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艺术类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熹桁 《西部素质教育》 2017年第1期88-88,90,共2页
艺术类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已经引发社会和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艺术类新生在专业性特点、性格特点上的特殊,造成他们在适应性问题上和普通专业学生不同。基于此,文章从环境、目标、学习、人际交往四方面对高校艺术类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 艺术类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已经引发社会和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艺术类新生在专业性特点、性格特点上的特殊,造成他们在适应性问题上和普通专业学生不同。基于此,文章从环境、目标、学习、人际交往四方面对高校艺术类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新生 适应性 高校
下载PDF
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人婚姻状态
2
作者 刘熹桁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4-35,共2页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民俗、礼俗都有一定程度的折射。《诗经》婚恋诗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媒妁之约与自由恋爱共存的婚恋结合方式;"六礼成婚"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仲春之会&...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民俗、礼俗都有一定程度的折射。《诗经》婚恋诗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媒妁之约与自由恋爱共存的婚恋结合方式;"六礼成婚"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仲春之会"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手段及补充;同时存在媵妾制与一夫一妻制并举的婚姻模式。本文试从这些诗歌表现的多元的恋爱状态以及婚姻模式来展现周代各个阶层人民的婚姻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聘娶婚 媵妾制 一夫一妻 六礼成婚
下载PDF
赵云形象演变的原因与意义探究——以《三国志》、《三国演义》和《见龙卸甲》为蓝本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熹桁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赵云以其忠肝义胆的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人们亲睐,从史书到小说再到今天的影视作品以赵云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本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新的诠释,本文试从《三国志》、《三... 赵云以其忠肝义胆的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人们亲睐,从史书到小说再到今天的影视作品以赵云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本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新的诠释,本文试从《三国志》、《三国演义》和《见龙卸甲》几部作品来探讨其形象流变的过程、意义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云 形象流变 原因和意义 探究
原文传递
民国末年文艺副刊与旧体诗词的传衍——以《广东日报·岭雅》副刊为中心
4
作者 刘熹桁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3期143-160,共18页
民国时期,文学与报纸的关系十分密切。自《新青年》始,"报刊媒体对文学的发展与传播的影响与日俱增,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文学更有着几近共生的关系"1。对此学界已成共识,相关研究也颇为丰富2,都试图从现代传媒形式的报刊中探... 民国时期,文学与报纸的关系十分密切。自《新青年》始,"报刊媒体对文学的发展与传播的影响与日俱增,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文学更有着几近共生的关系"1。对此学界已成共识,相关研究也颇为丰富2,都试图从现代传媒形式的报刊中探求文学发展的轨迹。除了小说、散文等具有"现代特性"的体裁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副刊 旧体诗词 《新青年》 现代传媒 报刊媒体 民国时期 现代文学 现代特性
原文传递
清代“改土归流”后的湘西诗坛
5
作者 刘熹桁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53,共13页
"改土归流"后,在清廷文教政策的影响下,湘西诗坛逐渐孕育成型。仕湘官员与本土文人构成湘西诗坛的两大创作阵营。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湘西文人诗歌表现出重视地域文化书写、语言清丽刚健及追求淡泊诗风的艺术特色。诗歌创作... "改土归流"后,在清廷文教政策的影响下,湘西诗坛逐渐孕育成型。仕湘官员与本土文人构成湘西诗坛的两大创作阵营。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湘西文人诗歌表现出重视地域文化书写、语言清丽刚健及追求淡泊诗风的艺术特色。诗歌创作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求同"与"趋异"的特质,即在向清代主流诗学不断演进的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貌。湘西文人诗歌在文化互动、摩擦和统一中,逐渐由起步走向成熟,是清代湖湘诗歌史中不可忽视的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文人诗歌 湘西诗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