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放射治疗致口腔炎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焕义 周麟 +1 位作者 叶斌 罗锋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648-649,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结果106例患者,12例出现1级放射性口腔炎,84例出现2级放射性口腔炎,8例出现3级放射性口腔炎,...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结果106例患者,12例出现1级放射性口腔炎,84例出现2级放射性口腔炎,8例出现3级放射性口腔炎,全部经相应处理后好转;2例患者不能耐受治疗,中断治疗。结论男、女患者之间出现放射性口腔炎无差异,合并化疗后放射性口腔炎加重,经正确治疗后放射性口腔炎均可治愈,不影响治疗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腔炎
下载PDF
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焕义 魏东 +1 位作者 张涛 苏晓妹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患者胸腔内穿刺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予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结果24例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患者中19例胸腔积液得到良好控制,治疗效果与... 目的探讨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患者胸腔内穿刺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予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结果24例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患者中19例胸腔积液得到良好控制,治疗效果与单纯应用顺铂治疗有明显差异。结论胸腔内穿刺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予大剂量TNF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 顺铂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白藜芦醇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焕义 赵煜 +3 位作者 张小龙 徐红玉 苏小妹 杨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4-715,共2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Res处理A549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细胞核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特征,噻唑蓝(MTT)检测对于A549细胞的抑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Res处理A549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细胞核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特征,噻唑蓝(MTT)检测对于A549细胞的抑制生长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Res作用A549细胞后P53、Bax、Bcl-2、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Res处理A549细胞后,细胞间隙变大,细胞核分裂,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上述形态变化明显。25~200μmol/L浓度的Res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依赖性,24 h的IC50为100μmol/L,而且细胞内的P53、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被抑制,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 Res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通过P53途径诱导A549细胞凋亡,Bax、Bcl-2和Cleaved-Caspase3参与了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A549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细微运动对长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AKP、β_2m、GH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焕义 狄勋元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5年第1期38-41,共4页
实验组兔胫骨干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后,再用0.5Hz功率诱发骨折段细微运动,观察结果显示:骨折肢体血流量、骨痂生长均较对照组丰富,骨折愈合快.血清及骨蛋白提取液中AKP、β_2m、GH定量均较对照组有意义的升高(P<0.01;<0.05)
关键词 胫骨干 骨折 细微运动 硷性磷酸酶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大剂量阿胶治疗恶性肿瘤放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焕义 苏晓妹 魏东 《西南军医》 2006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阿胶对恶性肿瘤放疗后所致外周血小板(PLT)减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恶性肿瘤病人,其放疗后所致血液学毒性达到Ⅱ~Ⅳ度,PLT为<25×109/L^50×109/L,分为口服大剂量阿胶组和不予阿胶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大剂量... 目的观察阿胶对恶性肿瘤放疗后所致外周血小板(PLT)减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恶性肿瘤病人,其放疗后所致血液学毒性达到Ⅱ~Ⅳ度,PLT为<25×109/L^50×109/L,分为口服大剂量阿胶组和不予阿胶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大剂量阿胶组外周血PLT在服药7天后有明显增多,21天后外周血小板恢复正常且稳定性好,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大剂量阿胶在对放疗所致恶性肿瘤外周血PLT减少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刺激PLT的再生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小板减少 放射治疗 阿胶
下载PDF
PET-CT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焕义 周克 +3 位作者 魏东 江泽琴 许涛 周进军 《西南军医》 2005年第2期45-46,共2页
PET/CT是将采用正电子放射性示踪剂成像的PET功能与利用成像的CT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检查和同一图象处理工作站进行全身检查的一体化设备。该设备正成为肿瘤、脑部疾病和心肌活力等检查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肿瘤的诊... PET/CT是将采用正电子放射性示踪剂成像的PET功能与利用成像的CT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检查和同一图象处理工作站进行全身检查的一体化设备。该设备正成为肿瘤、脑部疾病和心肌活力等检查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复发、转移判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肿瘤临床 应用
下载PDF
