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相轸 高成 +3 位作者 陈会荣 林成海 李敬文 赵振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94个动脉瘤),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了评分,其中13~15分31例,8~12分10例,8分以下4例.根据术前DSA显示多发动脉瘤部位,结合CT等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94个动脉瘤),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了评分,其中13~15分31例,8~12分10例,8分以下4例.根据术前DSA显示多发动脉瘤部位,结合CT等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选择左侧或右侧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一期开颅手术治疗36例,夹闭68个动脉瘤,包裹6个动脉瘤.二期手术夹闭3例6个动脉瘤,6例患者仅处理破裂动脉瘤.结果共夹闭动脉瘤80个,包裹动脉瘤6个.45例手术患者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1例死于术后呼吸、心跳骤停,植物生存1例,偏瘫2例,术前动眼神经麻痹5例,其中2例恢复,3例无变化.术后GCS评分,13~15分38例,8~12分6例,8分以下1例.结论对于符合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该尽可能采取一期夹闭,一侧翼点入路可以同时夹闭大部分多发动脉瘤,包括部分位于双侧的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下载PDF
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3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相轸 李敬文 +1 位作者 陈会荣 林成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逆向抽空减压法对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结果对3例巨大动脉瘤均采用标准的翼点入路联合颈部颈动... 目的 探讨和评价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逆向抽空减压法对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结果对3例巨大动脉瘤均采用标准的翼点入路联合颈部颈动脉抽吸顺利夹闭。其中1例患者术后拒绝DSA复查,术后9个月随访患者偶有头晕,左眼视力略有好转,GOS(glasgowoutcome scale)预后分级为Ⅴ级;1例患者术后有左侧肢体不完全偏瘫,头颅CT显示右基底核缺血性改变,DSA复查示右颈部颈总动脉阻断处略狭窄,载瘤动脉通畅;术后6个月随访,GOS预后分级为Ⅳ级;另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头颅CT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显影良好;GOS预后分级为Ⅴ级。 结论逆向抽空减压法使部分不可直接夹闭或难以直接夹闭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变为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抽空减压法 颅内巨大动脉瘤 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3
作者 刘相轸 戴钦舜 +4 位作者 陈会荣 石长滨 李国忠 林志国 李昌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2-293,共2页
本文报告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术前按Hunt-Kosnik分类,Ⅱ级30例,Ⅲ级17例,Ⅳ级9例,Ⅴ级1例。按Eisher分类Ⅰ级5例,Ⅱ级27例,Ⅲ级10例,Ⅳ级15例。末次破裂至造影的时间7~... 本文报告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术前按Hunt-Kosnik分类,Ⅱ级30例,Ⅲ级17例,Ⅳ级9例,Ⅴ级1例。按Eisher分类Ⅰ级5例,Ⅱ级27例,Ⅲ级10例,Ⅳ级15例。末次破裂至造影的时间7~50h,平均40h。末次破裂至手术的时间21~72h,平均47h。本组死亡6例,Ⅲ级Ⅳ级各3例。30例Ⅱ级病人全部高质量存活,1例Ⅴ级病人恢复到能从事一般劳动。还就造影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症及技巧,围手术期治疗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 动脉瘤 颅脑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立君 林成海 +2 位作者 邵正凯 刘相轸 徐善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 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 被引量:21
5
作者 孙哲 林成海 刘相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15-318,共4页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the transradial cerebral angiography in recent years. Outcom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s of this approach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less invasiveness and few...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the transradial cerebral angiography in recent years. Outcom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s of this approach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less invasiveness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this procedure is welcomed by patients and ought to be used routinely. (J Intervent Radiol, 2006, 15: 315-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穿刺 脑血管造影技术 穿刺造影 造影术后 造影方法 经颈动脉 经股动脉 多途径 肱动脉
下载PDF
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成 陈会荣 +2 位作者 刘相轸 赵振环 李敬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PIC)、枕大池2次注血法(ACM)和交叉前池注血法(APC)制作大鼠SAH模型。观察不同模型的病死率、蛛网膜下腔血液分布及含量、脑血管痉挛程度及持... 目的探讨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PIC)、枕大池2次注血法(ACM)和交叉前池注血法(APC)制作大鼠SAH模型。观察不同模型的病死率、蛛网膜下腔血液分布及含量、脑血管痉挛程度及持续时间、伴发脑水肿、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等方面的改变。结果三种方法均成功制作SAH模型。病死率:PIC为46.2%,ACM为25.0%,APC为11.1%。血管痉挛高峰时间:PIC与APC均为第2天,第3~5天恢复正常;ACM为第5天,持续7 d。蛛网膜下腔血液量:ACM为(240.50±25.38)lμ,APC为(172.15±25.45)μl;PIC模型变异大,为60~520 lμ,平均(267.12±45.86)μl。PIC模型脑水肿最重,ACM与APC模型脑水肿相对较轻。PIC模型造成严重的BBB通透性损害,另两组损害程度相近。结论三种方法制成的模型适用于研究SAH不同病理生理改变的需要。PIC脑水肿重,病死率高,适用于SAH后脑损害的机制研究;ACM脑血管痉挛的时间特征与人SAH后血管痉挛接近,适用于血管痉挛的机制研究;APC血液恒定分布于前循环,病死率低,适用于研究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模型 动物 血管痉挛 颅内 脑损伤
下载PDF
