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嘉琳 刘立芝 +2 位作者 官艳林 冯慧 潘化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9)和试验组(n=60)。试验组予以tDCS刺激;对照组予以tDCS伪刺激,两组...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9)和试验组(n=60)。试验组予以tDCS刺激;对照组予以tDCS伪刺激,两组均予以运动康复训练,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估数据。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FMA-LE和BBS评分均更高(P<0.05);TUGT、NHISS评分均更低(P<0.05),FAC分级、MBI评分均更高(P<0.05);血清Hcy水平更低(P<0.05)。结论: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他汀相关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2例临床病理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文琼芳 金京玉 +5 位作者 赵征 朱剑 刘立芝 班瑞 蒲传强 黄烽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5年第4期273-277,I0006,共6页
目的分析他汀相关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sing myopathy,IMN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9月至11月2例他汀相关IMNM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 目的分析他汀相关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sing myopathy,IMN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9月至11月2例他汀相关IMNM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和肌肉活检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年龄分别为55和63岁,病程分别为5和3个月。2例患者既往体健,服用他汀类药物半年后出现四肢乏力、抬头困难等不适,1例合并呼吸系统受累,1例患者可见较多肌纤维空泡和凝固性坏死,伴吞噬现象。另1例可见少量肌纤维变性、坏死,伴有少数核内移纤维。1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激素、另1例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他汀相关IMNM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呈亚急性或隐匿性起病,病情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肢带肌乏力,可合并有不同肌群受累;肌肉病理改变主要为形态多样的肌纤维变性坏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 肌肉活检 抗HMGCR抗体
下载PDF
充分发挥字幕机的多功能应用
3
作者 刘立芝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1996年第4期20-22,共3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以计算机为支持的字幕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字幕机的功能是单一的做字幕,对它的其它功能知之不多。因此,一般负责节目制作的编导们在后期制作时,往往只单纯提出制作字...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以计算机为支持的字幕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字幕机的功能是单一的做字幕,对它的其它功能知之不多。因此,一般负责节目制作的编导们在后期制作时,往往只单纯提出制作字幕的要求。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机 电视节目 节目制作
下载PDF
危重症康复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潘化平 王震 +7 位作者 张小娇 弓瑾 赵剑锋 刘立芝 刘加美 冯慧月 吕芳 冯慧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康复病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微生物学及疾病分布特点,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由南京市江宁医院危重症康复科病房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79例患者的入院微生物学筛查结果,分为多耐... 目的探讨重症康复病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微生物学及疾病分布特点,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由南京市江宁医院危重症康复科病房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79例患者的入院微生物学筛查结果,分为多耐组(多重耐药菌感染阳性,166例)和非多耐组(多重耐药菌感染阴性,513例),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79例患者的微生物学筛查中,检出369株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29株(占89.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类型,主要分布于痰液(56.9%)、中段尿(28.2%)标本中;原发病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分别占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40.96%和23.4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水平(OR=0.923,95%CI=0.877~0.971,P<0.05)、依赖机械通气(OR=2.405,95%CI=1.197~4.831,P<0.05)、中心静脉插管(OR=4.198,95%CI=1.936~9.103,P<0.001)、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管(OR=1.974,95%CI=1.345~2.897,P<0.05)是危重症康复科入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危重症康复病房入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低白蛋白水平、依赖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康复 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电生理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立芝 伍建宇 +5 位作者 吴志勇 陈朝晖 凌丽 孙博 李一凡 黄旭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适合慢性奥沙利铂诱导性周围神经病(OXLIPN)的临床敏感量表,慢性OXLIPN早期神经传导特点以及急性OXLIPN症状和慢性OXL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二科住院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肿... 目的探讨适合慢性奥沙利铂诱导性周围神经病(OXLIPN)的临床敏感量表,慢性OXLIPN早期神经传导特点以及急性OXLIPN症状和慢性OXL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二科住院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肿瘤,且计划实施XELOX方案,共16例。化疗1周期后调查急性神经毒性症状问卷。化疗前和化疗4周期后,行量表检查,总神经病评分临床版(TNSc)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分级标准(NCI—CTC),其中11例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4周期后行神经传导检查(双侧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结果化疗后TNSc均有增加1~9分,NCI—CTC只有9例增加1分,其余7例化疗前后评分相同,此7例化疗后TNSc增加1~6分。左侧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a-SNAP)化疗前为(15.3±5.8)μV,化疗后为(12.3.4-5.0)μV。右侧腓肠神经a—SNAP化疗前为(17.4±8.6)μV,化疗后为(13.3±6.7)μV。化疗前后左腓总神经远、近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a.CMAP)、双侧腓肠神经(a-SNAP)、左腓肠神经传导速度(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后TNSc与急性神经毒性症状问卷具有相关性(Spearmanr=0.698,P=0.003)。结论TNSc比NCI—CTC更适合评价慢性OXLIPN的严重程度及变化。腓肠神经a-SNAP对评估早期慢性OXLIPN更敏感。急性OXLIPN症状越多,慢性OXLIPN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检查 总神经病评分
原文传递
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34例的临床、电生理及皮肤活检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博 李一凡 +7 位作者 刘立芝 陈朝晖 凌丽 杨飞 刘洁晓 刘红 朱文佳 黄旭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3期3397-3401,共5页
目的 探讨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与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关系,评价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下肢神经症状评分(NSS[LL])对小纤维神经病(SF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日至2014年7... 目的 探讨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与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关系,评价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下肢神经症状评分(NSS[LL])对小纤维神经病(SF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日至2014年7月14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4例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PN)患者,进行SFN-SIQ、NSS[LL]、下肢神经功能评分(NDS[LL]),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皮肤活检.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IENFD与各量表评分及电生理参数的关系,评价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根据临床特点,分为2组,SFN组16例,混合性PN组18例.根据IENFD国际标准参考值,13例可诊断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IENFD与SFN-SIQ中度相关(r=0.437,P=0.012),与NSS[LL]边缘相关(r=0.334,P=0.062),且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中等,评分为6分时分别对应的正确诊断指数最大;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组NDS[LL]评分明显高于小纤维病变组(t=-5.605,P<0.001);IENFD异常组NSS[LL]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t=-2.047,P=0.049);IENFD异常组与正常组电生理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中国人群IENFD正常参考值对于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至关重要;SFN-SIQ、NSS[LL]有望成为小纤维神经病初筛、病情随访、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纤维神经病 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 神经传导 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 下肢神经症状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