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征纳米硅薄膜的微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绪伟 郜小勇 +4 位作者 赵剑涛 杨仕娥 陈永生 谷锦华 卢景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0-202,共3页
采用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本征纳米硅薄膜,并利用Raman光谱对其微结构作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硅烷浓度、衬底温度Ts对表征纳米硅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和平均晶粒尺寸参数影响很大。SiH4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晶化,对应的晶... 采用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本征纳米硅薄膜,并利用Raman光谱对其微结构作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硅烷浓度、衬底温度Ts对表征纳米硅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和平均晶粒尺寸参数影响很大。SiH4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晶化,对应的晶化率拐点温度越低。平均晶粒尺寸、晶化率随衬底温度的升高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谱中出现的拐点温度一致,暗示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从薄膜生长角度对该实验结果作了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晶化率 晶粒尺寸 拐点温度
下载PDF
磷掺杂对纳米硅薄膜输运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绪伟 郜小勇 +4 位作者 赵剑涛 陈永生 杨仕娥 谷锦华 卢景霄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28,共4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本征和掺磷纳米硅薄膜,并利用Raman散射谱和电导率谱对比研究了磷掺杂对纳米硅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本征纳米硅电导率的主导因素是载流子的...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本征和掺磷纳米硅薄膜,并利用Raman散射谱和电导率谱对比研究了磷掺杂对纳米硅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本征纳米硅电导率的主导因素是载流子的迁移率,而自由载流子浓度影响有限;影响掺磷纳米硅薄膜电导率的因素既包括磷掺杂产生的自由载流子,又包括迁移率,其输运过程可用量子点隧穿(HQD)模型合理解释。少量掺磷会促进晶化,但过量掺磷会引起晶格畸变,不利于晶化率和电导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纳米硅 晶化率 电导率 量子点
下载PDF
磁控反应法制备氧化银薄膜的研究
3
作者 刘绪伟 郜小勇 +2 位作者 赵剑涛 吴芳 王子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37-1340,共4页
采用磁控反应溅射法,分别在室温和90℃条件下制备了两个系列的氧化银薄膜,其中氧氩比从1:4变化到2:1。SEM表明薄膜中的氧化银纳米颗粒尺寸均小于30nm。XRD表明随制备温度的提高AgO衍射峰减弱,Ag2O衍射峰增强,揭示了在成膜过程中,温度提... 采用磁控反应溅射法,分别在室温和90℃条件下制备了两个系列的氧化银薄膜,其中氧氩比从1:4变化到2:1。SEM表明薄膜中的氧化银纳米颗粒尺寸均小于30nm。XRD表明随制备温度的提高AgO衍射峰减弱,Ag2O衍射峰增强,揭示了在成膜过程中,温度提高引起AgO热分解为Ag2O。分光光度计测量的反射谱和吸收谱表明氧化银的吸收边在400 nm附近,计算的氧化银禁带宽度约为3.1 eV。通过对银的特征峰(312nm处)向短波方向的移动和消失分析证实氧氩比增大的确有助于银的完全氧化,并且氧氩比2:1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质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氧化银 热分解
下载PDF
掺磷微晶硅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玉芬 郜小勇 +2 位作者 刘绪伟 赵剑涛 卢景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普通玻璃上制备了本征和掺磷的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利用Raman散射谱,计算了表征其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Xc)和平均晶粒尺寸(d)。结果表明随着磷烷(PH3)浓度的增加,其Xc和d均呈现...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普通玻璃上制备了本征和掺磷的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利用Raman散射谱,计算了表征其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Xc)和平均晶粒尺寸(d)。结果表明随着磷烷(PH3)浓度的增加,其Xc和d均呈现了先增加后减小的相似趋势;利用测得的透射谱和反射谱,并利用Tauc公式拟合了μc-Si∶H薄膜的光学带隙(Egopt)。研究表明,μc-Si∶H薄膜的Egopt与Xc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该结果可利用Kronig-Penney模型和表征函数F(x)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微晶硅薄膜 晶化率 平均晶粒尺寸 光学带隙 Kronig—Penney模型
下载PDF
可见光波段的一维光子晶体的理论设计 被引量:8
5
作者 郜小勇 董晓慧 +1 位作者 刘绪伟 赵剑涛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568,572,共4页
利用传输矩阵,计算了Si/KCl、Si/TiO2、TiO2/MgF2三种典型的具有λ/4波片堆结构的可见光波段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反射率,并且研究了折射率比、周期数和入射角对一维光子晶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周期的增大会... 利用传输矩阵,计算了Si/KCl、Si/TiO2、TiO2/MgF2三种典型的具有λ/4波片堆结构的可见光波段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反射率,并且研究了折射率比、周期数和入射角对一维光子晶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周期的增大会使禁带中心红移、绝对带宽和相对带宽扩展;相对带宽随着折射率比的增大而增大,但依靠提高折射率比来提高一维光子晶体的相对带宽有限。该研究结果对可见光波段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实用制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矩阵 光子晶体 绝对带宽 相对带宽
