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特征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婷 周玉梅 +4 位作者 鲁忠燕 张勇 刘祥雏 蒋宇婷 蒋金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讨用深度学习特征构建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以颅骨为基底的208例脑膜瘤及MRI表现与之相似的153例非脑膜瘤数据构成队列1(361例);按相同标准,收集48例脑膜瘤和51例非脑... 目的:探讨用深度学习特征构建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以颅骨为基底的208例脑膜瘤及MRI表现与之相似的153例非脑膜瘤数据构成队列1(361例);按相同标准,收集48例脑膜瘤和51例非脑膜瘤,以及从美国国家癌症影像档案的Meningioma-SEG-CLASS数据集中筛选的30例脑膜瘤数据,构成队列2(129例)。将所有肿瘤分为5类: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label_0)、脑膜瘤(label_1)、淋巴瘤(label_2)、转移瘤(label_3)、软骨来源及其他类似肿瘤(label_4),队列1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队列2为外部验证集。将在肿瘤最大层面裁剪后的T2WI图像和T1WI增强扫描图像输入ResNet50、DenseNet121、Inception v3进行训练,将不同模型的深度(迁移)学习特征融合后用于开发MRI组学模型,以多层感知机为分类器,评估模型的分类预测性能,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用深度学习特征构建的MRI组学模型,显著改善了对以颅骨为基底肿瘤的分类预测性能,在外部验证集中的预测准确率为0.829。多分类ROC曲线显示,label_0、label_1、label_2、label_3、label_4的AUC分别为0.94、0.97、0.91、0.93、0.86。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特征开发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分类预测表现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在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鲁忠燕 张勇 +2 位作者 刘祥雏 蒋宇婷 蒋金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常规征象鉴别诊断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脑膜起源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两个中心共360例患者的临床及术前MRI资料。中心1患者256例(脑膜瘤145例、非脑膜瘤111例),按7∶3的比例随机... 目的探讨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常规征象鉴别诊断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脑膜起源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两个中心共360例患者的临床及术前MRI资料。中心1患者256例(脑膜瘤145例、非脑膜瘤111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79)和测试组(n=77);中心2患者104例作为外部验证组(脑膜瘤53例,非脑膜瘤51例)。评估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数目等18项一般临床资料及MRI常规征象,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鉴别诊断相关的指标。图像标准化后,利用3D Slicer软件于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T1WI增强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进行特征提取;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筛选。训练组、测试组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5种分类器进行建模,建立MRI常规模型、组学瘤内模型、组学瘤周模型、组学融合模型、全融合模型,筛选出其中效能最佳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对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比较;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不同分类器构建的同一模型效能不同,其中SVM模型整体效能较高,测试组组学瘤内SVM模型AUC为0.889,除此之外训练组、测试组所有SVM模型AUC均大于0.900。组学瘤内模型、组学瘤周模型效能相当,二者均高于MRI常规模型;组学融合模型效能高于三者,但全融合模型效能最佳;其在外部验证组中亦表现良好,AUC为0.925,准确率为88.5%,DCA显示该模型在大范围阈值内可以为患者带来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可以在术前鉴别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脑膜起源肿瘤,联合常规征象可以提升模型效能;不同分类器对模型效能有影响,SVM模型效能高,稳健且泛化能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分类器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祥雏 秦忠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9期3583-3585,共3页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人脑正常老化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过渡阶段。MCI患者主要具有情景记忆损害,主要表现为颅脑海马区域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因此如何通过先进的检查方法对此区域进行检查,是实现MCI早期诊断的关键。近年来磁...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人脑正常老化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过渡阶段。MCI患者主要具有情景记忆损害,主要表现为颅脑海马区域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因此如何通过先进的检查方法对此区域进行检查,是实现MCI早期诊断的关键。近年来磁共振设备在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功能磁共振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文就以上新技术在MCI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CP联合常规MRI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祥雏 秦忠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2期6756-675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联合常规MRI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胆管疾病的MRCP及MRI常规扫描序列影像学表现。结果:72例胆管系统不同程度扩张的病例中,良性者...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联合常规MRI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胆管疾病的MRCP及MRI常规扫描序列影像学表现。结果:72例胆管系统不同程度扩张的病例中,良性者占62.5%(45/72),恶性者占37.5%(27/72)。MRCP联合常规MRI序列对胆道梗阻定位准确率100%(72/72),定性准确率87.5%(63/72)。结论:MRCP可以无创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结合常规MRI技术可准确显示梗阻部位,判断梗阻病因,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磁共振成像 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X线、CT及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祥雏 秦忠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本组18例,X线平片检查漏、误诊3例(其中2例表现阴性);18例中,CT检查显示骨肉瘤的瘤骨、骨...