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上游阶地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反映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百篪 刘小凤 +3 位作者 袁道阳 郑文俊 郭华 曹娟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黄河中上游河段是横贯整个“柴达木 -祁连山活动地块”的贯流水系。通过对青海共和至宁夏石嘴山段长约 180 0km的黄河中上游阶地的系统考察、阶地剖面实测和年代测定 ,绘制了该河段的阶地纵剖面图。综合分析各段的阶地级数、高度、年代... 黄河中上游河段是横贯整个“柴达木 -祁连山活动地块”的贯流水系。通过对青海共和至宁夏石嘴山段长约 180 0km的黄河中上游阶地的系统考察、阶地剖面实测和年代测定 ,绘制了该河段的阶地纵剖面图。综合分析各段的阶地级数、高度、年代及变形特征得到以下认识 :该流域可划分为若干个次级活动地块 ,表现在不同地块之间的阶地抬升幅度和速率存在较大差别 ;活动地块内部在较大程度上具刚性特征 ,表现在块体内部阶地级数、高度和形成年代基本相当 ;阶地纵剖面反映的本区活动地块自 1.6MaB .P .以来的抬升量大于 3.6~ 1.6MaB .P .的抬升量 ;柴达木 -祁连山活动地块距今 1万年以来和 15~ 2 0万年间存在 2次强烈的构造抬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流阶地纵剖面 活动地块 构造隆升 主夷平面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百篪 曹娟娟 +1 位作者 袁道阳 何文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175,共15页
文中定义了祁连山活动地块的边界,列表给出了近十几年来在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其内容主要包括:活断层的编号、名称、产状、主要的地质地貌标志、活动年代、断层分段、断层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其年代、地震破裂... 文中定义了祁连山活动地块的边界,列表给出了近十几年来在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其内容主要包括:活断层的编号、名称、产状、主要的地质地貌标志、活动年代、断层分段、断层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其年代、地震破裂带的主要特征等。这些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的8级大地震集中在它的边界活断层上,断层的滑动速率都在5-12mm/a左右;7级左右的地震发生在其内部规模较小的断层上,断层的滑动速率都在1-3mm/a左右;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可以将该活动地块划分为几个次级地块,这些次级活动地块以变形为主,没有发生旋转;我们的结果支持青藏高原"连续变形"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活动地块 活断层 定量资料
下载PDF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大地震的伤亡人口再评估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百篪 张俊玲 +1 位作者 吴建华 郭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6-399,共14页
本文重新整理了 192 0年海原 8 5级地震的历史资料 ,归纳出关于该地震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有关的 6种重要基础资料 ,并对它们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作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 ,为了做进一步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对该次大地震重新进行了灾害... 本文重新整理了 192 0年海原 8 5级地震的历史资料 ,归纳出关于该地震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有关的 6种重要基础资料 ,并对它们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作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 ,为了做进一步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对该次大地震重新进行了灾害评估。认为该次大地震共死亡 2 7346 5± 970 0人 ,较为可靠 ;压死牲畜 110 4 0 6 8± 76 0 0 0头 ,可供参考 ;只有 4 1个县提供了倒塌房屋的可靠数字 ,总计为 5 90 6 35间。因此 ,倒塌房屋的实际数可能远大于此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 海原8.5级地震 伤亡人口
下载PDF
海原断裂带西端强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百篪 袁道阳 +1 位作者 何文贵 刘小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1992年第S1期49-56,共8页
本文在对海原断裂带西端的四条断裂基本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断层几何,历史地震破裂带及古地震资料等对断裂进行了破裂分段研究,进而利用时间可预报模式的指数震级分布和特征地震模型对各断裂段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至1... 本文在对海原断裂带西端的四条断裂基本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断层几何,历史地震破裂带及古地震资料等对断裂进行了破裂分段研究,进而利用时间可预报模式的指数震级分布和特征地震模型对各断裂段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至1992年本区内的毛毛山—金强河断裂段的平均累积地震数接近1,因此今后一定时段内发生特征震级7.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是该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分析 时间可预报模式 海原 特征地震 破裂带 地震矩 历史地震 左旋走滑 滑动速率 老虎山
下载PDF
活断层工作方法在中早期历史地震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百篪 郑文俊 +1 位作者 郭华 曹娟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 ,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 ,如 :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 ,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 ,如 :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 ;历史地震震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有史料记载 ,但无法编入“中国强震目录”等。针对这些问题 ,中国史料地震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本文以两个应用实例说明把活断层工作方法及现代年代学方法引入早期疑难或缺失的历史地震研究中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历史地震 史料地震学 强震目录 时空分布
下载PDF
祁连山活动地块东北部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与大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百篪 李清河 +4 位作者 刘小凤 何文贵 吕太乙 袁道阳 王永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关键词 祁连山 重点监测区 地震构造 地震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兰州刘家峡古象化石的发现
