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忧郁而华美的歌唱——简媜散文简论
1
作者 刘涵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简媜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其"计划性写作"主要分为三个主题:个人断代史、女性命运、家族赴台数百年垦拓史。简媜散文带有某种悲观色彩,但作者顽强的抗争精神、鲜明的文体探索意识和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使其作品成为台湾女性散文... 简媜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其"计划性写作"主要分为三个主题:个人断代史、女性命运、家族赴台数百年垦拓史。简媜散文带有某种悲观色彩,但作者顽强的抗争精神、鲜明的文体探索意识和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使其作品成为台湾女性散文和整个女性汉语散文中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性写作” 悲观色彩 文体探索 语言风格
下载PDF
复杂心态的曲折流露——郭沫若《百花齐放》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涵华 《贵州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在过去已有的对《百花齐放》的文本分析中 ,我们往往更多地着眼于对其艺术上粗制滥造的批评 ,而对其思想内容 ,则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颂歌”。这种以偏概全的分析不符合《百花齐放》的实际情况。《百花齐放》不仅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特殊的... 在过去已有的对《百花齐放》的文本分析中 ,我们往往更多地着眼于对其艺术上粗制滥造的批评 ,而对其思想内容 ,则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颂歌”。这种以偏概全的分析不符合《百花齐放》的实际情况。《百花齐放》不仅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特殊的社会现实 ,更重要的是曲折地反映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现实。同时 ,由于郭沫若的心态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作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就使得对《百花齐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百花齐放》 诗歌 咏物诗 知识分子 心态 大跃进
下载PDF
雷平阳散文创作风格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涵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作为当前“新散文”的重要作家,雷平阳的散文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出对民族传统观念的关注;二是以唯美的方式揭示丑陋的人性与欲望;三是以感性的方式切近事物的本质,重视意境的营造和词语的陌生化效... 作为当前“新散文”的重要作家,雷平阳的散文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出对民族传统观念的关注;二是以唯美的方式揭示丑陋的人性与欲望;三是以感性的方式切近事物的本质,重视意境的营造和词语的陌生化效果,具有诗性因素。雷平阳等人的新散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观念 唯美 人性 欲望 诗性因素
下载PDF
格致散文简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涵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4,共5页
格致散文特点有三:其一,在精确再现客观世界和关注人性的内里方面和法国的新小说派有相似之处。其二,在宏观的线性结构基础上横向插入相关的枝节性内容,组成了树形结构,同时又用象征和对位的方法,使叙述内容与景物描写共同构建起多层面... 格致散文特点有三:其一,在精确再现客观世界和关注人性的内里方面和法国的新小说派有相似之处。其二,在宏观的线性结构基础上横向插入相关的枝节性内容,组成了树形结构,同时又用象征和对位的方法,使叙述内容与景物描写共同构建起多层面的表达空间。其三,以泛灵论为表现方法,通过词语的重组与错位营造“陌生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再现 人性内里 树形结构 象征与对位 泛灵论 错位与重组
下载PDF
简论李佩甫创作思想的嬗变——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涵华 《殷都学刊》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金屋》 《城的灯》
下载PDF
张爱玲后期散文创作的美学风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涵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其美学风格也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与人们已研究较多的前期散文相比,张爱玲的后期散文具有创作主体淡化,理性精神增长,语言风格从辞藻华美、意象繁复转为质朴隽永三个特点。分析其后期散...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其美学风格也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与人们已研究较多的前期散文相比,张爱玲的后期散文具有创作主体淡化,理性精神增长,语言风格从辞藻华美、意象繁复转为质朴隽永三个特点。分析其后期散文的美学风格,有助于我们对张爱玲这样在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后期散文 主体淡化 理性增长 质朴隽永
下载PDF
农业文明的歌者——苇岸、刘亮程散文创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涵华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苇岸和刘亮程都是新时期以来的优秀青年散文作家。他们的创作着眼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着眼于农业文明面向现代性时所发生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转化着的农业文明所养育的灵魂。与此同时,他们在情感、价值取向、思想资... 苇岸和刘亮程都是新时期以来的优秀青年散文作家。他们的创作着眼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着眼于农业文明面向现代性时所发生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转化着的农业文明所养育的灵魂。与此同时,他们在情感、价值取向、思想资源、艺术风格等方面又存在诸多不同。他们的创作延续了五四以来的乡土散文传统,对当代散文特别是新时期散文的创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价值取向 思想资源 艺术风格 乡土散文传统
下载PDF
世纪风云中的心路历程——苏雪林散文简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涵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4,21,共5页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思想立场新旧杂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其散文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反思战争,控诉日寇侵略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陈旧的"忠君"思想。而晚年散文大多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们了解晚清...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思想立场新旧杂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其散文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反思战争,控诉日寇侵略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陈旧的"忠君"思想。而晚年散文大多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们了解晚清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心路历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杂糅 抗日热情 保守立场 史料价值
下载PDF
鲍尔吉原野散文简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涵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5-56,81,共3页
鲍尔吉原野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取得较大成就的蒙古族散文家。他在对文化异质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真实再现了现阶段蒙古族的生存方式,并充分表现出对自己民族文化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热爱。在艺术表达方面,鲍尔吉原野在两种不同... 鲍尔吉原野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取得较大成就的蒙古族散文家。他在对文化异质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真实再现了现阶段蒙古族的生存方式,并充分表现出对自己民族文化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热爱。在艺术表达方面,鲍尔吉原野在两种不同语言系统的对照与影响下,追求"语言像血肉一样和人的心灵结为一体"的境界,并由此形成了多种美学元素交织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文化异质性 多种美学元素 “玉散文”
