活性,及HUVEC细胞的管腔形成活性。综上所述, BHGZD具有缓解RA热证滑膜血管过度新生的潜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VEGF/VEGFR2/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桂枝汤 类风湿关节炎 热证 滑膜血管新生 转录组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把农村社区建设摆上重点民生位置
12
作者 刘毓东 《乡镇论坛》 2016年第26期16-17,共2页
吉林省坚持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理念,按照“试验典型、探索功能、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总体思路,精心谋划部署,健全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吉林省省情的农村社区建设之路。
关键词 农村社区建设 改善民生 服务群众 吉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