7
作者 刘百篪 刘小凤 +1 位作者 赵振明 谷组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古象化石 刘家峡 兰州市 剑齿象 古菱齿象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像与构造转换 被引量:211
8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5 位作者 刘百篪 甘卫军 毛凤英 王志才 郑文俊 郭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所在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内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可以划分为主边界左旋剪切构造带、块内次级右旋剪切构造带和挤压会聚构造带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区域北东向构造应力作用下,块体发生了NE向的挤压缩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和... 青藏高原东北缘所在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内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可以划分为主边界左旋剪切构造带、块内次级右旋剪切构造带和挤压会聚构造带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区域北东向构造应力作用下,块体发生了NE向的挤压缩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和向SEE方向的挤出等构造变形。在块体内部形成了挤压推覆构造、次级剪切构造、剪切压扁构造和弧形挤出构造等四种典型的构造转换方式,实现不同方向与不同性质活动构造之间的转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晚第四纪 活动构造 构造转换
下载PDF
青海鄂拉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所反映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变形机制 被引量:46
9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3 位作者 刘小龙 刘百篪 郑文俊 何文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3-402,共10页
鄂拉山断裂带是分隔青海乌兰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 )与茶卡—共和盆地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 ,长约 2 0 7km ,由 6条规模较大的主要以右阶或左阶次级断裂段羽列而成 ,阶距约 1~ 3.5km。该断裂右旋走滑的起始时代为第四纪初期 ,约在 1.... 鄂拉山断裂带是分隔青海乌兰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 )与茶卡—共和盆地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 ,长约 2 0 7km ,由 6条规模较大的主要以右阶或左阶次级断裂段羽列而成 ,阶距约 1~ 3.5km。该断裂右旋走滑的起始时代为第四纪初期 ,约在 1.8~ 3.8MaB .P .期间 ,大的地质体累积断错约 9~12km。断裂新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和阶地等的右旋断错及断层崖、断层陡坎等。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鄂拉山断裂带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 (4 .1± 0 .9)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 (0 .15± 0 .1)mm/a。鄂拉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受区域NE向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剪切压扁与鄂拉山断裂的右旋剪切和挤压的共同影响 ,共和—茶卡盆地和乌兰盆地均属于走滑挤压型盆地。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在区域性北东向挤压的作用之下 ,应变被分解为沿北西西向断裂的左旋走滑和沿北北西向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 ,形成一对共轭的剪切断裂。鄂拉山断裂及其他北北西走向断裂的发展演化和变形机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东的挤出和逃逸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鄂拉山断裂 地壳缩短 滑动速率 共轭剪切
下载PDF
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新进展 被引量:33
10
作者 袁道阳 王兰民 +5 位作者 何文贵 刘百篪 葛伟鹏 刘兴旺 梁明剑 郑文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文中综述了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航、卫片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测,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电法探测,钻孔探测,特别是大型探槽等综合研究,对兰州市7条目标断层的新活动性提出了新的认识。修改了4条断层的最新活... 文中综述了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航、卫片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测,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电法探测,钻孔探测,特别是大型探槽等综合研究,对兰州市7条目标断层的新活动性提出了新的认识。修改了4条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即金城关断层、雷坛河断层、寺儿沟断层和西津村断层等前人提出为QP3活动断层,探测结果为Q1p-Q2P断层;特别是否定了穿过市区的晚第四纪活动的刘家堡断层(Qh)和深沟桥断层(Q3P),明确了马衔山北缘断层西段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断层,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地震活断层探测 岩性界线 构造变形 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
下载PDF
兰州地区活动构造格架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袁道阳 刘小凤 +2 位作者 郑文俊 刘小龙 刘百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632,共7页
