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to3系统引导压力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8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深荣 朱庭延 +3 位作者 陈燕玉 谢亮真 黄兴福 彭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后简称Carto3系统)引导压力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效果。方法因AVNRT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58例,观察组28例,在Carto3系统引导下采用压力导管消融术治疗;对照组30例... 目的观察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后简称Carto3系统)引导压力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效果。方法因AVNRT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58例,观察组28例,在Carto3系统引导下采用压力导管消融术治疗;对照组30例在X线引导下行常规射频消融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消融功率、消融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射线剂量、AVNRT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消融功率为(25.7±6.0)W、放电次数(4.8±1.1)次、手术时间(86.7±11.9)min,对照组分别为(35.7±10.0)W、(7.9±3.2)次、(93.2±11.3)min,观察组消融功率和放电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整个手术过程零射线,对照组X线曝光时间为(23.1±6.0)min,射线剂量为(5.0±7.9)Gy/cm2,两组相比,P均<0.05。随访3~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与常规射频消融术相比,Carto3系统引导下压力导管消融术消融功率更低、消融次数减少、不延长手术时间,治疗AVNRT安全、有效,还可避免X线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 压力导管 X射线
下载PDF
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燕玉 刘深荣 +4 位作者 朱庭延 陈益臻 邓晓江 谢亮真 彭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TpTe)间期及TpTe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对Brugada综合征(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2例Br 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临床记录多形室速/心室颤动、电... 目的观察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TpTe)间期及TpTe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对Brugada综合征(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2例Br 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临床记录多形室速/心室颤动、电生理诱发多形室速/心室颤动)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8例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4例,比较两组PQ、QRS、QT、TpTe间期和TpTe/QT。绘制TpTe间期、TpTe/QT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截断点及据此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V2导联TpTe间期分别为(108.75±12.46)、(84.29±15.55)ms,TpTe/QT分别为0.31、0.22,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V2导联PQ、QRS、QT、RR间期相比P>0.05;两组其他导联PQ、QRS、QT、RR、TpTe间期和TpTe/QT相比P>0.05。ROC曲线TpTe间期曲线下面积为0.893,TpTe/QT曲线下面积为0.969。取TpTe间期≥95 ms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0.875,特异度0.786;取TpTe/QT≥0.257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0.875,特异度0.929。结论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TpTe/QT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能较好。体表心电图V2导联TpTe值≥95 ms或TpTe/QT≥0.257提示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心律失常 恶生室性心律失常多形室速 心室颤动 TpTe间期 TpTe/QT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深荣 朱庭延 +3 位作者 陈燕玉 谢亮真 何利伟 彭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其中术后6个月CRT应答36例、CRT无应答16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因、NYHA分级、术前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相关指...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其中术后6个月CRT应答36例、CRT无应答16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因、NYHA分级、术前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心房感知比例,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T应答者与无应答者性别、年龄、NYHA分级、二尖瓣返流程度、右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T无应答者基础病因为缺血性心肌病、存在电轴左偏及碎裂QRS波(f QRS波)的比例、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高于CRT应答者,心房感知比例低于CRT应答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病因为缺血性心肌病、左房内径增大、存在电轴左偏及f QRS波、心房感知比例低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基础疾病为缺血性心肌病、左房内径增大、存在电轴左偏及f QRS波、心房感知比例低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应答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应答反应
下载PDF
Brugada综合征SCN5A基因G1712C突变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燕玉 刘深荣 +5 位作者 谢亮真 朱庭延 陈益臻 邓晓江 孟素荣 彭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CN5A基因新突变G1712C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定点诱变法构建携带有基因突变G1712C的p Rc/CMV-h H1的表达载体,lipo3000脂质转染法建立稳定表达p GFP-IRES-hβ1质粒的HEK293细胞系,并用G418进行筛选鉴定。分...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CN5A基因新突变G1712C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定点诱变法构建携带有基因突变G1712C的p Rc/CMV-h H1的表达载体,lipo3000脂质转染法建立稳定表达p GFP-IRES-hβ1质粒的HEK293细胞系,并用G418进行筛选鉴定。分别做野生型的p Rc/CMV-h H1(h H1)和携带有基因突变G1712C的p Rc/CMV-h H1(mh H1)瞬时转染表达。进行全细胞膜片钳实验记录钠通道电流。实验结果由Patch Master以及IGOR Pro 6.0软件分析。结果 G1712C位于Na+通道蛋白α亚单位的DⅣ区S5与S6之间的P-loop上。在瞬时转染野生型的h H1的细胞系中,指令电位从-60 m V逐渐上升时,钠电流也渐变大,在-20 m V时完全激活;激活电压在-60 m V到-50 m V,反转电位在50 m V左右。在瞬时转染突变型G1712C的细胞系中,没有发现钠电流。结论野生型h H1所表达的钠通道蛋白与正常心肌细胞钠通道电生理特性相似。SCN5A基因G1712C突变导致Nav1.5通道失去功能,可能是该家系Brugada综合征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SCN5A基因 G1712C 钠电流
下载PDF
