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杀菌剂对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及两种药剂的复配比例筛选
1
作者 刘烨珏 雷义 +1 位作者 伍智华 朱一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102-107,159,共7页
本试验采用抑霉唑、烯唑醇、多菌灵三种杀菌剂分别对浙江省内采集到的58株玉米大斑病菌进行毒力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对58株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变化差异最小,抑霉唑次之,烯唑醇的毒力变化差异最大;三种药剂相比较,毒力差异极显著,... 本试验采用抑霉唑、烯唑醇、多菌灵三种杀菌剂分别对浙江省内采集到的58株玉米大斑病菌进行毒力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对58株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变化差异最小,抑霉唑次之,烯唑醇的毒力变化差异最大;三种药剂相比较,毒力差异极显著,抑霉唑毒力最高,烯唑醇次之,多菌灵最低。将抑霉唑与烯唑醇进行复配比例筛选,结果表明,抑霉唑与烯唑醇质量比为1:5时,共毒系数最高,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复配
下载PDF
大棚延后栽培椪柑品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一成 吴文明 刘烨珏 《中国果菜》 2019年第4期15-18,30,共5页
目前露地椪柑采摘时成熟度低,酸度高,品质不佳,市场收购价波动较大。为了发展精品椪柑、错峰销售,文章研究了衢州地区椪柑大棚延后栽培果实品质动态变化,于2017年对大棚延后栽培的椪柑与露地栽培椪柑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设施栽培... 目前露地椪柑采摘时成熟度低,酸度高,品质不佳,市场收购价波动较大。为了发展精品椪柑、错峰销售,文章研究了衢州地区椪柑大棚延后栽培果实品质动态变化,于2017年对大棚延后栽培的椪柑与露地栽培椪柑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椪柑延后采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2月底之后显著高于同期露地椪柑,大棚椪柑的果实固酸比一直高于露地椪柑,1月中旬之后大棚椪柑浮皮较为严重且可食率下降明显。试验表明大棚延后栽培椪柑果实品质高于露地栽培椪柑,适宜采收期为1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大棚延后栽培 露地栽培 果实品质 贮藏
下载PDF
椪柑设施栽培前景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翁水珍 刘烨珏 汪飞燕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第6期19-21,共3页
柑桔设施栽培是国际柑桔发展的趋势,而我国的柑桔设施栽培起步较晚,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椪柑大棚栽培刚刚起步。通过对柯城区柑桔设施栽培优点、栽培前景和经济效益分析,认为柑桔设施栽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柯城区 农业发展方向 果树设施栽培 浙江省衢州市 二氧化碳施肥 职业农民 果品品质 华墅 优势产业带 桔园
下载PDF
依靠科技创新致富的二个典型案例
4
作者 何润云 陈晓贞 +2 位作者 李海定 汪飞燕 刘烨珏 《蔬菜》 2016年第1期74-76,共3页
为了有效解决栽培蔬菜瓜果人工、生产资料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在"机器换人"较难实现的情况下,走依靠科技创新致富道路是农民的最好选择。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致富的典型。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致富 典型 案例
下载PDF
衢州市柯城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5
作者 翁水珍 刘烨珏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13-16,共4页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是农业大区,柑橘是柯城区的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供求侧和需求侧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作者针对柯城区农业供给侧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 改革 建议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烨珏 张敏 +1 位作者 伍智华 李静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玉米是世界和我国主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然而由于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使玉米产量损失在30%以上,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品种... 玉米是世界和我国主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然而由于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使玉米产量损失在30%以上,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品种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人工接种 接种方法 工业原料 产量损失 生产安全 研究人员 抗病性
原文传递
四川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烨珏 张敏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1,共2页
玉米大斑病是严重为害玉米生产的叶斑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省玉米生产中的为害日益加重。为有效防治该病,笔者就该病的发生原因、影响发病的条件,以及四川省主要发生区域、为害情况及防治方法等作一介绍。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大斑病菌 综合防治
原文传递
四川西南部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雷雨 刘娜 +8 位作者 龚国淑 张敏 王旭 祁小波 周游 陈华保 杨继芝 游琴 刘烨珏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9-519,共11页
为明确四川西南部白粉菌群体毒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文将2011年采自四川西南部的小麦白粉病标样进行单孢子堆分离纯化,共获得48个白粉菌菌株,并将其按采集地划分为4个地理群体。利用28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材料测定了群体的毒性频率,并运... 为明确四川西南部白粉菌群体毒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文将2011年采自四川西南部的小麦白粉病标样进行单孢子堆分离纯化,共获得48个白粉菌菌株,并将其按采集地划分为4个地理群体。利用28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材料测定了群体的毒性频率,并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其遗传多样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白粉菌群体毒性较强,群体间毒性结构存在差异。供试群体对Pm1、Pm3a、Pm3b、Pm3d、Pm5a、Pm6、Pm19的平均毒性频率达50%以上,而Pm13、Pm XBD、Pm5b、Pm2+6、Pm5+6抗性保持良好,平均毒性频率在10%以下。群体间毒性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用筛选出的10对SRAP引物共获得160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多态性频率为50.63%;白粉菌群体遗传多样度(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98 8、0.322 7,遗传变异主要源于群体内部。群体间基因流数值均在6.50以上,说明四川西南部白粉菌群体间菌源迁移频繁,基因交流较为充分。M antel Test分析表明SRAP标记解释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距离、毒性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毒性鉴定 SRAP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