兰州地区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 ,东部地区主要为北西西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 ,其新活动明显 ,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 ,112 5年兰州 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 兰州地区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 ,东部地区主要为北西西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 ,其新活动明显 ,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 ,112 5年兰州 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口以西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和庄浪河断裂等一组北北西向的弧形逆冲断褶带 ,变形方式以逆断裂和断裂扩展褶皱为主 ,其新活动可能导致了 138年金城—陇西 6 34级地震、14 4 0年永登 6 14 级地震、苦水 5 12 级地震和 1995年永登 5 .8级地震的发生。兰州市区所在的兰州盆地则位于上述两组活动构造的交汇部位 ,其内同样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具有成生联系的次级断裂 ,如刘家堡断裂、金城关断裂、雷坛河断裂及深沟桥断裂等 ,这些断裂具有孕育和发生中强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新活动 8级地震 中强震 走滑 变形特征 构造带 断裂 弧形 市区
下载PDF
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48
12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4 位作者 何文贵 熊振 葛伟鹏 刘兴旺 刘百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4-663,共10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野外调查,认为现行地震目录所给出的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的参数不确切,应做如下修正:其重破坏区位于武都县桔柑乡-舟曲县坪定乡之间,震中位于武都县两河口附近,震级为7~7%级,烈度达Ⅸ~Ⅹ度....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野外调查,认为现行地震目录所给出的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的参数不确切,应做如下修正:其重破坏区位于武都县桔柑乡-舟曲县坪定乡之间,震中位于武都县两河口附近,震级为7~7%级,烈度达Ⅸ~Ⅹ度.这次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大致与该区的迭部-白龙江断裂带中东段走向相吻合,时间上与探槽揭露的该断裂段最晚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年代(83±46)BC之前可以对比.该断裂段至今仍保存有部分地震形变带的遗迹.综合分析认为,公元前186年武都7~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的中东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186年武都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迭部-白龙江断裂
下载PDF
利用黄土剖面的古土壤年龄研究毛毛山断裂的滑动速率 被引量:19
13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2 位作者 吕太乙 何文贵 刘小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14C、热释光(TL)样品年代及扩散方程计算结果,结合区域黄土剖面中古土壤年龄,对毛毛山地区晚第四纪各级地貌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毛毛山活动断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布明显的分组特征,求得毛毛山断裂带不同段落不同... 利用14C、热释光(TL)样品年代及扩散方程计算结果,结合区域黄土剖面中古土壤年龄,对毛毛山地区晚第四纪各级地貌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毛毛山活动断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布明显的分组特征,求得毛毛山断裂带不同段落不同时段的平均滑动速率。大约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毛毛山断裂走滑段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3~3.9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07~0.19mm/a;天祝盆地倾滑段垂直滑动速率为0.11~0.86mm/a。沿断裂带滑动速率具明显的非均匀性特点,表现为自东向西水平位移具累积滑动亏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地层剖面 断层 位移速率 黄土剖面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2 位作者 才树华 刘小凤 王永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23,共9页
通过详细地质填图研究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几何学、新活动性、断错微地貌及滑动速率等的定量资料。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活动断裂 ,其几何形态较简单 ,总体走向N6 0°W ,全长约 115 .5km。根据断裂分叉、... 通过详细地质填图研究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几何学、新活动性、断错微地貌及滑动速率等的定量资料。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活动断裂 ,其几何形态较简单 ,总体走向N6 0°W ,全长约 115 .5km。根据断裂分叉、拐弯及不连续阶区等几何特征和活动性的差异 ,大致可以将该断裂划分为 4条次级断层段 ,自东向西分别称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断裂的新活动具分段性 ,其中的内官营段为具逆断特性的晚更新世活动段 ,而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均为全新世活动段。该断裂早期具逆断特性 ,大约自中更新世以来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运动分量 ,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阶地等的左旋断错 ,断距几米至几百米。沿断裂带的水平位移具分组现象 ,可能反映了断裂的黏滑活动特性。根据Ⅰ ,Ⅱ级阶地的左旋断错值及其年代 ,得到了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 3.73mm/a。同时沿断裂带还保存有断崖和断坎等 ,其中Ⅰ级阶地上的断坎高 1~ 1.5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滑动速率 兰州市 马衔山 地震活动 几何形态
下载PDF
兰州庄浪河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17
15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3 位作者 张培震 刘小凤 才树华 刘小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4,共4页
关键词 庄浪河断裂带 构造变形 断裂扩展褶皱 地震活动 兰州市 新生代
下载PDF
138年金城-陇西6(3/4)级地震的史料考证与发震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3 位作者 刘小凤 刘百篪 才树华 郑文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60,共9页
