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抗、缺席、救赎与认同:论现实主义电影中父权的形象书写
1
作者 刘泽溪 宋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7-52,共6页
追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中家庭场域内父亲的书写,“父亲”角色的媒介形象建构发生历时变迁。受早期革命话语主导,父亲多以封建家庭伦理秩序的守旧者沦为被批判、改造的对象,或是将父爱情感投射于革命斗争与生产建设中升格为召唤革命到来... 追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中家庭场域内父亲的书写,“父亲”角色的媒介形象建构发生历时变迁。受早期革命话语主导,父亲多以封建家庭伦理秩序的守旧者沦为被批判、改造的对象,或是将父爱情感投射于革命斗争与生产建设中升格为召唤革命到来的神圣化能指符码。改革开放以后,父亲从宏大家国叙事中抽身,并回归世俗人伦和家庭情感空间。随着物质欲膨胀,“父亲”回归血缘本源、寻求精神情感慰藉的记忆锚点,在子代缅怀追忆中实现自我救赎。近年来,家庭题材电影注重与优秀文化结合,关注到多元家庭的景观差异,呈现家庭共同体的价值,建构具有人文情怀的家庭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场域 父亲形象 媒介建构 家庭道德伦理
下载PDF
基于SEM模型的电商直播中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2
作者 刘佳 邹韵婕 刘泽溪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97,共4页
文章基于313份电商直播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我国电商直播中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消费者的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感知服务质量还通过影... 文章基于313份电商直播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我国电商直播中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消费者的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感知服务质量还通过影响感知价值间接影响购买意愿;其中,享乐性感知价值在感知服务质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大于功能性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直播 感知服务质量 感知价值 购买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论主体间信任关系与新闻真实的实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保军 刘泽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7,48,共6页
新闻真实是新闻领域的基本问题,信源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间信任关系与新闻真实的实现存在着深刻而直接的关系。根据新闻传收过程的展开实际,可将真实实现过程划分为报道真实与收受真实。本文考察了源传信任和传收信任对新闻真实实... 新闻真实是新闻领域的基本问题,信源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间信任关系与新闻真实的实现存在着深刻而直接的关系。根据新闻传收过程的展开实际,可将真实实现过程划分为报道真实与收受真实。本文考察了源传信任和传收信任对新闻真实实现的形塑过程与基本特征,认为在事实信息采选和文本创制环节,源传信任使报道真实呈现出协商性、偏向性和博弈性特征,而在收受和信息解读环节,传收主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逐步确立新闻真实实现的伦理机制,为收受真实实现的良性循环提供动力。源传信任与传收互信两种信任关系,促使新闻真实实现的方式发生结构性变革,协同作用促进新闻真实的完整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主体间信任关系是新闻真实实现的道德保证,但衡量新闻真实的根本标准依然是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关系 源传信任 传收信任 新闻真实实现
下载PDF
试析场景新闻真实的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保军 刘泽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25,共6页
伴随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发展,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新闻呈现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的新闻样态层出不穷。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样态,场景新闻正在成为新闻呈现的重要方式。场景新闻具有符号文本具象化、表征方式场景化、感知方式在场化... 伴随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发展,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新闻呈现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的新闻样态层出不穷。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样态,场景新闻正在成为新闻呈现的重要方式。场景新闻具有符号文本具象化、表征方式场景化、感知方式在场化等特征。场景新闻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其真实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场景新闻真实是"事实情境"得到直接呈现的真实,是"全能符号"呈现的真实,是"受众"可以"虚拟体验"的真实,是"技术理性"作用凸显的真实。场景新闻在呈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 场景新闻 场景新闻传播 场景新闻真实
下载PDF
聚合与重塑:2018年我国智能媒体发展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彪 刘泽溪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共4页
