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1
作者 赵元楷 李茂田 +8 位作者 曾剑威 陈静 刘晓强 姚慧锟 刘演 樊春 谭子杰 张雯彦 彭旦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落潮末期淤积-中间时段稳定的特征,涨潮初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冲刷4.05 mm,落潮末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淤积3.72 mm,中间时段动态稳定;大小潮周期内,呈现中潮到小潮平均淤积3.4 mm,小潮到大潮平均冲刷8.2 mm的特征。通过流速、紊动能、水深、悬沙浓度等因子与冲淤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潮周期内,流速和紊动能的增减决定涨潮初期冲刷和落潮末期淤积的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涨潮冲刷大于落潮淤积的特性决定了大潮到小潮阶段的冲刷,涨潮冲刷小于落潮淤积决定了小潮到大潮阶段的淤积。涨落潮周期和大小潮潮周期的冲淤机制为潮滩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湾 潮滩 潮周期 冲淤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卫宁 罗柳娟 +3 位作者 农素芸 黄锡强 刘演 黄俞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2-2195,共14页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735种,包括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8种、种子植物1 517种,具有较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组成以及较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2)该区共有中国特有植物486种、广西特有植物56种、岩溶特有植物262种,具有显著的植物特有性。(3)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8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3种、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4种、受威胁植物10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144种,具有较高程度的植物珍稀濒危性。综上表明,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岩溶植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该研究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植物保护和利用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论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岩溶植物区系 珍稀种质资源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Ⅵ——兰科4新记录属和13新记录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雪奎 覃营 +1 位作者 谢高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6-1015,共1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气候湿润,生境复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该文报道广西兰科植物13个新记录种,即旗唇兰[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Yamamoto)Ormerod]、紫茎兰(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Pantl.)、指柱兰(Stigmato...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气候湿润,生境复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该文报道广西兰科植物13个新记录种,即旗唇兰[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Yamamoto)Ormerod]、紫茎兰(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Pantl.)、指柱兰(Stigmatodactylus sikokianus Maxim.ex Makino)、二尾兰(Vrydagzynea nuda Bl.)、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Z.J.Liu&L.J.Chen)、拟泰国卷瓣兰(Bulbophyllum nipondhii Seidenf.)、南岭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nanlingensis H.Z.Tian&F.W.Xing)、垂叶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 Maxim.)、四腺翻唇兰(Hetaeria anomala Lindl.)、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聚叶钗子股(Luisia appressifolia Aver.)、峨眉竹茎兰(Tropidia emeishanica K.Y.Lang)、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Lindl.)Trimen],其中,旗唇兰属(Kuhlhasseltia J.J.Smith)、紫茎兰属(Risleya King&Pantl.)、指柱兰属(Stigmatodactylus Maxim.ex Makino)、二尾兰属(Vrydagzynea Bl.)为广西新记录属,广西兰科植物至此记载到128属472种4变种。文中提供了新记录物种的引证标本、地理分布和特征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广西 兰科 物种多样性 监测样地
下载PDF
广西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小志
4
作者 邹春玉 孟世勇 +1 位作者 许为斌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13-2223,共11页
