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置换辅助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相富 刘文达 +3 位作者 肖若芝 覃雪玲 甘丽霞 刘桂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辅助治疗 重型肝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临床输血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相富 方志刚 +5 位作者 邝丽华 廖思红 袁青 邹勇 冯宝莹 林东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输血状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所有新入院肝硬化病例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血液输注情况,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习惯,并进行随访。【结果】共收集198例肝硬化病例,其中34.8...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输血状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所有新入院肝硬化病例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血液输注情况,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习惯,并进行随访。【结果】共收集198例肝硬化病例,其中34.8%(69/198)的病例在住院期间输注了不同种类的血液品种,合计输血371次,其中52.2%的输血病例(36/69)在住院期间输注过2种及以上血液。69例输血肝硬化病例中,首次血液输注以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病例分别为11例和58例;18例输注红细胞,输注总量为90.5 U。INR>1.3的110例肝硬化病例中,分别有54.55%(60/110)、60.91%(67/110)未输注新鲜和冰冻血浆,而在INR≤1.3的病例中有2.27%(2/88)的病例输注了血浆。纤维蛋白原小于1.0 g/L的病例中,输注冷沉淀的病例占29.41%(5/17);大于1.0 g/L的病例中,输注冷沉淀的病例占3.87%(7/181)。【结论】血液输注是肝硬化患者较常用的治疗手段,经验性和预防性输血较普遍,应采取更科学的限制性输血策略以优化输血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输血 分析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抗体鉴定及输血治疗一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相富 廖志坚 +5 位作者 邝丽华 陆英 邹勇 袁青 廖思红 刘贵连 《新医学》 2016年第11期778-781,共4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存在复杂性,该类患者常难以找到与其完全相合的血液而无接受输血治疗,最终因极度贫血引起相关并发症而死亡。该文报道1例5个月的特异性自身抗体AIHA患儿,其因全身及双目黄染而入院,检测直接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存在复杂性,该类患者常难以找到与其完全相合的血液而无接受输血治疗,最终因极度贫血引起相关并发症而死亡。该文报道1例5个月的特异性自身抗体AIHA患儿,其因全身及双目黄染而入院,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阳性,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AIHA、重度贫血,通过抗体筛查与鉴定,考虑其存在类抗-Ce的特异性自身抗体,选择与患儿Rh格局相同且交叉配血反应最弱的血液进行输注,输血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经2次输血后患儿血红蛋白浓度由入院时的32 g/L先后增加至51 g/L和84 g/L。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如果有条件应尽量选用与其Rh系统分型一致的血液输注,以尽量减少其产生Rh同种抗体的可能性,降低再次输血配血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抗体鉴定
下载PDF
酸洗脱血小板HLA-Ⅰ类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相富 邹勇 +9 位作者 刘文达 陆英 覃雪玲 李芳 廖思红 袁青 刘贵莲 林哲生 黎结芳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方法,评估最适的酸洗脱条件以及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血小板用不同pH值(pH=2、3、5、7)的柠檬酸缓冲液在0℃进行酸洗脱,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方法,评估最适的酸洗脱条件以及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血小板用不同pH值(pH=2、3、5、7)的柠檬酸缓冲液在0℃进行酸洗脱,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择素(CD62P)的表达,Annexin V染色检测血小板的早期凋亡,电阻法检测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结果:随着柠檬酸缓冲液pH值的降低(从pH=7到pH=2),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减少,但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率(CD62P表达)和早期凋亡率(Annexin V表达)均显著增加。相对PBS处理,利用pH=3的柠檬酸缓冲液处理血小板可显著减少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P<0.05),尽管血小板活化率和早期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均P<0.05),但其聚集功能未受显著影响(P>0.05)。结论:利用pH=3的柠檬酸缓冲液0℃洗脱血小板HLA-I类抗原可作为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进行尝试。这项酸处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前尚需进一步改进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CD62P 细胞凋亡 酸洗脱
下载PDF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附50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相富 林东军 +2 位作者 刘文达 刘贵连 覃雪玲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要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所输血液先使用白细胞滤器滤过,对照组50例,所输血液不用白细胞滤器滤过。观察2组的输血反应,并分析实验组所输血液成分在应用白细...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要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所输血液先使用白细胞滤器滤过,对照组50例,所输血液不用白细胞滤器滤过。观察2组的输血反应,并分析实验组所输血液成分在应用白细胞滤器前后的变化。结果:白细胞的滤过率为(98.5±1.1)%,血小板的滤过率为(77.6±2.7)%,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3.5±2.3)%,滤过前后反映红细胞功能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容积分布宽度无明显改变(P(0.05),滤过后甘油三酯和LDL-C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20%,实验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能高效回收红细胞,对红细胞的数量、功能无明显影响,能有效滤除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脂,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临床输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器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输血反应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二次肝移植围手术期输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相富 黄品婕 +1 位作者 袁青 陆英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二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及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7年8月行二次肝移植手术患者15例,观察患者首次与第2次手术间各指标差别,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血液丢失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输液总量及临... 目的探讨二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及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7年8月行二次肝移植手术患者15例,观察患者首次与第2次手术间各指标差别,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血液丢失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输液总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2次手术术前凝血功能、所用时间、手术方式、无肝期时间、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及冷沉淀输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移植术中血液丢失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动态检测凝血功能,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提高肝移植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移植 输血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特点的探讨——附18例报告
