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VSP资料标定层位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治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2-253,共2页
VSP(垂直地震剖面)资料是连结钻井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的天然桥梁,合成记录只能做参考。了解VSP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在记录方式、基准面选择、低降速带校正方法以及资料处理过程是用好VSP资料、做好层位标定的前提。
关键词 VSP走廓叠加 层位标定 低降速带校正 合成记录 平均速度 叠加速度 基准面 垂直地震剖面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北三台地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治凡 陈振声 宋锡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24-638,646,共16页
为了查明北三台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采用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野外采集使用小道距(25m)、小检波器组合基距(34m)、小药量(1kg,炸药震源)和高采样率(2ms)、高覆盖次数(60次)、高扫描频率(12~90Hz,可控震源);资料处理采用两次振幅补... 为了查明北三台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采用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野外采集使用小道距(25m)、小检波器组合基距(34m)、小药量(1kg,炸药震源)和高采样率(2ms)、高覆盖次数(60次)、高扫描频率(12~90Hz,可控震源);资料处理采用两次振幅补偿、两次反褶积和二次速度分析、二次剩余静校正,从而使3000m 深的反射波主频达到40Hz 左右,可分辨15~20m 厚的砂层,河道砂体、古潜山、小断层、小幅度隆起和超覆、尖灭等地质现象,也显示得比较清晰。根据高分辨率剖面提供的构造图,已经钻探证实,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数据采集 资料处理
下载PDF
基于浮动基准面的两步法静校正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治凡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6-136,共1页
本文提出RG线所对应的空间位置是真正的浮动基准面的概念,论述了水平校正基准面两步法静校正的优点,指出当前在某盆地所采用的“浮动基准面”是一种固定基准面,而不是浮动基准面。在这个基准面上叠加成像,使反射时间(t0)、速度受... 本文提出RG线所对应的空间位置是真正的浮动基准面的概念,论述了水平校正基准面两步法静校正的优点,指出当前在某盆地所采用的“浮动基准面”是一种固定基准面,而不是浮动基准面。在这个基准面上叠加成像,使反射时间(t0)、速度受到歪曲,也给偏移带来严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线 浮动基准面 两步法静校正 地震勘探
下载PDF
通过预处理改善地震记录品质和提高分辨率
4
作者 刘治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组合检波对提高记录品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地形条件恶劣的地区,组合检波的效应会降低,特别是大基距组合会使高频信号畸变。为充分发挥多道仪器采集的优越性,在组合之前,通过现场预处理克服组内检波器之间的微静校正和微动... 组合检波对提高记录品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地形条件恶劣的地区,组合检波的效应会降低,特别是大基距组合会使高频信号畸变。为充分发挥多道仪器采集的优越性,在组合之前,通过现场预处理克服组内检波器之间的微静校正和微动校正时差,从而达到改善记录品质和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地震记录 分辨率 检波器组合 静校正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特殊地表的静校正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薛为平 梁英 刘治凡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2-85,共4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个泉凸起东地段,地表为沙漠、深沟、陡坎和戈壁,地形高差大,表层纵、横向速度、厚度变化大,表层结构十分复杂.不同的表层速度差异变化,都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剖面成像.通过...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个泉凸起东地段,地表为沙漠、深沟、陡坎和戈壁,地形高差大,表层纵、横向速度、厚度变化大,表层结构十分复杂.不同的表层速度差异变化,都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剖面成像.通过对野外低速带实际资料的分析及应用,在地震微测井资料的约束下,依据表层地质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分片综合建模静校正方法,建立了较为准确的表层结构模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比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剖面中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应用 地表 静校正方法 地形高差 横向速度 厚度变化 速度差异 表层结构 地震资料 测井资料 变化规律 地质特征 结构模型 地震剖面 正问题 长波长 低速带 信噪比 凸起 沙漠 戈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漠区深层弱反射地震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治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28-234,共7页