对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黄土滑坡分布及活动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 :在 138年地震中遭破坏的东汉金城郡郡治允吾县应在今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附近 ;陇西郡治狄道县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城。由此确定 138年地... 对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黄土滑坡分布及活动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 :在 138年地震中遭破坏的东汉金城郡郡治允吾县应在今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附近 ;陇西郡治狄道县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城。由此确定 138年地震的极震区位置大致在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的湟水、黄河交汇地带。该区也是黄土滑坡密集分布区 ,其中的大型滑坡应为地震滑坡。在构造上该区位于拉脊山北缘弧形逆冲断裂带的前缘。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部分地段为全新世活动 ,其向NE方向的逆冲推覆致使古近系泥岩和早更新世砾岩等发生了明显的挤压褶皱变形。石油勘探资料也证实拉脊山北缘弧形构造带前缘在深部存在隐伏的挤压逆冲断褶带。由此推断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发生很可能与该逆断裂 -褶皱带的新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历史地震 地震构造 史料考证 地震志
下载PDF
青海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31
17
作者 袁道阳 刘小龙 +1 位作者 张培震 刘百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热水 -日月山断裂带是发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 -祁连活动地块内部的 1条重要的NNW向逆 -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 ,长约 183km。断裂由 4条不连续的次级断裂段右阶羽列而成 ,阶距 2~ 3km左右 ,在不连续部位形成拉分区。主断裂两端则形... 热水 -日月山断裂带是发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 -祁连活动地块内部的 1条重要的NNW向逆 -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 ,长约 183km。断裂由 4条不连续的次级断裂段右阶羽列而成 ,阶距 2~ 3km左右 ,在不连续部位形成拉分区。主断裂两端则形成帚状分叉。断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和阶地等右旋断错微地貌 ,其中Ⅰ级阶地右旋断错约 8~ 11m ,Ⅱ级阶地右旋断错约 35m。同时沿断裂带还形成了许多断层陡坎 ,Ⅰ级阶地或洪积台地上断层陡坎高约 0 .5~ 1m ,最高达 2 .8m ,Ⅱ级阶地或台地上的断层陡坎高约 2 .5~ 3m ,最高达 4~ 5m。根据相应的阶地年代 ,计算得到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 3 16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 0 .83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新活动 青海
下载PDF
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2 位作者 雷中生 刘百篪 刘小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拉脊山断裂带由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两条向NE凸出的弧形断裂所组成 ,分别长约 2 30km和 2 2 0km。它们是介于NNW向的热水 -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和NWW向的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一个大型挤压构造区和构造转换带 ,... 拉脊山断裂带由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两条向NE凸出的弧形断裂所组成 ,分别长约 2 30km和 2 2 0km。它们是介于NNW向的热水 -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和NWW向的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一个大型挤压构造区和构造转换带 ,也是分隔拉脊山南北两侧的西宁 -民和盆地和循化 -化隆盆地的重要边界断裂。沿断裂带的追踪考察 ,发现了其新活动的部分地质地貌证据。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仅局部为全新世早期 ) ,性质以挤压逆冲为主稍具左旋特征。该断裂的新活动可能导致了该区 2 0余次 5级左右中等地震的发生。可以说 ,拉脊山地区既是反映构造活动 ,又是反映地震活动的地震构造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新活动性
下载PDF
兰州1125年7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3 位作者 刘百篪 才树华 刘小凤 王永成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5,共9页
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详细考证、黄土地震滑坡的调查及兰州地区活动断裂的追踪考察表明 :在兰州 112 5年地震中遭毁坏的“金城六城”之一的益机滩堡在今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以南的维尼龙厂内 ,由此确定的六城范围在今兰州市西固区以南至河口一... 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详细考证、黄土地震滑坡的调查及兰州地区活动断裂的追踪考察表明 :在兰州 112 5年地震中遭毁坏的“金城六城”之一的益机滩堡在今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以南的维尼龙厂内 ,由此确定的六城范围在今兰州市西固区以南至河口一带。这与本区黄土地震滑坡的分布范围、全新世活动断裂的展布及地震破裂带遗迹的分布相吻合。综合分析认为 ,兰州112 5年 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兰州市区以南、距市区最近距离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历史地震 史料考证 黄土滑坡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兴隆山活动断裂系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机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袁道阳 刘小凤 +2 位作者 郑文俊 刘小龙 刘百篪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详细考察获得了兰州马衔山 -兴隆山活动断裂系 4条断裂的几何细结构、新活动性等定量资料。其中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全新世逆左旋走滑断裂 ,而马衔山南缘断裂、兴隆山南缘断裂和兴隆山北缘断裂等其它 3条断裂均为其... 详细考察获得了兰州马衔山 -兴隆山活动断裂系 4条断裂的几何细结构、新活动性等定量资料。其中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全新世逆左旋走滑断裂 ,而马衔山南缘断裂、兴隆山南缘断裂和兴隆山北缘断裂等其它 3条断裂均为其伴生的逆断裂 ,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它们在深部均可以归并到马衔山北缘断裂这一主走滑断裂带上 ,是兰州地区重要的控震断裂 ,影响和制约着本区的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马衔山-兴隆山 活动断裂系 构造变形 特征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