7
作者 刘相富 刘贵连 +2 位作者 黄品婕 刘文达 廖思红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收集18例行再次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输血成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首次手术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2次术前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收集18例行再次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输血成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首次手术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2次术前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值均异常,提示患者2次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再次移植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均为P(0.05)。结论:再次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因此,术前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备足血制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 成分输血 凝血功能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探讨
8
作者 刘相富 池信锦 +1 位作者 刘贵连 林东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及血液保护的规律与经验。方法随机抽取行两次肝移植手术患者12名,观察患者第1次与第2次手术间各指标差别,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血液丢失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输液总量及临床预后等...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及血液保护的规律与经验。方法随机抽取行两次肝移植手术患者12名,观察患者第1次与第2次手术间各指标差别,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血液丢失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输液总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2次手术术前凝血功能、所用时间、手术方式、无肝期时间、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及冷沉淀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次移植术中血液丢失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移植 输血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附15例报告
9
作者 刘相富 黑子清 +4 位作者 范蕊芳 林东军 黄品婕 覃雪玲 袁青 《新医学》 2009年第7期452-454,共3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行肝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北京产)回收术中出血,测定与比较术前静脉血及术中回收血标本的红细胞功能(包括红细胞携...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行肝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北京产)回收术中出血,测定与比较术前静脉血及术中回收血标本的红细胞功能(包括红细胞携氧功能及红细胞破坏程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术前静脉血比较,术中回收血游离血红蛋白增高,2,3-二磷酸甘油酸、Na+-K+-ATP酶、Ca+-ATP酶、Mg+-ATP酶、红细胞丙二醛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均无明显变化;全血中、高切黏度明显降低,卡松黏度明显增高;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液相对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卡松屈服应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肝移植病人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肝移植 红细胞 血液流变学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液中HBV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刘相富 范蕊芳 +3 位作者 黑子清 林东军 黄品婕 袁青 《新医学》 2010年第8期506-507,514,共3页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HBV的灭活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HBV,以500μmol/L亚甲蓝灭活病毒1.5h后评价灭活效果,并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患者血液中HBV DNA拷贝数...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HBV的灭活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HBV,以500μmol/L亚甲蓝灭活病毒1.5h后评价灭活效果,并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患者血液中HBV DNA拷贝数由灭活前的(1.19×107±1.23×106)copies/ml减少至灭活后的(3.46×105±5.01×104)copies/ml(P<0.05);红细胞丙二醛由灭活前的(2.5±0.2)mmol/L增加至灭活后的(9.1±1.7)mmol/L(P<0.05),而2,3-二磷酸甘油酸、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等无明显变化。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能降低血液中HBV载量,对红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液 光化学法 亚甲蓝
下载PDF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2007年首届输血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11