CT定位在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焕义 张涛 +2 位作者 江泽琴 潘兴国 刘建华 《西南军医》 2005年第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治疗 胸部肿瘤 CT定位
下载PDF
PET/CT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焕义 魏东 +1 位作者 苏小妹 周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PET/CT 恶性肿瘤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介绍一种普通CT进行放射治疗精确定位的方法
9
作者 刘焕义 江泽琴 +2 位作者 魏东 潘兴国 刘建华 《西南军医》 2005年第2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CT 放射治疗 定位
下载PDF
肺腺癌伴发皮肌炎1例
10
作者 刘焕义 周艳刚 +1 位作者 周进军 许涛 《西南军医》 2006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肺肿瘤 合并症 皮肌炎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胸腔内灌注治疗肺癌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东 苏晓妹 +2 位作者 刘焕义 张涛 彭晶晶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74-474,共1页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肺癌性胸腔积液 胸腔内灌注治疗 最大耐受剂量 综合治疗 晚期肺癌 结果报告
下载PDF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晓妹 刘桢 +3 位作者 朱亚杰 刘焕义 赵振国 张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67-3969,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化疗失败后口服盐酸埃克替尼125 mg/...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化疗失败后口服盐酸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评价近期疗效、PFS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38例患者中,1例达到完全缓解(CR),服药3个月后1例出现进展(PD)。38例患者中位PFS为10个月〔95%CI(8.91,11.09)〕。女性患者的中位PFS为10个月〔95%CI(8.34,11.66)〕,男性患者的中位PFS为6个月〔95%CI(1.20,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年龄、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分期、既往化疗史、有无皮疹与PFS均无相关性。不良反应有皮疹24例(63.2%),腹泻11例(28.9%),无一例因不良反应停药。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可耐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盐酸埃克替尼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阿胶对血虚证动物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苏晓妹 魏东 +1 位作者 张涛 刘焕义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观察阿胶对化疗后动物模型骨髓抑制的作用。方法:采用ip吉西他滨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大,中,小剂量阿胶组),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小鼠均接受吉西他滨造模,末次ip吉西他滨后,阿胶组ig0.7... 目的:观察阿胶对化疗后动物模型骨髓抑制的作用。方法:采用ip吉西他滨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大,中,小剂量阿胶组),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小鼠均接受吉西他滨造模,末次ip吉西他滨后,阿胶组ig0.78,1.56,3.12 mg·kg-1阿胶,模型组及空白组ig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3次/d,连续7 d,测定其对动物各种血细胞及凝血指标的影响,观察动物一般状况。结果:阿胶对动物模型的骨髓抑制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剂量与疗效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对动物具有营养支持作用。结论:阿胶对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化疗后血虚证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不同剂量rmhTNF治疗晚期肿瘤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东 李焱 +2 位作者 齐彦宇 张涛 刘焕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两种不同剂量rmhTNF的疗效差异。方法 64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A、B两组,分别于心包腔内置管灌注rmhTNF1500万IU(大剂... 目的探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两种不同剂量rmhTNF的疗效差异。方法 64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A、B两组,分别于心包腔内置管灌注rmhTNF1500万IU(大剂量A组)、rmhTNF500万IU(常规剂量B组),连续治疗4次。治疗结束1月后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A组总有效率90.6%,完全缓解率达到62.5%;B组总有效率达到56.2%,完全缓解率达到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在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体力增加、体重增加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KPS评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A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rm-hTNF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剂量A组与常规剂量B组比较,完全缓解率更高,疗效更显著,而不良反应差别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心包积液 晚期肿瘤
下载PDF
9例胃肠道间质瘤格列卫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涛 刘焕义 +1 位作者 周麟 邹立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原发于胃肠道及腹腔,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目前一般认为:胃肠道间质瘤是由于原癌基因c—kit(CD117)或PDGFRA(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发生基因突变,引起受体酪...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原发于胃肠道及腹腔,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目前一般认为:胃肠道间质瘤是由于原癌基因c—kit(CD117)或PDGFRA(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发生基因突变,引起受体酪氨酸激酶活化,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导致肿瘤形成和进展,因此针对酪氨酸激酶的靶向治疗无疑成为了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关键所在,格列卫是针对该靶点的一个分子靶向药物。