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年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与空间异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国恩 刘耀彬 +3 位作者 李汝资 李硕硕 骆康 刘澄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8-2322,共15页
洞察快速城市化进程下三生空间的转型规律和空间异质驱动机制,是湖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和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系统韧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 洞察快速城市化进程下三生空间的转型规律和空间异质驱动机制,是湖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和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系统韧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20年土地覆被遥感影像数据,从“空间结构-分布格局-空间功能”演变视角分析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规律,并定量识别环湖区、近湖区和远湖区格局转型的空间异质机制。结果表明:(1)近40年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动态异质性,生产空间持续聚焦于湖滨及河流沿岸平原区,生活空间向各城市建成区蔓延集聚,生态空间存续于湖域及边缘山区丘陵地带。县域尺度格局转型同样呈显著的差异化演进格局,其中生态空间的收缩趋势呈现出由环湖向远湖逐渐衰减的态势;(2)尽管以生态空间为主导的结构基本面未改变,但生态空间在生产和生活空间侵占下持续减损,突出表现为大规模水域和林地生态空间被农业生产、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侵占;(3)功能指数转型中持续呈现出由环湖区向远湖区的梯度变化过程,证实了三生空间功能转型“湖泊效应”现象的存在;(4)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环湖区和近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的关键驱动因子,而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主导了远湖区的三生空间格局转型,而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增长、产业经济规模增长和农机使用水平等二级细分因素通过不同情景组合塑造了鄱阳湖区不同地域差异化的三生空间格局转型机制。研究结果为认识湖域地区独特的国土空间演进规律和因地而异的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构建面向现代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产-生活-生态”协同的生态文明新格局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格局转型 驱动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 鄱阳湖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与耦合协调的生态管理分区——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29
2
作者 韩增林 刘澄浩 +2 位作者 闫晓露 李欣媛 王学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064-9075,共12页
生态管理分区是建设用地扩张指引和生态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大连市为例,选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美学景观6项指标,综合运... 生态管理分区是建设用地扩张指引和生态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大连市为例,选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美学景观6项指标,综合运用模型法及生态经济学方法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并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和经济现状定量评估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利用象限匹配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千米网格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和协调关系及其区域差异,进而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划分生态管理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旨在为区域内生态修复以及差异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北部林地和东西部沿海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高、需求低,中南内陆城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需求高的空间格局;(2)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和失调特征明显,匹配类型以高供给-低需求和低供给-高需求为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平均值为0.38,表现为轻度失调;(3)综合分析将大连分为4个生态管理区,其中,生态涵养区为高供低需-供需失调区,要以保护为主培育为辅,重点保护;生态农业区为高需-供需平衡区,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提高其投入产出效率;生态改良为低供高需-供需失调区,以生态建设和整治为主,综合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生态一般保护区为高供-供需失调区,以综合保护为主,提高生态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管理分区 耦合协调 网格尺度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
3
作者 刘澄浩 王精 《高校图书馆工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6-86,109,共2页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设。
关键词 读者工作 院校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演变轨迹及其社会-生态驱动的地理探测——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闫晓露 李欣媛 +2 位作者 刘澄浩 李佳伟 钟敬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734-5747,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内部相互依赖机制识别、实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多种生态系...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内部相互依赖机制识别、实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与影响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针对目前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交互作用动态演化分析及其社会⁃生态驱动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大连市为例,选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景观美学6种关键服务。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借助自组织网络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进一步分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交互作用的时空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0.45),土壤保持与景观美学存在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0.50)。②2005—2015年大连市生态保育簇空间格局较稳定,水源涵养簇、食物供给簇与服务枯竭簇之间轨迹变化明显,城市扩张与服务枯竭簇演变具有一致性。③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布的关键自然因素,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地均GDP是影响其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因子间交互作用会强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异特征的解释,特别是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服务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开展基于服务簇的生态系统服务交互关系研究,可以为区域制定针对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地理探测器 可持续管理
下载PDF
环鄱阳湖区县域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硕硕 李汝资 +3 位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刘澄浩 魏国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45-2263,共19页
协调推进县域城镇化与碳收支平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已有文献大多局限于城镇化对碳排放或碳汇的单一影响,对碳收支平衡的探讨相对欠缺。本文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揭示1980—2020年环鄱阳湖区县域城镇化与碳收支... 协调推进县域城镇化与碳收支平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已有文献大多局限于城镇化对碳排放或碳汇的单一影响,对碳收支平衡的探讨相对欠缺。本文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揭示1980—2020年环鄱阳湖区县域城镇化与碳收支平衡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而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维度探究县域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0年以后,环鄱阳湖区整体碳排放量大于碳吸收量,研究区整体由碳汇区逐渐转变为碳源区。②环鄱阳湖区县域碳收支平衡比不断缩小,碳赤字县域不断增加,且碳赤字区逐渐向西侧环湖边缘区扩散。③整体上,环鄱阳湖区县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对碳收支平衡比具有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人口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比的负向影响最大,土地城镇化次之,而经济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④此外,政府干预程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对研究区县域碳收支平衡比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对外开放水平对研究区碳收支平衡比的影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碳收支 时空差异 环鄱阳湖区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