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邢光南
谭连美
+5 位作者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I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I和II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I、II和III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I、II和V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茸毛
豆卷叶螟
抗虫性
区域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QTL定位
被引量:
4
2
作者
邢光南
刘泽稀楠
+5 位作者
谭连美
岳汉
王宇峰
KIM Hyun-Jee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0,共9页
大豆叶茸毛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KY)和NJRIXG(XG)进行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均有大幅度变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两者有极显著...
大豆叶茸毛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KY)和NJRIXG(XG)进行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均有大幅度变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两者有极显著负相关(r=–0.49和–0.62),叶面茸毛密度的遗传率(75.7%~76.8%)高于叶面茸毛长度的遗传率(45.2%~62.9%);检测到2个叶面茸毛密度主效QTL(XG群体的PD1-1和KY群体的PD12-1,表型贡献率分别达20.7%和21.7%);两群体叶面茸毛密度遗传构成中加性QTL贡献率占20.7%~36.2%,互作QTL只占0~1.4%,而未定位到的微效QTL所占份额很大,为38.1%~56.1%,是以往只用定位程序而未注意遗传构成解析所没有发现的特点;未在KY中检测到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互作QTL贡献率也仅4.2%,而微效QTL贡献率达58.7%;但在XG中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 PL1-1和PL12-1贡献率分别达18.3%和22.5%,占主要成分,互作QTL和微效QTL贡献均较小,说明该性状两群体的遗传构成有很大差异。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涉及多个效应不同的基因/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茸毛密度
茸毛长度
QTL定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邢光南
谭连美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4
2010CB1259
+5 种基金
2011CB10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00902
3107144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90097120017)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1030713)
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1111A03)
文摘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I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I和II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I、II和III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I、II和V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大豆
茸毛
豆卷叶螟
抗虫性
区域差异
Keywords
Soybean
Pubescence
Bean pyralid ( 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
Resistance to insect
Regional differenc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QTL定位
被引量:
4
2
作者
邢光南
刘泽稀楠
谭连美
岳汉
王宇峰
KIM Hyun-Jee
赵团结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4,2010CB1259,2011CB10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902,31071442)
+2 种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20090097120017)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1030713)
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1111A03)资助
文摘
大豆叶茸毛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KY)和NJRIXG(XG)进行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均有大幅度变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两者有极显著负相关(r=–0.49和–0.62),叶面茸毛密度的遗传率(75.7%~76.8%)高于叶面茸毛长度的遗传率(45.2%~62.9%);检测到2个叶面茸毛密度主效QTL(XG群体的PD1-1和KY群体的PD12-1,表型贡献率分别达20.7%和21.7%);两群体叶面茸毛密度遗传构成中加性QTL贡献率占20.7%~36.2%,互作QTL只占0~1.4%,而未定位到的微效QTL所占份额很大,为38.1%~56.1%,是以往只用定位程序而未注意遗传构成解析所没有发现的特点;未在KY中检测到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互作QTL贡献率也仅4.2%,而微效QTL贡献率达58.7%;但在XG中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 PL1-1和PL12-1贡献率分别达18.3%和22.5%,占主要成分,互作QTL和微效QTL贡献均较小,说明该性状两群体的遗传构成有很大差异。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涉及多个效应不同的基因/QTL。
关键词
大豆
茸毛密度
茸毛长度
QTL定位
Keywords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Pubescence density
Pubescence length
QTL mapping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邢光南
谭连美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QTL定位
邢光南
刘泽稀楠
谭连美
岳汉
王宇峰
KIM Hyun-Jee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