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环境因子和混养对单环刺螠幼螠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子媛 刘统昊 +4 位作者 刘顺 王松林 孟霄 周超仪 许星鸿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采用生态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底质、饵料及与不同生物混养对体质量1.11~1.19 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螠成活和生长的影响。单环刺螠幼螠饲养在50 cm×40 cm×35 cm的塑料箱中,每箱15个,加入5 L盐度25的海水,底... 采用生态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底质、饵料及与不同生物混养对体质量1.11~1.19 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螠成活和生长的影响。单环刺螠幼螠饲养在50 cm×40 cm×35 cm的塑料箱中,每箱15个,加入5 L盐度25的海水,底质为40目沙,投喂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海参开口料混合饵料(2 mg/个幼螠),水温控制在10℃、15℃、20℃、25℃和30℃。盐度实验中,水温为20℃,盐度为15、20、25、30和35,其余同上。底质实验中,设无底质、泥、泥沙、天然海沙、40目和60目沙6个处理组,盐度25,水温20℃,混合投喂藻粉,其余同上。饵料实验设置螺旋藻粉(投喂量为6 mg/个幼螠)、混合藻液(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3mL/个幼螠)、螺旋藻粉+混合藻液(螺旋藻粉投喂量为3 mg/个幼螠,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1.5 mL/个幼螠)、混合藻液+海参开口料(海参开口料投喂量为3 mg/个幼螠,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1.5 mL/个幼螠)、混合藻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海参开口料3种饵料投喂量均为2 mg/个幼螠)共5个饵料处理组,海水盐度25,水温20℃,底质为40目沙。混养实验分为5组,幼螠密度为200只/m^(2),分别混养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各26.67只/m^(2),66.67只/m^(2)和11.43尾/m^(2),温度为20℃,盐度为25,底质为40目沙。混养蟹的养殖箱中放入2根直径为10 cm的PVC管。混养组单环刺螠不单独投喂饵料。结果表明:适合幼螠成活的环境条件为水温15~25℃、盐度为20~30,底质为幼螠的成活不可缺少,但不同底质和饵料对幼螠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幼螠最适生长温度为20、盐度25~30,沙底质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泥底质和泥沙混合底质,但沙子颗粒大小无明显影响;投喂(混合藻液+螺旋藻粉)或(混合藻液+海参开口料)的两组幼螠增重率较高;虽然虾螠混养组的幼螠增重率低于蟹螠混养组和鱼螠混养组,但其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虾螠混养组中的虾增重率明显高于单养虾。综合来看,虾螠混养是较为适宜的幼螠养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单环刺螠 幼螠 成活率 增重率
下载PDF
镉对单环刺螠非特异性免疫及组织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晓莹 甘宏涛 +6 位作者 孟霄 姚海洋 徐国成 徐加涛 刘统昊 曹黎鑫 许星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为探究镉(Cd)对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0.005、0.05和0.5mg·L^-1)Cd处理对单环刺螠相关免疫生理指标及主要组织中Cd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血细胞密度(density of hemocyte,DHC)先升后降再升,酚氧化酶(p... 为探究镉(Cd)对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0.005、0.05和0.5mg·L^-1)Cd处理对单环刺螠相关免疫生理指标及主要组织中Cd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血细胞密度(density of hemocyte,DHC)先升后降再升,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力先升后降,溶菌酶(lysozyme,LSZ)活力先降后升再降,至处理96h,处理组DH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除低浓度胁迫组(0.005mg·L^-1)PO活力与对照组相近外,其他处理组的PO和LSZ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H2O2)含量先升后降再升,至胁迫96h,各处理组SOD活力、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Cd胁迫对单环刺螠非特异性免疫影响显著,Cd的短期胁迫可刺激DHC、PO和LSZ升高,免疫力增强,而高浓度Cd的胁迫时间较长会造成机体解毒能力下降,持续刺激机体产生过氧化反应,MDA含量升高,可作为单环刺螠在Cd长期胁迫下的免疫检测指标。不同胁迫浓度组单环刺螠肌肉和消化道中的Cd含量随胁迫时间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P<0.05),其蓄积量水平为:消化道>肌肉,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免疫生理指标 组织蓄积
下载PDF
盐度变化对单环刺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晓莹 孟霄 +6 位作者 甘宏涛 刘统昊 姚海洋 徐驰 丁寅 阙义进 许星鸿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97-200,共4页
在温度为15℃、pH值为8条件下,测定由初始盐度2.5%变化至不同盐度(1.5%、2.0%、3.0%、3.5%)对单环刺螠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血细胞密度、SOD和ACP活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后,血细胞密度在48h内和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各... 在温度为15℃、pH值为8条件下,测定由初始盐度2.5%变化至不同盐度(1.5%、2.0%、3.0%、3.5%)对单环刺螠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血细胞密度、SOD和ACP活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后,血细胞密度在48h内和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各试验组SOD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MDA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且MDA含量与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r=-0.969,P<0.05);ACP活力则呈现2种变化趋势,盐度1.5%和2.0%2组先降后升再降,盐度3.0%和3.5%2组先升后降。至处理96h,盐度1.5%和3.5%2组的血细胞密度、SOD和ACP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盐度2.0%~3.0%为单环刺螠较适宜的环境条件,盐度1.5%和3.5%条件下其免疫力显著下降,以低盐环境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变化 单环刺螠 非特异性免疫 血细胞