新疆石油地调处近几年在准噶尔盆地沙漠区为获得5000m以下深层地震反射信息所进行的试验成果指出,浅井组合、可控震源激发、弯线排列、沙丘曲线、初至叠加和炮道静校正是获得深反射信息的基本手段;径向信号增强、多项式拟合去噪方法对... 新疆石油地调处近几年在准噶尔盆地沙漠区为获得5000m以下深层地震反射信息所进行的试验成果指出,浅井组合、可控震源激发、弯线排列、沙丘曲线、初至叠加和炮道静校正是获得深反射信息的基本手段;径向信号增强、多项式拟合去噪方法对于提高信噪比有明显作用;宽线叠加对于查清二叠系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压制层间多次波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地震勘探 准噶尔盆地 沙漠区
全文增补中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静校正方法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薛为平 刘治凡 +1 位作者 周清华 梁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6-578,共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变化剧烈,高速层顶界面起伏不平,做好表层调查和静校正工作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关键。分析了常用的几种调查表层结构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考虑到工区内地形和低降速带厚度变化特...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变化剧烈,高速层顶界面起伏不平,做好表层调查和静校正工作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关键。分析了常用的几种调查表层结构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考虑到工区内地形和低降速带厚度变化特别巨大,提出南缘工区采用联合调查的方法调查表层地质结构,以绿山折射静校正初至折射法(以下简称EGRM)为基础,综合小折射、微测井和τ值等资料,综合建立近地表结构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震折射 静校正 低速带 三维 模型
下载PDF
基于小波设计和数据挖掘算法协同训练的非侵入式负载识别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步祥 张致强 +2 位作者 袁岳 刘治凡 廖敏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居民用电信息细化对于规划居民电器使用和降低电能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非侵入式负载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协同训练的方法,小波设计用于提取家庭常用电器的开、关暂态特性的特征信息,利用小波的能量... 居民用电信息细化对于规划居民电器使用和降低电能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非侵入式负载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协同训练的方法,小波设计用于提取家庭常用电器的开、关暂态特性的特征信息,利用小波的能量系数作为特征值,使用k近邻算法和决策树算法协同训练分类出负载样本,对测试集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在简化了计算复杂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识别精度,克服了一对余算法在分类真实负类事件上存在的缺陷,为用电可视化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负荷识别 小波分析 决策树算法 K近邻算法 协同训练
下载PDF
基于GRASP-PR混合算法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步祥 刘治凡 +2 位作者 黄河 董申 邢亮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3,20,共8页
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并网充电会对配电网造成过负荷、网损增大、电压越界等影响,为了减小EV充电对电网的冲击,文中构建一种多目标EV充电优化模型,并提出GRASP-PR混合算法进行求解。算例仿真采用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 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并网充电会对配电网造成过负荷、网损增大、电压越界等影响,为了减小EV充电对电网的冲击,文中构建一种多目标EV充电优化模型,并提出GRASP-PR混合算法进行求解。算例仿真采用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对比研究所提算法、传统GRASP算法和无序充电的仿真结果,证明基于该混合算法有序充电能达到最小化配电网运营成本、负荷"移峰填谷"和升高节点电压水平的目标,有利于解决EV有序充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多目标优化 GRASP-PR混合算法 有序充电
下载PDF
计及多种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双层优化策略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步祥 刘治凡 +1 位作者 黄河 张致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2,共8页
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接入充电站不仅会引起配电网负荷“峰上加峰”,还会造成充电拥堵,延长电动汽车排队等待时间。建立了计及多种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双层优化模型。在上层模型中,以配电网负荷方差和上下层调度计划偏差综... 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接入充电站不仅会引起配电网负荷“峰上加峰”,还会造成充电拥堵,延长电动汽车排队等待时间。建立了计及多种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双层优化模型。在上层模型中,以配电网负荷方差和上下层调度计划偏差综合最小为目标实现系统负荷“削峰填谷”,使负荷曲线更平坦。在下层模型中,建立基于多队列多服务台的充电站排队系统,减少电动汽车出行时间和充电费用。采用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分层迭代求解模型,以含有4个充电站的IEEE 33节点配网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结果通过与无序充电、Active Scheduling(AS)模型对比表明:所提模型在优化配电网系统负荷、减少电动汽车出行时间和充电费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站 充电模式 有序充电 双层优化