作者 刘相富 林东军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31-83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学术年会 输血科 输血工作者 血液中心 大会主席 临床治疗 输血管理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不同受损器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英 张祥忠 +2 位作者 刘相富 李芳 林东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3676-3681,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为其作为临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可能。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安全性以及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不同受损器官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激素耐药重度...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为其作为临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可能。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安全性以及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不同受损器官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激素耐药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原有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输注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分别输注1-4次。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中6例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2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5例皮肤病变中4例得到改善,1例无效;3例口腔病变中2例得到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肝脏病变以及2例胃肠道病变均获得完全缓解。3例眼睛病变、1例闭塞性支气管炎以及1例泌尿系统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效。在随访中位时间28(7-62)个月期间,8例患者中3例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3个月内出现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皮肤、肝脏、胃肠道、口腔移植物抗宿主病有一定的疗效,对眼睛、肺部以及泌尿系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效果。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过程安全,间充质干细胞的使用是否与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有关需要更多病例资料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病 器官
下载PDF
塞来昔布减低HL-60和HL-60A细胞活力、诱导凋亡及抑制自噬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英 刘相富 +4 位作者 刘玲玲 林哲生 陈玉婵 冯宝莹 张祥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HL-60细胞和HL-60A细胞的活力、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0、20、40、60、80和100μmol/L)塞来昔布作用于HL-60细胞和HL-60A细胞,24h、48h和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HL-60细胞和HL-60A细胞的活力、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0、20、40、60、80和100μmol/L)塞来昔布作用于HL-60细胞和HL-60A细胞,24h、48h和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作用HL-60细胞和HL-60A细胞24 h后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自噬相关蛋白LC3、P62,以及mTOR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结果:塞来昔布作用于HL-60细胞24h、48h和72h的IC_(50)分别为49.4μmol/L、32.0μmol/L和25.1μmol/L,对于HL-60A细胞,相应的IC_(50)分别是69.1μmol/L、42.5μmol/L和29.6μmol/L。塞来昔布作用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L-60细胞中Annexin-V^+PI^-、Annexin-V^+PI^+及Annexin-V^-PI^+细胞的比例增多;HL-60A细胞中Annexin-V^+PI^-及Annexin-V^+PI^+细胞的比例增多。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塞来昔布作用后,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蛋白水平增高,提示该凋亡作用是通过caspase途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P62的表达均增加,mTOR、p-mTOR以及下游的4-EBP、p-4-EBP的蛋白水平没有变化,说明塞来昔布能够抑制AML细胞自噬,该作用与mTOR途径无关。结论:塞来昔布对HL-60细胞和HL-60A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以及时间依赖性,该作用与塞来昔布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有关。塞来昔布能够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抑制AML细胞自噬,有望联合应用于AML的治疗,有助于增强某些引起保护性自噬的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自噬
下载PDF
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东军 范蕊芳 刘相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3-266,共4页
为了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CHRF、U937、K562细胞系及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并用RT-PCR方... 为了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CHRF、U937、K562细胞系及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并用RT-PCR方法检测各系runx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健康人及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而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甲基化检测阳性率35%(14/40),明显高于正常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L30.43%(7/23),ALL41.18%(7/17),p>0.25,两者无明显差异。甲基化检测阳性患者均未检测到runx3基因的表达。存在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患者化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均高于runx3启动子区域未甲基化患者(p<0.01),而且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未甲基化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检测对估计白血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3启动子 基因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符霞 刘相富 +5 位作者 钟海英 邱碧辉 梁馨苓 刘敏芬 温建霞 叶锡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9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向心穿刺(顺穿)、离心穿刺(反穿)和顺反穿交替的方式进行内瘘穿刺,比较2年后三组透析充分率、内瘘假... 目的探讨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向心穿刺(顺穿)、离心穿刺(反穿)和顺反穿交替的方式进行内瘘穿刺,比较2年后三组透析充分率、内瘘假性动脉瘤及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完成研究143例。三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瘘假性动脉瘤和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顺穿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最高。结论顺反穿交替穿刺技术在不影响透析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和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穿刺技术 向心穿刺 离心穿刺 假性动脉瘤 狭窄
下载PDF