2018年成为智能媒体大放光芒的一年。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媒介"已经连接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程度的颠覆性变革。智媒技术的介入,恰好为传媒产品的迭代提供了技术条件,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算法分发等为代表... 2018年成为智能媒体大放光芒的一年。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媒介"已经连接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程度的颠覆性变革。智媒技术的介入,恰好为传媒产品的迭代提供了技术条件,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算法分发等为代表的媒体技术,不仅主导了大众生产、生活、娱乐等媒介消费的场景建构,还重构了传媒产业链的内部主体,加速了传媒业的跨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智能媒体 技术逻辑 智能技术
下载PDF
符号学视野中新闻真实呈现的历史变迁与内在规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保军 刘泽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6,34,共7页
新闻真实是新闻实践的核心所在,新闻真实问题是新闻理论研究中持久的重要问题。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迅速变化,人们不断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探究新闻真实问题,以解决新闻真实实现中面临的一些新困境。本文在既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符... 新闻真实是新闻实践的核心所在,新闻真实问题是新闻理论研究中持久的重要问题。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迅速变化,人们不断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探究新闻真实问题,以解决新闻真实实现中面临的一些新困境。本文在既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符号学视野出发,揭示了新闻真实作为符号真实的中介性、文本性和建构性特征,并在历史视野中,考察分析了符号形式与新闻真实呈现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符号系统与新闻真实呈现之间的主要规律:呈现或表征新闻真实的符号系统日益丰富,呈现或表征新闻真实的符号方式越来越趋于具象化与抽象化的统一,符号呈现或表征新闻真实的结果越来越逼近新闻事实的本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真实 符号学视角 符号系统演化 演化规律
下载PDF
论介质视野中的新闻真实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保军 刘泽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20,共6页
新闻真实是新闻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近年来传播学物质性研究兴起,激发学界对信息传播活动中介质终端作用的关注。本文从“媒介物质性”视野重新审视“新闻真实”问题,分析了特定传播阶段新闻样态中介质要素与事实呈现及新闻真实的关... 新闻真实是新闻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近年来传播学物质性研究兴起,激发学界对信息传播活动中介质终端作用的关注。本文从“媒介物质性”视野重新审视“新闻真实”问题,分析了特定传播阶段新闻样态中介质要素与事实呈现及新闻真实的关系。本文认为,介质是影响新闻真实呈现的基础性因素,不同介质影响新闻真实的不同呈现。在历史视野中,介质对新闻真实的“物质保障”持续削弱,介质、符号和技术要素间统合度不断提升,新闻真实的虚拟化程度不断增强。在一定意义上,本文扩展了新闻真实论问题的研究视野和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 媒介介质 新闻真实 事实呈现
下载PDF
媒介表征能力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佳 刘泽溪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3,共2页
科学技术加速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增强了人类对客观现实的还原能力。鲍德里亚用“符号之镜”构建出一个趨真实的符号世界。在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景观中,虚拟现实技术以客观现实为模型,复刻出近乎逼真的虚像,其逼真的主观体验令体验者沉浸... 科学技术加速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增强了人类对客观现实的还原能力。鲍德里亚用“符号之镜”构建出一个趨真实的符号世界。在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景观中,虚拟现实技术以客观现实为模型,复刻出近乎逼真的虚像,其逼真的主观体验令体验者沉浸其中。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传媒领域渗透的加深,这种符号真实和体验真实与传统的新闻真实观念发生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新闻真实 主观体验 后现代社会 文化景观 新闻传媒 鲍德里亚 符号世界
下载PDF
新神话主义的影视文本改编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泽溪 郑执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4-69,共6页
大众传媒业的多元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神话主义浪潮,由动画特效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底层架构的动画电影,对传统神话文本进行转码、改编与重构,配上视听符号和故事表征载体的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文本内涵。衍生于古代的神话本来就是人... 大众传媒业的多元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神话主义浪潮,由动画特效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底层架构的动画电影,对传统神话文本进行转码、改编与重构,配上视听符号和故事表征载体的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文本内涵。衍生于古代的神话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本源,是人之为人的独特遗产,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改编的动画电影,不仅承载着青年消费群体的青春记忆,也充斥着对当下社会的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封神演义》 动画电影 传统神话 现代化诠释
下载PDF
《花木兰》的他者化想象和东方主义困境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泽溪 邹韵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3,共5页
