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布替尼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韩功伟 张腾 +2 位作者 赵营莉 刘沁华 夏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56-275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伊布替尼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以泽布替尼为内标,血浆样本以固相萃取柱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伊布替尼的浓度。以Agilent 5 TC-C_(18)(2)为色谱柱,乙腈-0.5%磷酸二氢钾溶液(43∶57,V/V)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检测伊布替尼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以泽布替尼为内标,血浆样本以固相萃取柱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伊布替尼的浓度。以Agilent 5 TC-C_(18)(2)为色谱柱,乙腈-0.5%磷酸二氢钾溶液(43∶57,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运行时间为25 min。采用上述方法测定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第30天用药后2 h时血浆中伊布替尼的浓度。结果伊布替尼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500 ng/mL(R^(2)=0.9989),定量下限为10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试验的RSD均不高于12.7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4.80%、97.70%,RSD均小于2.90%;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7.10%。9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为15.341~279.628 ng/mL。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简单、快捷,可用于伊布替尼血药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血药浓度 非霍奇金淋巴瘤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沁华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学》 2010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1 mmol/L褪黑素与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药物作用24 h、48 h、72 h后进行试验。以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 目的观察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1 mmol/L褪黑素与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药物作用24 h、48 h、72 h后进行试验。以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CCK-8的方法检测药物的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HL-60细胞,细胞逐渐出现凋亡,其抑制率24 h、48 h和72h分别为0.31±0.02,0.57±0.06和0.83±0.04,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比例为15.67±2.38%,26.93±1.60%和50.13±1.76%,其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0.98±0.46%,58.96±6.05%和83.80±2.48%;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9.3±0.5%、75.2±0.1%和85.3±0.1%),S期细胞减少(20.1±0.1%、23.2±0.5%和9.2±0.2%),均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P<0.05)。结论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诱导其分化,影响其细胞周期,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全反式维甲酸 增殖 凋亡 分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NB4细胞株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沁华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ML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mmol/L的MLT与1μmol/LATRA联合作用于NB4细胞,1mmol/L的MLT和1μmol/LATRA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24、48、72h后进... 目的观察褪黑素(ML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mmol/L的MLT与1μmol/LATRA联合作用于NB4细胞,1mmol/L的MLT和1μmol/LATRA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24、48、72h后进行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MLT联合ATRA作用于NB4细胞24、48、72h后,促进细胞的凋亡率为16·23%±0·38%、31·03%±0·51%和55·65%±2·68%,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2·66%±0·36%、57·31%±3·12%和81·74%±0·4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则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8·1%±0·3%、73·3%±0·4%和83·2%±0·2%),S期细胞减少(23·1%±0·1%、23·2%±0·5%和8·2%±0·1%),均优于单用MLT组或ATRA组(P<0·05)。结论 MLT和ATRA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药理学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药物作用
下载PDF
基于微课PBL教学法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沁华 梁兴林 +3 位作者 赵珉 许敏 许龙 夏瑞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4期17-20,共4页
目的以分组研究的形式对微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PBL)在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6月,选取我院共80例内科临床实习生作为此项研究的人群。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均等分组,依次设为参照组(n=40)以及观察组... 目的以分组研究的形式对微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PBL)在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6月,选取我院共80例内科临床实习生作为此项研究的人群。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均等分组,依次设为参照组(n=40)以及观察组(n=40),参照组开展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开展基于微课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以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为指标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依次为(85.12±2.14)分、(85.10±1.02)分,高于参照组的(74.52±2.14)分、(73.42±1.21)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5%,高于参照组的8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课PBL教学模式引入内科临床教学,可很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微课 PBL教学模式 内科 考核成绩 教学质量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沁华 梁兴林 +3 位作者 蔡静 田仰华 许龙 王继年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为内科住培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内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设为实验组,与同期在住培中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内科医生,设...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为内科住培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内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设为实验组,与同期在住培中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内科医生,设为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这一观察过程中分别选择内科医生20名作为观察的对象,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内科住培后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内科住培教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满意度明显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内科住培教学过程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的提升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内科实习医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内科医疗水平的提升,且对该种教学模式十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PBL教学法 内科 住培 教学 有效性