ARHI基因抑制U937白血病细胞株生长并诱导其G_2/M期阻滞及凋亡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英 刘相富 +3 位作者 刘玲玲 李芳 覃雪玲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0-1955,共6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ARHI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索其对U937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人胚肾细胞293FT、白血病原代细胞以及健康志愿者血细胞中ARHI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高表达ARHI...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ARHI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索其对U937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人胚肾细胞293FT、白血病原代细胞以及健康志愿者血细胞中ARHI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高表达ARHI的MSCV-IRES-GFP-ARHI质粒转染U937细胞,MTT法连续8 d检测细胞活性绘制生长曲线。新鲜培养基重悬U937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结果:293FT细胞、健康志愿者血细胞中均检测到ARHI mRNA表达,而白血病细胞株以及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生长曲线显示高表达ARHI基因的U937(U937-ARHI)细胞在第6~8天细胞活力低于对照(U937-GFP)组。高表达ARHI的U937细胞G2/M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RHI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减低;高表达ARHI基因能抑制U937细胞生长、阻滞其细胞周期在G2/M期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HI基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TIMP3、RUNX3蛋白表达情况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蕊芳 方志刚 +3 位作者 刘相富 郑永江 刘彬彬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与A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0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及1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与A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0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及1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合前期实验中TIMP3、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结果,对与AL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AL患者BMMCs中RUNX3甲基化组该蛋白表达明显少于未甲基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AL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与RUNX3蛋白表达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关,RUNX3蛋白失表达、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高的患者CR率低,反之较高。结论: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导致该蛋白失表达的原因,其参与了AL的发病,并与不良预后有关,TIMP3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TIMP3 蛋白质RUNX3 甲基化 白血病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范蕊芳 刘相富 +2 位作者 方志刚 郑永江 林东军 《新医学》 2011年第12期786-788,共3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 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 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程,3例患者使用2疗程,4例患者使用4疗程。10例患者中3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于治疗2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抢救于1个月内无效死亡。随访另外5例患者,其中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5个月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于第7个月后死亡;1例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患者使用地西他滨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后未坚持巩固治疗,7个月后死亡;1例由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2个疗程获完全缓解,目前仍存活;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治疗3个疗程后获血液学改善;1例RAEB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情况稳定。结论:地西他滨用于治疗中危-2及高危MDS患者,疗效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疗效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自体血回收后乙肝失代偿患者红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品婕 黑子清 +2 位作者 刘相富 池信锦 林东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乙肝失代偿患者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失代偿患者拟行原位肝移植手术者15名,术中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做血液回收,采集术野及回收后血液各15 ml,分别检测红细胞形态、全血2,3-DPG、血浆游离血...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乙肝失代偿患者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失代偿患者拟行原位肝移植手术者15名,术中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做血液回收,采集术野及回收后血液各15 ml,分别检测红细胞形态、全血2,3-DPG、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红细胞渗透脆性、膜蛋白浓度、膜超微量ATP酶、丙二醛(MDA)等生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自体血液回收后红细胞形态学积分增加,但回收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回收前后全血2,3-DPG、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MDA及渗透脆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Hb明显增多(回收前37.1±5.7mg/l,回收后50.7±12.6mg/l,P<0.05);术中回收后血液中切粘度(回收前5.64±2.35、回收后3.56±1.35,P<0.05)、高切粘度(回收前3.64±1.06、回收后2.33±0.7,P<0.05)明显降低,卡松粘度明显增高(回收前0.9±0.03、回收后1.7±0.62,P<0.05)。结论自体血回收后,行肝移植术的乙肝失代偿患者红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流变学指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移植手术 输血 自体血液回收 红细胞 生理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勇 刘相富 +7 位作者 刘文达 陆英 覃雪玲 李芳 廖思红 袁青 刘贵莲 林东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0(人)份健康人机采血小板(0.5 ml/份)用pH3柠檬酸缓冲液处理(同时以PBS处理作对照组)后,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择素(CD62p)的表... 目的探讨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0(人)份健康人机采血小板(0.5 ml/份)用pH3柠檬酸缓冲液处理(同时以PBS处理作对照组)后,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择素(CD62p)的表达,Annexin V染色检测血小板的早期凋亡率。结果 pH3柠檬酸缓冲液及PBS处理后的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为(23.83±9.93)%vs.(98.15±2.20)%(P<0.05),CD62p的表达为(45.94±10.13)%vs(20.29±4.24)%(P<0.05),血小板的早期凋亡率为(65.29±15.74)%vs(14.65±5.09)%(P<0.05)。结论 pH3柠檬酸缓冲液处理血小板可有效去除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并同时诱导血小板的活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Ⅰ类抗体 血小板 柠檬酸 缓冲液 活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