下载PDF
基于实时最优恒定功率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步祥 何飞宇 +2 位作者 魏金萧 刘治凡 杨明通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3,共6页
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接入充电会与电力系统基础负荷“峰峰相叠”,加大系统峰谷差,造成配电变压器重过载和系统网损增大等后果,从而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在以负荷波动差作为网损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时... 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接入充电会与电力系统基础负荷“峰峰相叠”,加大系统峰谷差,造成配电变压器重过载和系统网损增大等后果,从而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在以负荷波动差作为网损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时最优恒定功率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根据常规负荷预测曲线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数据求解实时最优恒定功率,在满足配变最大容量等约束的前提下,以系统负荷波动差最小为目标形成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案。最后通过MATLAB平台作算例仿真,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有序充电策略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系统负荷“移峰填谷”,达到平抑负荷波动和降低系统网损的目标,从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负荷波动差 实时最优恒定功率
下载PDF
基于假设检验的快速事件检测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步祥 黄河 +2 位作者 刘治凡 魏金萧 张致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针对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传统方法存在实现复杂、难以实时计算、数据集需要反复训练阈值等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假设检验的快速事件检测算法,即复合假设检验算法。该算法先将智能电表采集到的总功率信号通过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找出可能存在... 针对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传统方法存在实现复杂、难以实时计算、数据集需要反复训练阈值等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假设检验的快速事件检测算法,即复合假设检验算法。该算法先将智能电表采集到的总功率信号通过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找出可能存在事件发生的时间点;然后,对前后两个窗口使用Z检验,只针对可疑点进行事件检验,进而由测试结果确定是否存在事件的发生,运算简单迅速。在BLUED数据集上进行了复合假设检验算法与标准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方法的事件检测性能仿真对比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本文算法对不同基负载的检测结果具有稳定性与鲁棒性;本文算法在精确识别开关事件的同时,还能保证运算速度快速简洁的特点,提高了事件检测的识别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事件检测 卡方拟合优度 Z检验 鲁棒性
下载PDF
基于电子电路拓扑结构模型驱动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步祥 张致强 +2 位作者 袁岳 刘治凡 林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6-179,共4页
为区分相似负载之间的微妙差异,提出了一种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即利用模型驱动分类法的概念,重点研究了电源电路拓扑结构和多种常用电器的分类方法,前者是从电力电子角度提出分级分类方法,而后者则保证所提分类法... 为区分相似负载之间的微妙差异,提出了一种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即利用模型驱动分类法的概念,重点研究了电源电路拓扑结构和多种常用电器的分类方法,前者是从电力电子角度提出分级分类方法,而后者则保证所提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代表性。根据多层级分类方法,讨论了模型驱动分层特征提取的优点,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90%以上的识别精度,从而为区分相似负载之间的微妙差异提供一种更简单、更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结构 电力电子拓扑结构 负载印记提取 非侵入式负载识别
下载PDF
基于改进状态转移算法的电力系统两阶段动态无功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步祥 杨晶杰 +1 位作者 刘治凡 刘思聪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1年第6期22-30,共9页
针对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问题,提出两阶段动态无功优化模型以降低计算规模。第1阶段为非线性规划,以系统网损和节点电压偏移综合最小为目标。第2阶段为混合整数规划,在满足设备全天调节次数等约束的基础上,以电力... 针对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问题,提出两阶段动态无功优化模型以降低计算规模。第1阶段为非线性规划,以系统网损和节点电压偏移综合最小为目标。第2阶段为混合整数规划,在满足设备全天调节次数等约束的基础上,以电力系统网损增量最小为目标。鉴于常规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会出现罚因子选取不当而影响最终结果的情况,提出混合滤子技术的改进状态转移算法。该算法采用双种群并行搜索方式,将个体适应度和约束违反度构成滤子对作为评价指标以替代罚函数。最后,以IEEE 14节点系统和某地级电网实际系统为例,将所提算法、传统状态转移算法和多种群蚁群算法分别求解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动态无功优化 两阶段 滤子技术 状态转移算法
