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竹珍 李广伦 +1 位作者 杨颉 崔中光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同方案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6例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6例MM患者采用长春地辛加表阿霉素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40例MM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T-... 目的 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同方案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6例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6例MM患者采用长春地辛加表阿霉素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40例MM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T-VAD)方案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MM患者治疗前及2周期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T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以及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方案治疗后MM患者血浆ET-1、TM、t-PA、PAI-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血浆TF、AT水平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3.674,P〈0.05或〈0.01);VAD方案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3,P〉0.05);T-VAD组治疗后血浆vW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P〈0.05).治疗后血浆ET-1、TM、TF、vWF、PAI-1水平T-VAD组比VAD组变化更明显,分别为(20.25±6.38) ng/L vs (14.12±5.16) ng/L(P〈0.01);(39.56±9.53) μg/L vs (33.91±9.42) μg/L(P〈0.05);(12.25±7.36) ng/L vs (15.85±5.28) ng/L(P〈0.05);(157.76±35.78)% vs (138.79±45.25)%(P〈0.05);(1.02±0.34) U/L vs (0.88±0.29) U/L(P〈0.05).结论 不同方案治疗MM患者均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异常,T-VAD治疗方案影响更显著;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异常可能是MM患者治疗过程中易于发生血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内皮细胞 沙利度胺 治疗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细胞因子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竹珍 杨颉 +1 位作者 汪洪毅 崔中光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30例正常人与79例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30例正常人与79例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对MM病人不同临床分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前、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117、11.525,P<0.001)。Ⅱ、Ⅲ期病人血清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病人(F=4.233、10.273,q=3.012~6.294,P<0.05)。55例治疗有效的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153、4.361,P<0.01);治疗无效的22例MM病人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t=0.850、0.913,P>0.05)。结论血清IL-6、TNF-α的水平在MM病人中呈高表达,且与其临床分期有关;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可作为判断MM疗效及病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沙利度胺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竹珍 江月萍 +1 位作者 付正菊 李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10,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GMP...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GMP-140、TXB2明显升高,6-酮-PGF1α降低。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且血小板功能的改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小板GMP-140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竹珍 江月萍 +1 位作者 赵慧元 李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24,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84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6例健康人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表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GMP-140比健康人明显升高, 且随病情加重变化更显著。提示血小板在肝病患者体内处于活化状态,并且与病情有关。...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84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6例健康人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表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GMP-140比健康人明显升高, 且随病情加重变化更显著。提示血小板在肝病患者体内处于活化状态,并且与病情有关。这可能是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下载PDF
IL-2并IFNα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竹珍 赵洪国 +1 位作者 李广伦 刘金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33-435,共3页
①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并干扰素α(IFNα)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效果的影响。②方法采用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 18例 (Ⅰ组 ) ,化疗联合IL 2、IFNα治疗 14例 (Ⅱ组 ) ,IL 2并IFNα治疗 8例(Ⅲ组 ) ,比较 3组病人治疗后... ①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并干扰素α(IFNα)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效果的影响。②方法采用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 18例 (Ⅰ组 ) ,化疗联合IL 2、IFNα治疗 14例 (Ⅱ组 ) ,IL 2并IFNα治疗 8例(Ⅲ组 ) ,比较 3组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有效率 ;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 (WBC)、血小板计数 (BPC)、血红蛋白 (Hb)、骨髓幼稚细胞数的变化。③结果 Ⅰ~Ⅲ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38.8%、6 4 .2 %、2 5 .0 % ,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Hc=4 .2 6 ,P >0 .0 5 ) ;Ⅰ、Ⅱ组治疗后外周血WBC、BPC及骨髓幼稚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t =2 .387~ 6 .0 15 ,P <0 .0 5 ) ;治疗后 3组W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 =4 .6 6 ,P <0 .0 5 ) ,Ⅰ、Ⅱ组均较Ⅲ组明显降低(q =3.34、4 .36 ,P <0 .0 5 ) ;其余各项观察指标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F =1.5 6~ 2 .97,P >0 .0 5 )。药物副作用较少。④结论 化疗与IL 2、IFNα联合在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中可能有协同作用。IL 2和IFNα的应用不增加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其副作用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IL-2 IFNΑ 联合化疗 治疗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刘竹珍 赵春亭 +1 位作者 李广伦 杨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多柔吡星、地塞米松)方案及单用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VAD(VAD组)及VAD+沙利度胺(联合组)治疗146例初治MM患者,比较其疗效,并设立正常...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多柔吡星、地塞米松)方案及单用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VAD(VAD组)及VAD+沙利度胺(联合组)治疗146例初治MM患者,比较其疗效,并设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M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935、11.525,P均<0.01),患者组治疗后均下降,尤以联合组为著,治疗有效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MM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优于单用VAD,其可能是通过降低IL-6、TNF-α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沙利度胺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竹珍 翁维权 张春源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0-14,共5页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诊AL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PAI活性变化不显著;...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诊AL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PAI活性变化不显著;完全缓解期的AL病人,t-PA下降到正常范围;并发严重出血者,其t-PA活性和血小板计数与无出血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感染者,其PAI活性较非感染者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提示血浆t-PA,PAI活性与AL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酶 白血病 比色法 急性