该文基于文献考证、馆藏标本鉴定及野外调查,对广西景天属(Sedum L.)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概述,确定目前分布有17种,其中有6个新记录种。该文概述了广西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订正了藓状景天(S.polytrichoid... 该文基于文献考证、馆藏标本鉴定及野外调查,对广西景天属(Sedum L.)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概述,确定目前分布有17种,其中有6个新记录种。该文概述了广西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订正了藓状景天(S.polytrichoides Hemsl.),简述了6个新记录种,即钝萼景天(S.leblancae Hamet.)、黎平景天(S.lipingense R.B.Zhang,D.Tan&R.X.Wei)、龙泉景天(S.lungtsuanense S.H.Fu)、圆叶景天(S.makinoi Maxim.)、细小景天(S.subtile Miq.)、土佐景天(S.tosaense Makino),并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彩色照片。该文还对广西景天属植物的多样性以及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并附有分种检索表和各个分类群在广西的分布情况,为该属后续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天科 景天属 物种多样性 新记录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5
作者 张艳成 张强 +2 位作者 牟光福 刘演 赵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1-2181,共11页
姑婆山紧邻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该文采用随机踏查法对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姑婆山紧邻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该文采用随机踏查法对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1)共发现348种大型真菌,隶属于2门6纲17目69科175属,其中包含食用菌40种、药用菌42种、毒菌7种。(2)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等9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靴耳属(Crepidotus)、毛皮伞属(Crinipellis)和粉褶蕈属(Entoloma)等11属。(3)共发现2个中国特有属,即脆孔菌属(Fragiliporia)和臧氏牛肝菌属(Zangia);11个中国特有种,即厚集毛菌(Coltricia crassa)、魏氏集毛菌(C.weii)、丛生粉褶蕈(Entoloma caespitosum)、极细粉褶蕈(E.praegracile)、近薄囊粉褶蕈(E.subtenuicystidiatum)、薄管层卧孔菌(Fomitiporia tenuitubus)、香榧嗜蓝孢孔菌(F.torreyae)、脆孔菌(Fragiliporia fragilis)、南岭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nanlingensis)、亚白灰孢多年卧孔菌(P.subtephropora)以及脑形银耳(Tremella cerebriformis)。(4)该区域大型真菌科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广布成分(66.67%)、泛热带成分(17.39%)以及北温带成分(15.94%);属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7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1.71%),其次为泛热带成分(20.57%)和北温带成分(13.71%)。该研究结果为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评估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婆山及邻近地区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区系特征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广西莎草科薹草属植物小志
6
作者 陆昭岑 陈海玲 +1 位作者 覃营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3-2212,共10页
薹草属(Carex L.)是广西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大属,目前记录的物种达100种,然而广西薹草属植物资源仍然不清楚,缺乏系统的调查与研究。该文基于馆藏薹草属植物标本鉴定,文献收集整理和野外调查等基础上,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前期研究进行系统... 薹草属(Carex L.)是广西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大属,目前记录的物种达100种,然而广西薹草属植物资源仍然不清楚,缺乏系统的调查与研究。该文基于馆藏薹草属植物标本鉴定,文献收集整理和野外调查等基础上,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前期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物种编目简况进行了概述;另外,广西薹草属植物特有性高,通过对16个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的类群进行系统梳理,考证其模式产地准确性,补充分布信息,确定目前广西特有薹草属植物共8种;报道了广西薹草属植物8个新记录种,即禾状薹草(C.alopecuroides D.Don)、仲氏薹草(C.chungii Z.P.Wang)、糙毛囊薹草(C.hirtiutriculata L.K.Dai)、秆叶薹草(C.insignis Boott)、云雾薹草(C.nubigena D.Don)、仙台薹草(C.sendaica Franch.)、伴生薹草(C.sociata Boott)、横果薹草(C.transversa Boott),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凭证标本照片,并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多样性、特有性、地理分布以及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该研究结果为薹草属的后续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草科 薹草属 物种多样性 特有植物 新记录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Ⅶ)
7
作者 农时越 吴望辉 +2 位作者 覃营 李健玲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4-2233,共10页