下载PDF
爱凝结成的艺术——张晓风散文简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涵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2-65,69,共5页
张晓风是台湾继苏雪林、琦君之后的著名散文家。其作品充满了故国之思,表现出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眷恋之情。在作品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和基督教精神相互融合,表现出对"爱"的阐扬。这种阐扬对五... 张晓风是台湾继苏雪林、琦君之后的著名散文家。其作品充满了故国之思,表现出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眷恋之情。在作品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和基督教精神相互融合,表现出对"爱"的阐扬。这种阐扬对五四时期冰心等人的散文,形成了某种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恋故土 传统文化 仁爱精神
下载PDF
真实的声音——巴金新时期艺术散文简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涵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5期75-78,共4页
巴金的《随想录》是新时期散文的先声。其中的艺术散文具有直面现实、尊重历史的勇气。作者对封建专制意识的沉痛批判和自我忏悔意识,代表了鲁迅之后一代知识分子历尽劫难后的生命选择,也代表着以"五四"为象征的一系列新的价... 巴金的《随想录》是新时期散文的先声。其中的艺术散文具有直面现实、尊重历史的勇气。作者对封建专制意识的沉痛批判和自我忏悔意识,代表了鲁迅之后一代知识分子历尽劫难后的生命选择,也代表着以"五四"为象征的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的诞生和传播、生根和发芽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面现实 批判精神 忏悔意识
下载PDF
筱敏女性散文的美学风格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涵华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筱敏是新时期以来关注女性命运、参与女性文学建设的重要作家。她的女性散文创作表现出重感情抒发、重感觉表现、重事物横向联系等艺术特征,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 抒情风格 感觉世界 横向联系
下载PDF
庐隐散文简论
13
作者 刘涵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庐隐是中国白话文运动初期与冰心等人齐名的著名女作家,其散文创作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清醒的文体实践意识。二、创作主体的凸现:其中主要是悲苦的基调和强烈的叛逆意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思维和表达方式上鲜明的女性特征。三... 庐隐是中国白话文运动初期与冰心等人齐名的著名女作家,其散文创作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清醒的文体实践意识。二、创作主体的凸现:其中主要是悲苦的基调和强烈的叛逆意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思维和表达方式上鲜明的女性特征。三、语言艺术风格,一方面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成功继承,另一方面表现出语气多变,词藻华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意识 悲苦基调 叛逆意识 女性命运 语言艺术
下载PDF
贾平凹散文简论
14
作者 刘涵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7-229,共3页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从思想内容看,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同时又对当代散文的文体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作为当代散文的重镇,贾平凹对一批散文作家特别是陕西的散文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散文 平民意识 文体探索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迟子建的感觉世界
15
作者 刘涵华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1-172,共2页
迟子建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营造了一个充分感觉化的艺术世界。她用实体化、形象化、鲜活化,以及突出质感、动感等多种方法,表达自己鲜活灵动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得到审美愉悦,而且也激活了渐渐退化的审美感知能力。
关键词 感觉 实体化 形象化 质感 动感 迟子建
下载PDF
梅娘散文简论
16
作者 刘涵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关键词 散文作品 梅娘 表达欲望 美学风格 创作心灵
下载PDF
一部学术性和平易性兼备的力作——评暴希明先生的《汉字文化论稿》
17
作者 刘涵华 《殷都学刊》 201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暴希明先生的新作《汉字文化论稿》是近期国内出版的汉字文化研究方面的一部优秀论著。该书选取独特视角,从多方面揭示了汉字本身所隐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料翔实,考释精当,新见时出。表述方式质朴平实,绵密劲健,是一部学术性和平易性兼... 暴希明先生的新作《汉字文化论稿》是近期国内出版的汉字文化研究方面的一部优秀论著。该书选取独特视角,从多方面揭示了汉字本身所隐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料翔实,考释精当,新见时出。表述方式质朴平实,绵密劲健,是一部学术性和平易性兼备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文化论稿》 汉字文化 翔实精当 新颖平实
下载PDF
探索者的足迹——钟鸣散文简论
18
作者 刘涵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7-108,共2页
在新潮散文作家中,钟鸣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实验意识。这种实验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清醒的文体意识。他主张随笔从散文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二,较为鲜明的文化批判色彩;三,想象力的驰骋和语言狂... 在新潮散文作家中,钟鸣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实验意识。这种实验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清醒的文体意识。他主张随笔从散文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二,较为鲜明的文化批判色彩;三,想象力的驰骋和语言狂欢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意识 文化批判 想象 语言狂欢
下载PDF
格致散文中的满族情结
19
作者 刘涵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85-86,共2页
格致是当前新散文创作潮流中涌现出的非常优秀的满族青年女作家。她的散文在具有浓厚现代意识的前提下,表现出一种满族情结。这种情结主要表现在:从家族史出发,关注发展变化中的满族历史;关注渔猎生活方式对作为生命个体的父辈的内心世... 格致是当前新散文创作潮流中涌现出的非常优秀的满族青年女作家。她的散文在具有浓厚现代意识的前提下,表现出一种满族情结。这种情结主要表现在:从家族史出发,关注发展变化中的满族历史;关注渔猎生活方式对作为生命个体的父辈的内心世界的影响;对满族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 渔猎生存方式 现代性追求 满族语言文字
下载PDF
话剧《立秋》的多重主题意蕴
20
作者 刘涵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立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与解析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主体意蕴因此而具有明显的多重性。其一,对晋商衰败原因的文化反思;其二,对社会转型时期女性命运的思考;其三,对不同人... 《立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与解析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主体意蕴因此而具有明显的多重性。其一,对晋商衰败原因的文化反思;其二,对社会转型时期女性命运的思考;其三,对不同人生价值观念的理解和宽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主题 图变求存 女性命运 价值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