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本组18例,X线平片检查漏、误诊3例(其中2例表现阴性);18例中,CT检查显示骨肉瘤的瘤骨、骨质破坏优于X线平片11例;18例中,1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骨髓腔内正常的骨髓高信号被肿瘤组织所取代,肿瘤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内均可见水肿区,6例可见骨膜反应,3例中央发生坏死囊变。结论:X线检查简便、易行,其空间分辨率高,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对显示结构复杂、重叠部位较多的骨肉瘤病灶有明显优势。MRI扫描在判断肿瘤的范围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为临床定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X线平片、CT和MRI检查三者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医学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祥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0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两种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病变分级及骶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病变分级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大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骶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大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疗效显著,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早期病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颈5/6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脊髓形态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刘祥雏 杨姗 +1 位作者 罗青 邬明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52-0055,共4页
考察颈5/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脊髓形态的演变如何影响其相应的临床症状。方法 评估对象:对颈5/6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脊髓形态学的改变,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考察其与颈部疼痛及手臂麻木临床表现的关... 考察颈5/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脊髓形态的演变如何影响其相应的临床症状。方法 评估对象:对颈5/6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脊髓形态学的改变,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考察其与颈部疼痛及手臂麻木临床表现的关联程度。结果 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与颈部疼痛(r=0.58, p<0.01)以及手臂麻木(r=0.52, p<0.01)呈现正向的强相关性。脊髓受压程度与颈部疼痛(r=0.63, p<0.01)以及手臂麻木(r=0.57, p<0.01)呈正向相关性。讨论 脊髓形态的改变与病患的临床症状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颈5/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髓形态学改变与他们的临床表现显示出正相关。本研究为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5/6椎间盘突出 脊髓形态学 临床症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盆腔不明起源肿瘤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祥雏 贺涛 +2 位作者 石磊 肖钲学 旷祥鲫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S01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n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对盆腔不明起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盆腔肿瘤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MSCTA及B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n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对盆腔不明起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盆腔肿瘤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MSCTA及B超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观察CT图像特征,查看患者肿瘤情况,包括肿瘤性质、肿瘤大小及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情况等,观察MSCTA探查到的肿瘤血管起源,比较MSCTA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MSCTA检查结果与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MSCTA结果显示,盆腔肿瘤肿块囊性、实性、实囊混合性皆有,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良性肿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密度均匀;43例患者共显示51支供血动脉。其中良性肿瘤15例,有5例未显示供血动脉,10例显示1支供血动脉。恶性肿瘤28例,其中1例未显示供血动脉,17例显示1支供血动脉,6例显示2支供血动脉,4例显示3支供血动脉;MSCTA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kappa值为0.789(P<0.001),一致性较高;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A检查恶性肿瘤的符合率高于B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对盆腔不明起源肿瘤具有较好的定位和诊断效果,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盆腔肿瘤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对肾结石患者排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钢 丁伟 +1 位作者 刘祥雏 秦忠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6期160-161,共2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及计算机辅助,建立个性化的患者肾结石排出路径规划,帮助患者上尿路小结石进行体位排石。方法:肾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运动体位排石,观察组20例行采用基于CT三维重建与3D...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及计算机辅助,建立个性化的患者肾结石排出路径规划,帮助患者上尿路小结石进行体位排石。方法:肾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运动体位排石,观察组20例行采用基于CT三维重建与3D打印模型的肾结石体位排石,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结石排净率分别为25%和47.5%,治疗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IL-6、CRP、IL-10水平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及计算机辅助,建立个性化的患者肾结石排出路径规划,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净率,改善炎性指标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CT三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