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分析丝氨酸/甘氨酸转换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动力学机制
1
作者 樊军武 朱晓梅 +3 位作者 范志远 刘炳亚 敖平 陈永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目的胃癌(GC)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研究表明其与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密切相关。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丝氨酸/甘氨酸代谢能够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通过一种... 目的胃癌(GC)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研究表明其与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密切相关。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丝氨酸/甘氨酸代谢能够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通过一种基于随机和非梯度系统的势能景观所建立的大型代谢网络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一个稳定的胃癌细胞代谢动力学模型。基于对模型的调控,定量分析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动力学机制。对一般代谢网络动力学方程添加随机噪声,通过随机动力学分解得到代谢网络参数空间的李雅普诺夫(Lyapunov)函数。进一步减少与随机波动相关的Lyapunov函数变化,从而得到稳定的代谢网络。结果在动力学参数不足的情况下,成功构建了胃癌细胞代谢网络的动力学模型。当胞外丝氨酸可用时,模型优先消耗丝氨酸;当甘氨酸生成丝氨酸的速率增加时,模型显著上调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稳态通量。结论本文证明了胃癌细胞对于丝氨酸的优先摄取以及丝氨酸/甘氨酸转化速率对SAM生成的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甲基化进程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靶向丝氨酸/甘氨酸代谢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丝氨酸/甘氨酸代谢 细胞增殖 随机动力学分解 LYAPUNOV函数 S-腺苷甲硫氨酸 甲基化
下载PDF
胃癌基础与转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2
作者 李建芳 余俊贤 +2 位作者 严超 朱正纲 刘炳亚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7-16,共10页
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而胃癌的总体疗效不满意。临床上面临的早期诊断率低、肿瘤异质性、缺乏精确分型和精准治疗方案、治疗抵抗、复发与转移等问题是胃癌总体疗效不高的关键所在。为根本解决上述临床问题,需加强胃癌的基础研究... 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而胃癌的总体疗效不满意。临床上面临的早期诊断率低、肿瘤异质性、缺乏精确分型和精准治疗方案、治疗抵抗、复发与转移等问题是胃癌总体疗效不高的关键所在。为根本解决上述临床问题,需加强胃癌的基础研究,包括肿瘤基因组学、基因编辑、肿瘤微环境、炎症和衰老与肿瘤的关系、细胞分化障碍、细胞自噬与死亡、代谢紊乱、免疫治疗和药物开发等核心命题。本文将概述临床上胃癌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并阐述针对这些临床问题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为胃癌基础及转化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转化医学 基因组学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炳亚 陶厚权 +2 位作者 王瑞年 尹浩然 林言箴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刘炳亚1陶厚权1王瑞年2尹浩然1林言箴1作者单位: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浸润转移是阻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肿... 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刘炳亚1陶厚权1王瑞年2尹浩然1林言箴1作者单位: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浸润转移是阻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对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胃壁原位种植
下载PDF
重视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提高胃癌总体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炳亚 朱正纲 吴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还很肤浅,早期诊断率还很低,临床疗效还不尽人意,从对胃癌本身的认识到预防、诊断及治疗都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以多学科合作,多学科交叉融...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还很肤浅,早期诊断率还很低,临床疗效还不尽人意,从对胃癌本身的认识到预防、诊断及治疗都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以多学科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循因医学"到"循证医学",从"系统生物学"、"转化医学"到"精准医学"等不同层次、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加深对胃癌的认识,提高胃癌的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疗效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及其负载胃癌细胞总RNA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炳亚 陈雪华 +4 位作者 李建芳 尹浩然 朱正纲 顾琴龙 林言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5-27,44,共4页
目的 以小鼠胃癌细胞总RNA负载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磁性细胞分选器(MACS)自小鼠脾细胞中分选出CDllc+的DC作短期培养,以小鼠前胃癌细胞株的总RNA脉冲DC,分别以RNA脉冲的DC(RNA/DC)和未脉冲的DC(UDC)皮下注射免... 目的 以小鼠胃癌细胞总RNA负载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磁性细胞分选器(MACS)自小鼠脾细胞中分选出CDllc+的DC作短期培养,以小鼠前胃癌细胞株的总RNA脉冲DC,分别以RNA脉冲的DC(RNA/DC)和未脉冲的DC(UDC)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次;免疫后7d,皮下接种小鼠前胃癌细胞MFC 5×105/鼠,以未作免疫注射的小鼠作为对照。接种肿瘤细胞后21d,处死实验动物,测量肿瘤体积,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和血清IL-12含量。结果 RNA/DC免疫组、UDC免疫组和对照组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0.3688±0.6571)、(0.7536±0.3659)、(2.6323±1.1435)cm3。RNA/DC免疫组外周血和脾细胞NK活性均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分别高出66.2%和65.4%;其肿瘤特异性CTL也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升高49.5%。UDC组NK和CTL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短期培养的DC和以肿瘤细胞总RNA作为抗原脉冲的DC均可诱导较强的抗肿瘤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负载 胃癌细胞 总RNA 抗肿瘤作用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基因-1,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炳亚 陈雪华 +5 位作者 李建芳 张奕 瞿颖 顾琴龙 朱正纲 林言箴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 了解胃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MAGE) 1、3基因的表达 ,并探讨其作为免疫治疗的靶抗原在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 36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中MAGE 1、3基因的表达情况 ,并以 37例慢... 