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与A11P竞争位于酪氨酸激酶催化中心的结合位点,阻止磷酸基团向酪氨酸残基转移,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自2002年格列卫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以来,已有不少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该药的疗效。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我科用格列卫治疗10例术后复发的胃肠道问质瘤患者,现将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等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格列卫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3D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骆建华 潘兴国 +2 位作者 咸婧 张国才 刘焕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 3D立体适形低分割大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33例中晚期肝癌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并发证。结果 :治疗结束后 3个月随访 ,CR6例 (18 0 % ) ,PR16例 (4 8 5 % ) ,SD7例(2 1 2 % ) ,PD4例 (12 0...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 3D立体适形低分割大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33例中晚期肝癌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并发证。结果 :治疗结束后 3个月随访 ,CR6例 (18 0 % ) ,PR16例 (4 8 5 % ) ,SD7例(2 1 2 % ) ,PD4例 (12 0 % )。 3、 6个月和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 (33/33)、 87 8% (2 9/33)和 72 7% (2 4 /33)、 2 7 2 % (9/33)、 9 0 % (3/33)。结论 :肝癌低分割大剂量立体适形照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放射治疗 3D立体适形照射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立体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建华 潘兴国 +2 位作者 曾兴炳 刘焕义 张国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治疗 立体适形放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阿胶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化疗后血液毒性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晓妹 刘焕义 +1 位作者 魏东 程朋 《中国医药》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阿胶降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HOP(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后血液毒性的有效性。方法47例Ⅲ、Ⅳ期中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阿胶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 目的探讨阿胶降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HOP(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后血液毒性的有效性。方法47例Ⅲ、Ⅳ期中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阿胶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前5d开始服用阿胶,20g/d,3次/d,服至CHOP方案结束后10d;对照组不予阿胶预防性治疗。结果治疗组顺利完成3月化疗者23例,占95.8%,完成6月全程化疗者15例,占62.5%;对照组顺利完成3月化疗者9例,占39.1%,完成6月全程化疗者0例。两组3、6月化疗完成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总有效率55.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胶口服可以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降低血液学毒性,对化疗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阿胶 化学疗法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泌乳素瘤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力 匡永勤 +5 位作者 严利春 胡威夷 袁忠勋 张国才 骆建华 刘焕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0年第1期3-6,共4页
用直线加速器放射科(X刀)治疗16例垂体催乳素瘤。女性15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7.5岁。曾用过溴隐亭治疗。采用MRI扫描确定腺癌的大小,CT扫描用于立体定向靶点定位、腺瘤的直径都限于4~10mm,与视交叉的间距为2~5mm。用5或7.5mm准直器,... 用直线加速器放射科(X刀)治疗16例垂体催乳素瘤。女性15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7.5岁。曾用过溴隐亭治疗。采用MRI扫描确定腺癌的大小,CT扫描用于立体定向靶点定位、腺瘤的直径都限于4~10mm,与视交叉的间距为2~5mm。用5或7.5mm准直器,最大剂量20~25Gy。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为:7例病人临床症状缓解,PRL恢复至20~25ng/ml;6例获改善,PRL降至40~100ng/ml;3例病人无变化,PRL>200ng/ml。MRI扫描发现11例病人瘤体消失或缩小,5例瘤体直径无变化。治疗前视力、视野正常者未发现治疗后的视觉功能损害,而3例已有视力视野损害的病人有2例治疗后获改善。结果表明,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是可供治疗垂体微腺瘤选择的有效而无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X刀 垂体催乳素瘤 治疗
下载PDF
细微运动对长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动物实验系列研究初步总结 被引量:26
20
作者 狄勋元 江建民 +2 位作者 刘焕义 张浩 张耀旋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1期28-31,共4页
新西兰兔108只,造成股骨中段骨折用髓针内固定86只;胫骨中段骨折用钢板螺钉内固定22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用脉冲电流刺激仪刺激肌肉收缩,B组用脉冲机械振动仪振动骨折段,C组是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骨折肢体的血流,骨痂的钙和镁元素,GH... 新西兰兔108只,造成股骨中段骨折用髓针内固定86只;胫骨中段骨折用钢板螺钉内固定22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用脉冲电流刺激仪刺激肌肉收缩,B组用脉冲机械振动仪振动骨折段,C组是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骨折肢体的血流,骨痂的钙和镁元素,GH、B_2m、AKP和低分子蛋白定量,以及骨折愈合的刚度和强度,实验组A、B均较对照组高,骨折愈合快。临床启示:骨折内固定后接受细微运动而产生骨折段内应变,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骨折 骨折愈合 细微运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