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法识别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微循环障碍的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
1
作者 王浩然 张上鸿 +5 位作者 刘洁良 黄明亮 杨峻青 李光 胡天宇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6-495,共10页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的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至2022年期间STEMI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管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诊断CMD,依据纳入的影像学指标,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计算最佳聚类数,通过Logistic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影像学指标对CMD的贡献度大小。结果共纳入1045例患者,880例男性,占84.2%;年龄为(60.9±12.6)岁,其中506例患者(48.4%)发生了微循环障碍。基于冠状动脉影像学指标的聚类分析识别了两个不同的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两个群体术后患CMD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指标按贡献百分比排序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罪犯”血管闭塞、“罪犯”血管定位,均与CM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P<0.05)。结论机器学习法发现,术前评估TIMI和MBG血流分级、“罪犯”血管闭塞有助于识别急诊PCI治疗后CMD的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机器学习法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洁良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尼可地尔作为治疗微循环障碍的常用药物,可以保护冠脉微循环的血管内皮、对抗氧化应激、缓解血管内的炎症反应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且在扩张冠脉...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尼可地尔作为治疗微循环障碍的常用药物,可以保护冠脉微循环的血管内皮、对抗氧化应激、缓解血管内的炎症反应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且在扩张冠脉微血管进而提高微循环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本文就尼可地尔在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防治作用机制、疗效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微循环障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X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