目的 了解胃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MAGE) 1、3基因的表达 ,并探讨其作为免疫治疗的靶抗原在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 36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中MAGE 1、3基因的表达情况 ,并以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和 4株胃癌细胞株作为对照。结果  36例胃癌组织中 ,MAGE 1表达阳性率为 72 .2 2 % (2 6 / 36例 ) ,MAGE 3表达阳性率为 6 9.4 4 % (2 5 / 36例 ) ,MAGE 1、3表达双阳性率为 5 2 .78% (19/ 36例 ) ,MAGE 1、3任一基因表达阳性者 32例 ,阳性率为 88.89% (32 / 36例 )。癌旁“正常”黏膜中MAGE 1、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7.2 2 % (17/ 36例 )和 4 4 .4 4 % (16 / 36例 ) ,MAGE 1、3表达双阳性率为 30 .5 6 % (11/ 36例 )。 37例慢性胃炎组织中 ,MAGE 1、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9.73% (11/ 37例 )和2 7.0 3% (10 / 37例 ) ,MAGE 1、3表达双阳性率为 8.11% (3/ 37例 )。胃癌组织MAGE 1、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和慢性胃炎患者。 4株胃癌细胞株MAGE 1、3基因表达均为阳性。结论 基于MAGE 1、3基因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 ,可利用其作为靶分子进行免疫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1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胃癌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炳亚 陈雪华 +4 位作者 李建芳 顾琴龙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以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相融合使融合细胞能将肿瘤抗原递呈给T细胞,并提供T细胞激活所必需的第二信号,借此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方法通过PEG法将鼠源性胃癌细胞MFC与小鼠DC进行融合(T/DC),融合后经50Gy电子... 目的以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相融合使融合细胞能将肿瘤抗原递呈给T细胞,并提供T细胞激活所必需的第二信号,借此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方法通过PEG法将鼠源性胃癌细胞MFC与小鼠DC进行融合(T/DC),融合后经50Gy电子线照射,以1×106肿瘤疫苗于小鼠皮下注射免疫2次,间隔1周后接种,后一次免疫后1周于小鼠皮下接种5×105MFC胃癌细胞。肿瘤细胞接种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测量肿瘤大小、外周血NK活性和脾细胞CTL活性。结果肿瘤接种后一周对照组小鼠皮下均有肿瘤生长,而T/DC免疫组均无皮下可触及的肿瘤(10/10),10天后T/DC免疫组才有4/10只鼠皮下出现可触及的肿瘤,3周后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T/DC免疫组。经T/DC免疫后小鼠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延长,对照组于肿瘤接种后2周开始有小鼠衰竭死亡,至肿瘤接种后3周对照组仅有3只存活,T/DC免疫组有8只鼠存活,并仍有3只无肿瘤生长。经T/DC免疫后,小鼠NK活性和肿瘤特异性CTL活性均明显提高,T/DC免疫组和对照组MFC特异性CTL活性分别为30.09%和7.12%。结论肿瘤细胞鄄DC融合的肿瘤疫苗可通过加强抗原递呈激活肿瘤特异性CTL而具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胃癌 细胞融合
下载PDF
肿瘤浸润转移阻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炳亚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27-330,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浸润转移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肿瘤 浸润转移 治疗 ECM
下载PDF
肿瘤生物学基础(3)
9
作者 刘炳亚 林言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U031-U036,共6页
关键词 肿瘤 生物学 基因缺陷 原因 修复基因
下载PDF
胃癌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炳亚 黎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前,胃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其他有术中放疗、中医治疗等。免疫治疗一直被人们寄以厚望,然而,由于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对肿瘤免疫机制认识还不够深人.以及胃癌异质性明显.发病机制多样,因此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不明显。... 目前,胃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其他有术中放疗、中医治疗等。免疫治疗一直被人们寄以厚望,然而,由于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对肿瘤免疫机制认识还不够深人.以及胃癌异质性明显.发病机制多样,因此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不明显。但免疫治疗的理念最符合人们的期望.尤其在肿瘤预防、肿瘤切除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有不少研究进展值得胃癌治疗的研究借鉴.以期有所突破。本文就细胞免疫以及应用于胃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免疫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正确选择临床基础研究的方法
11
作者 刘炳亚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医学科学研究的属性 医学科学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是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其是研究人体正常生理、病理、健康与疾病的科学。目的是揭示人体生命本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健康与疾... 医学科学研究的属性 医学科学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是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其是研究人体正常生理、病理、健康与疾病的科学。目的是揭示人体生命本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从而为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设计 医学研究 方法
下载PDF
MTT法检测94例胃癌体外药敏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俊 朱正纲 +4 位作者 刘风华 纪玉宝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体外药敏 MTT法 四唑盐比色法
下载PDF
