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离子水体系下丁辛醇弛放气水合物生成条件的实验测定及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祺凤 孙强 郭绪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利用压力搜索法测定了丁辛醇弛放气在温度为274.15~280.15K下的水合物生成压力。结果表明,丁辛醇弛放气在去离子水体系下的生成压力较低,且目标气体组分C3较其他气体组分的水合物生成压力更低,因此可以利用水合物法对弛放气进行分离。... 利用压力搜索法测定了丁辛醇弛放气在温度为274.15~280.15K下的水合物生成压力。结果表明,丁辛醇弛放气在去离子水体系下的生成压力较低,且目标气体组分C3较其他气体组分的水合物生成压力更低,因此可以利用水合物法对弛放气进行分离。采用Chen-Guo模型对弛放气在纯水中生成水合物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平均误差为6.43%,说明Chen-Guo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该类体系的水合物的生成条件。通过分析水合物法回收C3气体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辛醇弛放气 水合物 生成条件 实验测定
下载PDF
水合物法回收丁辛醇弛放气中的C_3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祺凤 孙强 +1 位作者 郭绪强 范敏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66-170,178,共6页
利用水合物法对丁辛醇弛放气中的C3组分进行分离回收,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274.15,275.15K)及压力(1.11~1.72 MPa)下对C3组分的提浓效果。加入动力学促进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缩短反应时间,改善分离效果,并且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回... 利用水合物法对丁辛醇弛放气中的C3组分进行分离回收,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274.15,275.15K)及压力(1.11~1.72 MPa)下对C3组分的提浓效果。加入动力学促进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缩短反应时间,改善分离效果,并且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回收率、储气量和气液比3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低温更有利于水合物的生成。通过一级分离,C3组分含量与原料气中相比提高至少十个百分点,加入SDS后回收率可达到76%,储气量达47.42。这说明水合物法可以有效分离回收丁辛醇,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辛醇弛放气 水合物 分离回收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测定
3
作者 刘祺凤 李俊杰 +2 位作者 王琳琳 孔志慧 张迎宾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版分子,乙腈为溶剂,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APAP-MIP)。详细探讨了影响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因素。合成优化条件为:印迹分子、功... 本文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版分子,乙腈为溶剂,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APAP-MIP)。详细探讨了影响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因素。合成优化条件为: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比例为1∶4∶20(mol),粒径为0.068~0.075mm,合成温度为6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得到的APAP-MIP对模板分子对乙酰氨基酚显示出很强的识别能力,6h内每g聚合物对APAP的吸附量达227.6mg,而对参比分子乙酰苯胺的吸附量只有64.3mg,结果显示APAP-MIP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 吸附
下载PDF
水合物法分离丁辛醇弛放气中的丙烷丙烯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强 郭绪强 +3 位作者 刘爱贤 刘祺凤 姜美玉 闻伟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3,共6页
丁辛醇弛放气中(简称弛放气)含有较多的丙烷和丙烯,对其分离回收可用于制作液化天然气。水合物分离法能有效分离小分子气体混合物,今利用高压相平衡实验装置对水合物法分离弛放气以回收丙烷和丙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压力搜... 丁辛醇弛放气中(简称弛放气)含有较多的丙烷和丙烯,对其分离回收可用于制作液化天然气。水合物分离法能有效分离小分子气体混合物,今利用高压相平衡实验装置对水合物法分离弛放气以回收丙烷和丙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压力搜索法"测得弛放气在纯水及自来水中生成水合物的不同条件,进而分别在纯水、自来水以及在自来水中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三种不同溶液体系中考察水合物法分离弛放气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弛放气在自来水中生成水合物的压力比纯水中稍低。当原料气中丙烷和丙烯的摩尔含量分别为12.80%和36.75%时,达到单级平衡后,三种不同溶液体系的水合物相中丙烷和丙烯的总含量均约在60%以上,丙烷的平均回收率为86.62%(最高为88.73%),丙烯的平均回收率为78.94%(最高为83.46%),说明水合物分离法能够有效回收弛放气中的丙烷和丙烯组分,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弛放气 分离 丙烷 丙烯
下载PDF
复杂海况下工程船的锚泊方案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山田 江锦 +2 位作者 刘祺凤 姜中雷 王浩臣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79-183,共5页
随着海上油气田的不断开发,海管和海缆等海底设施越来越多,海底情况更加复杂,工程船舶在复杂海况中的抛锚就位逐渐成为海上平台安装的最大风险点和难点。KJO油田是一个投产50多年的老油田,随着油田设施不断增加,该油田海底设施的密集程... 随着海上油气田的不断开发,海管和海缆等海底设施越来越多,海底情况更加复杂,工程船舶在复杂海况中的抛锚就位逐渐成为海上平台安装的最大风险点和难点。KJO油田是一个投产50多年的老油田,随着油田设施不断增加,该油田海底设施的密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国内油田。以"蓝疆号"在该油田中进行IWJ-6平台安装为例,介绍了锚泊的方案设计,可供以后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泊 悬链线 浮筒 海底设施
下载PDF
石榴皮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梦星 刘祺凤 +2 位作者 田璐阳 郝云辉 马晶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4-896,共3页
以石榴(Punica granatum L.)果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料液比(m/V,g∶mL)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石榴皮中总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黄酮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 以石榴(Punica granatum L.)果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料液比(m/V,g∶mL)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石榴皮中总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黄酮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20,提取两次。总黄酮浓度在0.20 mg/mL时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皮 总黄酮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海涛 刘祺凤 +2 位作者 田璐阳 郝云辉 马晶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24-2126,共3页
以大青叶(Folium Isatidis)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大青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得到大青叶中总黄酮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g/mL)1∶25和提取次... 以大青叶(Folium Isatidis)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大青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得到大青叶中总黄酮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g/mL)1∶25和提取次数2次。该试验结果可为大青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 大青叶(Folium isatidis) 总黄酮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工艺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董彦莉 刘祺凤 +3 位作者 赵超 田璐洋 张力红 马晶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88-2890,共3页