有关异域文化的影视文本创作,其价值基础常常建立在影像之外的国家、民族层面,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构建为多元文化群体共同认可的影视作品,成为跨文化叙事面临的重要课题。迪士尼影视公司制作的《花木兰》,在传统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之外... 有关异域文化的影视文本创作,其价值基础常常建立在影像之外的国家、民族层面,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构建为多元文化群体共同认可的影视作品,成为跨文化叙事面临的重要课题。迪士尼影视公司制作的《花木兰》,在传统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之外,也加入了西方视角的人物自我觉醒,但是在场景布局、服饰道具和妆容仪态等细节上,依然存在或显或隐的东方主义特征。一方面,《花木兰》力图超越自身所处文化中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但另一方面,为了迎合美国本土受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随意拼接也流露出东方主义倾向,似是而非的文化嫁接导致了《花木兰》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 他者化想象 东方主义困境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战狼2》商业化成功要素及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泽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50-152,共3页
主旋律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在中国开始兴起,最初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特殊电影形式。《战狼2》这部电影疯狂创下了56. 79亿票房纪录,它的成功标志着国产主旋律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论文主要探究《战狼2》商业化成功要素及其启... 主旋律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在中国开始兴起,最初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特殊电影形式。《战狼2》这部电影疯狂创下了56. 79亿票房纪录,它的成功标志着国产主旋律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论文主要探究《战狼2》商业化成功要素及其启示。这部电影抓住了价值元素的归属感,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与表现手法,在意识形态与媒介文化方面进行了良好的价值引领,同时塑造了自身的IP故事体系,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链条,在新媒体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商业化 《战狼2》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场景时代的智能音箱产业生态变革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泽溪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73,共2页
人工智能技术登场之后,以手机、平板电脑、PC、智能电视、智能音箱为代表的触点与用户的社会化网络结合在一起,这些触点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为一个系统,满足着用户多元场景中的多元需求.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个体化行为场景,都呈现出高度... 人工智能技术登场之后,以手机、平板电脑、PC、智能电视、智能音箱为代表的触点与用户的社会化网络结合在一起,这些触点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为一个系统,满足着用户多元场景中的多元需求.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个体化行为场景,都呈现出高度互联趋势,个体逐渐迈入一个通过连接他人来创造价值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视 物联网技术 智能音箱 人工智能技术 平板电脑 多元需求 社会化网络 手机
下载PDF
场景新闻的叙事特征与真实危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泽溪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9-40,共2页
现代社会的发展推进了媒介技术的演化,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裸眼3D等影像创制技术大规模嵌入新闻生产、内容呈现环节,促进了新闻样态的可视化与多元化。全新的新闻样态以逼真的体验效果直接作用于受众视听感官,在强化传播效果的同时,也... 现代社会的发展推进了媒介技术的演化,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裸眼3D等影像创制技术大规模嵌入新闻生产、内容呈现环节,促进了新闻样态的可视化与多元化。全新的新闻样态以逼真的体验效果直接作用于受众视听感官,在强化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新闻真实的认识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真实 媒介技术 传播效果 全息投影 虚拟现实 叙事特征 认识危机 视听感官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的风向变迁——从“内容为王”到“用户需求为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泽溪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54-55,共2页
伴随着移动终端的革新、媒介边界的消融,新媒体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面对媒介融合的大潮,传统媒体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用户需求 内容生产 变迁 风向 移动终端 获取信息 传统媒体
下载PDF
可操作的影像:数字化时代交互式电影的演化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泽溪 魏兵 《视听界》 2019年第4期49-53,共5页