术中不能诱发的左后分支型室速窦律下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利伟 朱庭延 +5 位作者 彭新辉 张飞飞 杨浩 刘深荣 孟素荣 彭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不能诱发的左后分支型室速窦律下消融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2012年收治的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26.7±10.7)岁。发作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呈典型左... 【目的】探讨术中不能诱发的左后分支型室速窦律下消融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2012年收治的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26.7±10.7)岁。发作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呈典型左后分支型室速(室速呈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在透视下于左室后间隔部窦律下标测浦肯野电位(PP)及舒张期电位(DP),在标测到DP时垂直及平行于左后分支走行做十字消融,未标测到DP的于中间隔垂直于左后分支走行并沿走后分支走行中后间隔线性消融,消融时大头始终记录到PP电位。消融终点为电轴发生改变或出现左后分支阻滞。【结果】术中22例成功标测到DP ,术后平均随访(27±8)个月,4例复发,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窦律下以 PP及DP为指导单次消融成功率为85.2%。【结论】对于术中不能诱发的分支型室速,以PP及DP为指导进行十字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可在窦律下标测后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心律失常 窦性 导管消融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左、右侧环肺静脉电隔离顺序对手术的影响
6
作者 何利伟 谢亮真 +5 位作者 林之展 杨苗苗 黄兴福 刘深荣 欧建延 彭健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18-520,527,共4页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射频术中左、右侧肺静脉消融顺序对迷走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共142例诊断为房颤并于我院行射频治疗的患者。根据左、右肺静脉隔离顺序将分为两组:R组(n=70):先行右侧环肺静脉...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射频术中左、右侧肺静脉消融顺序对迷走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共142例诊断为房颤并于我院行射频治疗的患者。根据左、右肺静脉隔离顺序将分为两组:R组(n=70):先行右侧环肺静脉电隔离;L组(n=72):先行左侧环肺静脉电隔离。对比两组间总手术时间、总消融时间、术中迷走反应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术中L组共10例(10/72)发生低血压,而R组0例(0/70)发生,两组间低血压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组共23例(23/72)发生心脏停搏,而R组共5例(5/70),两组间心脏停搏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长于R组[(155.11±27.54)min vs(141.59±26.18)min,P<0.05],两组间消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521.54±389.66)s vs(1434.01±366.82)s,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平均随访(9.3±4.7)个月,L组共17例(17/72)、R组14例(14/70)复发(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先行右侧环肺静电隔离可降低迷走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缩短手术总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自主神经节丛 环肺静脉隔离术 消融顺序 迷走反应
下载PDF
零射线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庭延 刘深荣 +4 位作者 陈燕玉 谢亮真 何利伟 孟素荣 彭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在CARTO3指导下零射线与常规在X线指导下对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ASC-PVCs)导管射频消融来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早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 目的通过比较在CARTO3指导下零射线与常规在X线指导下对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ASC-PVCs)导管射频消融来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早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52例,其中零射线组23例,即运用Carto3系统重建主动脉窦三维模型后在零射线下行导管消融。另29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为常规消融组。比较两组的靶点标测时间、总放电次数、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零射线组手术即时成功率看似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患者即时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3(96%)vs 24/29(83%),P=0.21];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组相比,零射线组靶点标测时间明显缩短(4.3±1.7 vs 7.8±2.6 min,P<0.01),零射线组与常规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6±8.8 vs 77.4±7.2 min,P=0.332)。与零射线组比较,常规组放电次数明显较多(7.9±3.2 vs 4.8±1.1,P<0.01),零射线组整个手术过程完全零射线,而常规组X线曝光时间为23.1±6 min,随访5~20个月,常规组复发4例,零射线组1例复发。结论 CARTO3指导下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3指导零射线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其靶点标测时间缩短、总放电次数减少且不延长手术总时间,而且全手术过程为零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射线 射线危害 主动脉窦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下载PDF
造影剂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预测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滕树恩 黄铮 +5 位作者 洪承路 朱庭延 袁秀 陈燕玉 刘深荣 谢晋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51-2354,共4页
目的:探讨造影剂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CM/eGFR)对预测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方医院行PCI手术的患者307例.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29例)、非CIN组(278例),并根据... 目的:探讨造影剂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CM/eGFR)对预测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方医院行PCI手术的患者307例.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29例)、非CIN组(278例),并根据术前血肌酐(sCr)、胱抑素C(CyC)浓度分别计算基础肾功能eGFR_(MDRD)、eGFR_(CyC)。结果: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9.4%(29/307),基线资料显示CIN组在年龄、CM、NT_(pro)-BNP、IABP、围术期低血压、术前sCr及CyC均与非CIN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Ⅲ级)、术后IABP、使用CCB、CM/eGFR_(MDRD)、CM/eGFR_(CyC)等因素均是影响CIN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示CM/eGFR_(MDRD)曲线下面积为0.838、CM/eGFR_(CyC)曲线下面积为0.805,两者的AUC无统计学差异;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3%、76.3%,CM/eGFR_(MDRD)临界值为2.095。结论:作为新指标的CM/eGFR_(MDRD)与CM/eGFR_(CyC)比值,均可作为目前评估造影剂最大剂量及预测PCI术后CIN发生的良好方法,且两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 胱抑素C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Tp-e间期,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庭延 滕树恩 +3 位作者 陈燕玉 刘深荣 孟素荣 彭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因严重慢性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5%,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且既...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因严重慢性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5%,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且既往从未发生过室速或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接受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级预防的患者68例,对所有的患者随访18~38个月(平均2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本研究以SCD或室颤、室速作为终点事件。