为了拓宽迷迭香酸的提取方法,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中迷迭香酸的工艺进行了相关研究。优化了纤维素酶添加量、提取液的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NaCl浓度等提取条件。最终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在不加NaCl的条件下... 为了拓宽迷迭香酸的提取方法,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中迷迭香酸的工艺进行了相关研究。优化了纤维素酶添加量、提取液的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NaCl浓度等提取条件。最终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在不加NaCl的条件下,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提取液的pH 4.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5 min。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产物的提取率高、安全无毒害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下载PDF
甲烷+氨水体系水合物生成条件实验测定及计算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蕾艳 刘爱贤 +2 位作者 郭绪强 陈光进 刘祺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甲烷在氨水体系中生成水合物的实验数据对于开发水合法回收合成氨驰放气工艺以及操作条件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氨摩尔分数为1.018、3.171、5.278氨水溶液中甲烷气体水合物的生成条件。结果表明:氨的加入对甲烷水合物的生成起... 甲烷在氨水体系中生成水合物的实验数据对于开发水合法回收合成氨驰放气工艺以及操作条件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氨摩尔分数为1.018、3.171、5.278氨水溶液中甲烷气体水合物的生成条件。结果表明:氨的加入对甲烷水合物的生成起着明显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氨浓度的增加,生成压力越高。采用Chen-Guo模型对甲烷在氨水中生成水合物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平均误差为2.71%,说明Chen-Guo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该类体系的水合物的生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热力学模型 测定
下载PDF
Building surface defects by doping with transition metal on ultrafine TiO_2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H_2 production activity 被引量:6
10
作者 Qi‐Feng Liu Qian Zhang +2 位作者 Bing‐Rui Liu Shiyou Li Jing‐Jun M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2-548,共7页
Inefficient charge separation and limited light absorption are two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high‐efficiency photocatalytic H2production using TiO2.Surface defects with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range in photoc... Inefficient charge separation and limited light absorption are two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high‐efficiency photocatalytic H2production using TiO2.Surface defects with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range in photocatalyst materials are beneficial fo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In this study,surface defects(oxygen vacancies and metal cation replacement defects)were induced with a faci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by surface doping with low‐cost transition metals(Co,Ni,Cu,and Mn)on ultrafine TiO2.The obtained surface‐defective TiO2exhibited a3–4‐fold improved activity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ultrafine TiO2.In addition,a H2production rate of3.4μmol/h was obtained using visible light(λ>420nm)irradiation.The apparent quantum yield(AQY)at365nm reached36.9%over TiO2‐Cu,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mmercial P25TiO2.The enhancement of photocatalytic H2production activ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improved rapid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expanded light absorption window.This hydrothermal treatment with transition metal was proven to be a very faci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obtaining surface de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of surface defects Ultrafine TiO2 Low‐cost transition metal Surface doping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
下载PDF
伏马菌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壮壮 黄英丽 +1 位作者 刘祺凤 刘曼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5,共2页
综述了伏马菌素的危害与各种检测伏马菌素的方法与机理,指出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合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伏马菌素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Neuroprotection of a Novel Isoflavone Sulfonamide Compound
12
作者 孟庆华 刘祺凤 张尊听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446-1450,共5页
4",7-Dimethoxy-N-methylisoflavone-3"-sulfonamide (3) was synthesized by a two step synthesis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via IR and 1H NMR.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I... 4",7-Dimethoxy-N-methylisoflavone-3"-sulfonamide (3) was synthesized by a two step synthesis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via IR and 1H NMR.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27.677(13), b= 10.490(5), c = 13.982(7) A, β = 118.781 (9)°, V = 3558(3) A3, Z = 8, F(000) = 1568, Dc = 1.401 Mg/m3, Mr = 375.39,/t = 0.217 mm-1, 2 = 0.71073 A, the final R = 0.0436 and wR = 0.0910 for 316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1〉 2δ(/). The compound was studied subsequently for the potent 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and showed effects against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injury in PC12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rotection: 42.5% at 100 μg-mL-1, 35.1% at 10 μg-mL-1 and 22.5% at 1 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7-dimethoxy-N-methylisoflavone-3'-sulfonami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