下载PDF
环境激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统昊 甘宏涛 +3 位作者 丁子媛 王松林 姚海洋 许星鸿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4期200-202,共3页
环境激素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并通过食物链蓄积对陆生动物及人类构成威胁,因而研究环境激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主要环境激素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 环境激素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并通过食物链蓄积对陆生动物及人类构成威胁,因而研究环境激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主要环境激素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保护环境和维护渔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水生生物 毒性效应 生物蓄积
下载PDF
单环刺螠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星鸿 甘宏涛 +6 位作者 刘统昊 孟霄 丁子媛 徐国成 周丽青 陆子俊 葛春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8,共8页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基础,为了补充螠虫动物的核型资料,为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tus)的遗传育种和进化分类研究提供基础,以单环刺螠胚胎、幼体及成体体腔细胞、呼吸肠等为材料,经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处理后,采用低渗...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基础,为了补充螠虫动物的核型资料,为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tus)的遗传育种和进化分类研究提供基础,以单环刺螠胚胎、幼体及成体体腔细胞、呼吸肠等为材料,经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处理后,采用低渗和滴片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单环刺螠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体经0.4 g/L秋水仙素浸泡12 h后,取体腔细胞,经0.075 mol/L KCl低渗45 min,采用热滴片法制片效果最佳。单环刺螠染色体数目为2N=146,核型公式为2N=58M+26SM+20ST+42T,染色体臂数NF=250,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和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tus)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单环刺螠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孟霄 朱晓莹 +4 位作者 姚海洋 甘宏涛 刘统昊 丁姗 许星鸿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0期215-215,218,共2页
单环刺螠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天然资源量日益减少,亟待开展单环刺螠人工增养殖。本文对单环刺螠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单环刺螠的苗种繁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环刺螠 繁殖生物学 人工繁育
下载PDF
铅、镉、铬和锌盐对单环刺螠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星鸿 刘统昊 +4 位作者 朱晓莹 丁子媛 刘顺 王松林 徐国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9-1035,共7页
在水温(15±1)℃、盐度25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1.2±4.2)g的单环刺螠置于50 cm×60 cm×60 cm塑料箱中,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Pb(NO_(3))_(2)(0、1.00、2.66、7.08、18.84、50.12 mg/L)、CdCl_(2)(0、10.0、... 在水温(15±1)℃、盐度25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1.2±4.2)g的单环刺螠置于50 cm×60 cm×60 cm塑料箱中,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Pb(NO_(3))_(2)(0、1.00、2.66、7.08、18.84、50.12 mg/L)、CdCl_(2)(0、10.0、27.5、45.0、62.5、80.0 mg/L)、K_(2)Cr_(2)O_(7)(0、20、65、110、165、200 mg/L)和ZnSO_(4)(0、10、20、30、40、50、60、70 mg/L)4种重金属盐对单环刺螠在96 h内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b(NO_(3))_(2)对单环刺螠的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3.396、7.505、2.177 mg/L,CdCl_(2)为68.748、34.512、18.189 mg/L,K_(2)Cr_(2)O_(7)为139.005、50.691、24.035 mg/L,ZnSO_(4)为40.978、24.962、13.131 mg/L;Pb(NO_(3))_(2)、CdCl_(2)、K_(2)Cr_(2)O_(7)、ZnSO_(4)对单环刺螠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177、1.8189、2.4962、1.3131 mg/L;其毒性依次为Pb(NO_(3))_(2)>ZnSO_(4)>CdCl_(2)>K_(2)Cr_(2)O_(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重金属盐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下载PDF