术前对所有的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结果随访过程中,因ICD识别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而引发恰当放电的患者共11例,由ICD发现非持续性室速而不需治疗的患者共7例,故高危组患者共18例。从未发生室速或室颤者共50例为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Tp-e)105±15 ms明显高于低危组90±17 ms(P=0.003);(Tpeak-Tend)/QT比值在高危组与低危早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27±0.04 vs 0.22±0.05,P=0.002).Tp Te/QT≥0.255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65.9%;Tp Te≥103 ms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67.9%。结论 Tp-e间期、Tp-e/QT比值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密切,Tpeak-Tend间期及Tp-e/QT比值越大,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T波峰-末间期 QT间期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猝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晚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1
10
作者 滕树恩 黄铮 +4 位作者 谢晋国 朱庭延 洪承路 陈燕玉 刘深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晚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择期PCI术135例患者,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55例)... 目的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晚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择期PCI术135例患者,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55例)、氯吡格雷组(80例),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随访指标包括心绞痛复发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3.0±3.2个月、氯吡格雷组为13.7±3.0个月;替格瑞洛组心绞痛复发率为18.2%(10/55),氯吡格雷组27.5%(22/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1);MACE发生率(替格瑞洛组3/55、氯吡格雷组6/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出血事件(替格瑞洛组9/55、氯吡格雷组17/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呼吸困难发生率(替格瑞洛组9/55、氯吡格雷组4/80)在替格瑞洛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3)。结论替格瑞洛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晚期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Carto 3指导下在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手术室射频消融治疗常见心律失常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兴福 陈艳佳 +6 位作者 何利伟 刘深荣 王永生 李如成 黄英虎 许顶立 彭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在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手术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心律失常情况,入选患者,应用Carto3系统重建相关心脏模型,并指导电生理检查、标测及消融,记录总的手... 目的探讨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在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手术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心律失常情况,入选患者,应用Carto3系统重建相关心脏模型,并指导电生理检查、标测及消融,记录总的手术时间、建模时间、电生理检查和标测时间,手术即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共入选16例,其中男性10例,年龄[51.2±18.4(19~76)]岁,频发室性早搏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预激综合征2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成功消融,总的手术时间为[134.6±23.7(99~177)]min,建模时间为[6.2±2.3(3~14)]min,电生理检查时间[10.3±5.6(6~20)]min,标测时间[14.3±7.6(3-36)]min,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在无DSA手术室进行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常见心律失常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室性早搏 零射线
原文传递
尼非卡兰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初步运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利伟 黄兴福 +1 位作者 刘深荣 彭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术中环使用尼非卡兰复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41例,术中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后心律仍为房颤,经静脉给予尼非卡兰注射液(50 mg)(负荷量0.3 mg/Kg 5 min,后予维持剂量(0.4 mg...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术中环使用尼非卡兰复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41例,术中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后心律仍为房颤,经静脉给予尼非卡兰注射液(50 mg)(负荷量0.3 mg/Kg 5 min,后予维持剂量(0.4 mg·Kg-1·h-1)转复。术后予心电监护2 h。以60例同期行CPVI术但心律为房颤而行电复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即刻转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3个月超过30 s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尼非卡兰组31例转复为窦性心律(简称窦律),3例转为心房扑动,进一步消融后转复为窦律,另3例患者仍为房颤,行电复律后转为窦律。电复律组1例3次电复律后仍不能维持窦律。尼非卡兰组即刻复律成功率低于电复律组(31/41 vs 59/60,P<0.05)。尼非卡兰组1例出现心室颤动,电复律组3例出现嗜睡、6例出现呕吐、1例出现低血压。术后7天内及1个月内超过30 s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尼非卡兰组为9/41,12/41;18/60,22/60,P>0.05。结论观察初步表明房颤消融CPVI后使用尼非卡兰复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尼非卡兰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肺静脉电隔离
原文传递
运用逆向导丝与双鞘技术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13
作者 何利伟 崔凯 +2 位作者 黄兴福 刘深荣 彭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31-533,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即使在目前最佳的药物治疗下,慢性心衰患者年病死率仍可达5%~10%^[1-3]。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是心衰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重要治疗手段,可... 心力衰竭(心衰)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即使在目前最佳的药物治疗下,慢性心衰患者年病死率仍可达5%~10%^[1-3]。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是心衰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但由于心衰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结构重构、靶血管扭曲、开口异常等原因,左心室导线植入常常难度大、挑战性高,数据表明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率高达8%~12%%^[2-3]。下面报道1例靶静脉开口狭窄、扭曲,采用逆向导丝与双鞘技术成功植入CRT起搏(CRT-P)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 导丝 逆向 左心室收缩 慢性心衰 器质性心脏病 非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