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1
作者 高轲 宋扬 +3 位作者 刘治博 杨欢欢 林彬 李发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研究目的】拿若矿床是多龙矿集区4个超大型矿床之一,由斑岩型和角砾岩型矿体组成。斑岩型矿体研究资料丰富,角砾岩矿体研究程度较浅,隐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关系还缺乏详细的研究。隐爆角砾岩整体呈筒状产出,角砾成分为长石石英砂... 【研究目的】拿若矿床是多龙矿集区4个超大型矿床之一,由斑岩型和角砾岩型矿体组成。斑岩型矿体研究资料丰富,角砾岩矿体研究程度较浅,隐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关系还缺乏详细的研究。隐爆角砾岩整体呈筒状产出,角砾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岩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年代学证据探讨隐爆角砾岩形成与成矿的时代关系。【研究结果】锆石矿物学显示花岗闪长斑岩(NR1)锆石边部发生溶蚀边,震荡环带减弱,未彻底重结晶;胶结物(NR2)锆石结晶较好,震荡环带清晰。两种样品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期岩浆源区均为陆壳环境;稀土配分曲线均较陡,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具有显著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7.3~125.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20.8±1.4)Ma,成岩时间在120.8 Ma左右;胶结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3.5~119.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6.4±1.2)Ma,隐爆时代在116.4 Ma左右。【结论】拿若矿床共发生两期成岩作用,分别为~120 Ma和~117Ma。拿若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116~117 Ma,而非~120 Ma。根据年代学证据认为,成矿作用和隐爆作用受同期岩浆作用控制,隐爆作用在前而成矿作用在后,岩浆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隐爆时代 成岩成矿时代 隐爆角砾岩 拿若 西藏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珠勒地区发现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化类型
2
作者 刘治博 唐菊兴 +6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楠 余杰 段毅 陈伟 杨工明 亓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7-968,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大宗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计划在藏西北革吉—安多公路沿线部署和实施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应用地、物、化、遥多种手段开展铜金矿产资源调查,助推藏西北铜多金属...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大宗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计划在藏西北革吉—安多公路沿线部署和实施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应用地、物、化、遥多种手段开展铜金矿产资源调查,助推藏西北铜多金属资源基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 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地质调查 铜金矿化 铜多金属 高硫化 西藏革吉 战略性矿产
下载PDF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轲 宋扬 +2 位作者 刘治博 杨欢欢 王艺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间,均值为-0.1‰;其中13件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2.3‰,均值为0.2‰;4件黄铜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5~-0.8‰,均值为-1.1‰。δ^(34)S值频率直方图总体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平均值接近于零,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8)Pb/^(204)Pb介于38.209~38.854之间,平均值为38.635;^(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41~15.665,平均值为15.605;^(206)Pb/^(204)b为17.942~18.580,平均值为18.461,具有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7,均小于9.58,表明矿床铅主要来自幔源物质。拿若矿床的硫和铅同位素特征与多龙矿集区斑岩型矿床类似,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岛弧环境下幔源物质,可能存在壳源物质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拿若铜(金)矿 班怒成矿带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中二叠世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治博 张维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杭嘎勒地区中二叠世石英闪长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强,无明显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中二叠世石英闪长岩显示了I型花岗岩的特点。中二叠世石英闪长岩表现出元素Th、Ta、Sr、Hf元素富集,而Nb、La、P元素亏损。AR-S... 杭嘎勒地区中二叠世石英闪长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强,无明显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中二叠世石英闪长岩显示了I型花岗岩的特点。中二叠世石英闪长岩表现出元素Th、Ta、Sr、Hf元素富集,而Nb、La、P元素亏损。AR-SiO2图解显示,主体与包体岩石虽同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区,显示了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与碰撞后花岗岩区分界处,以碰撞前为主;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花岗岩区,反映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板块边缘的岩浆弧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主体岩石年龄(266.4±3.7)Ma。杭嘎勒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LA-ICP-MS锆石U-PB定年 石英闪长岩 中二叠世 杭嘎勒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治博 张维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9-426,共18页