交互式电影的崛起引起热议。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数字化观影体验以及私人定制式的内容生产模式,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形态,也强化了观众的临场体验感。交互式电影的游戏感、临场性、互动性等特征,对影视行业的内容生产、观影仪式等... 交互式电影的崛起引起热议。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数字化观影体验以及私人定制式的内容生产模式,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形态,也强化了观众的临场体验感。交互式电影的游戏感、临场性、互动性等特征,对影视行业的内容生产、观影仪式等环节产生深远冲击。在多屏化、分群化的新媒体时代,这种独特体验与仪式感甚至超越了内容本身,成为电影新的表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交互 影视艺术 游戏
下载PDF
奏响时代主旋律:影像书写的中国记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泽溪 王子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48,共4页
2020年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热映令主旋律电影再度走进观众视野。《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叙事手法,通过离散态时空场景构建特定时空场景,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乡村建设。相比同类影视作品,《我和... 2020年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热映令主旋律电影再度走进观众视野。《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叙事手法,通过离散态时空场景构建特定时空场景,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乡村建设。相比同类影视作品,《我和我的家乡》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和诠释手法,以个体命运轨迹展现群体生存境遇。通过对特定时空场景的还原与重组,影片在不同年龄段受众之间构建起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进而柔性传递国家意志和价值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集体记忆 意识形态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新时期女性形象的呈现形态与叙事策略——以国产主旋律电影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泽溪 高尘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0-65,共6页
随着国产主旋律类型电影的崛起,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意识形态为主旨的主旋律电影迅速成长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分类。当代主旋律电影突破了十七年时期电影文本的革命英雄叙事,女性形象建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女性角色被赋予更... 随着国产主旋律类型电影的崛起,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意识形态为主旨的主旋律电影迅速成长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分类。当代主旋律电影突破了十七年时期电影文本的革命英雄叙事,女性形象建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女性角色被赋予更加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尊重性别差异和社会角色分工的前提下,回归女性本体的生存状态和气质形象,以细腻的叙事方式再现女性角色的复杂心理特征和生活状态,为主旋律类型电影提供多元情感叙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女性角色 意识形态建构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影视、游戏与平台:融媒体语境下媒介产品的形态创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泽溪 魏兵 《传播与版权》 2019年第10期5-7,共3页
2018年圣诞节,英国迷你剧《黑镜:潘达斯奈基》的播出令交互式影像再度进入大众视野。交互式影像的非线性叙事方式、数字化观影体验以及私人定制式的内容生产模式,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形态,也强化了观众的临场体验感。其强烈的游戏... 2018年圣诞节,英国迷你剧《黑镜:潘达斯奈基》的播出令交互式影像再度进入大众视野。交互式影像的非线性叙事方式、数字化观影体验以及私人定制式的内容生产模式,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形态,也强化了观众的临场体验感。其强烈的游戏感、临场性、互动性等特征,对影视行业的内容生产、观影仪式等环节产生巨大冲击。在多屏化、分群化的新媒体时代,这种独特体验与仪式感甚至超越了内容本身,成为影像意义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 仪式感 临场叙事 沉浸体验
下载PDF
新闻与文学的杂糅:非虚构报道的表达特征与叙事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泽溪 《视听》 2019年第9期200-201,共2页
近年来,非虚构报道文体凭借可读性与故事性迅速在新闻界占据一席之地。在非虚构报道崛起的同时,其文学性和主观性对“新闻客观真实”原则的消解也引起质疑。本文分析了新闻传媒业的生态变迁和内容生产者的角色转型,指出当前信息传播格局... 近年来,非虚构报道文体凭借可读性与故事性迅速在新闻界占据一席之地。在非虚构报道崛起的同时,其文学性和主观性对“新闻客观真实”原则的消解也引起质疑。本文分析了新闻传媒业的生态变迁和内容生产者的角色转型,指出当前信息传播格局中,新闻报道对真相的还原已经成为动态过程,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报道 伦理争议 事实呈现
下载PDF
智媒时代媒介的生态剧变与职能拓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泽溪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年第1期76-87,共12页
智能媒体时代不仅改变了媒介形态,更深刻影响着用户的行为习惯,而被技术驯化的用户,其行为习惯、消费兴趣留下的信息痕迹,经过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又成为下一轮产品设计的依据。这种信息处理方式运用于媒体内容生产中,将媒体人从... 智能媒体时代不仅改变了媒介形态,更深刻影响着用户的行为习惯,而被技术驯化的用户,其行为习惯、消费兴趣留下的信息痕迹,经过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又成为下一轮产品设计的依据。这种信息处理方式运用于媒体内容生产中,将媒体人从传统传播活动中解放,并改变了原有的职责范畴和角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体时代 职责拓展 角色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