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风格特征及风味物质构成差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忠平 梁明锋 +7 位作者 张娇娇 雷显仲 沈世明 张明松 孙志伟 刘海坡 张翠英 韩兴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曲香和焦香得分较高,南方其他地区花果香和草木香较突出,山东地区和北方其他地区醇香和粮香风格明显。风味物质分析结果发现,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酯类含量最高,山东地区和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醇类含量较高,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羰基类含量较低,且贵州地区的酱香型白酒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率均在1.4~1.9范围内。PCA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结构相似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酱香、焦香、曲香和陈香被聚为一类,与正丁醇、3-羟基-2-丁酮、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醛和糠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不同地区 风格特征 骨架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通过外源添加芽孢杆菌提升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品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猛超 邬子璇 +8 位作者 西玉玲 张德中 陈玉莲 李坤 井会涵 王鸿博 刘海坡 陈杉彬 韩兴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本研究主要是在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强化1号曲、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强化2号曲和不添加芽孢杆菌的对照曲为研究对象,以期从微生物角度来提高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质量,从而提升酱香型白酒的品质。通过理化指标测定、高通... 本研究主要是在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强化1号曲、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强化2号曲和不添加芽孢杆菌的对照曲为研究对象,以期从微生物角度来提高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质量,从而提升酱香型白酒的品质。通过理化指标测定、高通量测序技术、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手段分析得出:强化2号曲在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酯化力理化指标与强化1号曲和对照曲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强化1号曲、强化2号曲酸度也有所降低;通过高通量测序及微生物计数结果看强化2号曲的芽孢杆菌数能达到4.2×10^(8)CFU/g、丰度占比为21.68%,其次是强化1号曲芽孢杆菌数为2.3×10^(8)CFU/g、丰度占比为18.92%,而对照曲的芽孢杆菌数为4.4×10^(7)CFU/g、丰度占比为7.48%;GC-IMS三维谱图可知两种强化曲中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显著高于对照曲,且根据指纹图谱从强化2号曲中鉴定出多种特征性吡嗪类物质。由此可见,通过外源添加芽孢杆菌后两种强化大曲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有所改进,进而有效提高了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高温大曲 理化指标 高通量测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贮曲过程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演替规律分析
3
作者 冯智伟 郭松波 +7 位作者 孙朋朋 谢三款 张娇娇 沈世明 刘海坡 王敏 韩兴林 王德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49,共6页
以不同贮曲时间的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对其贮曲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及微生物的演替规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解析微生物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贮曲过程中淀粉含量保持稳定,水分、酸度呈下降趋... 以不同贮曲时间的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对其贮曲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及微生物的演替规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解析微生物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贮曲过程中淀粉含量保持稳定,水分、酸度呈下降趋势,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贮曲90~150 d为宜。贮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优势细菌为泛酸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和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优势真菌为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CCA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镰刀菌属(Fusarium)、克罗彭斯特菌属、节担菌属(Wallemia)、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和嗜热子囊菌属是影响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理化性质的潜在微生物。权重网络分析显示,假诺卡氏菌属与多种理化性质相关性较强,可能是影响理化性质的关键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 理化性质 微生物演替 关联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永磁电机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海坡 邹明杰 +1 位作者 张波 刘品宽 《机电一体化》 2012年第4期53-56,62,共5页
将粒子群算法应用到永磁电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利用Matlab脚本语言跨平台调用电磁场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建立永磁电机设计的参数化建模方式,实现多目标优化设计。实验表明脚本化建模及多目标优化的可行性,能直接应用到电机的设计... 将粒子群算法应用到永磁电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利用Matlab脚本语言跨平台调用电磁场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建立永磁电机设计的参数化建模方式,实现多目标优化设计。实验表明脚本化建模及多目标优化的可行性,能直接应用到电机的设计制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机 粒子群算法 脚本语言 参数化建模
下载PDF
避光保存条件下影响红曲酒色价稳定的因素
5
作者 刘双平 赵泽素 +2 位作者 刘海坡 吴玉峰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研究避光条件下不同因素对红曲酒色价稳定性的影响,为保护红曲酒储存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以红曲原酒及红曲浸提液为实验材料,分析避光条件下酒体成分(有机酸、氨基酸、多酚化合物)、理化指标(pH、酒精度)和储存条件(温度... 研究避光条件下不同因素对红曲酒色价稳定性的影响,为保护红曲酒储存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以红曲原酒及红曲浸提液为实验材料,分析避光条件下酒体成分(有机酸、氨基酸、多酚化合物)、理化指标(pH、酒精度)和储存条件(温度、氧气)对红曲酒色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长期储存时,pH、氧气、氨基酸、有机酸、多酚成分对红曲酒色价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低酒度和高温能够显著降低色价;加入蒸馏酒调节酒度至38%vol,4℃下避光储存90 d后,其色素保存率为91.27%,是单独4℃下储存的1.25倍,是现有室温存放的2.27倍,其颜色仍保持原有的红棕色。因此,高酒度和低温储存能较好保持红曲酒的原有颜色,延长货架期,可用于红曲酒色价稳定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酒 红曲色素 温度 色价 稳定性
下载PDF
食醋酒精发酵阶段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海坡 阚涛 刘彩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5-69,共5页