杭嘎勒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主体与包体岩石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铕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包体与主体岩石同时具有Sr、Nb、P、Ti的亏损,显示形成于增生在大陆边缘正常弧花岗岩的特征。AR—SiO2图解显示,... 杭嘎勒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主体与包体岩石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铕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包体与主体岩石同时具有Sr、Nb、P、Ti的亏损,显示形成于增生在大陆边缘正常弧花岗岩的特征。AR—SiO2图解显示,主体与包体岩石虽同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区,但却表现出不同的分布形式,反映二者应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在Rb—Hf—Ta图解上,主体岩石样品全部落在弧系统岩石区,而包体岩石样品落在了弧系统岩石与板内岩石区分界处;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Rb—Y+Nb图解上,落在了火山弧花岗岩区;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花岗岩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主体岩石年龄(257.9±3.1)Ma,包体岩石年龄为(257.7±3.2)Ma。杭嘎勒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花岗闪长岩 晚二叠世 杭嘎勒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治博 张维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84-95,共12页
阿拉善右旗杭嘎勒地区晚三叠闪长岩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大部分具正Eu异常,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Rb、Sr、Hf富集,而Nb、P、Ti亏损,显示出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特征。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花岗岩区;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 阿拉善右旗杭嘎勒地区晚三叠闪长岩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大部分具正Eu异常,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Rb、Sr、Hf富集,而Nb、P、Ti亏损,显示出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特征。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花岗岩区;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点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区;在Rb-Hf-Ta图解上,样品全部落在弧系统岩石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其年龄为(257.1±4.0)Ma。杭嘎勒晚二叠世闪长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闪长岩 晚二叠世 杭嘎勒
下载PDF
内蒙古杭嘎勒晚二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U-Pb测龄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治博 张维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通过野外观测、岩相学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主体岩石与包体的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具弱的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石英二长闪长岩... 通过野外观测、岩相学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主体岩石与包体的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具弱的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石英二长闪长岩显示了I型花岗岩的特点。包体与主体岩石同时具有表现出元素Ce、Nd、Zr富集,而Nb、Sr、P、Ti亏损,显示形成于增生在大陆边缘正常弧花岗岩的特征。AR-SiO2图解显示,主体与包体岩石虽同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区,显示了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与碰撞后花岗岩区分界处,以碰撞前为主;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花岗岩区,反映石英二长闪长岩形成于板块边缘的岩浆弧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主体岩石年龄为(251.9±2.7)Ma。杭嘎勒晚二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石英二长闪长岩 晚二叠世 杭嘎勒
下载PDF
新疆于田塔木其铜锌矿构造控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治博 王根厚 王小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0-368,共9页
新疆于田塔木其铜锌矿是西昆仑造山带内众多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水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但该矿的空间位态与典型层控矿床不一致。研究区经历的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可分为3期,S2期构造运动对现今岩石及矿体的空间分布状态起决定性作... 新疆于田塔木其铜锌矿是西昆仑造山带内众多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水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但该矿的空间位态与典型层控矿床不一致。研究区经历的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可分为3期,S2期构造运动对现今岩石及矿体的空间分布状态起决定性作用。野外及镜下详细观察表明,S2期构造变形为强压应力兼具一定剪切性质的脆韧性变形,对研究区内原始层理及矿体进行了构造置换。S2期构造透镜体长轴及劈理产状统计表明,构造透镜体空间展布状态小受S2期劈理控制,透镜体最大压扁面平行于S2期劈理面分布,研究区在S2期遭受了强烈的南北挤压应力。通过对小型褶皱、透镜体的观测及劈理的统计,结合构造剖面的测制,推测矿体上一级构造样式为大型无根褶皱,矿体本身为加厚的Z型次级褶皱形成的透镜体,矿体所处部位可能为无根褶皱的背形南翼或向形北翼。S3期节理产状要素统计表明,在S3期研究区发生了南北挤压应力作用下的脆性破裂,这些破裂对矿体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多期变形 构造置换 塔木其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27
9