下载PDF
复杂地表区基准面和静校正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50
15
作者 刘治凡 毛海波 +1 位作者 邵雨 李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2期240-247,共8页
基于模型观测 ,用水平的和浮动的 4种基准面计算静校正值 ,分别用两步法和一步法作静校正 ,研究复杂地表结构条件下各种基准面和静校正方法的校正精度。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水平基准面两步法静校正 ,时间剖面反演深度误差最小 ;当基准面... 基于模型观测 ,用水平的和浮动的 4种基准面计算静校正值 ,分别用两步法和一步法作静校正 ,研究复杂地表结构条件下各种基准面和静校正方法的校正精度。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水平基准面两步法静校正 ,时间剖面反演深度误差最小 ;当基准面远离地表时 ,水平基准面一步法静校正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非水平基准面两步法或一步法静校正 ,基准面的起伏越大 ,反演的深度误差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 静校正方法 复杂地表区 校正精度 模型观测
下载PDF
双馈风电机组低/高电压复合穿越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雨豪 周步祥 +3 位作者 陈实 董申 刘治凡 臧天磊 《电气传动》 2022年第17期32-39,共8页
目前研究双馈风电机组(DFIG)高电压穿越的重点是单次高压型故障,然而DFIG低电压穿越后,由于无功补偿策略的不合理性,会引发低\高电压复合型故障,对电压二次骤升的暂态分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低压恢复阶段的前提下,对电压二次骤升下... 目前研究双馈风电机组(DFIG)高电压穿越的重点是单次高压型故障,然而DFIG低电压穿越后,由于无功补偿策略的不合理性,会引发低\高电压复合型故障,对电压二次骤升的暂态分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低压恢复阶段的前提下,对电压二次骤升下的转子电流公式进行合理推导,并提出一种转子过电流抑制策略。然后基于故障穿越时系统的无功需求,改进网侧变流器的控制策略。该策略一方面能够减少撬棒保护的投切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转子侧换流器旁路造成的不可控性;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向机组给予无功支持,保持直流母线电压处于稳定状态,提升高电压穿越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低/高电压穿越 低压恢复阶段 撬棒电路 转子过电流抑制
下载PDF
基于FBE算法的非侵入式事件检测方法
17
作者 黄河 周步祥 +3 位作者 张致强 刘治凡 袁岳 邹家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鉴于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的智能电表将成为住宅和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一种应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环境的滤波器式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即将采集到的总电压电流信号自适应地分解成各种窄带信号,从分解的这些窄带信号中提取有关... 鉴于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的智能电表将成为住宅和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一种应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环境的滤波器式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即将采集到的总电压电流信号自适应地分解成各种窄带信号,从分解的这些窄带信号中提取有关设备开关事件的有用信息,以有效提取模态特征、检测开关事件,克服传统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负类事件分类准确度的缺陷,增加了整体负载分类的准确性;最后,在BLUED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相比传统算法精度80.56%,所提方法的识别精度为97.39%,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表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FBE算法 事件检测
下载PDF
源网荷储互动的主配一体调度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天意 李晨昕 +4 位作者 刘玥伶 刘登伟 李健华 刘治凡 胡悦 《四川电力技术》 2022年第4期7-10,50,共5页
在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文中提出一种主配一体调度控制系统建设方案。通过建立适应广域范围内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参与的调度控制系统架构,采用云端控制和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把主... 在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文中提出一种主配一体调度控制系统建设方案。通过建立适应广域范围内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参与的调度控制系统架构,采用云端控制和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把主网和配电网监视和控制功能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源网荷储间的协调能力和清洁能源的消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荷储 主配一体 协同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