该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14个新记录种,即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多脉凤仙花(Impatiens polyneura K.M.Liu)、厚叶冷水花(Pilea sinocrassifolia C.J.Chen)、褐柄合耳菊[Synotis fulvipes(Y.Ling) C.Jeffrey&Y.L.Chen]、微... 该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14个新记录种,即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多脉凤仙花(Impatiens polyneura K.M.Liu)、厚叶冷水花(Pilea sinocrassifolia C.J.Chen)、褐柄合耳菊[Synotis fulvipes(Y.Ling) C.Jeffrey&Y.L.Chen]、微小报春苣苔(Primulina minor F.Wen&Y.G.Wei)、出蕊四轮香(Hanceola exserta Y.Z.Sun ex C.Y.Wu)、长管香茶菜[Isodon longitubus(Miq.) Kud8]、南方香简草(Keiskea australis C.Y.Wu&H.W.Li)、多枝霉草(Sciaphila ramosa Fukuy.&T.Suzuki)、长苞谷精草(Eriocaulon decemflorum Maxim.)、渥丹(Lilium concolor Salisb.)、鄂西南星(Arisaema silvestrii Pamp.)、盲蛛石豆兰(Bulbophyllum tipula Aver.)、刺毛柳叶箬(Isachne sylvestris Ridl.),并列出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这些广西新记录物种的发现不仅为广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对精准实施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行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新记录 广西 区系地理 分类
下载PDF
中全新世以来杭州湾古气候、环境变迁及对良渚文化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演 李茂田 +1 位作者 孙千里 陈中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2-330,共9页
利用在杭州湾西部良渚古城遗址附近获取的沉积物岩芯,试图通过高精度加速器质谱(AMS)测年以及多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来揭示中全新世以来良渚地区的气候、环境变迁历史,进而讨论其与良渚文化消亡的可能联系.对沉积物的有孔虫分析显... 利用在杭州湾西部良渚古城遗址附近获取的沉积物岩芯,试图通过高精度加速器质谱(AMS)测年以及多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来揭示中全新世以来良渚地区的气候、环境变迁历史,进而讨论其与良渚文化消亡的可能联系.对沉积物的有孔虫分析显示:在大约7500 5200 cal a B.P.期间,研究区为富含有孔虫的潮滩相沉积环境;而约5200 cal a B.P.以来,有孔虫逐渐消失,反映了研究区逐渐脱离海水影响成陆的过程.孢粉记录显示:研究区在约5200 5000 cal a B.P.期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植被为主,伴有少量针叶植被,气候总体上相对暖湿.而在大约5000 4000 cal a B.P.期间,针叶植被的相对增加总体反映了趋于凉湿的气候.在约4000 1500 cal a B.P.期间,虽然常绿阔叶植被重新占据相对优势,但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同时落叶阔叶类植被增加,表明了趋暖偏干的气候;同时,该段水生草本、蕨类植被和藻类的相对增加或许反映了研究区下垫面开始沼泽、湿地化的趋势.约1500 400 cal a B.P.期间,木本植被整体呈减少趋势,陆生草本植被则大量增加,针叶植被进一步减少,表明气候进一步趋干;同时,水生草本和藻类的急剧增加,可能反映了湿地化加剧的状况.最近约400 cal a B.P.以来,针叶植被急剧增加,常绿阔叶植被减少,可能反映了气候突然变冷的过程.岩芯下段禾本科孢粉(>40μm)的出现与研究区脱海成陆的时间相吻合,这表明良渚时期(大约5000 4000 cal a B.P.)研究区水稻种植已有一定规模.但在大约4000 cal a B.P.前后的良渚文化末期,禾本科孢粉浓度一度出现降低,这可能反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的减弱,其与良渚文明衰落的时间基本吻合.总体上看,这一变化发生在趋干的气候背景以及沼泽化、湿地化加剧的下垫面条件下,暗示了气候、环境因素对良渚文明的衰落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全新世 杭州湾 古环境演变 古气候 孢粉 良渚文化
下载PDF
广西主要经济植物的多媒体信息系统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演 文和群 +3 位作者 廖宏 唐赛春 韦发南 刘连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4-96,共3页
介绍了广西主要经济植物资源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制及其功能 。
关键词 经济植物 信息系统 多媒体 广西 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中国广西苦苣苔科一新种——灵川小花苣苔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演 韦毅刚 唐赛春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报道了在广西岩溶洞穴发现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一新种——灵川小花苣苔C.lingchuanensisYanLiu&Y.G.Wei。本种因聚伞花序花稀疏,花冠白色,明显二唇形,上唇比下唇短3倍以上,退化雄蕊3而与羽裂小花苣苔C.bipi... 报道了在广西岩溶洞穴发现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一新种——灵川小花苣苔C.lingchuanensisYanLiu&Y.G.Wei。本种因聚伞花序花稀疏,花冠白色,明显二唇形,上唇比下唇短3倍以上,退化雄蕊3而与羽裂小花苣苔C.bipinnatifidaW.T.Wang相近,区别在于前者叶不裂,雄蕊被短柔毛。本种在叶形上还与小花苣苔C.repandaW.T.Wang相近,不同在于后者花冠不明显二唇形,上下唇近等长,雄蕊无毛,退化雄蕊2。灵川小花苣苔的分布范围狭窄,目前仅见于一个岩溶洞穴的近洞口段,具明显的洞生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苣苔属 灵川小花苣苔 苦苣苔科 新种 岩溶洞穴 广西 中国
下载PDF
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演 宁世江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124-132,共9页
调查于 1997年 10月至 2 0 0 1年 6月进行。分布范围狭窄的物种采用样方调查 ,分布面积较小的物种采用资源全查法 ,区域性广泛分布或局部地域广泛分布的物种采用样方调查 ,辅设线带、线段单元。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归类。调查发现自... 调查于 1997年 10月至 2 0 0 1年 6月进行。分布范围狭窄的物种采用样方调查 ,分布面积较小的物种采用资源全查法 ,区域性广泛分布或局部地域广泛分布的物种采用样方调查 ,辅设线带、线段单元。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归类。调查发现自然分布目的物种 75种 ,其中属国家 、 级保护物种分别为 2 2种和 40种、省级保护物种 13种 ,属广西特有 17种、我国特有 5 8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 ,5 0 %属于古老成分。广西广布种仅有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和金毛狗脊 (Cibotium barometz ) ,南部岩溶地区的局域广布种是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任豆 (Zenia insignis)、剑叶龙血树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其他多数物种的分布面积都很狭少。除金毛狗脊外 ,现存资源量 (株数 )在 10 0万株以上的种类仅有任豆和剑叶龙血树 ,占全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总数的 2 .7% ;10万~ 10 0万株的有 8种 ,占 10 .6 % ;1万~ 10万株有 9种 ,占 12 .0 % ;0 .1万~ 1万的有 2 0种 ,占 2 6 .7% ;10 0~ 10 0 0株的有 2 4种 ,占 32 .0 % ;现存不足 10 0株的有 11种 ,占 14.7% ;部分种类现存株数极少 ,如广西火桐 (Erythropsiskwangsiensis) 3株、水松 (Glyptostrobuspensilis) 9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 保护植物
