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
1
作者 艾莹鑫 刘玉皑 《西藏教育》 2023年第2期13-16,共4页
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原则与方法融入到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章通过对西藏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情况的田野调查,指出当前西藏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方式为... 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原则与方法融入到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章通过对西藏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情况的田野调查,指出当前西藏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方式为课程理论教学、课外环保实践、环保主题班会,应从教育层次机制、教育形式机制、教育功能机制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系统化,将教育活动与西藏生态特点和小学教育特征相结合,开展“接地气”的实践教学,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能力,有效助力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 环保能力培养
下载PDF
拉萨老城区回藏民族关系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玉皑 王丽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39-42,共4页
拉萨老城区是西藏藏族、回族两个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当前拉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民族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回藏民族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既有共存之"和",又有分离之"隔"。目前,影响两个民族关系的不利因... 拉萨老城区是西藏藏族、回族两个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当前拉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民族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回藏民族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既有共存之"和",又有分离之"隔"。目前,影响两个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主要存在于经济领域。正视回藏民族关系现状,发挥民族宗教界精英人士的积极引导作用,加强政府在市场行为中的宏观调节作用,借助学校及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对推动拉萨回藏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回族 藏族 穆斯林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浅析仡佬族丧葬古歌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皑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4,共3页
丧葬古歌是仡佬族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以言语象征符号记述了仡佬族人民的生命观、价值观等伦理思想。古歌在规范仡佬族葬仪的同时,发挥着抚慰族群心理和整合社会关系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功能。
关键词 仡佬族 丧葬古歌 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西藏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玉皑 赵鹏 +1 位作者 马宁 潘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6-82,155,共7页
樟木口岸是目前中国面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一类边境口岸。伴随几十年来口岸的建设发展和中央对西藏经济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强,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4·25地震后樟木重建为契... 樟木口岸是目前中国面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一类边境口岸。伴随几十年来口岸的建设发展和中央对西藏经济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强,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4·25地震后樟木重建为契机,克服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在贸易行为、交易结算、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樟木口岸发展,对樟木地方经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及包括中国与尼泊尔在内的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樟木口岸 边境贸易
下载PDF
拉萨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基础、挑战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皑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74-80,155,共8页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我们党和国家顺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分布格局变动、人口频繁流动的新局面而提出的民族工作新理念,要求推进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相互嵌入,实现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促进我国各民族...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我们党和国家顺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分布格局变动、人口频繁流动的新局面而提出的民族工作新理念,要求推进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相互嵌入,实现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促进我国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拉萨具有多民族长期交错共居、经济共生互补和文化交融等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有利基础,亦面临民族空间分布和民族交往相对疏离、经济领域竞争加剧等挑战,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推动力,将民族互嵌理念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等地方社会发展顶层设计,发挥党委、政府在引导各民族公平有序参与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推动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城市民族团结,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互嵌式社会结构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意识与教育管理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玉皑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年第3期41-42,50,共3页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族群意识,这对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族体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层面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认同意识的特点,提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和理念培养方面进行创新,以培养热爱民族、服务家...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族群意识,这对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族体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层面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认同意识的特点,提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和理念培养方面进行创新,以培养热爱民族、服务家乡的少数民族高等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教育 族群意识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新疆棉业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玉皑 《农业考古》 2016年第4期176-181,共6页
清代民国时期,在出口贸易、地方政府及民间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产数量与质量逐步提升,棉纺织业由传统家庭生产向近代化工厂生产过渡,棉产品流通形成多层次商品化流通网络。清末以后以苏(俄)为主的单一出口市场使... 清代民国时期,在出口贸易、地方政府及民间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产数量与质量逐步提升,棉纺织业由传统家庭生产向近代化工厂生产过渡,棉产品流通形成多层次商品化流通网络。清末以后以苏(俄)为主的单一出口市场使新疆棉业十分脆弱,未能有效推动新疆近代城乡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国 新疆 棉业
下载PDF
传统沿袭与现代变迁:樟木夏尔巴人的婚俗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玉皑 马宁 +1 位作者 尼卓嘎 普巴拉姆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0-86,156,共7页
樟木夏尔巴人的通婚对象从本族群内部扩大至族群外部的藏族甚至汉族,与尼泊尔夏尔巴人的跨境通婚现象亦在逐步增加,在沿袭传统婚俗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反映出夏尔巴人对族群文化的认同性沿袭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 樟木夏尔巴人的通婚对象从本族群内部扩大至族群外部的藏族甚至汉族,与尼泊尔夏尔巴人的跨境通婚现象亦在逐步增加,在沿袭传统婚俗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反映出夏尔巴人对族群文化的认同性沿袭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夏尔巴人 婚俗 调查
下载PDF