下载PDF
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沁华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及CD4+/CD8+)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较,CD3+T淋巴... 目的观察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及CD4+/CD8+)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较,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化疗前升高,但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例也升高,与化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化疗的同时予以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例与联合治疗前相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CD3+、CD8+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百分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例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通过化疗可以得到改善。在化疗的同时予以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可以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学 白血病/治疗 白血病/免疫学 急性病 色氨酸
下载PDF
托拉塞米在脑水肿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沁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8期169-170,共2页
脑水肿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许多疾病均可以引发或伴发脑水肿。脱水和利尿是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关键,甘露醇联合利尿剂是临床常用的方案,通过对现有临床研究分析,与呋塞米相比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作用效果更强,同时可以有... 脑水肿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许多疾病均可以引发或伴发脑水肿。脱水和利尿是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关键,甘露醇联合利尿剂是临床常用的方案,通过对现有临床研究分析,与呋塞米相比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作用效果更强,同时可以有效减少甘露醇的用量,降低甘露醇造成的肾脏损伤发生率,促进神经元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托拉塞米 甘露醇
下载PDF
褪黑素对NB4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庆曙 刘沁华 +1 位作者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MLT有促进NB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CD33的细胞阳性率没有变化(P>0.05),CD11b的细胞阳性率在浓度为1mmol/L,48h和72h有轻度增加(P<0.05);细胞周期检测则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褪黑素有促进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诱导分化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药理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 疗法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明珍 黄震琪 +2 位作者 王霖 李庆生 刘沁华 《安徽医学》 2011年第7期1003-1004,共2页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由多学科教学人员组成管理小组,从培训教师到实施过程直至最后的教学评价,有一整套严格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由多学科教学人员组成管理小组,从培训教师到实施过程直至最后的教学评价,有一整套严格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LBL教学 内科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倪婧 洪健 +1 位作者 梁兴林 刘沁华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4—12月本院血液内科82名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名...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4—12月本院血液内科82名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名。实验组采用CBL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核成绩、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分别为(93.22±4.05)分、(90.56±3.62)分、(94.37±6.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65±5.37)分、(81.45±3.39)分、(79.76±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认为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效果、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内科的临床实习效果显著,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血液内科 临床实习
下载PDF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丽丽 刘沁华 夏瑞祥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6期489-495,共7页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 m’s macroglobulinemia,WM)/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是一种少见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病临床以淋巴浆细胞骨髓、脏器浸润和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水平升高为特点。近年来...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 m’s macroglobulinemia,WM)/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是一种少见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病临床以淋巴浆细胞骨髓、脏器浸润和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水平升高为特点。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以及新药的不断涌现,WM/LPL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对WM/LPL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淋巴瘤 小细胞 免疫球蛋白M
