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中老年男性HIV/AIDS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1
作者 伍桃 刘秦汐 +3 位作者 杨义 李苑 李娜 杨碧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4-808,共5页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男性的HIV/AIDS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文化程度、抑郁、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态度影响HIV/AIDS歧视的路径。方法:采用整群与立意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彭州市3个乡镇240名中老年男性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男性的HIV/AIDS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文化程度、抑郁、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态度影响HIV/AIDS歧视的路径。方法:采用整群与立意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彭州市3个乡镇240名中老年男性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IV/AIDS歧视的影响因素,利用路径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40名农村中老年男性中,HIV/AIDS歧视平均得分为(3.00±0.6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抑郁、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态度是HIV/AIDS歧视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对HIV/AIDS歧视有直接效应(β=-0.196,P<0.01)和间接效应(β=-0.190,P<0.01),抑郁对歧视有间接效应(β=0.025,P<0.05),艾滋病知识对歧视有直接效应(β=-0.273,P<0.01),高危性行为态度对歧视有直接效应(β=-0.196,P<0.01),艾滋病知识和高危性行为态度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彭州市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HIV/AIDS歧视态度较严重,文化程度和抑郁均可通过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态度影响HIV/AIDS歧视。应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农村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和高危性行为态度,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加强日常关怀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减轻抑郁情绪,降低该人群的HIV/AIDS歧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歧视 农村 中老年男性 抑郁 路径分析
下载PDF
2019—2021年成都市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艾滋病预防社区干预试验效果评价
2
作者 李苑 伍桃 +6 位作者 刘杨 李娜 奚静 肖洁 刘秦汐 杨义 范双凤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8-462,479,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农村地区≥50岁男性人群艾滋病社区干预后1年的试验效果,以期探索出针对性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成都市某县级市2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以基线调查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的A村为干预组,在常...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农村地区≥50岁男性人群艾滋病社区干预后1年的试验效果,以期探索出针对性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成都市某县级市2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以基线调查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的A村为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面对面一对一干预;B村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干预。基线和终末均采用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两组基线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与近1年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可比。基线和终末均未检出HIV(+)者。过去1年,25.24%的干预组接受过入户面对面一对一宣传讲解。干预组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否从外表上看出来”(58.33%)和“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34.38%)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41.18%和21.18%)(P<0.05)。干预后,干预组近1年“商业性行为”的发生率(1.94%)低于对照组(7.84%)(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面对面一对一社区干预能提高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艾滋病关键知识水平,降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社区干预 中老年男性 农村地区 艾滋病
下载PDF
四川省彭州市50岁及以上男性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对HIV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佳 何勤英 +7 位作者 李苑 刘杨 李娜 奚静 钟霞 刘秦汐 胡越 杨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3-1708,共6页
目的了解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对四川省彭州市≥50岁男性HIV感染的影响,为中老年HIV/AIDS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彭州市新报告≥50岁男性病例组114人和经年龄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组... 目的了解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对四川省彭州市≥50岁男性HIV感染的影响,为中老年HIV/AIDS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彭州市新报告≥50岁男性病例组114人和经年龄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组423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病例组中,亲密社会网络规模和性网络规模≥4人的分别占63.16%(72/114)和96.49%(110/114),高于对照组的23.40%(99/423)和11.58%(49/423)(均P<0.05)。病例组的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重叠的占49.12%(56/114),低于对照组的82.27%(348/4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密社会网络规模≥4人(OR=8.66,95%CI:2.01~37.30)、性网络规模≥4人(OR=1121.11,95%CI:28.38~4429.61)、第1个亲密网络成员给予物质支持(OR=6.39,95%CI:1.03~39.75)、多性伴并存(OR=55.50,95%CI:6.22~494.96)是≥50岁男性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宣传(OR=0.07,95%CI:0.01~0.37)、与第1个性网络成员有满意的性生活、有好的日常关系(OR=0.02,95%CI:0.01~0.59;OR=0.01,95%CI:0.01~0.26)、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重叠(OR=0.02,95%CI:0.01~0.38)是≥50岁男性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重叠可减少≥50岁男性感染HIV的风险,应帮助中老年人构建良好且稳定的亲密社会网络和性网络,满足社会交往需求,为预防HIV感染减少高危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男性 亲密社会网络 性网络 艾滋病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