吉非替尼对胃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曹卫国 马韬 +5 位作者 李建芳 黎皓 纪玉宝 陈雪华 刘炳亚 金冶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0-133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绝大部分人类上皮肿瘤中都有表达,其表达高低与放疗抗拒有关。我们检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高表达胃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作用,并初步探讨...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绝大部分人类上皮肿瘤中都有表达,其表达高低与放疗抗拒有关。我们检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高表达胃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7株人胃癌细胞株(MKN45、SGC7901、SNU-1、N87、AGS、SNU-16、KATO-Ⅲ)中EGFR蛋白的表达,选取2株EGFR相对高表达的胃癌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MTT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拟合生存曲线并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联合放疗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选取7株胃癌细胞中EGFR表达最高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发现其存活率均随吉非替尼浓度或放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MKN45及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0.4mmol/L和0.8mmol/L。MKN45细胞在0.1×IC50及0.2×IC50剂量下的增敏比(SER)分别为1.102和1.154,SGC7901则为1.092和1.176。吉非替尼或照射均可增加凋亡率,减少S期细胞比例及增加G2/M期细胞比例(P<0.01)。结论:吉非替尼序贯照射应用可提高EGFR高表达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阻碍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和干扰细胞周期分布。吉非替尼有望成为EGFR高表达胃癌的放射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KN45细胞株 吉非替尼/放射增敏剂 放射敏感性 体外照射
下载PDF
以健脾为基础的复方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赵爱光 曹雯 +9 位作者 徐燕 赵刚 刘炳亚 蔡泳 杨金祖 顾缨 苑伟 朱莹杰 韩颖盈 杨金坤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4-230,共7页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已广泛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但尚未见到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目的:通过对220例老年胃癌预后的分析,研究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预后的影响。设计、场所、受...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已广泛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但尚未见到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目的:通过对220例老年胃癌预后的分析,研究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预后的影响。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同期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岁及以上老年胃癌病例(来自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瑞金医院消化外科和仁济医院普外科)分为接受中药复方辨证治疗的中药组和未接受中药治疗的非中药组。主要结局指标:依据临床病理分期,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和化疗进行分层。运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化疗以及中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220例病例纳入研究。中药组89例,非中药组131例。总体220例病例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分别是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和中药治疗(P<0.01)。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322,95%可信区间在0.212~0.489。中药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1.1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5.6%、45.7%;非中药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7.19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26.9%、21.9%。对未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分层研究,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中药治疗和化疗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独立的保护性因素(P<0.01),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421,95%可信区间在0.255~0.693;晚期中药组(36例)中位总生存期为17.819个月,晚期非中药组(60例)中位生存期为8.548个月。对临床病理分期为Ib-Ⅳ(T4N1-3M0、T1-3N3M0)接受根治性手术(R0)且接受3个及以上周期术后辅助化疗病例的分层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中药组和术后非中药组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未达到中位数,故未作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中药组(33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0%、59.9%、50.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4.1%、61.4%;术后非中药组(69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6%、51.1%、51.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5.6%、55.6%。结论: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可改善老年胃癌的总体预后,是老年晚期胃癌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对老年根治性胃癌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老人 健脾 无病生存 前瞻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MAGE-1、MAGE-3基因在胃癌和胃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4 位作者 张冬青 张奕 张轶 李建芳 朱正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并对RT PCR扩增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 :36例胃癌组织中 ,MAGE 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72 .2 2 % (2 6 / 36 ) ,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6 9.4 4 % (2 5 / 36 )。MAGE 1、MAGE 3的表达均为阳性者为 5 2 .78% (19/ 36 )。癌旁“正常”黏膜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7.2 2 % (17/ 36 )和4 4 .4 4 % (16 / 36 ) ;MAGE 1、MAGE 3基因表达双阳性者为 30 .5 5 % (11/ 36 )。在 37例胃慢性炎症患者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 ,分别为 2 9.73% (11/ 37)和 2 7.0 3% (10 /37)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双阳性者为 8.1% (3/ 37)。胃癌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和胃慢性炎症患者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基于MAGE 1和MAGE 3基因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 ,可利用这两种蛋白作为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慢性胃炎 MAGE-1 MAGE-3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严超 朱正纲 +6 位作者 燕敏 诸琦 陈军 于颖彦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 (EUS)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4 9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 80 .3 % ,其中T1 81 .8% ,T2 70 .4 % ,T388...