下载PDF
衬底温度对微晶硅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剑涛 郜小勇 +3 位作者 刘绪伟 陈永生 杨仕娥 卢景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在不同衬底温度Ts下沉积了氢化微晶硅(μc-S i:H)薄膜,并深入研究了衬底温度对微晶硅薄膜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表征μc-S i:H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和平均晶粒尺寸均呈...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在不同衬底温度Ts下沉积了氢化微晶硅(μc-S i:H)薄膜,并深入研究了衬底温度对微晶硅薄膜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表征μc-S i:H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和平均晶粒尺寸均呈现了相似的变化规律,其临界温度点随着硅烷浓度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该实验结果可通过“表面扩散模型”得到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c-Si:H薄膜 衬底温度 临界温度点 晶化率
下载PDF
PECVD生长掺磷纳晶硅薄膜的电导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玉芬 郜小勇 +2 位作者 刘绪伟 赵剑涛 卢景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2-336,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本征纳晶硅(nc-Si:H)薄膜和掺磷纳晶硅(nc-Si(P):H)薄膜。通过拉曼散射谱和XRD衍射谱分别研究了PH3浓度对nc-Si(P):H薄膜的晶化率(Xc)和晶格微观畸变(Ls)的影响,结...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本征纳晶硅(nc-Si:H)薄膜和掺磷纳晶硅(nc-Si(P):H)薄膜。通过拉曼散射谱和XRD衍射谱分别研究了PH3浓度对nc-Si(P):H薄膜的晶化率(Xc)和晶格微观畸变(Ls)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H3浓度的增加,Xc和Ls均呈现了先增加后减小的相似趋势,暗示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利用四探针法测量了nc-Si(P):H薄膜的电导率(σ),结果表明,nc-Si(P):H薄膜的σ比nc-Si:H薄膜提高了约5个数量级,且随着PH3浓度的增大而单调增大。该变化可以从Xc、Ls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晶硅薄膜 晶化率 电导率 晶格畸变
下载PDF
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郜小勇 刘绪伟 +1 位作者 冯红亮 卢景霄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和拉曼散射谱研究了PH3浓度(GFR=[PH3]/[Si H4])对薄膜平均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的影响.结果显示磷弱掺杂有利于晶化,而重掺杂抑制晶化.随着GFR... 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和拉曼散射谱研究了PH3浓度(GFR=[PH3]/[Si H4])对薄膜平均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的影响.结果显示磷弱掺杂有利于晶化,而重掺杂抑制晶化.随着GFR的增大,Si(111)方向上的平均晶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对应的晶格畸变则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小的晶粒尺寸诱导了大的晶格畸变.该结果可归结于与平均晶粒尺寸相关的表面增强效应.在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的制备过程中,PH起了关键的有效掺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 晶格畸变 平均晶粒尺寸 表面增强效应
下载PDF
蓝宝石衬底上GaN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郜小勇 赵剑涛 刘绪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074,共4页
采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法,成功地在(0001)晶向的蓝宝石(A l2O3)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GaN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谱和椭圆偏振光谱(SE)对其结构和光学特性作了表征。XRD谱中,在34.5°和72.9°附近出现了两... 采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法,成功地在(0001)晶向的蓝宝石(A l2O3)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GaN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谱和椭圆偏振光谱(SE)对其结构和光学特性作了表征。XRD谱中,在34.5°和72.9°附近出现了两个尖锐的衍射峰,分析表明这两个衍射峰分别对应纤锌矿(W urtzite)结构GaN薄膜的(0002)和(0004)晶向。其中GaN(0002)晶向衍射峰的半高宽(FWHM)很窄,只有0.1°左右,并且GaN(0004)晶向衍射峰强度很强,二者均证实了采用LPMOCVD法制备的GaN薄膜具有高的质量。在介电函数和反射谱中,GaN高的透明性(<3.44 eV)诱导了强的干涉振荡。室温下拟合出的表征带间跃迁的光学带隙约为3.44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氮化镓 椭圆偏振光谱 干涉效应
下载PDF
硅烷浓度对微晶硅薄膜微结构及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剑涛 郜小勇 +4 位作者 刘绪伟 杨根 陈永生 杨仕娥 卢景霄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4,共3页