作者 杜德道 曲晓明 +2 位作者 王根厚 辛洪波 刘治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93-2002,共10页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Th、U、K、Pb,亏损高场强...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的本质特征,指示着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存在双向俯冲。锆石U-Pb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在不同构造位置年龄并不一致,位于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的嘎拉勒和改则北两个岩体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5·6±1·1Ma(MSWD=1·7)和142·15±0·35Ma(MSWD=2·9),位于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的扎布耶北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4·07±0·77Ma(MSWD=1·8),表明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发生在晚侏罗世,而向南的俯冲发生在早白垩世,两者相差约8Ma。岛弧花岗岩浆都是由地幔楔部分熔融而成,岩浆源区经历过来自俯冲板片的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不同岩体的源区沉积物熔体的交代比例不同:扎布耶北岩体最多,大体在12%-16%之间;嘎拉勒岩体次之,在9%-13%之间;改则北岩体最少,为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双向俯冲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模型——西藏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被引量:71
10
作者 唐菊兴 宋扬 +19 位作者 王勤 林彬 杨超 郭娜 方向 杨欢欢 王艺云 高轲 丁帅 张志 段吉琳 陈红旗 粟登逵 冯军 刘治博 韦少港 贺文 宋俊龙 李彦波 卫鲁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3-690,共28页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a)覆盖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之上,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原因.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地质编录、岩石地球化学、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综合研究,确定了矿体形态整体上为一个似筒状体,铜(金、银)矿体总体呈北东向,控制矿体北东延长约2000m,南东-北西向约1200m,Cu平均品位大于0.5%,伴生Au品位0.08g/t,伴生银品位2g/t左右,单个矿床铜资源量约1100万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矿石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为主,从浅部至深部,金属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及黄铜矿、斑铜矿(微量辉钼矿),主要非金属矿物有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水铝石、绢云母、石英、硬石膏等组成(图2-17),矿物和蚀变组合显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于斑岩型矿体.成矿岩体为120Ma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斑岩成矿形成于119Ma左右,明矾石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16Ma左右,表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略晚于斑岩型矿化.由于羌塘地体南缘的不断隆升,导致浅成低温热液矿化持续向深部迁移,形成巨厚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存在2套明显不同温度的流体,即形成斑岩及其围岩钾硅化与绢英岩化带矿化的中高温流体以及高级泥化带中的中低温流体,高温、高盐度的流体代表了斑岩系统的流体特征,而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代表了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流体特征.铁格隆南矿区的岩体侵位较浅,浅部岩体已经在ZK1604与美日切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喷发覆盖于矿体上之前,含矿岩体已经出露地表,根据其估算形成深度(约1.2km),可以判断在矿床形成之后地壳已抬升了一定高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上部的矿体和独立金矿体可能已被剥蚀.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均为高钾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在Y-Th/Ta和Ta/Yb-Th/Yb图解中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均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在Th-Co-Zr/10和Th-Sc-Zr/10微量元素构造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在陆缘弧区域.区域上构造岩浆活动也表明多龙地区岩浆岩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早白垩世北向俯冲至南羌塘地体之下密切相关,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洋陆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锆石铪同位素落在球粒陨石与亏损地幔之间,地壳模式年龄相对年轻与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亏损地幔,同时也有部分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岩浆表现出角闪石源区作为主要源区熔融矿物的特征,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俯冲至50-70km下发生相变,从而导致类似角闪石等矿物脱水引发的楔形地幔部分熔融.短波红外光谱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在尕尔勤、地堡那木岗还有寻找铁格隆南(荣那矿段)式矿床的潜力,区域找矿潜力极大,多龙矿集区铜资源量可以达到2500万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勘查模型 斑岩-浅成低温铜(金 银) 铁格隆南 多龙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美日切错组中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Sr-Nd-Hf同位素、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韦少港 唐菊兴 +5 位作者 宋扬 刘治博 王勤 林彬 贺文 冯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50,共19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多龙矿集区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超大型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美日切错组喷溢相火山岩,但其岩石成因、源区属性、形成年代及...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多龙矿集区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超大型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美日切错组喷溢相火山岩,但其岩石成因、源区属性、形成年代及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对美日切错组安山岩及流纹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结晶年龄分别为108.2±2.6Ma(MSWD=0.39)和109.3±2.2Ma(MSWD=1.70)。矿区安山岩及流纹岩具高硅(SiO2=60.89%~72.00%)、富钾(K2O=3.08%~5.53%)、富碱(K2O+Na2O=6.88%~8.96%)、准铝质-过铝质(A/CNK=0.92~1.28)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及钾玄岩系列岩石。