下载PDF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4例骨髓和肾脏活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炜 刘沁华 +4 位作者 徐兴欣 江肖 黄建尧 何涛 尹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讨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骨髓和肾脏活检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骨髓和肾脏活检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轻链管型肾病(light chain cast nephropathy,LC... 目的探讨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骨髓和肾脏活检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骨髓和肾脏活检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轻链管型肾病(light chain cast nephropathy,LCCN):黏稠伴裂纹管型沉积于肾小管伴单核细胞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肾小管基底膜破裂;1例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MGUS)合并膜性肾病: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上皮下和基底膜内;11例为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renal significance,MGRS):包括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沉积(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Ig deposits,PGNMID)2例:肾小球表现为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免疫荧光及电镜显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沉积于系膜区、内皮下,淀粉样变性肾病9例:肾小球系膜区、血管壁呈现均质无定形物质沉积,电镜下可见紊乱、僵硬、8~10 nm淀粉丝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内皮下、系膜区。3例MGRS患者血清和尿液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Ig)及骨髓穿刺阴性,10例患者肾组织中MIg与血清及尿液检查一致,1例膜性肾病血清及尿液为MIg,而肾内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结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异质性高,肾脏病理结合骨髓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有利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多发性骨髓瘤 肾脏病理 骨髓病理
下载PDF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继发T315I突变1例报道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亮 夏瑞祥 +5 位作者 曾庆曙 杨明珍 王永庆 刘沁华 李庆生 王霖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843-844,共2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问世,CML的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多数病人通过TKIs治疗已能获得长期生存,并取得较好生活质量。尽管如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问世,CML的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多数病人通过TKIs治疗已能获得长期生存,并取得较好生活质量。尽管如此,仍有少部分患者接受TKIs治疗疗效欠佳甚至治疗失败,疾病很快进展至加速急变期乃至死亡。在各类TKIs治疗失败患者,ABL激酶区突变为最常见治疗失败原因之一。我们报道1例伊马替尼原发耐药换用尼洛替尼治疗后继发T315I突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315I突变
下载PDF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明月 刘沁华 +1 位作者 谢蓓蓓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继发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9例疑似感染的AL患者,分别测定并记录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网织血小板(RP)...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继发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9例疑似感染的AL患者,分别测定并记录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网织血小板(RP)百分比、腋下温度(T)。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诊断价值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P百分比与重症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RP百分比在诊断AL继发感染及重症感染时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其他传统炎症指标;RP百分比与CRP或PCT联合诊断感染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提高;RP百分比<9.76%的重症感染组患者40 d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RP百分比≥9.76%的重症感染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炎症指标,RP百分比在诊断AL患者继发感染及重症感染时诊断价值最高,与CRP和(或)PCT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L患者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率。RP百分比可作为预测死亡风险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血小板 急性白血病 感染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冉若男 王亚雷 刘沁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5-95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的216例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16例PGIL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7.94岁,男女比为1.37∶1,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的216例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16例PGIL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7.94岁,男女比为1.37∶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变最常见于胃部,其次为回盲部、回肠、结肠、空肠、直肠、十二指肠,23.15%的患者病变累及胃肠道多部位。病理分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9.4%)最常见,其次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13.0%)、套细胞淋巴瘤(MCL,6.0%)。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在性别、Lugano分期和病变深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GL中DLBCL、MALT淋巴瘤、MCL内镜下表现无差异,均以溃疡型多见,PIL中3种常见淋巴瘤内镜表现不同,DLBCL内镜下以隆起型多见,MCL以息肉型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低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升高(β2-MG)、乳酸脱氢酶升高(LDH)、Lugano分期IIE期及Ⅳ期、肿瘤大小≥10 cm、病变突破浆膜层、T/NK细胞淋巴瘤提示PGIL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ugano分期是PGIL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于胃及回盲部,以DLBCL最常见。PGL内镜下表现以溃疡型多见,PIL内镜下表现以隆起型多见,PIL不同病理类型内镜下表现不同。年龄、Alb、β2-MG、LDH、Lugano分期、肿瘤大小及深度、病理类型是影响PGIL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淋巴瘤 内镜 预后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晨露 沈子园 +16 位作者 王颖 张颢 王飞 顾伟英 史玉叶 王春玲 朱太岗 王英杰 苗雨青 王玲 叶静静 纪春岩 桑威 徐开林 夏瑞祥 刘沁华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临床特征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505例老年DLBCL(≥60岁)患者。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GNRI的最佳截断值,应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匹...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临床特征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505例老年DLBCL(≥60岁)患者。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GNRI的最佳截断值,应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匹配前后两组基线特征、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男性273例(54.1%),中位生存时间为62.