下载PDF
中国广西唇柱苣苔属(苦苣苔科)一新种——黄花牛耳朵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演 韦毅刚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5期391-393,共3页
报道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Chirita一新种,即黄花牛耳朵C.luteaYanLiu&Y.G.Wei。黄花牛耳朵的体态和叶形与牛耳朵(C.eburnea)相似,但前者聚伞花序俯垂,花冠黄色,花药与退化雄蕊先端密被白色绵毛。
关键词 中国 广西 唇柱苣苔属 苦苣苔科 黄花牛耳朵
下载PDF
基于TACE的多联治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疗效差异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演 胡宗涛 +3 位作者 张永康 伍铜锤 韩靖 程怀东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按探究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靶向治疗以及免... 目的按探究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间于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了TACE治疗的中晚期不可切除HCC共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情进展以及治疗方式,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的预后资料。将患者分别分为单一TACE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其中联合治疗组包含二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和四联治疗组,结合预后生存资料,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使用Log-Rank检验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纳入76例中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ACE治疗,同时接受HAIC治疗的患者20例,接受仑伐替尼/索拉非尼靶向治疗50例,接受卡瑞丽珠单抗免疫治疗38例,其中23.7%的患者仅接受TACE单一治疗(18例),21%的患者接受二联治疗(16例),44.7%的患者接受三联治疗(34例),10.5%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8例)。人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5(4~61)个月。Cox回归分析证实单纯TACE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差(HR=11.207,P<0.001)。KM曲线也提示联合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优于单一治疗(P<0.001)。结论对于中晚期不可切除的HCC患者,TACE治疗联合HAIC治疗、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的多联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热辐射和绕组绝缘纸对自然对流下的变压器温度影响
14
作者 刘演 彭庆军 +1 位作者 高盛祥 舒振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232-11238,共7页
为考虑在实际中热辐射和绕组绝缘纸对变压器自然对流的温度场影响,以1台SSZ20-63000/110的油浸式变压器为原型,建立了包含垫圈、绝缘纸筒、压板、绕组绝缘纸和黑体热辐射的变压器热点温升物理计算模型,通过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方法研究了... 为考虑在实际中热辐射和绕组绝缘纸对变压器自然对流的温度场影响,以1台SSZ20-63000/110的油浸式变压器为原型,建立了包含垫圈、绝缘纸筒、压板、绕组绝缘纸和黑体热辐射的变压器热点温升物理计算模型,通过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方法研究了热辐射和绕组绝缘纸对变压器自然对流的温度场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情况下,热辐射会使得绕组的热点温度和温升值发生小幅度升高,而绕组表层绝缘纸使得绕组的热点温度和温升值大幅度升高;热辐射不会影响热点的位置分布,而绕组绝缘纸会使热点位置发生下移;虽然热辐射对绕组的热点温度影响较小,但是和绕组绝缘纸一起考虑时影响较大。可见仿真计算时最好不要忽略热辐射和绕组绝缘层,否则与实际值相差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自然对流 绝缘纸 有限元 热点 温升
下载PDF
海南鹦哥岭的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荣京 邢福武 +5 位作者 萧丽萍 刘演 叶育石 吴世捷 陈红锋 王发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2-392,共11页
海南鹦哥岭保存了我国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和最原始的热带雨林。2003-2006年间,作者通过近4个月的野外调查,对该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在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育中的重要性。结果如下:该地区... 海南鹦哥岭保存了我国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和最原始的热带雨林。2003-2006年间,作者通过近4个月的野外调查,对该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在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育中的重要性。结果如下: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73科825属1,706种(含变种)。该地植物区系成分热带性质较强,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25.28%和32.36%;中国特有属8个,占非世界属总数的1.01%,其中海南特有属2个,分别为多核果属(Pyrenocarpa)、盾叶苣苔属(Metapetrocosmea)。在种的水平上,热带成分占非世界种总数的70.50%,处于明显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474种,占非世界种总数的28.42%,其中海南特有种149种,占中国特有种的31.44%。鹦哥岭的植物区系在组成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但具有较多的特殊类群,而且是亚热带植物种类与典型热带植物种类、干热性植物种类与湿热性植物种类相互渗透的交汇地带,在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与邻近4个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认为鹦哥岭与吊罗山的种子植物区系相似性最大,而与鼎湖山、西双版纳的种子植物区系相比,鹦哥岭表现出更强的热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植物地理成分 特有性 保育
