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武帝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精诚 简修炜 《东岳论丛》 1983年第1期75-81,共7页
北周武帝字文邕(公元543—578年)是南北朝后期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杰出的君主。他在亲政的短短几年,利用魏晋以来多民族国家发展新阶段业已出现的历史条件,继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在北方实行“修富民之政,务强兵之术”的治国方针,继续改革,... 北周武帝字文邕(公元543—578年)是南北朝后期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杰出的君主。他在亲政的短短几年,利用魏晋以来多民族国家发展新阶段业已出现的历史条件,继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在北方实行“修富民之政,务强兵之术”的治国方针,继续改革,加强集权统治,加速民族融合和同化,推进统一事业,为中国重新出现统一局面,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昌盛起了积极的准备作用。对于这样一位有作为有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应当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武帝 民族融合 魏孝文帝改革 少数民族 宇文护 多民族国家 述论 北朝后期 民族出身 鲜卑人
下载PDF
论北魏均田制的产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精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30-32,12,共4页
一、历史渊源——计口受田和井田制产生于北魏的均田制,从历史渊源来说,它与北魏早期的计口受田和汉族传统的井田制有关。北魏早期的计口受田是在鲜卑拓跋族由以游牧经济为主的部落兵制向农业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部落分工中产生的。
关键词 部落兵制 受田 拓跋部 李安世 游牧经济 十六国时期 八部帅 农业经济 徒何 官氏志
下载PDF
论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精诚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X期67-72,共6页
陈寅恪先生说:“迁都洛阳乃北魏汉化政策中一大关键”①。本文试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因后果作较全面的论述,以说明迁都洛阳确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一件带关键性的大事。一、迁都的原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时,都城是在盛乐(今内蒙古和... 陈寅恪先生说:“迁都洛阳乃北魏汉化政策中一大关键”①。本文试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因后果作较全面的论述,以说明迁都洛阳确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一件带关键性的大事。一、迁都的原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时,都城是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后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作为都城已近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帝改革 迁都 洛阳 魏孝文帝 平城 北魏前期 汉化政策 近百年 都城 汉化改革
下载PDF
论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
4
作者 刘精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5-8,共4页
关键词 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 封建化 均田制 北魏后期 汉族 历史功绩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鲜卑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腐败之风与西晋短期而亡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精诚 《探索与争鸣》 1996年第3期39-41,共3页
腐败之风与西晋短期而亡华东师大教授刘精诚西晋(265-316)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个统一王朝,但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从建立到灭亡共52年,而从统一全国(公元280年)到灭亡则仅36年。西晋为什么短期而亡?一般史... 腐败之风与西晋短期而亡华东师大教授刘精诚西晋(265-316)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个统一王朝,但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从建立到灭亡共52年,而从统一全国(公元280年)到灭亡则仅36年。西晋为什么短期而亡?一般史家总归结为晋初实行分封和宗王出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腐败现象 历史考证 贵族官僚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改进奖励工資制度 促进工效提高
6
作者 刘精誠 《中国劳动》 1961年第24期19-20,共2页
建筑工程部第三工程局在总結过去实行計件、計时超額奖和綜合性奖励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多快好省的要求,实行了綜合超额奖。經过几个月的实踐证明,这种奖励制度对于調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局改进綜合超額... 建筑工程部第三工程局在总結过去实行計件、計时超額奖和綜合性奖励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多快好省的要求,实行了綜合超额奖。經过几个月的实踐证明,这种奖励制度对于調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局改进綜合超額奖的具体做法是: 一、簡化了奖励条件,突出了生产要求。在奖励条件方面,坚持以生产为主,根据多快好省的要求,以产量超过定額、质量符合标准、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不浪費材料为标准。对于不同工种提出不同的重点要求。譬如,对純屬手工操作、笨重劳动、而工艺流程簡单的工种,侧重要求数量;对操作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励制度 手工操作 等极 施工准备 主观努力 陈子斌 机械化施工 施工任务单 非直接生产人员 空心楼板
下载PDF
魏孝文帝改革为何成功
7
作者 刘精诚 《探索与争鸣》 1995年第6期45-46,共2页
魏孝文帝改革为何成功华东师范大学刘精诚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改革,有的相对比较成功;有的有利有弊、得失掺半;有的则以失败告终。其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对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次。为什么孝文帝改革能取得成功?我曾将其归结... 魏孝文帝改革为何成功华东师范大学刘精诚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改革,有的相对比较成功;有的有利有弊、得失掺半;有的则以失败告终。其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对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次。为什么孝文帝改革能取得成功?我曾将其归结为如下4点;(1)运用皇权威力,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孝文帝 改革 北魏 政治制度 经济决策
原文传递
魏孝文帝的法制思想和法制改革
8
作者 刘精诚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1-97,共7页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阶级关系。在孝文帝的改革中,法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 法制改革 魏孝文帝 法制思想 统治阶级意志 经济发展程度 行为规范 阶级关系 法律
原文传递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民族关系