单环刺螠体腔液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甘宏涛 刘统昊 +6 位作者 丁子媛 姚海洋 崔楠 孟霄 徐国成 曹黎鑫 许星鸿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9-466,共8页
自体质量(18.03±1.35)g单环刺螠中抽取体腔液,于4℃、30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离心20 min,取体腔液上清液,再将离心所得血细胞沉淀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后,经超声波破碎仪4℃破碎5 min,取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以牛津杯法和生长... 自体质量(18.03±1.35)g单环刺螠中抽取体腔液,于4℃、30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离心20 min,取体腔液上清液,再将离心所得血细胞沉淀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后,经超声波破碎仪4℃破碎5 min,取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以牛津杯法和生长曲线抑制法检测单环刺螠体腔液上清液和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对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凡隆氏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8种菌的抑制效果,并分析温度、盐度、干露和饥饿等环境因子对体腔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单环刺螠体腔液上清液对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凡隆氏气单胞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盐度25组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抑菌活性较强,盐度20和30两组抑菌活性略低,低盐胁迫(盐度15)和高盐胁迫(盐度35)下,抑菌活性下降极显著(P<0.01),以低盐胁迫影响更大。当温度处于6~12℃,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抑菌活性较强,低于12℃或高于26℃,抑菌活性均发生极显著下降(P<0.01)。干露时间≥8 h,体腔液抑菌活性显著降低(P<0.05);饥饿时间≥2 d,体腔液抑菌活性下降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体腔液 抑菌活性 环境胁迫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体腔液组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甘宏涛 孟霄 +2 位作者 刘统昊 姚海洋 许星鸿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87-91,共5页
海洋无脊椎动物因缺乏特异性抗体,主要依靠由体表粘膜、外骨骼以及血液或体腔液中细胞活动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进行机体防御.其中血液和体腔液是机体防御的主要场所.目前,甲壳动物(虾蟹类)和软体动物(贝类)的血细胞大致可分为颗粒细... 海洋无脊椎动物因缺乏特异性抗体,主要依靠由体表粘膜、外骨骼以及血液或体腔液中细胞活动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进行机体防御.其中血液和体腔液是机体防御的主要场所.目前,甲壳动物(虾蟹类)和软体动物(贝类)的血细胞大致可分为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两大类.而以棘皮动物、星虫动物和螠虫动物为例,其体内主要依靠体腔液进行物质运输以及机体防御,但其体腔液分类组成以及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综合论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体腔液组成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海洋无脊椎动物体腔细胞分类学和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无脊椎动物 体腔液 体腔细胞 免疫因子
下载PDF
连云港附近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星鸿 姚海洋 +7 位作者 孟霄 甘宏涛 刘统昊 方涛 陈慧 刘顺 胡裕 曾艳霞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6,共7页
于2017年9月对连云港附近海域-赣榆、西墅、墟沟、连岛、高公岛等潮间带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水产品的重金属(Cd、Pb、Cr、Cu、Zn)含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 于2017年9月对连云港附近海域-赣榆、西墅、墟沟、连岛、高公岛等潮间带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水产品的重金属(Cd、Pb、Cr、Cu、Zn)含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连云港附近海域潮间带海水重金属处于很高的生态风险等级,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依次为连岛>赣榆>西墅>墟沟>高公岛,所检测的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劣于海水水质Ⅰ类标准,单项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Cd>Pb>Zn>Cu> Cr,其中Cd、Pb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采集的低潮区0~5cm的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Ⅰ类标准和黄海表层沉积物背景值,且RI均小于40,表明连云港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为低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的23种海洋生物中Cd和Pb的平均含量高于海洋生物质量Ⅰ类标准,但其单项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40,表明连云港附近海域水产品重金属污染总体为低潜在生态风险;从不同物种分析,大菱鲆和中国明对虾具有中等潜在生态风险,金鲳鱼、口虾蛄和杂色蛤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毛蚶具有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五个生物类群的RI依次为:海藻>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头足类,都小于90,所以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海域 重金属 海水 表层沉积物 水产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