为揭示食醋酒精发酵阶段酿造机理,跟踪取样3批食醋酒精发酵样品,采用HPLC检测食醋酒精发酵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机酸和氨基酸,并利用三代测序技术解析发酵醪液及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对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食醋酒精发酵结... 为揭示食醋酒精发酵阶段酿造机理,跟踪取样3批食醋酒精发酵样品,采用HPLC检测食醋酒精发酵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机酸和氨基酸,并利用三代测序技术解析发酵醪液及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对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食醋酒精发酵结束时酒精度为7%vol~9%vol,主要有机酸为乳酸和乙酸,17种氨基酸总量为692.61 mg/L,酒精度和氨基酸质量浓度均比传统酿造黄酒低。微生物群落组成简单,酒曲中主要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主要真菌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同时发酵醪中主要的微生物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柠檬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解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lyticus)以及酿酒酵母(S.cerevisiae),其均具有产酸特性。食醋酒精发酵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且主导微生物具有产酸特性,对于食醋酒精发酵阶段有机酸的浓度和分布以及风味丰富度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酒精发酵 非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三代测序
下载PDF
绵甜型白酒酒醅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鹏 蒋超 +5 位作者 常强 崔磊 闫寅卓 李红 刘海坡 韩兴林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5,共7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绵甜型白酒酿造过程酒醅中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选取2个窖池,跟踪采集窖内不同空间位置及不同发酵阶段的酒醅,将混匀后的酒醅样品分装于无菌真空塑料袋,进行DNA提取和后续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绵甜型白酒酿造过程酒醅中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选取2个窖池,跟踪采集窖内不同空间位置及不同发酵阶段的酒醅,将混匀后的酒醅样品分装于无菌真空塑料袋,进行DNA提取和后续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OTU分析中可以看出,1号窖池酒醅和2号窖池酒醅的原核微生物种类相似度较高;同一个窖池中原核微生物种类相似度很高,同时,随着发酵的进行两个窖池酒醅中的细菌种类在不断减少;从样品种类来看,1号窖池酒醅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要高于2号窖池; 1号窖池和2号窖池酒醅中的原核微生物菌群种类相似,同时菌群种类变化趋势相同。1号窖池和2号窖池酒醅中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优势菌门的数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Gemmatimonad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甜型白酒 酒醅 原核微生物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上下层原酒风味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尹倩倩 刘双平 +5 位作者 秦辉 韩笑 刘海坡 张宿义 沈才洪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3-59,共7页
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不同位置原酒表现出不同特征,但导致差异的相关因素尚不明确。该研究首先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原酒风味与糟醅有机酸含量,然后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分析上下层原酒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并用Spearman相关性... 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不同位置原酒表现出不同特征,但导致差异的相关因素尚不明确。该研究首先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原酒风味与糟醅有机酸含量,然后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分析上下层原酒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并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引起差异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糟醅相关指标、分离微生物研究造成上下层原酒风味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1)上下层原酒主要风味物质含量存在差异,上层原酒的酯类、酸类和醛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下层原酒(P<0.05),醇类、酚类含量显著高于下层(P<0.05)。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正丁醇等15种物质为上下层原酒主要差异风味物质。(2)上层糟醅的酸度、水分、还原糖、己酸、丁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下层,氧气含量显著高于下层(P<0.05)。(3)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氧气为造成上下层原酒风味差异的关键因子,发酵前期由于不同微生物对氧气的敏感性不同,不同含量的氧气会造成微生物代谢物差异,氧气含量与引起原酒差异的4种己酸酯和其他5种主要风味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发酵后期,黄水在窖池底部沉积,当黄水体积分数达到50%时会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风味物质的产生主要受发酵前期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和黄水的影响。该研究对提高优质浓香白酒产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上下层原酒 风味特征 氧气 黄水
下载PDF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的方法研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彦 刘海坡 《四川水泥》 2017年第6期243-243,共1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工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的有效落实,能够保证工程施工效率、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全面提高建筑物的防水及抗变形能力。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与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工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的有效落实,能够保证工程施工效率、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全面提高建筑物的防水及抗变形能力。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一体化的重要性做出一些探讨,希望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结构 围护结构 一体化施工 研讨
下载PDF
益肾强督散寒汤联合针刺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高改 陶江涛 刘海坡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肾强督散寒汤联合针刺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益肾强督散寒汤联合针刺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强督散寒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导热疗法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脊柱功能[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22/34)低于观察组(94.12%,32/34),P<0.05。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BASDAI、BASFI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血清IL-6、TNF-α、CRP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针刺导热疗法联合益肾强督散寒汤治疗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改善脊柱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益肾强督散寒汤 针刺导热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