下载PDF
非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_(100)与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的相关性
8
作者 刘竹珍 贾兰 +2 位作者 李慧 曲鲁平 于琴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336-33,共1页
非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100与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的相关性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刘竹珍贾兰1)李慧曲鲁平于琴正2)本文通过观察载脂蛋白AI、B100及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GMP-140... 非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100与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的相关性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刘竹珍贾兰1)李慧曲鲁平于琴正2)本文通过观察载脂蛋白AI、B100及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GMP-140)在非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载脂蛋白 GMP-140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的不良反应
9
作者 刘竹珍 刘金兰 鲁道远 《医师进修杂志》 1996年第6期40-41,共2页
全反式维甲酸的不良反应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266003)刘竹珍,刘金兰,鲁道远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一种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代谢产物,其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中能够使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并有很高的... 全反式维甲酸的不良反应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266003)刘竹珍,刘金兰,鲁道远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一种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代谢产物,其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中能够使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并有很高的缓解率。近年来,随着ATRA的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药物毒副作用
下载PDF
沙立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刘竹珍 李广伦 +1 位作者 汪洪毅 李慧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5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MM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MM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沙立度胺起始剂量100mg,每晚顿服或早晚各1次,每2周增加1次剂量为200mg/d,直至剂量达到600mg/d,依此剂量维持治疗并同时联合化疗治疗48例MM患者。根据血清M蛋白及骨髓中骨髓瘤细胞减少情况判断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对照组、MM患者血浆BDNF、VEGF的浓度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部分缓解24例,进步14例,总有效率79.1%(38/48),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患者血浆BDNF、VEGF治疗前分别为(4.16±0.75)μg/L、(138.35±22.78)ng/L,与正常对照组(1.97±0.43)μg/L、(56.83±13.76))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P=0.001;t=14.87,P=0.001。38例MM患者血浆BDNF、VEGF水平治疗后(2.34±0.56)μg/L、(89.25±20.70)ng/L较治疗前(4.32±0.75)μg/L、(154.07±22.40)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01;t=3.45,P=0.001。结论MM患者血浆BDNF、VEGF明显升高,经治疗后两者均明显下降。血浆BDNF、VEGF水平可能为MM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沙立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 沙立度胺/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浆t—PA、PAI活性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竹珍 刘金兰 +1 位作者 刘希光 程晓峰 《青岛医药卫生》 1996年第6期8-10,共3页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恶性淋巴瘤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恶性淋巴瘤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PAI活性则明显升高;且t—PA、PAI活性与恶性淋巴瘤...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恶性淋巴瘤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恶性淋巴瘤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PAI活性则明显升高;且t—PA、PAI活性与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分期有关。提示恶性淋巴瘤病人存在纤溶系统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恶性淋巴瘤 比色法
下载PDF
我院实施“无障碍就医”的做法与成效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新生 李玉明 +4 位作者 李江峰 陈涛 张岩 刘竹珍 侯桂英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4,共2页
自2013年开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无障碍就医"以来,医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通过对"无障碍就医"工程实施的动因、意义、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剖析,为公立医院探索内部管理方式改革,实现患者便... 自2013年开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无障碍就医"以来,医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通过对"无障碍就医"工程实施的动因、意义、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剖析,为公立医院探索内部管理方式改革,实现患者便捷就医、安全就医的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无障碍就医 管理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蔺竹亭 刘学温 +3 位作者 赵洪国 刘竹珍 马淑芹 罗杏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11-413,共3页
检测了52例正常人和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正常人为1.74±0.65mg/L,急性白血病患者为2.94±1.20mg/L。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t=6.88,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 检测了52例正常人和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正常人为1.74±0.65mg/L,急性白血病患者为2.94±1.20mg/L。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t=6.88,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2微球蛋白为3.18±1.28mg/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2.66±0.91mg/L,前者高于后者(t=4.85,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2微球蛋白含量与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有关,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各亚型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因而,检测β2微球蛋白含量对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观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白血病 血清 诊断