9
作者 刘精诚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3-25,共13页
一、北方的柔然和高车 北魏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柔然和高车。 柔然,北魏称之为蠕蠕,南朝称之为芮芮,北周和隋称之为茹茹,兴起于四世纪未,公元四〇二年社仑为首领时摆脱北魏统治,在漠北建立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 北魏时期 柔然 奴隶制 北方 政权
原文传递
略论史学的认识过程
10
作者 刘精诚 《历史教学问题》 1988年第1期36-40,共5页
史学即历史研究是认识主体通过具体史料对客观历史的认识。这种认识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有其特殊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探究对历史的认识过程,能提高我们在史学研究中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性。
关键词 历史研究 认识过程 史学研究 历史认识 绝对真理 历史实际 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 认识历史 恩格斯
原文传递
先秦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刘精诚 《历史教学问题》 1981年第4期35-39,共5页
通用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二编,叙述了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历史,即除战国以外的先秦历史。在先秦史研究方面,由于不少重大的历史问题争论未决,某些理论课题正在研究讨论,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又层出不穷,所以,先秦史的教学往... 通用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二编,叙述了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历史,即除战国以外的先秦历史。在先秦史研究方面,由于不少重大的历史问题争论未决,某些理论课题正在研究讨论,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又层出不穷,所以,先秦史的教学往往缺乏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研究 奴隶制 中国奴隶社会 分期问题 奴隶主贵族 母系氏族公社 中国原始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刻划符号 井田制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三个阶段
12
作者 刘精诚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17,共7页
如何划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阶段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多元化的货币制度,某一时期既有作为主干的铜铸币,又有金银贵金属,还有实物货币或纸币、铁钱等等。但这并不是说无法划分阶段,如果从粗线条的看,大体上可以划... 如何划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阶段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多元化的货币制度,某一时期既有作为主干的铜铸币,又有金银贵金属,还有实物货币或纸币、铁钱等等。但这并不是说无法划分阶段,如果从粗线条的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对这三个阶段略加论述。一、原始社会末到西周:实物货币为主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货币 实物货币 铜铸币 货币形态 货币制度 纸币 中国货币 贵金属 通货膨胀
原文传递
略谈中国史学研究与道教
13
作者 刘精诚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9-23,共5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道、佛为主。史学界对儒、佛比较重视,对道教往往忽视。实际上道教与中国史学研究关系甚为密切。鲁迅早在一九一八年《致许寿裳》信中就指出:“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关键词 道教经典 史学研究 史学工作者 五斗米道 道藏 中国历史 寇谦之 道士 天师道 魏晋南北朝
原文传递
北魏末年人民起义与六镇豪强
14
作者 刘精诚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2年第7期12-12,共1页
六镇豪强在魏末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尚未有人进行研究,现试图作些探索。一、六镇豪强的形成与政治态度。六镇地区的豪强集团是北魏前期、中期逐渐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拓跋族中的统治者,被迁去的中原及各征服国的豪族,还有一部分犯罪徙... 六镇豪强在魏末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尚未有人进行研究,现试图作些探索。一、六镇豪强的形成与政治态度。六镇地区的豪强集团是北魏前期、中期逐渐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拓跋族中的统治者,被迁去的中原及各征服国的豪族,还有一部分犯罪徙边的官吏,六镇镇将以下的各级官吏也是豪族。六镇豪族在北魏后期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呈现强烈的鲜卑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前期 豪强 人民起义 政治态度 北魏后期 统治者 豪族 官吏
原文传递
关于淝水之战性质的商榷 被引量:4
15
作者 简修炜 刘精诚 《学术月刊》 1981年第5期47-52,64,共7页
近来,在东晋淝水之战性质问题上,有些同志提出了新看法:认为这场战争不是“民族征服战争”,而是“兼并统一战争”;战争的正义性是在前秦方面,而不是在东晋方面。我们以为这种看法仍然值得商榷。今提出来,请予指正。一、关于战争的“民... 近来,在东晋淝水之战性质问题上,有些同志提出了新看法:认为这场战争不是“民族征服战争”,而是“兼并统一战争”;战争的正义性是在前秦方面,而不是在东晋方面。我们以为这种看法仍然值得商榷。今提出来,请予指正。一、关于战争的“民族性”“兼并统一战争”论者说:淝水之战“不是以氏族对汉族进行‘种族奴役’为目的的民族侵略战争”,“就战争的实质而言,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的战争。”“在一些著作中赋予以民族战争的性质,纳入侵略反侵略的框框,这是值得商榷的。”又说,在战争中东晋只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战争 民族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民族性 正义性 东晋 淝水之战 民族融合 征服战争 统治集团
原文传递
论“清官”的本质与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克尧 刘精诚 《学术月刊》 1965年第12期24-30,36,共8页
(一)“清官”的本质 私有制社会里剥削阶级的阶级本性是最大限度地剥削劳动人民,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的阶级本性是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封建国家的官员是地主阶级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是封建国家镇压与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其中大量、... (一)“清官”的本质 私有制社会里剥削阶级的阶级本性是最大限度地剥削劳动人民,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的阶级本性是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封建国家的官员是地主阶级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是封建国家镇压与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其中大量、普遍存在的贪官是地主阶级掠夺本性最本质的反映,他们的贪得无餍、酷虐于民是如此凶暴、残酷,所以人民很容易识别他们的阶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本质 “清官” 剥削阶级 劳动人民 地主阶级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 代表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