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与生命的悖论:论章太炎思想的政治性与批判史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纪蕙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45,55,共15页
章太炎的核心政治思想前后关联,并且随着不同阶段所面对的不同社会状况与时局难题而逐渐深化。考察章太炎进入民国时期的思想,可以发现章太炎政治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批判史观与他早期的革命思想一脉相承,并衔接了他的国故研究。首先,辛亥... 章太炎的核心政治思想前后关联,并且随着不同阶段所面对的不同社会状况与时局难题而逐渐深化。考察章太炎进入民国时期的思想,可以发现章太炎政治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批判史观与他早期的革命思想一脉相承,并衔接了他的国故研究。首先,辛亥革命之后章太炎所响应的政治思想,关键在于国家作为组织的问题,并且针对治理人民的国家机关过高之权力进行批判;其次,章太炎对于国家机构的批判,延续了革命成功前分析国家概念的政治思想,主要探讨的问题便是组织、生命与法之间的张力;第三,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援用老庄与华严宗唯识论的思想以及小学训诂的传统所提出的缘起本体论,透露了他的批判史观,足以检验国家作为体制以及国家作为概念所揭露的生命与法的根本悖论;第四,本文以"史"的政治性批判作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政治思想 批判史观 国家 生命
下载PDF
“一分为二”,或是冷战结构内部化:重探矛盾论以及历史发生学的问题(上)
2
作者 刘纪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50,共17页
本文透过毛泽东"一分为二"的论述,检视在50年代冷战历史过程中,思想的辩证性转向形式化对立的轨迹。全文分六个部分:首先,分析黑格尔"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如何透过毛泽东1937年的《矛盾论》以及1957年的"一分... 本文透过毛泽东"一分为二"的论述,检视在50年代冷战历史过程中,思想的辩证性转向形式化对立的轨迹。全文分六个部分:首先,分析黑格尔"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如何透过毛泽东1937年的《矛盾论》以及1957年的"一分为二"展开,如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带动了不同的后续历史过程;第二,回溯50年代冷战结构如何被全球局势多元因素所偶然也是必然地构成,从而促使"一分为二"实体化为现实的对立阵营;第三,"一分为二"的辩证概念为何被绝对化,而使得杨献珍案的思想辩论成为敌我对抗的阶级斗争;第四,冷战结构如何在海峡两岸形成了外部主要矛盾的内部化,规定了内部意识形态的结构性矛盾,并且形成不同形态的次要矛盾,延续至今日;第五,我们如何重新思考马克思"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检视不同历史阶段"资产-无产"或是"有分-无分"之间的矛盾;第六、重新思考唯物辩证与历史发生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矛盾论 一分为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冷战
下载PDF
“一分为二”,或是冷战结构内部化:重探矛盾论以及历史发生学的问题(下)
3
作者 刘纪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9,共13页
本文透过毛泽东"一分为二"的论述,检视在50年代冷战历史过程中,思想的辩证性转向形式化对立的轨迹。全文分六个部分:首先,分析黑格尔"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如何透过毛泽东1937年的《矛盾论》以及1957年的"一分... 本文透过毛泽东"一分为二"的论述,检视在50年代冷战历史过程中,思想的辩证性转向形式化对立的轨迹。全文分六个部分:首先,分析黑格尔"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如何透过毛泽东1937年的《矛盾论》以及1957年的"一分为二"展开,如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带动了不同的后续历史过程;第二,回溯50年代冷战结构如何被全球局势多元因素所偶然也是必然地构成,而促使"一分为二"实体化为现实的对立阵营;第三,"一分为二"的辩证概念为何被绝对化,而使得杨献珍案的思想辩论成为敌我对抗的阶级斗争;第四,冷战结构如何在海峡两岸形成了外部主要矛盾的内部化,规定了内部意识形态的结构性矛盾,并且形成不同形态的次要矛盾,延续至今日;第五,我们如何重新思考马克思"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检视不同历史阶段"资产-无产"或是"有分-无分"之间的矛盾;六、重新思考唯物辩证与历史发生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矛盾论 一分为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冷战
下载PDF
符号、展演、症状式阅读:历史的精神分析式探问
4
作者 刘纪蕙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11年第7期25-31,共7页
我曾经指出族群之间以及族群内部自相排斥或残杀的内在暴力以及因压抑沉默而转向的负面书写是台湾文学史中非写实书写的主要动力,而族群矛盾的问题基础在于文化认同的矛盾界限。认同的快感需要建立于清楚设定的疆界区分,而设定疆界之同... 我曾经指出族群之间以及族群内部自相排斥或残杀的内在暴力以及因压抑沉默而转向的负面书写是台湾文学史中非写实书写的主要动力,而族群矛盾的问题基础在于文化认同的矛盾界限。认同的快感需要建立于清楚设定的疆界区分,而设定疆界之同时,便有排他性的暴力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符号 展演 历史 阅读 症状 文化认同 文学史
原文传递
观看者的技术与主体位置
5
作者 刘纪蕙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11年第7期23-24,共2页
强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的《观看者的技术——论十九世纪的视觉与现代性》(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On Vis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19th Century),乍看之下,这个书名所提出的问题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现代性研究议题,也... 强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的《观看者的技术——论十九世纪的视觉与现代性》(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On Vis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19th Century),乍看之下,这个书名所提出的问题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现代性研究议题,也就是有关现代性与视觉再现模式或是漫游者的观看等问题。不过,克拉里清楚指出,他要处理的问题不是艺术作品视觉再现的问题,也不是再现系统成规的改变,而牵涉了更大范围的知识结构的转移。克拉里以一种拓扑学的诠释模式,透过勾勒现代视觉体制的几个滥觞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位置 观看 技术 现代性研究 视觉再现 十九世纪 艺术作品 知识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