其明显均富集轻稀土(LREE)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U、K、Pb及Rb),亏损重稀土(HREE)及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及Zr),稀土总量(ΣREE)为141.52×10-6~236.05×10-6之间,LaN/YbN为10.42~11.05,δEu为0.65~0.80,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87 Sr/86 Sr)i值为0.7050~0.7053,(143 Nd/144 Nd)i为0.5124~0.5126,εNd(t)值为-1.51~1.29,具有高Sr低Nd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流纹岩εHf(t)为+11.6^+15.5,平均值为+13.8,两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288.0Ma;安山岩εHf(t)为+3.4^+8.0,平均值为+4.8,两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813.1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美日切错组火山岩为班公湖-怒江新特斯洋洋壳向北的俯冲背景下,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原始玄武质岩浆,并在上升后,滞留在壳幔边界形成新生下地壳,新生下地壳与持续底侵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而部分熔融形成。其形成于典型岛弧的构造背景下,暗示班公湖-怒江洋在早白垩世晚期(108~109Ma)仍正在向北俯冲于羌塘地块之下,可能尚未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时限 岛弧火山岩 美日切错组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地体南缘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保存机制及其重要意义--以铁格隆南超大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扬 杨欢欢 +5 位作者 林彬 刘治博 王勤 高轲 杨超 方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9-669,共11页
由于青藏高原隆升不可避免的强烈剥蚀作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保存和发现就需要多种地质因素的耦合。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铁格隆南铜矿是一处隐伏、半隐伏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矿床。系统的地质编... 由于青藏高原隆升不可避免的强烈剥蚀作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保存和发现就需要多种地质因素的耦合。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铁格隆南铜矿是一处隐伏、半隐伏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矿床。系统的地质编录发现,矿床的保存得益于成矿后美日切错组火山岩的覆盖。在矿体和火山岩之间发现了古风化壳,并识别出弱风化残积层、残积古土壤、半风化坡积物三种风化剥蚀界面,说明矿床形成以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隆升剥蚀。通过成矿系统的保存程度间接估算,118~111 Ma之间最小剥蚀厚度为600~1 200 m,区间剥蚀速率为0.1~0.2,平均0.15 mm/a。矿床形成时的地表高程可能达到2 000~2 500 m。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末期,对其剥蚀作用的研究验证了南羌塘地体在早白垩世晚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剥蚀过程,同时指示了早白垩世晚期是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 斑岩矿床 矿床保存 隆升 班公湖-怒江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改则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矿床钾玄质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MC-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韦少港 唐菊兴 +7 位作者 宋扬 刘治博 王勤 林彬 王艺云 方向 杨欢欢 冯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改则县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是近几年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最为瞩目的找矿发现。本文首次对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矿床二长花岗斑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改则县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是近几年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最为瞩目的找矿发现。本文首次对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矿床二长花岗斑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二长花岗斑岩SiO_2为66.31%~67.31%,Al_2O_3为15.16%~15.33%,MgO为1.30%~1.47%,CaO为1.53%~1.65%,TFe_2O_3为3.29%~3.74%,K_2O为3.72%~3.98%,Na_2O为4.48%~4.96%,K_2O/Na_2O为0.80~0.89,铝饱和指数为1.00~1.07,里特曼指数为2.82~3.43,属于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岩石。其明显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Pb及Rb),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Ta、Nb、Ti及Zr),稀土总量为131.81×10^(-6)~151.59×10^(-6)之间,轻稀土与重稀土比值为10.67~10.97,(La/Yb)_N为14.03~15.23,δEu为0.75~0.78,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表明二长花岗斑岩可能是处于俯冲带背景下由洋壳俯冲板片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二长花岗斑岩La/Nb值为3.36~3.50,La/Ta值为40.71~42.79,指示了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其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锆石U-Pb测年显示,Th/U值为0.56~1.10,岩石成岩年龄为112.6±1.3Ma。结合前人资料可知,多龙矿集区内岛弧岩浆岩存在117~124 Ma和107~112 Ma两个明显的主要成岩期,地堡那木岗矿床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矿集区岩浆动活后期。