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溃疡中细胞衰老的特征及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郝家琪(编译) 刘琰(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48,共1页
放射性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损伤,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常呈进行性进展,且皮损易向非照射区域扩展、迁延难愈。然而,现有的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放射性溃疡的进展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衰老在不同类型的慢性创面中起着重要作用... 放射性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损伤,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常呈进行性进展,且皮损易向非照射区域扩展、迁延难愈。然而,现有的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放射性溃疡的进展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衰老在不同类型的慢性创面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衰老细胞的积累可能与放射性溃疡相关。陆军军医大学史春梦教授团队在《Burns&Trauma》杂志上发文《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in radiation ulcer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conditioned medium》。该研究团队首先采用40 Gy X线照射大鼠局部皮肤,建立了具有临床患者特征的放射性溃疡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连续超过260 d的观察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放射性溃疡的进展,衰老细胞在辐照组织中不断积累,并在后期保持较高的衰老水平。其中,衰老的巨噬细胞主要出现在放射性溃疡的早期阶段,而衰老的真皮Fb和内皮细胞则在辐射后呈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溃疡 X线照射 细胞衰老 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创面 衰老细胞 条件培养基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CD9通过调控和协调领导细胞的极化负向调控表皮单层的集体电趋向性
2
作者 郝家琪(编译) 刘琰(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0,共1页
皮肤创面形成后,内源性电场(EF)引导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定向集体迁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这一过程涉及2个功能不同的细胞群体,即领导细胞(leader cell)和随从细胞(follower cell)。在EF引导的集体迁移中,领导细胞的定向极化至关重要,但... 皮肤创面形成后,内源性电场(EF)引导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定向集体迁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这一过程涉及2个功能不同的细胞群体,即领导细胞(leader cell)和随从细胞(follower cell)。在EF引导的集体迁移中,领导细胞的定向极化至关重要,但其潜在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群体 皮肤创面 表皮细胞 趋向性 CD9 单层的 负向调控 极化
原文传递
含有施万细胞样细胞外泌体的神经移植物促进大鼠周围神经再生
3
作者 郝家琪(编译) 刘琰(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0,共1页
外周神经损伤(PNI)多由炎症、肿瘤和外伤等原因引起,是各类创伤修复面临的主要挑战。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在治疗PNI中具有良好潜力。然而,与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免疫排斥和致瘤性等风险限制了SCLC的应用。外泌体... 外周神经损伤(PNI)多由炎症、肿瘤和外伤等原因引起,是各类创伤修复面临的主要挑战。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在治疗PNI中具有良好潜力。然而,与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免疫排斥和致瘤性等风险限制了SCLC的应用。外泌体是SCLC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介质,与干细胞相比,它具有应用范围广、储存方便、功能稳定和致瘤风险低等优点。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魏在荣教授和徐广超教授团队在《Burns&Trauma》杂志发文《Neural grafts containing exosomes derived from Schwann cell⁃like cells promo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外周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 施万细胞 干细胞移植 免疫排斥 创伤修复
原文传递
院前转运时间超20分钟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生存率与血浆输注的关系:一项关于院前航空医疗运输血浆和创伤后严重出血控制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丹(译) 刘琰(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35,共1页