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NRI、年龄、乳酸脱氢酶(LDH)、Ann Arbor分期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GNRI的最佳截断值为99,经PSM后,成功匹配GNRI<99与GNRI≥99组各102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NRI可以对BCL-2^(-)组、BCL-6^(+)组和CD5^(+/-)组、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和IPI评分处于中高危和高危组的患者进行精准分层。结论GNRI、年龄、LDH和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GNRI在评估老年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且提示GNRI≥99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倾向性评分匹配 预后分析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1185例次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慧 杨明珍 +6 位作者 宋万灯 武琳琳 缪华伟 程歆 吴炜 刘沁华 王永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4-777,734,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株特点。方法对1185例次AL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其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AL合并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5.06%,病死率为0.68%。老年组(≥60岁)...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株特点。方法对1185例次AL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其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AL合并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5.06%,病死率为0.68%。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4.14%(P<0.01)。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及中性粒细胞非缺乏组两组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65%和0.88%(P<0.01)。AL初发组、复发及未缓解组和缓解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07%、6.81%和1.57%(P<0.01)。高肿瘤负荷组15.38%、低血红蛋白组6.79%、低血清蛋白血症组14.78%高于对比组(P<0.01)。经验性治疗正确与否的病死率分别为8.8%和28.7%。病原体以G-菌为主,头孢三代耐药多见。结论AL合并血流感染发生率高。高龄、治疗前高肿瘤负荷、初治及复发状态、中性粒细胞缺乏、低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血症等是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根据血流感染病原特点经验性正确选择初始抗生素有助于改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冠荣 夏瑞祥 刘沁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96-1499,150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6例PGI-DLBCL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进行预后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6例PGI-DLBCL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进行预后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相关指标对PGI-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截至随访日期,126例PGI-DLBCL患者中,22例患者死亡,1、3、5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5%、87.0%、82.6%。患者年龄、Ann Arbor分期、NCCN IPI评分、中期疗效评价、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计数(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粪便潜血试验、β2微球蛋白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与PGI-DLBCL不良预后有关。Hb、前白蛋白、中期疗效评估是影响PGI-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贫血、低前白蛋白以及中期评估不佳是PGI-DLBCL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减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MDS及MDS/MPN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章彪 葛健 +3 位作者 倪婧 刘沁华 曾庆曙 夏瑞祥 《安徽医学》 2021年第9期961-965,共5页
目的观察减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中高危MDS(24例)及MDS/MPN(13例)患者,采取减... 目的观察减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中高危MDS(24例)及MDS/MPN(13例)患者,采取减低剂量阿扎胞苷[60 mg/(m^(2)·d),连续7 d,28 d为1个疗程]治疗,分析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32例接受二代基因测序的患者中,27例(84.38%)存在基因突变。治疗总反应率为54.05%,阿扎胞苷治疗≥3个疗程的患者总反应率高于<3个疗程者(80.00%vs 36.36%,P=0.018)。中位生存期为15.00个月。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感染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减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MDS及MDS/MPN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多疗程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低剂量 阿扎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和临床特征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一项淮海淋巴瘤协作组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山林 沈子园 +16 位作者 贺晨露 孙倩 张硕 胡灵灵 刘沁华 张颢 姚明康 苗雨青 叶静静 朱太岗 李菲 闫冬梅 李振宇 金英良 桑威 徐开林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及相关临床特征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20年11月7家医疗中心确诊的202例初诊DLBCL且具有确切血清铁蛋白数值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及相关临床特征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20年11月7家医疗中心确诊的202例初诊DLBCL且具有确切血清铁蛋白数值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Max Stat统计量计算铁蛋白、年龄和白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影响DLBCL患者生存结局的变量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202例初诊DLBCL患者中,男性105例(52%)、女性97例(48%),中位年龄58岁,Ann ArborⅠ-Ⅱ期74例(36.6%),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表明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年龄及白蛋白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年龄和白蛋白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6μg/L、74岁和38.5g/L;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铁蛋白、年龄和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对DLBCL预后有影响;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低危和低中危组中,铁蛋白<246μg/L和铁蛋白≥246μg/L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显著(P<0.05),但在BCL-2^(+)组、BCL-6^(-)组、IPI高中危和高危组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血清铁蛋白是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助于区分IPI低风险患者中的预后较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