下载PDF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洪毅 王伟 +3 位作者 崔中光 刘竹珍 陈兵 杨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学改变 周围血象变化 骨髓细胞学变化 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颉 刘竹珍 +3 位作者 吴春梅 赵洪国 陈兵 管洪在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2-53,5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核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显带技术对124例CML病人进行了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动态观察部分病人病程进展中染色体核型的变化。结果124例病人中,Ph染色体阳性(Ph+)占93.55%(116/124)...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核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显带技术对124例CML病人进行了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动态观察部分病人病程进展中染色体核型的变化。结果124例病人中,Ph染色体阳性(Ph+)占93.55%(116/124),Ph染色体阴性(Ph-)占6.45%(8/124)。Ph+病人中,94.83%(110/116)为典型Ph染色体易位,即t(9;22)(q34;q11);5.17%(6/116)为变异型Ph染色体。11.21%(13/116)的Ph+病人出现额外染色体,其中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48%(8/107)、33.33%(1/3)和66.67%(4/6),加速期和急变期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期(χ2=19.285,P<0.01)。额外染色体以+8、2Ph、-21和i(17q)多见。个别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异常克隆,多见于CML急变期。结论CML病人病程中继发额外染色体的异常改变与其病程进展密切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费城染色体 额外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sHLA-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伟 赵春亭 +6 位作者 苏湛 姚如永 杨颉 冯献启 刘竹珍 王伟 崔中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清sHLAⅠ-水平。结果血清sHLAⅠ-水平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目的探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清sHLAⅠ-水平。结果血清sHLAⅠ-水平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于白血病(P均<0.05),淋巴瘤组与多发性骨髓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初治组、复发或未缓解组血清sHLAⅠ-水平高于缓解组(P均<0.01),初治组与复发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HLAⅠ-水平与患者外周血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有关。结论血清sHLAⅠ-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监测及判断恶性血液病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可溶性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传统泼尼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中光 史雪 +3 位作者 鞠小妍 刘竹珍 汪洪毅 赵洪国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传统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初治ITP病人73例,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37例,给予地塞米松40mg/d分2次口服,连用4d,停药后第7天再重复一个周期,以后不再... 目的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传统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初治ITP病人73例,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37例,给予地塞米松40mg/d分2次口服,连用4d,停药后第7天再重复一个周期,以后不再维持治疗;泼尼松组36例,给予泼尼松1.0~1.5mg/(kg·d)口服治疗,连用4周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治疗后第1、2周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差异有显著性(x^2=7.21、4.30,P〈o.05);治疗后第3周地塞米松组有效率仍高于泼尼松组,但差异无显著性(x^2=1.56,P〉0.05)。远期疗效:随访3个月,第1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与泼尼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1,P〉0.05),第2、3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显著性(Z。:4.49、4.80,P〈0.05)。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轻微,无并发感染及出现柯兴综合征者;而泼尼松组多数病人出现柯兴综合征表现,部分病人并发感染。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初治ITP的近期、远效果均优于常规剂量泼尼松,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泼尼松 治疗结果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下载PDF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高白细胞反应的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洪国 孟繁军 +3 位作者 李广伦 刘竹珍 崔中光 迟作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17,共2页
应用羟基脲 (Hu)和联合化疗 (DA)方案配合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5 1例。结果 15例应用羟基脲者白细胞在用药后 4 (3~ 7)天开始下降 ,10例获 CR(6 7% ) ,达 CR所需时间 36 (31~72 )天 ,输注红细胞 4 U,血小板 1... 应用羟基脲 (Hu)和联合化疗 (DA)方案配合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5 1例。结果 15例应用羟基脲者白细胞在用药后 4 (3~ 7)天开始下降 ,10例获 CR(6 7% ) ,达 CR所需时间 36 (31~72 )天 ,输注红细胞 4 U,血小板 16 .2 U ,所需费用 10 6 4 3(9191~ 15 197)元。 36例应用 DA方案者白细胞开始下降天数 6 (5~ 9)天 ,2 2例获 CR(6 1.1% ) ,达 CR所需时间 4 4 (31~ 99)天 ,平均输注红细胞 9.3U、血小板 37U ,所需费用 2 16 6 4 (92 4 6~ 32 4 0 7)元。提示羟基脲对维甲酸治疗 APL出现的高白细胞反应具有控制效果快、达 CR时间较短、所需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全反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羟基脲 高白细胞反应
下载PDF
rhTPO联合CsA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中光 王秀林 +3 位作者 史雪 隋秀芳 刘竹珍 赵洪国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16-318,321,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效果。方法 将41例R-IT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病人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疗程14d,同...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效果。方法 将41例R-IT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病人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疗程14d,同时分2次口服CsA 3~4mg/(kg·d),疗程3个月。对照组病人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疗程14d。停药后定期观察病人血小板计数3个月。结果 治疗后第1、2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1.9%、55.5%和90.5%、90.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1个月末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5.8%、44.4%,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3个月末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6.3%、61.1%和31.6%、8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49、0.003)。结论 TPO联合CsA治疗R-ITP,既能获得显著近期疗效,又能较长时间维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繁军 赵洪国 +2 位作者 李广伦 崔中光 刘竹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7-8,共2页
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治疗恶性血液病 11例 ,并随机选择病种、年龄及性别相似的 13例应用常规化疗的恶性血液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造血重建 ,白细胞降至 0的中位时间为 6 (3~10 )天 ,持续 5 (1~ 14)天 ,中性粒细... 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治疗恶性血液病 11例 ,并随机选择病种、年龄及性别相似的 13例应用常规化疗的恶性血液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造血重建 ,白细胞降至 0的中位时间为 6 (3~10 )天 ,持续 5 (1~ 14)天 ,中性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的时间为 18(13~ 2 4)天。在不输血小板情况下 ,维持血小板计数 >2 0× 10 9/L 中位时间为 2 3 (17~ 42 )天。中位持续完全缓解时间 (CCR) 6 6 7.7(83~ 1885 )天。3年无病生存率 46 % ,而对照组 3年无病生存率仅为 18% ,P=0 .0 35。提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生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