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元 刘相轸 +3 位作者 王宇田 赵健农 李敬文 陈会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对83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Logistic-regression统计学方法,对病人的年龄、意识、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脑血管痉挛等19个可能影响预后的...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对83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Logistic-regression统计学方法,对病人的年龄、意识、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脑血管痉挛等19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对预后最有价值的变量因素.随访时间0.5~10年.结果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对预后的影响最有价值(P<0.05).结论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早期手术对提高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大腑中动脉瘤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川芎嗪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敬文 刘相轸 +3 位作者 刘晓谦 陈会荣 林成海 胡恩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14-317,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度和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应用直径为3 mm的球囊导管制作家兔左颈动脉去内皮损伤模型,术后14 d测量对...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度和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应用直径为3 mm的球囊导管制作家兔左颈动脉去内皮损伤模型,术后14 d测量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动物新生内膜及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度,并应用Brdu和α-actin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新生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间管壁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治疗组新生内膜及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管腔狭窄度和细胞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川芎嗪治疗组动脉壁TIMP-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具有明显增加动脉损伤后管壁TIMP-1mRNA形成的作用,从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和降低管腔狭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血管 内膜增生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再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附40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董白晶 凌锋 +3 位作者 刘相轸 张鸿祺 支兴龙 宋庆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其中33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5例行动脉瘤栓塞术,2例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结果载瘤动脉闭塞术后死亡3例,动脉瘤栓...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其中33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5例行动脉瘤栓塞术,2例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结果载瘤动脉闭塞术后死亡3例,动脉瘤栓塞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人临床状况良好。临床随访28例,状况均良好;CT随访18例,示8例动脉瘤缩小或消失;造影随访15例,示9例动脉瘤不显影,3例瘤体缩小,2例载瘤动脉再通,1例栓塞后动脉瘤复发。结论对于手术困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川芎嗪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敬文 刘相轸 +3 位作者 郑惠丽 陈会荣 林成海 初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1,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及管腔狭窄度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直径为 3mm的球囊导管造成家兔左颈动脉去内皮损伤模型。术后 14d和 2 8d分别测量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动脉新生内膜及中膜厚...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及管腔狭窄度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直径为 3mm的球囊导管造成家兔左颈动脉去内皮损伤模型。术后 14d和 2 8d分别测量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动脉新生内膜及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度并应用Brdu和α actin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新生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 治疗组新生内膜及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管腔狭窄度和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川芎嗪具有明显抑制动脉损伤后新内膜的形成及降低管腔狭窄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颈动脉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预防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复杂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附16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正松 戴钦舜 +4 位作者 刘相轸 江涛 陈会荣 杨遇春 刘恩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1-333,共3页
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有14例属于难治性复杂性CCF,其中10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5例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采用上述两法治疗,14例保留病侧颈内动脉。所有病例均完全被栓塞而治愈。自制... 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有14例属于难治性复杂性CCF,其中10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5例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采用上述两法治疗,14例保留病侧颈内动脉。所有病例均完全被栓塞而治愈。自制钨丝微弹簧圈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栓塞材料,有明显促进血栓形成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可脱性球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颈内 动脉海绵窦瘘 钨丝微弹簧圈