西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名城廊道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皑 《城市学刊》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西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名城廊道,是以茶马古道西藏段为纽带,将多个相毗连的具有相关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城镇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线状城镇分布区域。古道沿线城镇拥有丰富且内涵深厚的相关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整体性、保护性和多元一体化的廊... 西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名城廊道,是以茶马古道西藏段为纽带,将多个相毗连的具有相关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城镇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线状城镇分布区域。古道沿线城镇拥有丰富且内涵深厚的相关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整体性、保护性和多元一体化的廊道建设,对茶马古道西藏段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镇可持续协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下"南亚大通道"的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茶马古道 历史文化名城廊道
下载PDF
近代西方体育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
10
作者 刘玉皑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主要研究19世纪中后期至1949年西方近代体育在新疆的传播及发展。西方近代体育伴随西方殖民文化被引入新疆地区,清末新政时期新疆创办的新式学堂逐步开展近代体育教育。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体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官方的倡导下得以推广... 主要研究19世纪中后期至1949年西方近代体育在新疆的传播及发展。西方近代体育伴随西方殖民文化被引入新疆地区,清末新政时期新疆创办的新式学堂逐步开展近代体育教育。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体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官方的倡导下得以推广,近代体育运动会出现。西方近代体育在新疆的发展对丰富城乡民众闲暇生活、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开放社会风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近代体育 传播
下载PDF
中国穆斯林网络JAMA'AT的缘起与发展研究
11
作者 刘玉皑 《民族论坛》 2009年第1期38-40,共3页
穆斯林网络JAMA'AT是穆斯林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媒体和文化交流平台而构建的网络社区。网络JAMA'AT由穆斯林传统现实社区日益解体以及世界文明对话的大背景催生,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大众网络社区的特点,实现了伊... 穆斯林网络JAMA'AT是穆斯林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媒体和文化交流平台而构建的网络社区。网络JAMA'AT由穆斯林传统现实社区日益解体以及世界文明对话的大背景催生,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大众网络社区的特点,实现了伊斯兰文化传播、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交流、穆斯林凝聚力提升等多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 网络JAMA’AT 社区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意识与教育管理
12
作者 刘玉皑 《三峡高教研究》 2008年第4期62-64,共3页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族群意识,这对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族体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层面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认同意识的特点,提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理念方面进行创新.以培养热爱民族、服务...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族群意识,这对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族体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层面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认同意识的特点,提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理念方面进行创新.以培养热爱民族、服务家乡的少数民族高等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 族群意识
下载PDF
历史传承与文化共享:西藏江孜达玛节的展演式保护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宁 刘玉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86-92,共7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孜达玛节是享誉后藏的民俗盛会.经过江孜民众近600年的世代传承,形成了以达玛场为核心的文化空间,通过赛马、养马人和观众的共同驱动,集合为强大的文化惯性,体现出国家权力的在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成为承载历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孜达玛节是享誉后藏的民俗盛会.经过江孜民众近600年的世代传承,形成了以达玛场为核心的文化空间,通过赛马、养马人和观众的共同驱动,集合为强大的文化惯性,体现出国家权力的在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地方性知识的文化集合,走出了通过集体展演进行活态保护的文化空间传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达玛节 赛马 养马人 文化空间
下载PDF
夏尔巴人的生计方式调查——以聂拉木县樟木镇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乔永春 次仁琼达 +1 位作者 马宁 刘玉皑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5-82,共8页
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樟木镇是我国夏尔巴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历史上,夏尔巴人的传统生计方式主要是农牧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国家政策、交通条件、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夏尔巴人作为跨界民族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生计方式也发... 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樟木镇是我国夏尔巴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历史上,夏尔巴人的传统生计方式主要是农牧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国家政策、交通条件、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夏尔巴人作为跨界民族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生计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商业逐渐取代农牧业,使夏尔巴人的生计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镇 夏尔巴人 生计方式 边境贸易
下载PDF
近30年来国内清代新疆屯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皑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8,142,共7页
自汉代开始,屯垦成为历代王朝治理新疆的重要策略,对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更是在继承中积极推行新疆屯垦,将其推向新的高峰。清代新疆屯垦不仅影响余波民国,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西北边疆开发建设也具有... 自汉代开始,屯垦成为历代王朝治理新疆的重要策略,对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更是在继承中积极推行新疆屯垦,将其推向新的高峰。清代新疆屯垦不仅影响余波民国,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西北边疆开发建设也具有历史借鉴作用。近三十年来,在国内的西北历史研究中,对清代新疆屯垦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焦点之一,成果颇丰。本文就近三十年来清代新疆屯垦研究成果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垦 新疆 清代 综述 国内 社会经济发展 历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
原文传递
民国初年新疆坎儿井建设及其社会生态研究
16
作者 刘玉皑 郭胜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7,共6页
坎儿井适宜于新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是有效抗旱减灾的水利灌溉工程。民国初年杨增新主政新疆,致力于全疆水利建设,推动吐鲁番、鄯善等地坎儿井发展,坎儿井建设及以其为中心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转,揭示出乡土社会在长期的抗旱避灾行... 坎儿井适宜于新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是有效抗旱减灾的水利灌溉工程。民国初年杨增新主政新疆,致力于全疆水利建设,推动吐鲁番、鄯善等地坎儿井发展,坎儿井建设及以其为中心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转,揭示出乡土社会在长期的抗旱避灾行动中人与自然、公与私、责与权、民与官、地方与国家等多种关系的交织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坎儿井 民国 社会生态
原文传递
地方化与去地方化:西北回族三镇调查
17
作者 刘玉皑 马红梅 《西北民族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312-321,374,共11页
回族在中国西北村镇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当地自然、人文生态相适应的地方性民族文化。近年来,这种地方化的回族文化出现了去地方化的态势。地方化是历史时期回族因客观环境条件而采取的文化主动适应,反映为民族传统文化自外而... 回族在中国西北村镇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当地自然、人文生态相适应的地方性民族文化。近年来,这种地方化的回族文化出现了去地方化的态势。地方化是历史时期回族因客观环境条件而采取的文化主动适应,反映为民族传统文化自外而内的逐层变迁;去地方化是当前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下少数民族文化的被动适应,主要体现为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化 去地方化 回族 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