军事和民用临床实践指南均包括"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血浆输注使血浆与红细胞比达到1∶1~1∶2"的建议,但早期血浆灌注的最佳时机仍不明确。最近2项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明显互相矛盾:院前航空医疗运输血浆(PAMPer)临床... 军事和民用临床实践指南均包括"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血浆输注使血浆与红细胞比达到1∶1~1∶2"的建议,但早期血浆灌注的最佳时机仍不明确。最近2项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明显互相矛盾:院前航空医疗运输血浆(PAMPer)临床试验显示,院前血浆输注可降低近30%病死率;而创伤后严重出血控制(COMBAT)临床研究则未见生存率提高。该研究对上述2项临床研究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获得正确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输注 临床实践指南 随机临床研究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临床试验 严重出血 院前转运 PAMP
原文传递
创伤治疗与康复的潜在治疗药物:脱氢表雄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丹(译) 刘琰(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49,共1页
严重交通事故伤是4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内分泌、代谢和免疫系统均参与减轻组织损伤、启动创伤修复和再生的过程。然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损伤应答和预后差异很大。作为损伤应答反应的一部分,导致分解代谢和免疫抑制的糖皮质... 严重交通事故伤是4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内分泌、代谢和免疫系统均参与减轻组织损伤、启动创伤修复和再生的过程。然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损伤应答和预后差异很大。作为损伤应答反应的一部分,导致分解代谢和免疫抑制的糖皮质激素大量产生,促进合成代谢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脱氢表雄酮(DHEA)及其代谢产物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降低,肾上腺类固醇生物合成增加。损伤后,这些皮质醇的平衡影响患者预后,高皮质醇与DHEAS比值与患病风险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创伤、脓毒症、创面愈合、神经保护及烧伤动物模型均显示补充DHEAS可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存率。已有研究显示恢复皮质醇与DHEAS比值可加速创面愈合和骨重构,改善心情、增加幸福感。目前,尚无DHEA或DHEAS用于创伤患者的研究,本文综述了DHEA对严重创伤患者潜在的治疗和康复作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脱氢表雄酮 患病风险 DHEAS 糖皮质激素 神经保护 创伤修复 皮质醇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跨膜蛋白173驱动脓毒症致死性血栓形成
6
作者 刘丹(译) 刘琰(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56,共1页
脓毒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病原体特别是细菌过度激活免疫和凝血系统是其病理特征之一。凝血和免疫反应之间相互影响,但固有免疫途径与凝血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知之甚少。跨膜蛋白173(TMEM173)又被称为干扰素刺激基因,是一种... 脓毒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病原体特别是细菌过度激活免疫和凝血系统是其病理特征之一。凝血和免疫反应之间相互影响,但固有免疫途径与凝血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知之甚少。跨膜蛋白173(TMEM173)又被称为干扰素刺激基因,是一种内质网免疫衔接蛋白,在感受胞质DNA和产生免疫防御应答中发挥信号传递作用。该研究运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及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诱导脓毒症模型,通过TMEM173、GSDMD敲除及小干扰RNA抑制1,4,5-三磷酸肌醇受体1(ITPR1),检测小鼠生存率、凝血指标及内质网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 革兰阳性菌 固有免疫 内质网应激 小干扰RNA 血栓形成 凝血系统 脓毒症
原文传递
门静脉导管祖细胞增殖促使创伤后持续性代谢亢进
7
作者 陆骋豪(译) 刘琰(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56,共1页
严重创伤后机体长期持续代谢亢进及过度炎症反应可致患者预后不良,而介导该复杂应激反应的病理机制及信号调控途径尚属未知。该研究聚焦于调节全身代谢反应的中枢器官——肝脏,探索肝脏祖细胞是否参与介导创伤后高代谢应激反应信号通路... 严重创伤后机体长期持续代谢亢进及过度炎症反应可致患者预后不良,而介导该复杂应激反应的病理机制及信号调控途径尚属未知。该研究聚焦于调节全身代谢反应的中枢器官——肝脏,探索肝脏祖细胞是否参与介导创伤后高代谢应激反应信号通路。通过追踪小鼠门静脉导管祖细胞(PDPC),观察到严重烧伤后,PDPC及其分化细胞增殖活性上调并于伤后第14天达峰值,同时伴随细胞应激反应标志物磷酸化肌醇需求激酶1α、特异性蛋白C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与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的比值、转录激活因子4、Ig结合蛋白及热休克蛋白90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导管 代谢亢进 全身代谢 细胞增殖活性 祖细胞增殖 高代谢 热休克蛋白90 预后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