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 (EUS)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4 9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 80 .3 % ,其中T1 81 .8% ,T2 70 .4 % ,T388.9% ,T4 71 .4 %。EUS鉴别粘膜和粘膜下癌的准确率为 63 .6 % ,而对粘膜和粘膜下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0 %和 70 .6 %。EUS对胃癌淋巴结状况的判断准确率为 81 % ,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3 .9%和 89.5 %。而EUS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仅 65 .1 % ,其中N0 89.5 % ,N1 59.4 % ,N2 3 2 .4 %。EUS对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1 5 .4 %和 1 0 0 .0 %。EUS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仅 58.6 % ,而对Ⅰa/Ⅰb、Ⅱ /Ⅲa、Ⅲb/Ⅳ的总体判断准确率、高估率和低估率分别为 76 .7%、5 .3 %和 1 8%。结论 :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为更精确的判断TNM分期 ,EUS必需联合螺旋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内镜超声检查 分期 EUS TNM分期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夏加增 朱正纲 +2 位作者 刘炳亚 燕敏 尹浩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淋巴结中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作者共检测了42例胃癌的1251只淋巴结,所有的肿瘤组织和淋巴结均分别用 HE 染色和抗角蛋白19抗体及抗 CEA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用 HE 染色发现有377只(30.1%)淋巴... 目的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淋巴结中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作者共检测了42例胃癌的1251只淋巴结,所有的肿瘤组织和淋巴结均分别用 HE 染色和抗角蛋白19抗体及抗 CEA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用 HE 染色发现有377只(30.1%)淋巴结转移阳性,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共有463只(37.0%)淋巴结转移阳性,其中86只淋巴结只有微转移.42例胃癌中有19例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微转移,其中3例仅有微转移,占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27.3%(3/11).在弥漫型胃癌以及侵及浆膜的胃癌中,微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肿瘤.结论免疫组化染色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检测胃癌微转移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检测 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下载PDF
TK基因联合mIL-2基因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善禹 顾琴龙 +3 位作者 刘炳亚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974-978,共5页
目的通过转基因方法观察自杀基因 TK 对小鼠胃癌的杀伤作用,并联合 mIL-2基因,观察免疫反应在增强 TK 杀伤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方法转导自杀基因 TK,应用脂质体方法转导细胞因子基因 mIL-2.通过体外实验观察 TK 基因对小鼠胃... 目的通过转基因方法观察自杀基因 TK 对小鼠胃癌的杀伤作用,并联合 mIL-2基因,观察免疫反应在增强 TK 杀伤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方法转导自杀基因 TK,应用脂质体方法转导细胞因子基因 mIL-2.通过体外实验观察 TK 基因对小鼠胃癌 MFC 细胞的杀伤性和旁观者效应;体内实验中首先在615小鼠建立胃癌模型,然后分组将病毒上清注入瘤体内,并结合应用前药和 mIL-2基因,分别观察它们对肿瘤的杀伤作用.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T 淋巴细胞亚群在局部的聚集情况.结果 TK 基因在体外即显出明显的杀伤作用,20%的转基因细胞可以杀伤70%~80%以上的肿瘤细胞.体内实验表明 TK基因结合前药 GCV 可显著杀伤肿瘤,而 TK 基因本身并无杀伤作用(P=0.046).联合 mIL-2后抗肿瘤作用进一步加强,部分肿瘤完全消退(P=0.005).免疫组化显示 CD_4^+,CD_8^+细胞在局部聚集.结论自杀基因 TK 联合前药 GCV 对小鼠胃癌产生显著杀伤作用,不仅转基因细胞被杀死,而且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大量周围细胞.细胞因子基因 mIL-2可增强 TK 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治疗 TK基因 mIL-2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Galectin-9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丰 计骏 +5 位作者 蔡劬 李健文 陆爱国 王明亮 刘炳亚 郑民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Galectin-9基因和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和2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中Galectin-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alec-tin-9的表达与结... 目的:探讨Galectin-9基因和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和2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中Galectin-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alec-tin-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alectin-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P<0.05),Galectin-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2%,在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结论:Galectin-9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以及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半乳糖凝集素类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PDTC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琦 于颖彦 +5 位作者 朱正纲 刘炳亚 纪玉宝 张轶 陈雪华 林言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κB亚基P65活性的变化。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观察PDTC作用 24h、48h、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利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NF κB的活性受到抑制(P<0. 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 05)。经PDTC处理后的实验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胞质检测到活性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论:核因子NF κB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调控,PDTC可通过抑制NF κB活性上调caspase 3表达,从而诱导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DTC 胃癌 细胞增殖 凋亡 CASPASE-3 培养的肿瘤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