采用RF-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微晶硅薄膜,并深入研究了硅烷浓度对微晶硅薄膜微结构及电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硅薄膜的沉积速率、平均晶粒尺寸、晶化率和电导率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而谱中出现的拐点由硅烷... 采用RF-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了优质微晶硅薄膜,并深入研究了硅烷浓度对微晶硅薄膜微结构及电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硅薄膜的沉积速率、平均晶粒尺寸、晶化率和电导率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而谱中出现的拐点由硅烷浓度决定。该变化规律可通过相应的薄膜生长的微观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硅薄膜 硅烷浓度 晶化率 Raman散射谱
下载PDF
电子束蒸发制备ZnO∶Al透明导电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子健 王海燕 +5 位作者 郜小勇 吴芳 李红菊 杨根 刘绪伟 卢景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55-1358,1367,共5页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A l透明导电膜,并对所得样品在400℃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具有较好...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A l透明导电膜,并对所得样品在400℃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利用四探针对其进行了电学性质的测量,表明衬底温度为200℃时制备的样品电阻率可达6×10-3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蒸发 ZNO Al薄膜 衬底温度
下载PDF
德拜晶格热容的局限性分析及修正
12
作者 郜小勇 刘绪伟 赵剑涛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在对德拜晶格热容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晶格热容应考虑晶格中所有声学波和光学波的贡献,而不能简单地将晶格看成各向同性的弹性介质.修正过的晶格热容不但是温度的函数,而且与晶格的体积相关.
关键词 量子热容 德拜模型 声学波 光学波
下载PDF
太阳能在空调领域的应用
13
作者 刘绪伟 程志明 《电器》 2012年第S1期237-24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在空调领域应用背景,从技术层面对太阳能空调的光热和光电利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角度对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前景做出分析。结合太阳能和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分析了太阳能空调的...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在空调领域应用背景,从技术层面对太阳能空调的光热和光电利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角度对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前景做出分析。结合太阳能和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分析了太阳能空调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太阳能空调推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空调 光热 光电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gxO Prepared by Direct-Current Magnetron-Sputtering Method
14
作者 郜小勇 刘绪伟 +3 位作者 王松有 刘玉芬 林清耿 卢景霄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449-1452,共4页
Two series of AgxO films are prepared on glass substrates by dc magnetron-sputtering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90℃ under different oxygen to argon gas ratio (OAR) conditions. The mierostrueture is investigated... Two series of AgxO films are prepared on glass substrates by dc magnetron-sputtering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90℃ under different oxygen to argon gas ratio (OAR) conditions. The mierostrueture is investigated by XRD and SEM in order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omponent evolution of AgO+Ag2O to Ag2O. Its optical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by reflectance an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o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n metallic and dielectric behaviour evolution of Ag2O, AgO and silver particles and the interband transi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gxO film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is mainly made up of AgO and Ag2 O clusters while Ag2O is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AgxO prepared at 90℃. The AgxO film mainly consisting of the primary component shows indirect interband transition structure occurring at 2.89eV. Combination of increasing OAR and substrate temperatur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lower the threshold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AgxO and to deal with the bottleneck of short-wavelength optical and magneto-optieM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nova explosion proto-neutron star shock wa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