下载PDF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敬文 刘相轸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策略(附13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敬文 刘相轸 +3 位作者 梁元 邵斌 耿全海 胡恩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 136例脑动静脉畸形 (AVM)治疗分析 ,探讨脑 AVM显微手术、血管内栓塞、放射外科及联合治疗的选择。方法 以 Spetzler- Martin分级系统对脑 AVM分级。显微手术切除 78例 ;单纯栓塞 17例 ;栓塞加手术 6例 ;X-刀放射治疗 33... 目的 通过对 136例脑动静脉畸形 (AVM)治疗分析 ,探讨脑 AVM显微手术、血管内栓塞、放射外科及联合治疗的选择。方法 以 Spetzler- Martin分级系统对脑 AVM分级。显微手术切除 78例 ;单纯栓塞 17例 ;栓塞加手术 6例 ;X-刀放射治疗 33例 ;栓塞加 X-刀治疗 2例 ,均位于基底节区。结果 脑 AVM直接手术组复查AVM76例全部消失 ;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 4例 ,大部分栓塞 (栓塞范围 >80 % ) 4例 ,部分栓塞 (栓塞范围 >30 %~5 0 % ) 9例 ;栓塞加手术组 1例 IV级 AVM有残余 ;X-刀治疗组及栓塞加 X-刀治疗组 35例中 3年随访间见 2 7例血管团消失 ,8例血管染色变淡 ,2例有新的神经功能缺失 ,3例癫痫发作。全组病例随访 6~ 36个月 ,GOS预后评分良好率 81.2 % ,2例单纯栓塞患者因再出血死亡。结论 脑 AVM的显微外科切除是治疗其主要方法 ,对于 IV级、V级 AVM,栓塞与手术结合是最佳方案 ,放射治疗适于小型和功能区难以切除的病例。综合利弊合理地运用手术、栓塞、放射治疗及联合治疗是提高脑 AVM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治疗 血管内栓塞 放射治疗 X-刀
下载PDF
逆向抽吸减压法治疗颅内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军 刘相轸 +1 位作者 张军 康铁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9-650,共2页
关键词 逆向抽吸减压 动脉瘤 显微技术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06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立君 林成海 +1 位作者 邵正凯 刘相轸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0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22例,Ⅱ级46例,Ⅲ级27例,Ⅳ级11例。结果本组近期疗效良...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0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22例,Ⅱ级46例,Ⅲ级27例,Ⅳ级11例。结果本组近期疗效良好率85.8%,病死率6.6%。Ⅰ级动脉瘤破裂后72h内手术(早期)、4~14d手术(中期)和14d后(延期)手术,近期疗效均为良好;相应手术时间点Ⅱ级病人疗效良好率依次为94.4%、70.6%、100%,Ⅲ级病人依次为88.9%、75.0%、90.0%,Ⅳ级病人依次0、0、85.7%。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病人应尽早手术,但Ⅱ级病人CT显示出血量多的病人在最后一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4d手术,近期疗效不确定;Ⅲ级病人若错过早期手术机会宜延期到14d后手术。Ⅳ级病人应延期到14d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临时阻断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耿全海 林成海 刘相轸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动脉瘤手术中,为了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避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常应用临时阻断技 术。文章对应用临时阻断技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临时阻断技术 脑动脉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脑缺血
下载PDF
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机械性能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德林 刘相轸 赵维缓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13-15,17,共4页
本试验对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的机械性能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组:试验共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选用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夹闭力为110g-200g,叶片宽均为1.2mm。方法:1)使用Fink防滑测试系统检测动脉瘤... 本试验对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的机械性能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组:试验共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选用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夹闭力为110g-200g,叶片宽均为1.2mm。方法:1)使用Fink防滑测试系统检测动脉瘤夹的防滑能力;2)反复开闭动脉瘤夹100次;保持固定的角度张开个月。测其夹闭力损失情况;3)固定旋转扭曲动脉瘤夹观察其有无叶片不合。结果:1)两组动脉瘤夹抗防滑能力均285mmHgc(P>0.05);2)抗疲劳试验后脉瘤夹闭力损失情况试验组:3.5±1.0g;对照组4.0±1.1g(RiditanalysisP>0.05);3)两组动脉瘤夹均无扭曲。结论:自制动脉瘤夹优质进口动脉瘤夹机械性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夹 生物物理 防滑能力
下载PDF
临时阻断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全海 林成海 刘相轸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临时阻断 脑缺血 脑动脉瘤
下载PDF
脑动脉瘤术中未成熟破裂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立君 林成海 +1 位作者 邵正凯 刘相轸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未成熟破裂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我科1995-05~2006-04间收治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脑动脉瘤夹闭术的278例(320个动脉瘤)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者... 目的:探讨影响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未成熟破裂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我科1995-05~2006-04间收治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脑动脉瘤夹闭术的278例(320个动脉瘤)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者止血时间(9.8±3.63)min;差者(27.2±12.96)min(p<0.05)。结论:术中未成熟破裂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双吸引技术、脑棉压迫、临时夹闭技术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未成熟破裂发生越早、止血时间越长治疗结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未成熟破裂 显微外科 临时夹闭
下载PDF
翼点入路治疗基底动脉上段破裂大动脉瘤一例
20
作者 战华 刘相轸 +3 位作者 韩占强 史怀璋 陈会荣 孙志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519-520,共2页
关键词 保守治疗 大动脉瘤 基底动脉 翼点入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意识障碍 破裂 上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