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封犹太人清真寺规模与格局变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百陆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开封犹太人清真寺是开封犹太教众举行礼拜、诵经、祷告等宗教礼仪的场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先后经历11次重修、重建,面积从556.1㎡增至8196.2㎡。清真寺的格局也相应发生变化,由起初"一进院"扩至"四进院",从... 开封犹太人清真寺是开封犹太教众举行礼拜、诵经、祷告等宗教礼仪的场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先后经历11次重修、重建,面积从556.1㎡增至8196.2㎡。清真寺的格局也相应发生变化,由起初"一进院"扩至"四进院",从独尊上帝进而增添了尊崇民族祖先、社团及家族先人的宗教设施,清真寺的文化功能益加丰富。考察开封犹太人清真寺,不仅需要结合犹太宗教文化进行研究,而且需要关照开封犹太人所处的儒家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寺 开封 犹太
下载PDF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百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134,共7页
知识分子是散居开封的犹太社团的文化领袖。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内部结构在明清时期发生变化,在宗教文士之外,涌现了儒生群体,文士维持民族宗教的持续内生,儒生则结交主体社会,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萎缩,从明中... 知识分子是散居开封的犹太社团的文化领袖。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内部结构在明清时期发生变化,在宗教文士之外,涌现了儒生群体,文士维持民族宗教的持续内生,儒生则结交主体社会,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萎缩,从明中期起,文士数量和宗教素养愈益下降,宗教活力式微,循科举致仕的儒生群体规模和层次却不断提升,社团事务主导者逐渐由宗教文士转到儒生官员。传承宗教和沟通主体社会成为社团文化传承的两难抉择,文士为传承宗教排斥致力科举而荒废宗教学习的行为,却又不得不尊崇为官的儒生。这种文化传承模式造成了文士与儒生群体的隔膜。随着文士和儒生群体规模和文化修养的衰落,社团文化传承陷于困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犹太社团 知识群体 文士 儒生 明清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嵇文甫史学教育思想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百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137,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史学研究开始从多流派共存向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术争鸣转变。为构建和完善新史学理论体系并运用新范式研究中国历史,嵇文甫等老一辈史学家围绕传统文化及历史观的批判和继承、新史学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普及、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史学研究开始从多流派共存向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术争鸣转变。为构建和完善新史学理论体系并运用新范式研究中国历史,嵇文甫等老一辈史学家围绕传统文化及历史观的批判和继承、新史学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普及、历史事件和人物评价以及历史和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命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嵇文甫 史学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从碑文看开封犹太人“道经”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百陆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7,共6页
"道经"是开封犹太人宗教经典《托拉》的中文名称,是维系开封犹太人社团宗教和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开封犹太人认为道经的主旨是劝人为善、惩戒逸志。在数百年的传承中,道经的数量屡有增减,版本也发生了变化,反映了开封犹太社... "道经"是开封犹太人宗教经典《托拉》的中文名称,是维系开封犹太人社团宗教和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开封犹太人认为道经的主旨是劝人为善、惩戒逸志。在数百年的传承中,道经的数量屡有增减,版本也发生了变化,反映了开封犹太社团与其他犹太社团的联系与交往情况。开封犹太人非常重视道经的修复和保护。随着社团的衰败,道经最终流失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 犹太人 道经 碑文
下载PDF
从遗存碑文看开封犹太社团的社会生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倩红 刘百陆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100,共4页
古代犹太人大约在宋代入住开封,一直享受与主体民族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由发展的文化环境;但由于开封城市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战乱的打击,开封犹太人不断外迁,社团规模萎缩;其职业构成也发生了一些渐进但重要的变化,由商业文化... 古代犹太人大约在宋代入住开封,一直享受与主体民族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由发展的文化环境;但由于开封城市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战乱的打击,开封犹太人不断外迁,社团规模萎缩;其职业构成也发生了一些渐进但重要的变化,由商业文化向科举文化嬗变。社团规模、职业构成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变迁,使开封犹太人社团在不断萎缩中走向了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 开封 社会状况
下载PDF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倩红 刘百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是由北京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东亚地区在全球化大潮之下,如何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效应对外来挑战,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东亚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化繁荣。...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是由北京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东亚地区在全球化大潮之下,如何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效应对外来挑战,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东亚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化繁荣。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国际关系与东亚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东亚文化建设、“东亚意识”与华人社会文化倾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全球化 文化建设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开封犹太社团衰亡的环境社会史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倩红 刘百陆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6-190,共5页
开封犹太社团作为古代中国境内最具影响的犹太社团,鼎盛时期的人数达七十三姓五百余家,宗教文化生活也异常活跃。但由于开封当地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原大地频繁的兵灾战祸,社团精英到外地经商出仕等原因,导致了社团人口大量外流... 开封犹太社团作为古代中国境内最具影响的犹太社团,鼎盛时期的人数达七十三姓五百余家,宗教文化生活也异常活跃。但由于开封当地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原大地频繁的兵灾战祸,社团精英到外地经商出仕等原因,导致了社团人口大量外流而规模日渐缩小。加上与其他社团联系网络的断绝,最终在19世纪中叶丧失了社团的地位。本文从环境社会史的视角入手,对存在约八百年之久的开封犹太社团进行总体分析,指出其衰落乃至最后的消亡有其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方面的深刻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 开封 环境社会史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中的陈垣《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百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开封犹太人问题在明末引起西方宗教界人士关注,到清末民初国内地理学者研究我国人种、语言、风俗等问题时,开封犹太人作为少数族群进入国内知识群体的视野。陈垣为最早关注该问题的历史学家,其《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 开封犹太人问题在明末引起西方宗教界人士关注,到清末民初国内地理学者研究我国人种、语言、风俗等问题时,开封犹太人作为少数族群进入国内知识群体的视野。陈垣为最早关注该问题的历史学家,其《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审视开封犹太社团,解决了社团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为开封犹太社团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被中外学界所重,并多有借鉴,推动着开封犹太社团研究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中外文化交流 开封犹太人
原文传递
“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刘百陆 文畅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屠杀” 研讨会综述 专家学者 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 河南大学 社会后果
原文传递
2007年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综述
10
作者 刘百陆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7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2007年9月21日至25日,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古都开封隆重举行。
关键词 历史学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 历史教学模式 高校历史 教育部 教材建设 数字化时代 联席会议 三个层面 世界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