综合分析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晚期(112.6±1.3Ma)尚未关闭,仍正在向北俯冲于羌塘地块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龙矿集区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构造背景 二长花岗斑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Cu(Au)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4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冯军 李彦波 唐晓倩 林鑫 刘治博 王艺云 方向 杨超 杨欢欢 费凡 李力 高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5-1578,共14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22.0±2.5Ma(MSWD=0.34),与多龙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地堡含矿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其结晶温度为663~850℃,平均为765℃,其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水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堡含矿斑岩锆石n(^(176)Hf)/n(^(177)Hf)值相对较高,为0.282726~0.283054,ε_(Hf)(t)为1.1~12.6,均为正值,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可能为壳幔混源的新生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锆石Ti温度计 HF同位素组成 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0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贺文 刘治博 王艺云 李彦波 杨超 杨欢欢 张乐骏 李玉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7-939,共23页
铁格隆南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也是西藏地区首个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的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其蚀变与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对完善区域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详... 铁格隆南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也是西藏地区首个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的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其蚀变与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对完善区域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编录和镜下鉴定,识别出铁格隆南矿床具有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其中,斑岩成矿作用主要位于矿床深部及外围,以细脉状、脉状、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辉钼矿等为主,蚀变为钾硅化、青磐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A、B、D型脉体。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主要产于矿床中-浅部,叠加于斑岩成矿作用之上,以浸染状-脉状黄铁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等Cu-S体系矿物为特征,蚀变为高级泥化,广泛发育N脉(即高岭石或明矾石-硫化物脉)。蚀变、矿化特征及脉体穿切关系揭示,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可细分为岩浆期(Ⅰ)、岩浆-热液期(Ⅱ)和表生期(Ⅲ)。成岩成矿年代学结果揭示,矿区内闪长玢岩侵位时代较早(123 Ma),代表岩浆活动上限;花岗闪长斑岩(122~120 Ma)是主要的含矿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火山岩覆盖于地表,喷发时代较晚(111 Ma),代表成矿后岩浆活动的产物。钾硅化的黑云母和黄铁绢英岩化的绢云母40Ar-39Ar年龄分别(121.1±0.5) Ma、(120.8±0.9)Ma与斑岩成矿作用的辉钼矿Re-Os年龄((121.2±1.2) Ma)一致,而高级泥化的明矾石40Ar-39Ar年龄为(117.9±1.6)Ma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的黄铁矿Rb-Sr年龄((117.5±1.8)Ma)一致。所以,依据时空关系,铁格隆南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可细分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123~119 Ma)、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118~117 Ma)和火山岩覆盖保存(111~110 Ma)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浅成低温 蚀变 矿化 铁格隆南 西藏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24
16
作者 冉皞 张维杰 刘治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5-1575,共11页
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富碱,贫MgO、TFeO、CaO,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弱负Eu异常,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Nb、Sr、P、Ti元素亏损,显示出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特征。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与碰撞后花岗岩区的分界处,以碰... 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富碱,贫MgO、TFeO、CaO,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弱负Eu异常,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Nb、Sr、P、Ti元素亏损,显示出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特征。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与碰撞后花岗岩区的分界处,以碰撞前为主;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点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区;在Rb-Hf-Ta图解上,样品全部落在弧系统岩石区。主体岩石中锆石Th/U值高,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高,重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曲线左倾,与岩浆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特征趋于一致。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其年龄为(253.5±7.9)Ma。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二长花岗岩 晚二叠世 杭嘎勒
下载PDF
藏北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含矿斑岩年代学、Sr-Nd-Pb同位素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0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方向 刘治博 王艺云 冯军 李彦波 杨欢欢 陈列 付燕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42-1958,共17页