下载PDF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黄俞淞 吴望辉 +3 位作者 蒋日红 刘晟源 刘演 李先琨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6-355,345,共11页
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包括对异名的订正、新发现类群和新发表类群的添加以及广西新记录种、特有种、国家或区级重点保护物种的统计等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表明:弄岗保护区共计有维管... 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包括对异名的订正、新发现类群和新发表类群的添加以及广西新记录种、特有种、国家或区级重点保护物种的统计等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表明:弄岗保护区共计有维管植物1752种,隶属于184科810属。其中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39种、种子植物广西特有种101种、岩溶特有植物278种、珍稀濒危植物33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3种、广西新记录种9种以及植物新类群1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岗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石灰岩植物区系 中国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利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典鹏 张厚瑞 +2 位作者 陈海珊 赵肃清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资源研究情况、几种传统植物农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植物农药的商品化研究等,并就植物农药开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植物农药 资源 作用机制 商品化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室内毒力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海珊 李典鹏 +2 位作者 赵肃清 刘演 梁惠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3-565,共3页
采用浸叶法和Potter喷雾法测定七种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 (Lipaphiserysim)的室内毒力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巴豆、博落回和醉鱼草提取物对萝卜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 分别为 1 86.94mg/L、2 0 0 .75mg/L和 1 5 7.73mg/L。
关键词 萝卜蚜 室内毒力 醉鱼草 植物提取物 种植 LC50 喷雾法 研究结果 致死 巴豆
下载PDF
广西植物标本馆标本数字化信息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林春蕊 刘演 +3 位作者 何成新 沈晓琳 邹蓉 于息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8-284,共7页
为更了解广西植物标本馆概况与各类标本构成情况,该文以标本馆信息数据库的标本信息为基础,分别从标本的种类、石山植物标本、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在统计的20万份维管植物标本中,共隶属314科2... 为更了解广西植物标本馆概况与各类标本构成情况,该文以标本馆信息数据库的标本信息为基础,分别从标本的种类、石山植物标本、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在统计的20万份维管植物标本中,共隶属314科2504属11452种;石山植物标本份数占45.35%,含205科1021属2700种;广西采集的标本份数最多,共100372份占总份数的50.19%;在50年代标本采集量最大,达87997份占总份数的44.00%。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标本 信息数据库 统计与分析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茂田 孙千里 +2 位作者 王红 刘演 赖小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514,共10页
根据1960 2000年间长江大通水文站记录的水、沙以及硅、氮、磷等数据,结合1954 2006年间长江流域库容大于108m3的162座水库的库容、上游径流量、总磷等数据,利用Vollenweider模型分析了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DSi)通... 根据1960 2000年间长江大通水文站记录的水、沙以及硅、氮、磷等数据,结合1954 2006年间长江流域库容大于108m3的162座水库的库容、上游径流量、总磷等数据,利用Vollenweider模型分析了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DSi)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s相比1960s,长江入海DSi通量下降了约1.85×106t/a,减少了大约25.3%;入海DSi通量的下降与流域径流波动、入海悬沙通量下降以及溶解无机氮通量的增加紧密相关.2)流域水库明显改变径流的自然过程,增加径流的滞留时间,流域90%以上的水库对上游径流的滞留时间超过0.05年,水库产生显著的DSi"生物过滤器"效应.模型计算显示流域大型水库对DSi的累计滞留量可达0.85×106t/a,占年均入海DSi通量(1990 2000年)5.4×106t的15.7%,是入海DSi通量减少量(1.85×106t/a)的45.9%.3)根据保守估计,流域162座大型水库内泥沙累计淤积量达6.75×108t/a,不仅使悬沙入海通量显著下降,而且造成大量颗粒吸附的外源和内源DSi颗粒沉淀,这对入海DSi通量减少也起到重要贡献.但目前对水库"泥沙过滤器"的滞留机理并不清楚,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库 沉积过程 溶解硅 滞留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