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液体组织活检技术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正然 刘炫辉 吴小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21-1226,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筛查与干预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无创液体组织活检技术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并发症少、依从性高的优点,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筛查与干预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无创液体组织活检技术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并发症少、依从性高的优点,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是目前CRC筛查技术的研究热点与突破点。近年来,随着多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粪便及外周血基因组、蛋白质组、微生物组检测等均被证实了在肠癌筛查中的应用潜力,许多可用于肠癌早筛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进而涌现出大量的CRC无创性筛查的新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综合现有的CRC无创性早期诊断的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期为进一步的肠癌早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无创液体组织活检 筛查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宗进 吴现瑞 +9 位作者 张珑涓 刘华山 姚秋琼 刘炫辉 周驰 何小文 王磊 吴小剑 汪建平 兰平 《腹部外科》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保肛术后30d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956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并发症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30d... 目的探究直肠癌保肛术后30d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956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并发症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30d内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的危险因素。结果 956例病人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3%(60/956)。按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a级36例,Ⅲb级12例,Ⅳa级5例,Ⅳb级5例,Ⅴ级2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OR=1.781、95%CI为1.04~3.048、P=0.035),术前白蛋白(OR=6.979、95%CI为3.057~15.930、P<0.001),术中估计出血量(OR=2.386、95%CI为1.375~4.138、P=0.002),术中输血(OR=2.698、95%CI为1.088~6.695、P=0.032)与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合并症(OR=2.051、95%CI为1.160~3.627、P=0.014),术前白蛋白(≤35g/L)(OR=4.652、95%CI为1.776~12.182、P=0.002),术中估计出血量(>150ml)(OR=2.131、95%CI为1.190~3.816、P=0.011)是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存在合并症、低白蛋白血症及术中出血量大是直肠癌术后30d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后严重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表弟真逗
3
作者 刘炫辉 《快乐作文(中年级版)》 2014年第12期7-7,共1页
小表弟可是我最要好的兄弟加朋友。提起我的小表弟,发生在他身上的新奇而有趣的事可多啦!去年秋天,我随爸爸到乡下的姑姑家做客。下午,小表弟带我到村外的野地里玩。我们沿着一条小径来到一片荒草地,那里杂草丛生,还有一些小灌木,我闻... 小表弟可是我最要好的兄弟加朋友。提起我的小表弟,发生在他身上的新奇而有趣的事可多啦!去年秋天,我随爸爸到乡下的姑姑家做客。下午,小表弟带我到村外的野地里玩。我们沿着一条小径来到一片荒草地,那里杂草丛生,还有一些小灌木,我闻到了青草的香气,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心里特别喜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表弟 小虫 荒草地 我闻 刘炫 蔚州镇 前进路 指导教师 一真
下载PDF
炎性肠病手术并发症的防范与处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现瑞 刘炫辉 兰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炎性肠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是炎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本文通过临床研究结果及观察,并结合最... 炎性肠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是炎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本文通过临床研究结果及观察,并结合最近国内外文献。分别针对炎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术后并发症种类、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手术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兰平 刘炫辉 吴现瑞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1-895,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多因素导致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IBD治疗方法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治疗主要解决并发症、干细胞治疗IBD及其并发症逐渐被指南认可。间充质干...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多因素导致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IBD治疗方法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治疗主要解决并发症、干细胞治疗IBD及其并发症逐渐被指南认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具有免疫调节及促进上皮重建作用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应用于IBD及其并发症治疗。笔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就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研究、IBD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BD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原文传递
我国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决策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现瑞 刘炫辉 兰平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73-279,共7页
我国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接受外科干预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治疗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我们应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进行外科干预,以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 我国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接受外科干预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治疗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我们应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进行外科干预,以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本文通过复习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分别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决策
原文传递
白介素36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生存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绪涛 范德军 +4 位作者 邹一丰 何晓生 郑晓彬 刘炫辉 兰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36α(IL-36α)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9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IL-36α的表达情况,根据IL-36α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白介素36α(IL-36α)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9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IL-36α的表达情况,根据IL-36α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在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3%、77.2%和66.3%、65.3%(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36α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均P <0.05).结论 IL-36α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相关,并且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类似物和衍生物/代谢 结直肠肿瘤/代谢 预后
原文传递
G蛋白耦联受体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邹一丰 林绪涛 +6 位作者 范德军 陈秀婷 杨峥 郑晓彬 刘炫辉 吴小剑 兰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5-940,共6页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1(GPR3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2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1(GPR3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2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GPR3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根据结直肠癌组织平均吸光度值分界值,将患者分为GPR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GP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平均吸光度值(0.063±0.014)比(0.045±0.020),P=0.000]。以0.051的平均吸光度值为分界值将全组患者分为GPR31低表达组197例和高表达组124例。高表达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2.1%(15/124)比4.1%(8/197),P=0.007]。GPR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和59.7%,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2%和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癌胚抗原异常、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GPR31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GP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G蛋白耦联受体3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旭明 刘炫辉 +3 位作者 黄凌玉 蔡泽荣 陈钰锋 吴小剑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7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7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中,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组)33例,无腹膜转移(无腹膜转移组)38例。腹膜转移组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升高21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术前糖类抗原199升高16例,无腹膜转移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病理类型为腺癌(包括黏液腺癌和结肠型腺癌)30例,无腹膜转移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淋巴结转移12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为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概率高且预后差,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的阑尾肿瘤更有可能发生腹膜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阑尾肿瘤 阑尾腺癌 腹膜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