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羌塘地体南缘,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铜金矿集区东侧,是新发现的重要找矿前景区。为进一步确定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区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运用离子探针(SHRIMP)对含矿斑岩进行锆石年... 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羌塘地体南缘,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铜金矿集区东侧,是新发现的重要找矿前景区。为进一步确定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区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运用离子探针(SHRIMP)对含矿斑岩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并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东窝东矿区含矿斑岩结晶时代为122 Ma,是区域早白垩世成矿事件的产物,Sr-NdPb同位素组成(Sr初始值为0.7052~0.7062,143 Nd/144 Nd比值为0.512365~0.512409,εNd(t)值为-4.05^-3.88;^(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91~18.823、15.638~115.796、38.649~38.924,揭示含矿斑岩岩浆源区有明显的壳幔混合,可能为来源于班怒洋俯冲环境下的新生下地壳。为科学判定矿区成矿潜力,解决矿区找矿瓶颈问题,综合分析矿区地质、物探(1/1万磁法和激电中梯测量)和化探(1/1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后认为,东窝东矿区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分布集中,叠合较好,存在重要找矿潜力,建议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为勘查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代学 SR-ND-PB同位素 东窝东 班怒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拿若隐爆角砾岩中岩浆岩成因:来自锆石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轲 唐菊兴 +6 位作者 宋扬 刘治博 方向 杨欢欢 王勤 林彬 王艺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重要矿床之一,矿体边部存在一岩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筒。隐爆角砾岩中存在两种岩浆岩:一种是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一种是引起隐爆作用的岩浆热液形成的胶结物。此次工作以两种岩浆岩为对象,研究其锆石的Hf同...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重要矿床之一,矿体边部存在一岩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筒。隐爆角砾岩中存在两种岩浆岩:一种是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一种是引起隐爆作用的岩浆热液形成的胶结物。此次工作以两种岩浆岩为对象,研究其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176)Hf/^(177)Hf值介于0.282789~0.282905之间,176Lu/177Hf值介于0.000406~0.001042之间,ε_(Hf)^(t)值介于3.17~7.24之间,二阶模式年龄(tDM2)为713~978Ma。胶结物锆石的^(176)Hf/^(177)Hf介于0.282777~0.282858之间,^(176)Lu/^(177)Hf值介于0.000441~0.001572之间,ε_(Hf)^(t)值为2.69~5.54,二阶模式年龄(tDM2)为823~1005M。两期岩体的ε_(Hf)^(t)值都是较小的正值,都具有年轻二阶模式年龄。拿若隐爆角砾岩中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两期岩浆均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拿若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隐爆角砾岩 岩浆岩 拿若 多龙矿集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多不杂矿床对冲储矿机制——地球物理勘查的证据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刘治博 李发桥 王勤 肖扬 王阳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3-1277,共15页
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床是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的2个主要矿床,目前控制铜资源量1400万吨。2个矿床空间距离仅6~7 km,它们之间的构造关系和深部资源潜力仍不明确。笔者在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区实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识别出多条逆冲推覆断层... 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床是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的2个主要矿床,目前控制铜资源量1400万吨。2个矿床空间距离仅6~7 km,它们之间的构造关系和深部资源潜力仍不明确。笔者在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区实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识别出多条逆冲推覆断层。通过恢复原始矿体的形态,进一步确认了被荣那沟断层错失的另一半矿体,预测铁格隆南矿床铜资源量可能达到2000万吨以上。在多不杂识别出被推覆构造错失的矿体,推测多不杂铜资源量400~500万吨。本次勘查地球物理工作构建了铁格隆南-多不杂对冲断层储矿格架,提出美日切错组安山岩和逆冲推覆断层对矿体的保存具有双重作用,建议优先对铁格隆南荣那沟断层下盘物探异常实施深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深部探测 斑岩矿床 多龙 铁格隆南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轲 唐菊兴 +6 位作者 宋扬 刘治博 方向 杨欢欢 王勤 林彬 宋俊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825,共11页
隐爆角砾岩是西藏拿若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存厚大的铜矿体。笔者将隐爆角砾岩中流体分成两个主要期次,并对这两期流体开展包裹体研究。通过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认为:角砾中的石英(早期)包裹体形状均匀呈椭圆形,大小主要在2-5μm... 隐爆角砾岩是西藏拿若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存厚大的铜矿体。笔者将隐爆角砾岩中流体分成两个主要期次,并对这两期流体开展包裹体研究。通过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认为:角砾中的石英(早期)包裹体形状均匀呈椭圆形,大小主要在2-5μm;胶结物中石英(晚期)包裹体形状可见椭圆状、长条状和近方形,大小主要在2-7μm。早期流体的包裹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280-368℃和晚阶段208-305℃,盐度分布为(4.65-12.73)%Na Cleq。晚期流体的包裹体同样可分为两个阶段,其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309-588℃和晚阶段232-335℃,盐度变化为(3.55-12.51)%Na Cleq,两个阶段的流体分别属于高温、中低盐度和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L-V型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泡成分主要为气态H2O和少量CO2。拿若矿床至少经历两次隐爆作用,由晚期沸腾热液引起,并未成矿。成矿作用发生于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隐爆角砾岩 拿若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